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来自西方的估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贸易组织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00)04-0027-07
为什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本原因有二:
其一,它将引导中国与世界经济联成一体。中国将不再作为旁观者,而是坐入协商席,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将不再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而是融入世界经济增长的主流。结果是,中国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政策的形成,而不是仅仅对既定政策作出被动反应。
其二,中国就入世问题达成的双边及多边协议,将促成国内经济的全方位改革。正如1999年11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所言:中国入世是对进一步深化国内经济改革的重大承诺。(注:《China and the WTO》。参见:《The Economist》。伦敦:1999年4月,第25页。)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其他方面的变革也将逐步展开,这一切势必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西格纳(Cigna)驻上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帕·克然雷(Patrick Cranley)的观点,代表了西方企业家对中国入世影响的估计:当中国开始履行世贸组织规则时,不仅中国企业的经营方式将发生根本转变,中国政府也将以法律手段取代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虽然这些变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但10年之后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注:《进入中国市场》。参见:《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巴黎:2000年6月。)。
然而,中国入世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相当程度的短期阵痛,它随着旧产业迅速衰退和新产业的不断涌现而表现为失业、经济结构失衡等形式。拆除某些保护性壁垒的时间如此之短暂(不超过5年),也使情况更为复杂。不过,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所能享受的利益,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扩展,使这种失衡有望通过新就业机会的创造和新产业的扩张而消弥。
那么,中国为什么需要经过14年的艰苦谈判才得以重新加入世贸组织(或作为其前身的关贸总协定)呢?(1949年中国曾是关贸总协定缔约国,1950年退出,(注:Gary Clyde Hufbaur,Daniel M Roseni:《美国进入中国市场》。参见:《IIE间报》。Washington DC:2000年4月(3),第14页。)1986年7月11日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阿瑟·邓克尔提出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合法地位的申请)。
首先,西方国家担忧,如果没有互利互惠的让步,他们将面临长期严重的贸易失衡。换言之,如果准许中国商品广泛进入西方市场,他们自己将被吞没。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某些产品领域已经发生。例如,1989年以来,美中贸易已见失衡。据《经济学家》杂志报道,199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差额已从1989年的70亿美元升至570亿~580亿美元以上。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作为中国重要出口市场的西欧国家。(注:参见:《The Economist》。1999年11月,第3页;第30页。)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仅停留在统计数据上。西方国家的某些产业实际上已无法存续。在中国海外市场上,1/3的皮箱皮包产自中国大陆,全世界1/4的玩具、1/8的鞋靴也是中国产品。
迫于工会与企业界的双重压力,西方国家不得不采用提高关税,降低配额及设置其他贸易壁垒的办法来应付这种局面。这些措施通常被中国新闻界描述成企图扼制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图谋。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西方国家政府对于国内选民们的报怨作出的反应而已。
西方国家的这种忧虑明显地表现在1999年中美两国政府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双边协议之中。与美国以往同任何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大市场如印度等国达成的有关协议相比,1999年11月的中美双边协议包括了更为详尽的保护性条款。(注:参见:《The Economist》。1999年11月,第3页;第30页。)
其次,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直受到严格限制。中国只有就市场准入问题作出承诺后,西方国家才有兴致与北京就世贸组织成员国地位展开谈判。
1 中国面临的四大挑战
中国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尚面临着四大障碍:
第一,中国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协议需要经过复杂的协商,因此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时间将延至2000年底或2001年初。从2000年年中在日内瓦召开的世贸组织首脑会议开始,各相关国家的代表将与中国一起,共同拟定一套中国入关的正式文本。其中一个单一文件,将详尽列出中国在制成品和服务市场准入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该文件经相关国家核准生效后,将适用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国。另一份重要文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框架。这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中国所承担义务的汇编,包括中国贸易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所有法规。世贸组织成员国可以运用这一框架,对中国贸易惯例提出法律质疑。世贸组织的仲裁委员会,即争端调解机构,可以裁决这类质疑,其裁决具有约束力(拒绝执行其裁决的国家将被处以一笔巨额罚款)。全套文本拟定后,还须报经中国立法机关批准。自批准之日起的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世贸组织的规则也随之生效。(注:《中俄向世贸总竞走中国远远领先》。参见:《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巴黎:2000年5月6日。)。
自此至其后的5年间,中国经济将发生显著变化,简略如下:
1)外商可以立即在中外合资电信公司中拥有49%的股份,经营1年后可达到50%。
2)外资银行2年后可与中国工商户进行人民币交易,5年后可与私人客户进行人民币交易。5年内外国保险公司和股票经纪商将逐步乃至完全进入中国市场。
3)国有企业将失去外贸垄断权。2005年前,工业品总体平均关税率将降至9.8%,至2005年,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将被取消。
4)允许外商在中国全境从事生产、批发、零售的连锁经营。
5)至2004年,中国农产品总体平均关税率将降至17.5%(注:Nicholas R.Lardy:《与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参见:《TheB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2000年5月(58)。)。
第二,朱鎔基总理的经济现代化和国有企业改制计划将于2000年年底到期,但届时能否完成计划还相当成问题。主要的障碍有:
1)整个计划操作规模浩大;
2)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包括个人和机构);
3)制度的惯性——虽简单却极其重要——使现存体制从结构到精神都难以顺应变革。
第三,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富有活力的经济实体仅是朱鎔基总理改革计划的第一阶段目标。下一阶段国有企业必须成为完全自主经营的、羽翼丰满的企业。这意味着它们原先所隶属的各部家长们(尤其是中国信息产业部)必须学会不再牵着它们的手,也就是允许它们独自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哪怕是因此破产。
第四,所有这些变革都将发生在一个必须经历重大人事变动的时期。首先,一部分国家高级领导人和部一级领导干部已年近70或70岁出头,马上面临着退休。新改制的国有企业也急需富有经济和活力的高级业务主管,年龄在55~60岁之间,懂经营并善于同国内外竞争对手打交道。这些主管们应当具备与AT&T公司、IBM公司、通用汽车公司、西门子公司、微软公司、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菲利普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总裁们相当的资质,换句话说,他们应当能与西方工商界和银行界的巨头们相匹敌。然而,在中国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15~25岁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他们或是红卫兵出身,或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工农兵学员。
如何使上述四大问题在今后10年得以妥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中国近、中期的经济前景。结论还是得中国人自己选择:是将中国发展成一个世界经济强国,还是仅仅应付掉一个又一个潜在危机。
2 中国能从世贸组织成员国身分中得到什么
回答是:如果中国能打好入世这付牌,将受益非浅。
首先,美国已同意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这将大大有助于中国增加其出口贸易。在中国国内,开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又将使消费者受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审慎定价,这都是消费者可以立即得到的收益。世贸组织给予外商独立的贸易权和分销权,将在中国消费部门引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如果在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上不能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就难以保住市场份额。不过,国外销售商的成功还需仰仗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这就意味着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仍将主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商业链上的激烈竞争将迫使中外企业在成本支出上小心谨慎,而节约成本最有利的办法就是裁减剩余员工。虽然这会在企业员工中造成相当大的恐慌和不安全感,但是,一旦人们意识到只有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保全工作职位时,则消费者将最终获益。
有关中国入世对GDP增长的影响,有许多估算。其中,最乐观的估算值是1%~5%。外贸规模也将随之扩大。有些经济学家估计,未来6年中国以外贸易额将翻上一番,达6000亿美元。如果这两个估算值正确,中国入世将带来相当很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职业市场的大规模重组,会造成失业率的明显上升,并导致一定的社会不稳定。由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重大调整将发生在不同的行业和地区,所以仅仅依靠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尚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未来10年中国亟需大规模的职业培训计划,包括提高职工原有技能和新技能培训两个方面。
原来享有外贸垄断权的一些大型国有贸易公司,在未来市场上仍将占据极其有利的地位。如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虽然将失去其进口专营权,但公司的资深经理们并不为此忧虑。他们认为,过去20年公司已经同国外供应商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这些外商会继续与他们公司保持业务往来,因为他们熟知中国市场,有良好的信誉保证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可以买卖大宗货品。如果这类大型国有贸易公司能够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他们就能够在迅速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捕捉到于己有利的发展机会,他们的客户也自然倾向于直接找他们订货。
总之,那些已经在国际市场上享受到竞争利益的部门将首先得益于贸易规模的扩大,如一般纺织品,尤其是流行时装、玩具、高档流行皮革制品、鞋靴等。服务业也可望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中受益。
不过,这些部门也不可过于自得。美国纺织品配额将相应增加,但整个配额制度到2005年要作相当大的修改,届时中国将面临来自其他低工资国家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华盛顿在为改善同中国的贸易关系扫清障碍,但她同时也与三十多个低工资的非洲国家发展了规模空前的贸易自由化,这些非洲国家将成为中国纺织品的直接竞争对手。
中国产品仍将在美国市场占据相当份额,但这些产品必须更富竞争力。中国南方成千上万个低质服装生产厂家需要为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颖时装作准备。提高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竞争力已经成为“这种游戏的规则”。
中国入世会对农业、汽车业、电信业、传统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化工、采矿业)、金融业(包括股票市场)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国内整个消费品生产部门将面临严酷的竞争。运输业,如航空、铁路、航运等也必须适应外国公司的挑战。
2.1 农业
美国农民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农产品生产者,中国入世将使他们对中国农民的生计构成严重威胁。
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05年美国农场向中国的出口额将增至20亿美元,玉米、小麦、黄豆、大米和棉花也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2004年,中国小麦和玉米的最高关税将降至14.5%,这意味着一旦中国政府停止补贴农民,中国北方小麦的小规模生产就不再经济。
以上只是长期困扰中国农业问题的一小部分,其他还涉及现代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缺乏。据中国农业问题专家估计,至少20年以后,中国出产的谷物和其他农产品价格才可能降至相当于或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此之前,中国农民只有继续流入大城市找寻较好的工作机会。(注:《向盈利长征等待着美国的投资者》。参见:《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巴黎:2000年5月26日。)
2.2 汽车业
中国的汽车产业将成为遭受世贸组织关税减让打击最沉重的一个部门。120个缺乏效率的汽车制造厂遍布全国,他们大多接受地方政府补贴,以缓解地方就业,其中有13家企业的出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180万辆)的80%。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仅此一家,即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甚至这家公司在中国入世后也需要调整。2000年4月该公司德国顾问说:由于上海大众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这家成功的合资公司也面临着问题。
目前中国汽车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率为55%,其中轿车整车关税税率为80%~100%,中国入世后到2005年的过渡期内,中国汽车整车关税税率将降至25%,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国汽车制造厂家将面临破产,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合并得以生存,其中一些会成为跨国公司。但是,中国汽车业要想保有竞争力,无论如何得削减其总成本的2/5。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木尔涛(Phil Murtaugh)认为,如果严格执行世贸组织的关税法,中国大概只有三家汽车企业能够维持经营。当然这得看中国政府是否允许如此大规模的重组发生。既要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又要遵循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对中国政府平衡其社会政治经济利益的能力的一个严峻考验。(注:《大宇吸引了三个招标人》。参见:《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巴黎:2000年6月27日。)
中国汽车工业的重组并不稀奇,因为它如同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当今世界“适者生存”的原则。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生产“国产”轿车的惨痛教训,已经清楚地表明,拒绝重组的观念已经过时。现在即使是国际巨型汽车公司也争相与其竞争对手合并。第一次合并浪潮主要发生在两国公司之间,如美日、欧日、欧美。现在则发展到欧、美、亚的三边联合。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下次合并浪潮或许会有中国合伙人介入。(注:《通用车销售放慢,等待世贸中》。参见:《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巴黎:2000年5月11日。)
汽车工业的重组能使中国经济从中获益。如1996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投资15亿美元,与上海汽车制造厂合资兴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别克(Buick)轿厂生产线。1999年该合资公司售出别克车2万辆,计划到2000年底增产到5万辆。如果该公司生产能力得以充分利用,则可雇佣3000名赚取高薪的中国工人,年产别克车6万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各占50%股份的成功联营,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外竞争者如奥迪、本田、丰田公司的关注。
2.3 电信业
一旦中国信息产业的垄断被打破,中国电信业将是发展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外国竞争者的加入将对电信市场的价格及市场开放度产生变革性影响。
当欧盟宣布国家垄断为非法后,荷兰电信业的发展证明了降低成本的重要意义:1990年荷兰国有PPT邮电公司垄断市场时,从荷兰打到中国的话费是每分钟25元人民币。现在几十家公司(大多是跨国公司)参与竞争,最低话费每分钟已不到3元人民币。激烈的价格竞争,迫使各电信公司不得不在互联网上适时发布最新价格信息。为此,荷兰政府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以维持电信业的有序竞争。该机构密切关注荷兰境内所有电信公司的经营活动,并代表荷兰公众对各电信公司的价格和服务质量进行例常评估。一旦发现不公平竞争或抬价现象,该机构立即对违规者进行公开曝光,直至诉诸法律。
西方投资者认为,中国互联网具有“爆炸性”的发展潜力。中国入世后,外商可以直接参与投资并最终取得管理权,这将大大拓展互联网的市场潜力,并能更好地帮助中国电信业取得其发展所急需的资金。2000年6月,中国联通公司股票在纽约和香港的成功上市,清楚地表明西方投资者对发展中国互联网的信心与支持。同时,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也会鼓励外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利用中国低工资的成本优势开拓国际市场。
但是,上述所有的分析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有关部门不再继续为保住其既得利益而进行一切拖拉无望并将最终自食其果的斗争。不过大多数外国观察家认为,这种情况似乎难以避免。
2.4 金融业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外资银行在中国入世两年后可以从事人民币业务,2005年后可以从事零售银行业务,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将在2005年前取消,外资银行可在中国全境设立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放宽利率限制将使国内银行在中国市场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因为外资银行的贷款标准较高,帐上的问题贷款较少,相当多的机构和私人资金可能因此从国内金融机构流入外资银行。国内银行要保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必须下大力气提高资产质量和信用等级,使自己的业务与市场行情紧密结合,这就意味着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内企业将更难获得短期信贷和长期贷款。
最终人民币将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这可能致使中国重蹈俄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覆辙,即大量资本外逃。事实上,中国目前的资本流动净额表明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不过,拉美国家的经验也同时表明,扭转资本外逃的最佳办法还是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国内经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能继续采取钉住汇率制,汇率可以在允许的限度内上下活动。
20世纪90年代西方掀起了风起云涌的银行并购浪潮,其经验或可为中国借鉴。众多的中国银行应勇于迎接几场类似的合并风潮,四五个主导银行为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也需要积极着手对弱小银行的兼并。当大型银行在寻求更合理的经营模式及更大的获利能力时,其自身内部也可能面临重组,支行数目会大大减少。而且国内银行要想更富有竞争力,还需沿用西方的办法在自动化上加大投资。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因精简浪潮而遭受沉重打击。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传统的“现金经济”心理必须克服。这种心理已经导致了在银行系统外运行的“第二种经济”,它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完全不协调的。“现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征税的效率,而税收又恰恰是中国政府及经济改革急需的财源。这里主要问题不在于立法,外国专家认为中国税法已相当完备。由于中国普遍存在一种逃税无所谓的心理,所以需要对中国公众进行再教育,以培养他们尊重新制度的道德与价值观。
西方国家政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征税,在于他们为每个纳税人或企业都建有一个财务号(西欧)或社会保险号(美国)。它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一是用于记录个人的社会福利,包括退休金;二是用作银行或信用卡交易中的识别证(包括银行帐户和股票交易账户)。另外它还用于求职和薪金支付(包括短工工资)。在高度自动化的西方社会,纳税人填报年度税单后,税收机关可以很容易地核对有关会计科目。
在西方,支付工资采用支票或银行帐户,几乎不用现金。法律规定,雇主在支付雇员工资时代扣代缴所得税和社会福利税,政府自动将其记入纳税人帐户中。银行与证券经纪商在支付利息和红利时,也会遵循类似的程序。税收机关每年对高收入组别纳税人的报税单进行自动审计,对低收入组别的报税单进行抽样审计。如果发现纳税金额不足,必须予以补足并处于罚款,纳税过多则予以返还。虽然计算机自动化大大有助于上述程序的执行,但征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西方纳税人的公民责任感。
2.5 股票市场
要想保持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以持续吸纳国内外资金,就需要一个有信用的股票市场,由官方监管机构(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密切监视其操作。目前中国证监会还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能。
当前妨碍中国股市发展的还有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股市内幕交易猖獗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二是中国企业沿用的会计制度还没有与国际接轨。
如果中国股市要成为资本投资的真正来源,A股市场与B股市场就必须并轨。虽然中国政府一再声明对此进行考虑,但该举措显然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成,而尚待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之后。
正常的资本投资会避开大幅波动的市场,但中国股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投机气氛浓厚,这是阻碍官方所倡导的吸引大量外资入市的重要原因。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中国股票投资者心态的调整。
西方证券交易市场主要用于支持企业主筹资创业、扩大经营规模或开展技术更新,而不是为小投资者提供一个在“迅速致富”的诀窍上投机的场所。大多数外国投资者主要投资于有长期资本利得或正常股息的证券,这与中国股市目前流行“炒股票”的快进快出以迅速获利的投资方式正好相反。中国股市的这种投机气氛与缺乏制约的内幕交易相结合,就形成了不稳定的投资环境,不但没能吸引反而是吓跑了外国投资者。
以上只是外国的投资者对在中国投资越来越不抱幻想的若干原因之一。1991年以后曾有相当可观的外资涌入中国,对于中国经济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1991~1998年外资流入总额约从50亿美元增至450亿美元,但1999年骤然下降了100亿美元。这种现象表明:1)外商对中国社会存在的贪污受贿状况不满;2)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政策趋紧,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受到抑制;3)投资回报率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据香港大学经济学家李绍民和Dave Tse调查,1999年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仅为3.1%,而外国政府发行的安全性极高的长期债券,如30年期美国国库券,利率已接近6%。换句话说,外国投资者不用冒险就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很容易地赚到更多钱。另一项有关中国合资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投资回报率太低,相当数量的合资企业已经停产。其中一些维持经营的企业,主要是认为中国入世后,情况或许会好转。
2.6 保险业
西方保险公司的经理们认为,中国入世后,保险业无论对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而言,都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不过,由于中国公司对国内市场的熟悉,使中国保险业更有可能从市场自由化中受益。
目前,中保集团拥有中国市场69%的份额,但中国保险市场的迅速扩展,也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增加了对健康险的需求,住房商品化则刺激了财产保险和意见外伤害险的扩展,而附有年金的人寿保险正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要辅助部分。
中国政府已经同意取消现行的对海外保险公司的数量限制,一旦中国入世,这一政策将付诸实施。开始的3年,海外保险公司可以在三个城市经营保险业务,随后将取消一切地域限制。海外保险公司将可经营团体保险,这是保险市场上最为盈利的部分。
3 中国能否履行对世贸组织承诺的义务
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女士回答说:我认为中国进入世贸后履行协定十分重要,这表示她信守承诺。我认为中国有诚意履行……他们了解必须进行经济改革,这绝不是朱鎔基总理或江泽民主席的一场游戏,他们懂得发展是未来中国的关键。
最近,在对中国履行国际公约中的信用进行评估时,乔治城(Georgetown)大学法律中心作出的结论是:中国会慎重对待其主权职责。美国一家私立的高级智囊团组织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的结论是:中国会履行义务,否则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谋求贷款时将付出很高代价。而且世贸组织成员可以将未履约国家提交到该组织独立的争端调解机构,该机构有权对成员国违约行为进行法律惩处。
从世贸组织1995年1月成立至2000年3月止,美国已向世贸组织争端调解机构提交了25起需仲裁的案件,其中美国胜诉23件。92%的胜诉率表明美国在提请仲裁前,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以使他们的提案更为严密。从美国商业部2001年预算也可以看出它对于中国是否履行其市场准入承诺所持的严肃态度:负责此项工作的常任经济学家由7人增至18人,另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解决中国向美国的破坏性出口案例。
美国在世贸组织争端中的高胜诉率表明,中国政府应该作出更大的努力,聘用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为她在世贸组织日内瓦秘书处所有涉及中国的案例进行陈述和申辩。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还建议,如果美国希望中国更好地遵循世贸组织的庞大法规,就应该调拨专款,对中国官员进行培训。
西方企业家普遍认为,中国全部履行世贸组织法规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瑞士信贷与第一波士顿(G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公司资深经济学家董涛表示:美国公司应该实际些。完全进入中国市场尚需若干年,甚至几十年。企业家们推测,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将主要来自于中国国内:1)中央政府内实权人物的抵制,如某些居于垄断地位的行业主管部门及其领导;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冲突,如是否允许接受各地政府大量补贴的低效汽车制造厂破产尚不明朗;3)中国现存的流通体制和分销渠道不利于外国消费品在中国境内的销售;4)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尚需克服中国国内所担忧的对进口农产品形成依赖的思想,而且中国农民的经济困境也会延缓农产品市场的自由化进程;5)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外商投资政策不明确,对大众传媒业如电影、电视也是如此;6)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虽然很完备,但实际执行起来存在许多问题。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已设立了一个特别机构来寻求各种保护措施,以应对于己不利的外部竞争。主要措施有:1)反倾销措施,它可以阻止价格低于中国同类产品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2)继续为无力与外国企业竞争的国内企业提供软贷款和税收优惠,同时取消先前为吸引外资而制定的税收减免政策;3)利用世贸组织的免除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为由,保护那些“战略上重要”的公司或产业。中国可能仿效日本对国内大米生产的补贴来保护某些产业。
从西方的上述估计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我们认清未来中国改革道路的崎岖不平。但是,如果我们接受帕·克然雷(Patrik Cranley)的建议,10年之后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或许目前的境况就正如中国古诗中所描绘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收稿日期]200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