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的动、形活用
芜 崧,李雅倩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摘 要: 名词“悲剧”可以后附助词“了”活用为动词,成为一种新潮的流行语,义谓悲剧(突发的、悲惨的、不幸的、不如意的、十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悲剧了”与“NP了”的语义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具有“[+突发性]”“[+意外性]”,后者具有“[+顺序性]”“[+推移性]”“[+必然性]”的语义特征。“悲剧”也可以受各种程度副词的修饰活用为形容词。这两种功能都是古汉语的沿用。
关键词: 悲剧;活用;动词;形容词
从现有的大量语料得知:“悲剧”既可活用为动词,也可活用为形容词,以下分别观察:
一、活用为动词的“悲剧”
语法知识告诉我们,只有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才可以后附助词“了”,如“读了、写了;红了;胖了”,名词不能后附“了”,如不说“桌子了、树木了、儿子了、孩子了”。但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悲剧了”的新潮流行语,如:
(1)一个吻引发命案!男子接受陌生女子献吻悲剧了(《广州日报》2017-01-18)
(2)英国一哥们忘带钥匙决定从烟囱爬进去,于是悲剧了(搜狐2016-10-19)
(3)快递哥牙膏改车牌,将5改为8,结果悲剧了(搜狐网2017-11-20)
(4)又悲剧了:打新忘了交钱,这9只基金产品被拉黑(《中国基金报》2017-05-04)
(5) 女孩刚入职就收到“男领导”好友申请,结果悲剧了(《钱江晚报》2017-11-10)
(6)男子带1万多元现金坐高铁,上车就睡着然后悲剧了(《重庆时报》2017-11-14)
(7) 重磅!21冠欧洲巨星悲剧了,飞踹自家球迷惨遭开除(今日爆点2017-11-05)
(8)彪悍大姐作死,用生肉挑逗老虎,瞬间就悲剧了!(北青网2017-11-14)
(9)楼市一旦崩盘,买了以下12种房子的人真的彻底悲剧了。(郑房在线2017-11-21)
甲中的“肘”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动词义:用胳臂肘触动;乙中的“表”的名词义是标志,在这里表达的是动词义:用标杆做标志。这种传统用法传承至今,对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必然产生影响。如鲁迅小说《药》中的“老栓,就是运气了你”和柳青小说《创业史》中的“咱们朱家门里穷倒是真的,可也志气了一辈子”,句中的“运气”和“志气”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同理,“悲剧”后附助词“了”也活用为动词。
(10)杯具用不好当心“悲剧”了(《江苏卫生保健》 2016-12)
水资源的消耗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改进,出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如果深度处理后的水符合中水回用的标准,那么完全可以取代自来水,对滤网和管路进行冲洗以及完成药剂的配置。同时处理后的污水还可以作为绿化灌溉以及工业冷却水使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压力,还可以节省水资源投入费用,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深远意义。
随着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加深,两国关系正处于紧张的对立阶段。这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交流与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人民的和谐关系,我国本着和平发展、以和为贵的态度与美国在贸易战中过招,为的是希望两国能在和平时代的当今作为世界的模范为世界做出榜样,并以真诚的态度希望美国能停止贸易战,为维护两国经济以及两国关系做出让步。因为两国的贸易战一旦打开,受影响的绝不仅仅只是中美两国的经济,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问题与冲突共同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5)太悲剧!英男子钓到大鱼亲一口:结果给吞了(今日爆点2017-10-17)
正文说:就在虚拟运营商的170号段开始大规模放号之际,首批用户中却曝出了网站验证短信接收不到、运营商标识在手机上不显示、银行客服系统不识别等服务“悲剧”。
上述“悲剧了”都表达的是动词性的语义——“悲剧发生了”或“发生(引发) 悲剧了”,“悲剧”所指都是突发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悲惨的、不幸的、不如意的、十分意外的事情,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悲剧色彩。如在(1)中指人被刀捅死;(2) 指身体被卡住4小时(所幸被救);(3) 指被处以5000元罚款,扣12分,并处拘留;(4) 指基金被拉黑;(5) 指被诈骗80万;(6) 指贵重物品被盗;(7) 指被开除;(8) 指被老虎扑倒(所幸未受伤,一场虚惊);(9) 指商品房价高、质劣,噪音和电辐射污染等;(10)指塑料杯具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情况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有点“小题大做”,如(8)按传统的说法是“险些酿成悲剧”,带有夸张的色彩,所以,作者有时将“悲剧”打上引号,如(10);即便是标题不打,正文也打,如:
此处的“悲剧”相当于“问题”。由于“了”是表新情况出现的助词,所以“悲剧了”一般都是叙述已经发生的意外事件,但也有表“未然”态的“悲剧”,如(10),又如:
(12) 明沟未加盖板,一不小心掉进去就悲剧了!(《阳江日报》 2017-11-09)
其三,“NP了”常用作始发句或前分句,表达的是“原因”,后续句或后分句表达的则是“结果”,如“党员(干部) 了(因),该以身作则了(果)”。这种因果句表达的句义是“已经到了某个节点或阶段,可是某人还处于此前的旧节点的状态(或:某人该换一种新节点的状态了)”,如“夏天了,你还穿这么多衣服(春季的状态)?(或:你该穿单衣服了)”。而“悲剧了”无论出现在始发句还是后续句,总是表“结果”或被解说对象的,“悲剧”常受“结果”或“于是”的修饰就是明证,如(2) (3) (5);“NP了”多用于祈使句和疑问句,“悲剧了”多用于感叹句和陈述句。
从语法功能来说,“悲剧了”能够充当谓语,如(7) (11);亦可作宾语,如(10);也可充当被状语(由“又”“就”“瞬间”“真的”“彻底”等副词或形容词充当)修饰的谓语中心语,如(4) (8) (9);还可充当连动短语的后项,表示由前项的原因导致的结果,如(1)。多构成因果或承接复句中的后分句,如(2) (3) (5) (6) 中由连词“于是”“结果”“然后”引出的分句;甚至还能在句群中单独成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如:
(一)活动推广。中医学上有一句话,叫“动则生阳”。其中“阳”字指“阳气”。笔者在此望文生义,将其“曲解”变通一下,变为“太阳”,而这里的“太阳”又类似于《三字经》中泛指一切给人带来温暖的事物。“温暖”取其不过炎,亦不过寒,感觉舒适之意。而活动恰恰起到如是作用。尤其对青少年,或者对少年儿童来说。笔者从事管理工作的都江堰市图书馆,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动物绘画展”“科技知识展”等,唤醒孩子们“读”的欲望。“欲”字取其内心想要,既然发乎于心的想要阅读,那“读”的过程自然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乐事,成为阅读通道。
(13)悲剧了!女子驾考合格车内尬舞被直播,影响安全成绩取消(《成都商报》2017-08-07)
2011年5月底的一天晚上,许某某接到程瀚电话,说需要20万元现金。一个星期后,其将20万元交给了程瀚。2013年上半年,程瀚讲儿子要出国,让许某某弄40万现金。许某某手头一时没有大额资金,这次不能将程瀚所需要的钱及时送上,便遭到程瀚多次电话催促。许某某不得已,只有借钱凑够35万元送到程瀚办公室。
在数学和谐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向式和谐课堂教学方法,首先要对和谐课堂教学对象有一定了解。小学生具备较强的交流意愿,同时也乐于进行相关讨论,这是小学数学可以应用问题导向式和谐课堂教学的关键,但弊端在于,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本身兴趣不大,而且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很可能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讲解的习惯。在和谐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让学生充满兴趣进行学习,也需要改变学生可能形成的学习习惯。
(14) 悲剧了!交6万多的出国游,签证没办成行程泡汤(《重庆晨报》2017-03-08)
从上述反应生成的产物可以分析,加入CA后会大大提高水泥的固结力和固化物的密实度,从而提高污染物固化效果和固化物的强度。因此选择CA作为促凝增强剂。
(15)悲剧了!雷蛇三屏游戏本CES展会现场被偷(《中国日报》2017-01-10)
(5)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同样对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系数为1.011,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外商直接投资额每上升1个百分点,产城融合发展指数将上升1.01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随着外商直接投资额的不断上升,大量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被引入,增加了工作岗位,不但促进了产业发展,也助力了城镇化的推进。
“悲剧了”无论是用于句群中的始发句,还是复句的前分句,如(4),都与后续句或后分句构成解说关系,后者解说“悲剧”的状况或程度。
“悲剧了”中的“悲剧”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是个艺术领域的专业词,具有书面语(科技语体)色彩,含贬义。“悲剧”的比喻义——“比喻悲惨不幸的遭遇”已经稳定,但“悲剧了”中的“悲剧”活用为动词,其语义为“悲剧(突发的、人们不希望发生的、悲惨的、不幸的、不如意的、十分意外的事情)发生”,并且还是临时的。
(6)明星大咖辛酸打工史:刷厕所送快递,最悲剧的是,在医院搬死尸(今日爆点2017-11-24)
甲: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鞍之战》)
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潍水。(《吕氏春秋·察今》
3.3.1 性别 国内外对配偶间HIV男女传播概率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男传女高于女传男[11],也有女传男高于男传女[3,20],或HIV 传播与性别间无统计学关联[8],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可能与研究对象所处社会环境、个体特征、行为特征或生物学指征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悲剧了”还受到传统的“NP了”格式的影响,如:
夏天了,还穿这么多衣服?/工人了,要有组织纪律性!/小伙子了,还哭鼻子?/夫妻了,还分那么清干什么?
邢福义先生指出:“凡是能进入‘NP了’句式的名词,都具有推移性语义特征。即名词所表示的概念是由相对的概念推移而来的。”[1]如夏天是由春天推移而来的。
“悲剧了”与“NP了”相比,二者具有相同点,即都具有“[+移动]”的语义特征,但情况又不甚一样。“NP了”在数轴上有明显的节点(NP),由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都可以说“NP(节点)了”,如火车从郑州移动到武汉,可以说“武汉了(该下车了)”。在隐喻的作用下,时间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移动,如从秋天发展到冬天,可以说“冬天了(该穿棉袄了!)”;“元月二十号了(该买车票了)”,这是一种明确或具体的移动。但“悲剧了”是模糊或抽象的移动,不知道前一个“点”是什么,两“点”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果一定要说“悲剧了”之前有一个“点”的话,那就是“正常状态”,但“悲剧”与“正常状态”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的,不像“郑州—武汉”“秋天—冬天”。而且,“NP了”的移动具有“[+顺序性]、[+必然性]”的特征(按顺序,秋季过了必然是冬季),而“悲剧了”没有,倒是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意外性]”的特征,它常受短时副词“瞬间(就)”的修饰就是明证,如 (8)。
值得注意的是,其一,“NP了”也有表模糊或抽象移动的,如从群众(平民)发展到党员(干部),可以说“党员(干部)了(该以身作则了)”,但“群众(平民)”和“党员(干部)”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这种“移动”,我们姑且称为“隐喻式移动”。
其二,既然“NP了”表示从某一旧节点推移到了NP这个新节点,那么都可以换成“已经是(到) NP了”的说法,如武汉(夏天/党员或干部) 了—→已经到(是) 武汉(夏天) 了/已经是党员(干部)了。而“悲剧了”不能说成“已经是(到)悲剧了”(因为“悲剧”不是必然要“到达”的一个点),单独成句的(13) (14) (15) 不能这样说,其他没有独立成句的例句更不能这样说。之所以不能这么说,是因为“悲剧了”表达的是“悲剧发生了”的意思,如果受“又”“就”等副词修饰或充当谓语时就表达“发生了悲剧”的意思,如 (4) (7) (8) (11)。同一新闻, (1)用的是流行语“悲剧了”,而《湖北日报》和新华网转发时则用的是传统的说法:“男子街头遇陌生女献吻,欣然接受后却发生悲剧”;“……欣然接受后悲剧发生了”,这足以证明“悲剧了”表达的是“发生了悲剧”或“悲剧发生了”的意思。而“夏天(干部)了”之类不能理解为“夏天(干部)发生了”或“发生夏天(干部) 了”。当“悲剧”受形容词“彻底”修饰时表达的是上当受骗的意思,如 (9)。
后分句是个表虚拟假设的紧缩复句,义谓“如果一不小心掉进去就发生悲剧了”。
其四,“悲剧了”既能单独充当单句,也能充当复句的分句;而“NP了”只能充当复句的分句;“NP了”是一种口语句式,因而常常受语气或强调副词“都”的修饰,如“都大姑娘了,还哭鼻子?”“都武汉了,还不下车?”“都干部了,还这么吊儿郎当?”“都冬天了,该穿棉袄了”。而“悲剧了”是书面语句式,不能受“都”的修饰,如几乎不说“都悲剧了,还(该)……”。
需要说明的是,单独成句的“NP了”和“悲剧了”都是隐含动作的动词性非主谓句。
(8)Plagues,Pandemics,and Patents:Legality and Morality(从公共健康危机看专利权的合法性与道德性)
二、活用为形容词的“悲剧”
现如今,“悲剧”并没有满足于活用为动词,还受各种程度副词的修饰,活用为形容词,如:
(1) 50后是中国社会特别悲剧的群体!(价值中国2017-07-01)
(2)今天非常悲剧被人撞了,保险杠加大灯罩有刮擦(腾讯网2016-12-11)
(3)十分悲剧的车祸——恐怖死神汽车致命撞击路人(优酷播放2014-06-18)
(4) 鳄鱼偷吃渔民钓到的电鳗结果相当悲剧(被电死) (搜狐视频)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波团战的经过。”王小景一边看着大屏幕上的资料,一边开启了解说模式,“清军的主‘肉盾’‘定远号’用主炮射击首先开团,副‘肉盾’‘镇远号’跟着施放技能,然后所有队员冲了上去!日军利用速度优势,派出四舰突击,切了清军的后排,直接灭了后排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对清军形成了两面夹击!为保护后排,清军‘致远号’拼尽全力,冲击日军的突击队,最终英勇献身!‘经远号’继续冲击日军的突击队!但在这时,两名后排队员‘友济元号’和‘广甲号’直接选择了回城!”
(11) 出师不利,170号段悲剧了?(《中国消费者报》2014-06-25)
这种流行语与汉语的一种语法传统有关,即古汉语中的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如:
(7) 家有糊涂女,停车挂1档。结果挺悲剧(车子·车友 2012-04-06)
“悲剧”还可以充当定语修饰名词,如书名《悲剧人性与悲剧人生》 (王江松),张敬轩演唱的歌曲《悲剧人物》。又如:
犹记得小时候,一个陕西的木偶戏班子来王爷他们村演出,正是台上那些武将如此这般“铿锵铿锵铿锵锵”的,简直把他的魂都给勾去了,晚上做梦都是那些木偶的影子。
(8)怀才不遇型悲剧领导的形成机制与组织调控方略(《领导科学》2017-11)
(9)朱洁正是以她自己的悲剧经历诠释了影片《长大成人》,而她的绝唱也许会引起更多人的思索。(《北京青年报》1997-08-20)
那么,名词“悲剧”为什么会活用为形容词呢?
我们知道,名词是表示“事物”范畴的,形容词是表达“性状”范畴的,名词要表达性状(性质、状态)范畴,就必须活用为形容词,而名词的概念义是由性质义素和类属义素[2]构成的,如“知音”的概念义是对自己非常了解、赏识的人;知己朋友。当说话人想淡化类属义素“人”或“朋友”、突显性质义素“非常了解、赏识、知己”时,便将名词的“知音”活用为形容词,如“他跟我特知音”,其中的“知音”表达的就是性质义——“非常了解、赏识、知己”;又如“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极端贪婪和吝啬的守财奴,当表达者要突显他极端贪婪和吝啬的性格时,便可将“葛朗台”活用为形容词——“那家伙太葛朗台了!”其中的“葛朗台”舍弃了“守财奴”的类属性义素,表达的是吝啬、贪婪的性质义素。
同理,“悲剧”的概念义是描写主人公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的戏剧,如《雷雨》是一部悲剧。当说话人想淡化“悲剧”的类属义素——“戏剧”或“结局”,而想突显性质义素“悲惨的、不幸的、意外的”时,便将名词的“悲剧”活用为形容词,如上述(1)—(7),如(2) 中的“非常悲剧”的意思是“非常悲惨或不幸、大出意外”;(3)中的“十分悲剧的车祸”的意思是“十分悲惨、不幸、意外的车祸”。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不仅语义(义素)的偏移起了作用,比喻也起了作用。如“经典”的本义是经书典籍或者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人们常常把质量高、水平高、学术价值大、影响大的书比作经典,如“经典的著作”,义谓“如同经典那样的著作”,乃至把其他文艺作品都可以比作经典,诸如经典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经典的画作、经典的雕刻、经典的书法等。起初,“经典”只是活用为形容词,久而久之,“经典”的形容词语义便稳定下来,成了一个义项——“如同经典那样典范的、权威的、高水平的、价值大的”[3],如经典的作家。
(1)机遇与挑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坚守生态红线,保护优先,绿色发展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全过程监管模式下,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变困难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倒逼矿山开采企业力行节能降耗、转型升级、技术革新、创新发展、走绿色开发之路,是矿山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和必须攻克的重要关口,也是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
同理,人们常常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意外的、悲惨的、不幸的事件(遭遇)比作舞台上演出的悲剧,如悲剧事件、悲剧人生、悲剧领导、悲剧人物、悲剧经历等。其中的“悲剧”起初只是临时地活用为形容词,久而久之,这种形容词性的意义便稳定下来,成为一个固定的义项了——比喻悲惨的、不幸的、意外的遭遇。这个形容词义因“悲剧”处在不同的语法位置而有细微差别:用在定语位置,义谓“悲惨的、不幸的、意外的”,如(8)(9);用在中心语位置、受状语(由程度副词充当)修饰时,义谓“悲惨、不幸、意外”,如(1)—(7);用在主语和宾语中心语位置,义谓“比喻悲惨、不幸、意外的遭遇(事件)”,如:
(10) 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民族的悲剧。(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前两者的语义舍弃了类属义素,后者既有性质义素也有类属义素。“悲剧”受程度副词修饰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潮时髦的用法。
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由来已久。如《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曰:“文,犹美也,善也。”可见,“文”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又如:
甲:二过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左传·成公三年》)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甲中的“才”受副词“不”修饰,是形容词的用法,义谓“有才气”“才高”;乙中的“名”与形容词“灵”对举,又与形容词“高”“深”呼应,当为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义谓“著名、闻名”。这种用法传承至今,对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不无影响。
黄梁驿掩映在一棵大槐树下,夏天的时候,它一定是亭亭如盖,将驿站拢在树阴里,蝉蜩爬在树上鸣叫不停。现在冬天到了,木叶尽脱,虬枝铮铮如铁,千百条光秃秃的枝丫间,七八个雀巢露出来。驿后就是土篱茅舍的黄梁村,半埋在积雪里。他们去敲门问路,果然有人姓黄,有人姓梁。“你们知道万花谷吗?知道去谷中的路吗?”雪盖冰棱下的木门,门后村民的脸多半包在深黑头巾里,茫然地摇着头。
参考文献:
[1]邢福义.说“NP了”句式[J].语文研究,1984(3) .
[2]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1998(6) .
[3]芜崧.“经典”的新用法[J].辞书研究,2007(1) .
On the Flexible Use of the Verb and Adjective of“Tragedy”
WU Song,LI Yaqian
(Faculty of Art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Hubei,China)
Abstract: The noun“tragedy”can be used as a verb after the auxiliary word“le”,which has become a fashionable buzzword-“bēi jù le”,and it means the tragedy (sudden,tragic,unfortunate,unsatisfactory,very unexpected thing) has happened.The semantics of the word“bēi jù le”is not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form-“NP le”.The former has semantic features:[+sudden],[+unexpected],the latter is[+order],[+the passing of time],[+inevitability].Tragedy can also be modified by adverbs of degree and used as an adjective.These two functions are the continu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Keywords: tragedy;flexible use;verb;adjective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092(2019)05-0078-04
DOI: 10.16858/j.issn.1674-0092.2019.05.016
收稿日期: 2019-03-10
作者简介: 芜崧,男,湖北江陵人,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李雅倩,女,湖北石首人,长江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责任编校 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