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_刘倩1,王晓娟2

(1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山东 东营 257091)

(2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组(10mg/日),B组(20mg/日),C组(40mg/日)。分别于入院当时、PCI术后24小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galectin-3及hs-CRP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hs-CRP的水平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galectin-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不稳定性心绞痛;PCI;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043-02

冠心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够调节脂肪代谢,还具有其他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其中以抗炎症作用尤为重要[1-2]。当前所有的临床指南均明确推荐,冠心病后应尽早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就是基于该药物的独特药理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炎症因子水平,其在抑制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间接地减缓和控制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控制和减缓冠心病的进程。阿托伐他汀钙是他汀类药物的典型代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为对象。入选标准:(1)入组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压榨性胸骨后疼痛,非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减低,按劳力性心绞痛分级(CCSCI-Ⅳ)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Ⅲ级,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两个月之内;心绞痛发生在安静时候,硝酸甘油疗效较差;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导联≥2mm,或者压低≥1mm;检测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正常。进行实验前均停服降脂药物两周。(2)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均行PCI治疗;(4)入院治疗前内未服半个月未应用他汀类药物。

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存在恶性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对本药物过敏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或激酶升高者;不愿参与者。

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72.32±7岁),其中吸烟20例,高血压30例,糖尿病8例;B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74.54±3岁),其中吸烟22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10例;C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73.31±5岁),其中吸烟19例,高血压28例,糖尿病9例;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给以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片,ACEI/ARB,β受体阻滞剂,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日),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日),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日),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

1.3 各项指标的检测

患者在PCI术前、术后24小时抽取静脉血10ml,3000r/min离心15分钟,留取血清,置于-80℃冰箱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分别检测血脂、galectin-3、hs-CRP的水平,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上述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LDL-C的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24小时LDL-C水平也无明显差异;在治疗术后3个月开始,C组的LDL-C水平较B组、A组显著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组较B组、A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PCI术后LDL-C的检测结果(x-±s,mmol/L)

注:与A组相比,*P<0.05,#P<0.05。

3.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炎症反应[3-4]。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NF-γ)等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PCI术后常出现的心血管事件也较多[5]:①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内血栓;②其他再发心血管事件;③心室重构等,PCI术后可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增高,可能的原因为:①支架对局部组织刺激,使炎症因子分泌增多;②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后的机械挤压损伤血管内膜,诱导或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炎症因子释放;③PCI术后可致心肌微损伤,可能与斑块破裂,边支血管闭塞的血栓形成堵塞冠状动脉小分支引起微小心肌坏死或短暂心肌缺血有关[6]。

在众多的炎症因子中,对IL、TNF-α、INF-γ等的研究较多,其中hs-CRP,被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贯穿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的全过程,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7]。Hs-CRP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其对于观察冠心病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有研究证实血清中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生物标志物。

Medrigal-Mature[9]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中发现,动脉内的泡沫细胞中galectin-3表达明显增高,细胞表面的galectin-3参与低密度脂蛋白的胞吞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提示galectin-3可能涉及斑块形成。Higueras[10]等研究证实galectin-3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同时提示galectin-3的水平能为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提供依据。张育民[11]同时提示半乳等收集冠脉造影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galectin-3水平明显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的患者;且galectin-3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

本次选取做冠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别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结果提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hs-CRP和细胞因子galectin-3的表达水平。因此,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炎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周超杰.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10(3):69-70.

[2]卓胜青,杨雪苹,陈勇驰,等.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对血脂的影响[J].现代医院,2009,9(1):27-28.

[3] Kaul U,Varma J,Kahali D,et al.Post-marketing study of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torvastatin 80 mg VS 40mg in India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randomized,multi-centre study (CURE-ACS)[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3,61(2):97-101.

[4] Ong KL,Waters DD,Messig M,et al.Effect of change in body weight on inci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on (from the treating to new targets study) )[J].Am J Cardiol,2014,113(10):1593-1598.

[5] Ruygrok PN,de Jaegere PT,Dombury RT,et al.Clinical outcome 10 years after attempte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856 patients[J].J Am Coll cardial,2000,35:937-943.

[6] Harrington RA.Cardiac enzyme elev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myonecrosis, the coronary micro circulation and mortality[J].J Am Coll cardial,2000,35:1142-1144.

[7]代西艳,于斌.血清Hcy、hs-CRP检测在H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4):48-51.

[8] Hojo Y,Ikede U,et al.Increased Levels of monocyte relate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Atherosclerosis,2002,161(2):403-408.

[9] Madrigal-Matute J,Lindholt JS,Fernandez-Garcia CE,et al.Galectin-3, a biomarker link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with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therothrombosis[J].J Am Heart Assoc,2014,3(4).

[10] Higueras J,Maitin-Ventura JL,Blanco-Coliol,et al.Impact of plasma pro- B-tupe natriuretic peptide amino-terminal and galectin-3 level on thepredictive capacity of the LIPID clinical Risk scate in stable coronary disease[J]. Clin Investig Arterioscler, 2015 Mar-Apr;27(2):57-63.

[11]张育民,李庆宽,全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糖凝素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6:591-594.

论文作者:刘倩1,王晓娟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_刘倩1,王晓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