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长江经济带 加快湖北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论文,湖北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水系,是一条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流域经济的涵义,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广义的长江大流域经济,泛指从源头到出海口的干流和700多条支流所覆盖的全部流域经济,囊括了全国贯穿东中西三大地带的18个省市;狭义的是指长江沿江经济带,专指通航干线所经过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所包含的区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显示了高度的谋略与瞩望。开发开放长江经济带已在全党达成共识,抓住历史机遇,加强紧密协作,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整体优势也就成为全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长江经济带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国来看,长江经济带将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产业带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是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在中国,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当数长江流域,它具有建设世界一流大河产业带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条件。这些条件是:
1.地理位置优越,资源赋存得天独厚,可开发潜力大。长江横贯东西,连接南北,整个流域融汇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既有处于沿海开放前沿的长江三角洲,又有发展中的中西部地区。且东临大海,西接边疆,北接华北,南邻珠江三角洲,具有南北辐射,东西联通的功能,在全国经济中举足轻重。长江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无霜期达300天/年,土地肥沃,复种指数高,具有发展大农业的天然良好条件。长江沿江地区拥有的水量与水能蕴藏量分别占全国的34%和40%以上,均居国内各江河之首。干流通航里程达3640公里。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共生矿多,易开采。已探明铁、天然气、硫、磷、建材、有色金属等矿藏105种,占全国的77%。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巨大的产业优势。
2.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长江流域具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全国重要的城市,其工业门类齐全,规模很大,无论是轻纺、食品、钢铁、采矿等传统工业,还是电子、航空、汽车、精细化工、精密仪器等新兴工业,都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4年,长江流域人口为4.5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8.32%;国内生产总值为17567亿元,占全国的39.11%。流域内有宝钢和武钢两大钢铁生产基地,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四大汽车生产基地,还有全国重要的机电和轻纺工业生产基地。随着宜昌以下的沿江二级公路、长江航道和港口,以及华东与华中电网、光缆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投资环境进一步的改善,将有力地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3.智力资源丰富,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94年,长江流域各类高等院校386所,高校教工39.43万人,在校生108.6万人,分别占全国的35.74%、37.9%和38.8%。县级以上科研机构1883个,科研人员36.57万人,分别占全国的32.18%和35.58%。科学家和工程师14.48万人,占全国的33.42%。技术市场成交额86.88亿元,占全国的37.86%。发达的教育事业、雄厚的科技力量,是长江沿江经济获得大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迅速提高,与国际经济联接的步伐加快。据统计,长江经济带出口总额1994年为551.5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46.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20%。外资投入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利用外资1993年达到90亿美元,1994年超过110亿美元,呈直线上升之势。在三角洲地区,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大公司已有一半前来投资。还有“长江商贸走廊”的建立,对于发挥流域内商业、贸易优势,带动一、二产业发展,促进沿江地区区域市场的形成,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5.长江经济带在世界与亚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不少专家认为:东亚的发展重点在中国,中国的发展重点在沿海和沿江。长江沿江地区将是接受世界劳力密集型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之一。利用有利的开放政策和投资环境,长江沿江地区可成为国际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
(二)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将产生深刻影响
我国的对外开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未来生产力布局的初步框架表现为三条经济发展轴线和若干经济核心区。第一条轴线是沿海开放地区;第二条轴线是长江沿江地区;第三条轴线是陇海——兰新沿线和黄河中上游地带。作为第二条轴线的长江沿江地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等。浦东的开发开放,三峡工程的上马兴建,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以武汉为中枢,以重庆为龙尾的“长江龙”态势的形成,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一,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强调地区间均衡发展为主的区域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总体上实施了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但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了。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地区间差距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地区间差距过大,也会影响地区间合理分工的实现,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东西间经济走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地区连贯长江全流域和全中国的最发达和欠发达地带。充分利用长江资源丰富、通江达海及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技术水平高的优势,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以建设三峡工程为契机,依托上海、武汉、重庆等沿江中心城市,搞好工业布局,逐步形成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综合型经济带,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推动全国经济的腾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沿江各省市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较强。长江中上游沿江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建立在优势资源开发基础上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实力较强,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资金、人才、技术优势,还有轻工和第三产业基础。因此,在充分发挥各省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长江三角洲同中、上游地区的分工协作,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地区间得到合理配置。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追求的主要是规模效益,而不是比较利益,因而“东东”合作和“西西”合作较多,而“东西”合作规模较小。在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问题上,当前要真正做到东西合作,优势互补,必须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长江三角洲可考虑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将有市场、效益好的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上游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中上游地区也要抓住长江三角洲结构调整的机遇,结合资源开发,形成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这样一来,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就能够在高起点上向前发展。
第三,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沿江地区联合起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目前,我国基本形成沿海、沿边、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沿江地区来看,既有享受特区政策的上海浦东新区特殊开放区域,也有一批对外开放城市和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在政策上从长江三角洲到中上游有一个梯度,客观上分为几个层次,而这正是需要沿江中心城市相互取长补短,联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动力。上海浦东开放度高,要充分利用中央的特殊政策,全方位、多形式、高水平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上海经济、商贸、金融中心以及信息和港口等方面的优势作用,首先服务于沿江其它省市,同时也得益于沿江各省市。作为中上游地区的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和改革优势,在走向世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也要发挥其重要作用。要积极呼应浦东开发开放,着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壮大在本地区的经济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并利用上海的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组建跨国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联合起来发展外向型经济,必将形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合力,从而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
二、湖北长江沿江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发展态势
再从湖北来看,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优势。
(一)沿江腹地深广,基本涵括了整个省域
长江横贯湖北省境1061公里,其主要支流汉江斜穿省境878公里,清江全长423公里。根据国际对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范围的划定方法,湖北省长江沿江地区范围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长江沿岸区域,包括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荆沙市、宜昌市、咸宁地区、恩施自治州;二是与长江密切关联区域,主要包括汉江沿岸的孝感市、荆门市、襄樊市、十堰市。这两大部分,基本上涵盖了整个省域。
(二)区位条件优越,开发开放面临多种机遇
湖北省长江沿江地区位居华中腹地、长江中游,交通通讯主干线在区内纵横交汇,联通南北,维系四方,是我国内地最大的“三通”枢纽。特别是湖北处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向内地影响扩展的交叉部位,又居我国目前两个最大的开发工程浦东和三峡之间,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开发开放中,具有“连接点”和“传递点”的作用。依托武汉,呼应浦东,服务三峡,逐步形成湖北沿长江地区全方位开发开放格局,前景十分广阔。
“九五”时期,湖北沿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一是世界经济新态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我省提供了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二是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开发战略转换,为我省提供了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由重点区域倾斜向地区和产业相结合倾斜转换,以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在抓紧沿海开发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注重沿江轴线和沿铁路主干线地区的开发,从而为我省特别是老工业基地武汉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省正逐渐成为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新的“一、二、三、四”工程(即以武钢为主的一千万吨钢、以东汽为主的百万辆汽车、三峡水利电力枢纽、荆门四十万吨石化工程)以及京九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将为湖北经济振兴崛起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三)资源比较丰富,综合开发具有很大潜力
一是水能资源。全省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有3310万千瓦,占全国可装机总容量的8.7%,居第4位,且分布集中,综合效益好,但目前只开发了600多万千瓦,仅占1/6。
二是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矿产资源136种,占全国的81%,已探明储量85种。全省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业的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总体优势和多样性特征。
三是农用非耕地资源。全省已开发的农用非耕地为815万公顷(1.22亿亩),只占宜农非耕地的69.6%,其中已利用的林用地只占宜林地的57.1%,已养殖水面只占可养水面的69.2%,农用非耕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开发大有潜力可挖。
四是科技智力资源。全省省管专业技术干部113.2万人,高等院校63所,分别居全国第5位和第4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技术与知识程度较高,仅次于北京的中关村地区。
五是旅游资源。全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既有瑰丽多姿的自然风景资源,如雄奇险秀的长江三峡,山色秀丽的清江峡谷,风景独特的神农架;又有灿烂多彩的人文景观资源,如古三国遗址,武当山道教圣地,辛亥革命遗址等历史古迹和革命史迹。三峡、葛洲坝、丹江口等水电枢纽工程,构成现代化建筑的宏伟景观。
(四)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建国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湖北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区,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综合性的产业基础。首先,农业基础较好,是全国主要的农业产区。全省农业总产值常年居全国第7—8位,粮棉油产量常年居全国第4—9位,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3位;其次,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尤其是“八五”期间建成的48个重点工程,带动了全省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建成了一大批新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以汽车、冶金、机电、化工、轻纺、建材建筑为支柱,产品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95年,钢产量居全国第5位,汽车产量居第2位,发电量居第9位,国有工业产值居全国第7位;再次,第三产业兴旺,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智力密集地。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8—9位。以光纤通讯、激光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优势相对突出。湖北这种较好的产业基础在沿江各省市是少有的,在长江中游地区也是独特的,为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全省国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65亿元(1990年不变价),居全国第10位。“八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9%,高于全国11.9%的平均水平,原定到2000年翻两番的任务于1995年提前实现;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八五”时期利用外资达34.3亿美元,年均增长45.5%,全省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和1个开放开发地区,都已初具规模。武汉、黄石、宜昌已成为沿江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以武汉为龙头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市场容量明显扩大,全省各类商品批发、贸易市场达4941个。要素市场发育很快,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年交易量仅次于深、沪,全省通过技术市场成交的技术合同额居全国前10位。湖北作为长江沿江中游地区以及东、西部省份开发开放的“二传手”所具有的这些独特优势,在区域经济技术合作,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湖北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构想
正是基于长江经济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湖北在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多年来,湖北一直非常重视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注意加强长江经济带建设。
通过几年的规划研究和工作实践,逐步形成了如下指导思想:本世纪末到21世纪初,湖北将把加快长江沿江地区开放开发作为振兴全省经济的重大举措,以武汉为龙头,以长江、汉江为依托,呼应浦东开放开发,服务三峡工程建设,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与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相结合,全方位开放与分区段开发相结合,联合与竞争相结合,沿江重点突破与腹地协调发展相结合,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经济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硬环境的改善与软环境的创造相结合,争取到下世纪初,把湖北长江沿江地区建成我国内地繁荣的经济走廊之一,从而带动全省经济迈上新台阶。
(一)湖北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基本思路
1.重点产业。在农业方面,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发展要实现由传统的种植业生产为主,逐渐向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各业全面发展的综合农业转变。改变目前农业过分依赖种植业,种植业过分依赖粮棉油的局面。坚持大办农业、办大农业、求大效益的方针,在继续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巩固“三支台柱”(粮棉油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注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在工业方面,一是改造传统的优势工业。要逐步对全省钢铁、纺织、化学等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积极配合国家实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推动武汉、黄石、荆沙等老工业城市的改造与发展。二是高起点地发展支柱工业。要使湖北沿江地区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瞄准国际市场,高起点地发展支柱工业。即重点发展以轿车、载重车、轻型车及零部件为主体的汽车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冶金工业;以基础机械、输变电设备、通讯设备为主体的机电工业;以磷化工、盐化工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水泥、新型建材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纺织、服装、食品为主体的轻纺工业。高新技术发展突出抓好光纤通讯、激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产业化,尽快形成规模。三是实施精品名牌战略。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设备、钢铁、水泥、新型建材、优质化肥、合成洗涤剂、制冷设备、纺织服装、维生素等十大主导产品系列的生产和开发,逐步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精品名牌,以精品名牌的发展带动整个产品质量提高。
在第三产业方面,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市场、大流通、大运输网络,提高第三产业整体素质。首先,要加快发展金融、邮电通讯业。尽快实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轨,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武汉再建证券交易所。在邮电通讯方面,要通过抓好光纤通讯技术,逐步实现长江流域传输电缆光纤化。其次,要积极参与“长江商贸走廊”的建设,充分发挥沿江商业、贸易优势,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再次,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旅游业。要按照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及方便的交通条件,做好旅游网络的规划建设,加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提高旅游业的关联度。
2.生产力布局。长江流域的“九五”及2010年生产力布局离不开现有的发展基础,同时要与对外开放布局有机结合起来。湖北沿江地区的规划是重点建设“金三角地区”。“金三角地区”是指位于我省长江沿江地区范围内的以武汉特大城市为中心,以沿江大中城市黄石、宜昌、襄樊为顶点,以江汉平原为中部腹地的区域。“金三角地区”资源、经济、技术条件优越,是我省经济建设的“黄金地带”。继续对这一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建设,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加强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带动全省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
(1)武汉—黄冈、鄂洲—黄石的鄂东长江沿岸及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充分利用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及京九铁路建成通车的契机,发挥优势,面向市场,综合开放,依托大交通,实行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进一步调整和改造冶金、机械、建材等重工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发展服装、食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水平较高的鄂东区域性支柱产业区。
(2)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长江沿岸地区。在三峡水利枢纽建成以前,重点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建材、机械等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配套的工业,发展粮棉油和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同时发展食品、轻工业。在三峡枢纽建成以后,充分发挥水电、磷、铁等资源的组合优势,大力发展钢铁、磷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使本区成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3)以襄樊为中心的鄂西北汉江沿岸和汉渝铁路沿线地带。要利用东汽集团的优势,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搞好配套、协作和服务,促进电子、化工纺织产品的生产;综合开发汉江水能资源,并用北方煤炭建设火电站,继续搞好鄂北岗地的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形成以汽车为主体的工农业综合发展的经济区。
(4)以荆沙、荆门为中心的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这一片是湖北和长江沿江地区的中间地段,是全国注目的粮棉油集中产区,也是工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要继续大力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以纺织、食品、家用电器、日化工业为重点,提高轻纺工业的产品质量和档次。利用荆门石油工业基础,发展石油化工,并利用卤盐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盐化工,使这一地区成为以纺织、食品、汽车零部件、盐化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
(二)加快湖北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打好“武汉牌”。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城市和我国内地特大城市,其综合优势比较突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是湖北长江沿江地区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目前,武汉已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地区。随着武汉天河机场、神龙30万辆轿车项目、武钢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骨干项目的建设和建成,武汉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成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内地最大经济中心。同时,将进一步密切与长江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联系,更好地发挥武汉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功能,商贸中心的辐射功能、交通的枢纽功能、金融的中枢功能和高新技术的扩散功能。
第二,要呼应浦东,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中央提出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战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由沿海向沿江、向内地推进,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转移。湖北长江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必须适应这一转移。一方面继续扩大出口,扩大利用外资;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加快湖北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市场体系、社会环境等方面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推进湖北经济和社会的国际化。作为内陆地区的湖北,扩大对外开放离不开出海通道。因此,我们要积极呼应浦东开发开放,在继续保持和发展向南的出海通道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条件,主动配合,与浦东联网接轨,积极开拓向东的出海通道的情况下,努力创造条件,主动配合,与浦东联网接轨,积极开拓向东的出海通道,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下,优化资源配置,密切与长江三角洲、沿江兄弟省市的联系,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要服务三峡,做好支持三峡建设这篇大文章。湖北既是三峡工程的所在地,又是三峡工程的主要受益省之一。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力以赴支持三峡建设,抓住机遇发展湖北经济”的指导思想,在为三峡工程配套服务过程中提高沿江地区乃至全省的产品质量、技术档次和经济规模,提高湖北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
第四,要抓住“京九”机遇,加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京九铁路在我省境内长230公里,在鄂东与长江并行交汇,有联结线与京广铁路相连,合九线也在我省境内与京九线接轨。京九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对我省特别是鄂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将更有利于发展武汉,发挥黄石对外开放城市的优势,发挥鄂东长江两岸城市群的巨大功能,带动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大别山地区的脱贫致富。
标签:长江论文; 长江经济带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武汉南京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武汉发展论文; 武汉市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浦东规划论文; 经济学论文; 武汉中心论文; 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