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八医院口腔科 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为有效杜绝经口腔医疗器械传播疾病,本文从口腔科医疗器械的污染及其消毒灭菌方法、管理办法方面进行阐述,并建议制定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治疗过程中的消毒灭菌环节,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关键词:口腔科;医疗器械;消毒;医院感染
医疗器械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约有1亿人口携带乙肝病毒,HIV感染形势也令人担忧。随着口腔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服务的卫生化已逐步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它要求医学提供全新的理念、技术、方法、装备及业务流程和规范,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使用频繁,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因此,切断经口腔器械传播途径是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加强和改进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口腔疾病诊疗的全过程必须借助器械来完成,因此器械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下面介绍几点经验:
械管理包括:器械消毒灭菌、器械合理存放及控制污染、合理安全使用。
1 器械消毒灭菌
1.1 口腔检查、治疗,器械要求一人一用一灭菌。特别是涉及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诊疗范围的,要求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少数口腔正畸国产器械因耐高温性差,可以采用浸泡灭菌。
1.2 方法
1.2.1高压灭菌法 一切耐高温金属器械必须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温度121℃~132℃
1.2.2干热灭菌 160℃,2小时,180℃,1小时。
1.2.3化学灭菌 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使用中需有浓度监测)。
1.2.4环氧乙烷是目前最有效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2〕。因其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故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和灭菌。但由于环氧乙烷灭菌后需要时间解析,以去除灭菌物品内环氧乙烷的残留,加之环氧乙烷设备昂贵,也制约了它在口腔器械灭菌方面的应用。
1.3灭菌质量控制
1.3.1 压力蒸汽灭菌质量控制方法——物理指标:留兰温度计每锅在三个不同位置各放一支,出锅后观察温度达到要求并有文字记录。化学指标:灭菌指示带(3M指示卡)显色。生物指标:使用嗜热芽孢杆菌菌片或测试卡进行微生物监测。工艺测试:仪表显示。预真空测试:B—D试验。
1.4 器械使用后处理程序(直接接触口腔粘膜或牙齿,造成损伤的器械)
1.4.1 一般污染器械处理程序 去污染→酶清洗→除锈→润滑→灭菌。
操作步骤:器械使用完毕后护士将污染器械流水冲洗,洗净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清水浸泡,中心供应室收集后用超声波清洗机加多酶清洗剂进行超声震动清洗10分钟,清水洗净,吹干,放入除锈剂中浸泡10分钟,吹干,再放入润滑剂中浸泡10分钟,吹干,存放入容器中进行灭菌。
1.4.2 特殊污染器械处理程序 高效消毒剂浸泡→清水冲洗→酶清洗→同一般污染。
操作步骤:疑似或确定被艾滋病病毒、乙肝、丙肝病毒等污染的器械,使用后科室内用专用容器浸泡于含有效氯1000mg/L的溶液中30分钟,用清水冲洗交供应室按一般污染处理程序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3 高速涡轮手机污染处理程序 使用者用0.5%碘伏液或酒精棉球擦拭去污染,然后踩脚踏30秒。将手机和管道的回收物排除(痰盂或治疗盘内)。交中心供应室按清洗程序处理,与其他器戒处理方法不同的是清洗完毕后用专用润滑剂注入手机孔腔再行灭菌处理。
1.5 其他器械和物品使用后的处理程序(不直接接触口腔粘膜或牙齿,不易造成损伤的器械)
1.5.1 牙科锤、调拌刀、银汞合金输送枪等。在使用后用2%戊二醛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蒸馏水冲洗擦干,置入干净方盒内备用。
1.5.2 各类用于辅助检查的物理测量仪器,其工作头使用前后用2%的戊二醛或0.5%的碘伏擦拭消毒,蒸馏水冲洗。
1.5.3 因器械本身消毒条件的限制,如光敏固化灯头等,采用碘伏或含氯剂擦拭消毒。
1.5.4 各类技工使用的技工钳、技工剪、高低速打磨机头,使用前后应保持清洁,必要时用2%的戊二醛或0.5%的碘伏消毒。
1.5.5 各类义齿、活动矫治器、间隙保持器、(牙合)垫、平(斜)面寻板等各类特殊修复件,初戴前行紫外线照射30分钟或用0.5%的碘伏擦拭两遍。
1.5.6 各类模型在送技工室或送出加工前,应进行紫外线照射30分钟。
2 器械的合理存放和合理安全使用
2.1 所有无菌物品器械须存放于有盖无菌容器内并放置在防尘的器械专用柜内。
2.2 干燥裸露存放法 将使用率较高的同类器械存放在同一个有盖器械盒内,如口腔外科的镊、钳。口腔内科的雕刻刀、刮治器、刮匙、根管充填器等。取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避免盒内翻动器械。容器盒一经开启,有效期不得超过四小时。在使用时检查容器内的无菌指示卡和容器外粘贴的无菌指示带显色是否达标,并注明开启时间和责任者签名。
2.3 无菌封装袋封装法 对使用率较低的器械可用封装袋独立包装后无菌保存,有效期7~14天,保持封装袋清洁干燥,无破损潮湿,袋内有灭菌指示卡。
2.4 2%戊二醛浸泡法 对不耐高温的器械,可使用2%的戊二醛溶液浸泡,容器加盖并保持足量的液体和有效浓度,浸泡时间10小时,浸泡的器械应淹没于液平面以下。注意监测使用中浓度(>1.8%)7天更换溶液的容器,容器应灭菌处理。
3 职业防护
3.1 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应有防护设施:口罩、帽子、防护镜、防护面罩。
3.2 诊治病人前后须进行“手卫生消毒”,一次性手套一人一更换。
3.3 应使用器械拆换刀片和注射器针头。
总之,口腔医院或门诊就诊者已不再局限于口腔疾病的治疗,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口腔保健的需要,无形之中扩大了口腔科医院感染人群。口腔科就诊病人增多,诊疗操作增加,加上口腔治疗污染严重和口腔医疗器械结构复杂带来的消毒困难,使得口腔医院感染危险性也相应增加。寻求行之有效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方法,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关注热点。只有充分考虑各种消毒方法的利弊,尽量减少口腔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采用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才能减少口腔诊疗带来的感染风险,真正使口腔医学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肖文忠,雷满根.口腔科医疗器械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114.
[2]刘桂平,张秀华.口腔科护士职业性危害的原因分析及防护进展[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1):13.
[3]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9~161.
论文作者:范立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器械论文; 口腔论文; 口腔科论文; 医疗器械论文; 环氧乙烷论文; 方法论文; 容器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