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42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玉喜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42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玉喜

王玉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5.2%高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好转及临床控制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8.1%低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能提高疗效,减缩疗程,延缓复发及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肺源性心脏病;心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 是由于多种胸、肺及支气管病变而继发的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右室肥大为特点的心脏病,是老年常见病之一,在心脏病中占 5%~10%以上。,易发生感染,同时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部循环的发生异常,可以引起血载度变大,缺氧甚至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老年人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因此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常见。为此,我院对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于2014年1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在38 - 80 岁,平均年龄在59.3岁;对照组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在37 - 81岁,平均年龄60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照组:要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喘、化痰、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适当强心利尿,以 1 个月为 1 疗程。

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休息、低盐饮食、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喘、化痰、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及适当强心利尿,以 1 个月为 1 疗程,在此基础之上,加以中药治疗。中药汤剂每日 1 剂,水煎服,以 1 个月为 1 疗程。具体分型如下:主要分为 5 型,①寒痰壅肺:症见咳嗽较多,气短喘息,痰白质稀,恶风易感,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肺化痰,降气平喘,以小青龙汤加减。②痰热阻肺:症见咳嗽痰黄,不易咳出,身热口渴、喘憋烦躁,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治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以麻杏石甘汤加减。③痰瘀互结:咳嗽较多,喘满胸闷,心悸气短,面灰甲紫,舌紫黯,脉弦细或结代。治以涤痰祛瘀、泻肺平喘,以血府逐瘀汤加止咳平喘药。④上盛下虚:症见咳嗽气短,动则喘甚,胸闷痰多,腰酸乏力,舌淡或暗,苔白腻或薄白,脉沉细。治以化痰降气,固本平喘,以苏子降气汤合参蛤散加减。⑤阳虚水泛:症见心悸喘息,倚息不得卧,头晕胸闷,腹胀尿少,身肿畏寒,舌胖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治以温阳利水,强心益肾,以真武汤加减。

1.3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理化指标评定,①显效:无咳嗽或间断咳嗽,咳吐少量白痰,易咳出。两肺啰音消失,肺部炎症吸收,心功能改善,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到发病前水平。②好转:阵咳,痰量明显减少,两肺散在啰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达 1 级。③未愈:临床症状及检验指标无改善或有恶化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 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好转及临床控制起效时间等进行统计,采用X 2检验或者t检验以P<0.05表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为45.2%高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好转及临床控制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8.1%低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很多,首先就是支气管、肺疾病,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其次就是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这类疾病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还有肺血管疾病导致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少见,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发展成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

3.2中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更有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在内服汤剂的同时,根据证型选用中药静脉输注用药,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肺心病心衰发生机理多为在肺脾肾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引动肺中伏饮,凌射心肺而发病,属本虚标实之症。在治疗中应当标本兼治、扶水去邪,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体征较单纯西药治疗消失快,同时也减少了抗生素的用量,提高了疗效。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欠佳,病情极易反复;研究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施治,能够有效弥补单纯西医治疗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少心肌的损耗,改善机体微循环。由此可见,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方法相比较于西医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方法更加有效,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这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衰的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

[2]钟鸣,李玉惠,郝春艳,赵丽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

[3]吴勤英,罗玉寅.卡托普利联合环磷腺昔葡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老年医学,2014,34(2):326 - 327.

论文作者:王玉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衰42例临床观察论文_王玉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