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的现实意义和相关的概念,阐述了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点以及实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一、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的现实意义
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己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方略之一,职业教育改革,从本质上回答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教育方针的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初心,只有遵循初心,才能科学地、系统地解决职业教育在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同步协调发展,瞄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来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通过深化“引企入校”改革,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等,不断吸引优势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实验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培训。吸引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把握经济社会需求,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产教融合的教学技术平台,强化和参与社会服务,提升企业、行业在职业院校的参与度。
二、产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概念
产教融合是一项包括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性活动,这些不同参与者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学校依托教育优势和技术优势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企业凭借实践资源和生产优势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实习岗位和决策咨询;行业组织凭借行业地位发挥组织协调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政府部门依托自身优势为产教融合搭建服务平台并提供政策支持。据此,所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以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为主旨,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行业组织扶持,各级政府支持的多元职业人才培养系统。
三、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点,
一是信息和资源共享。这是产教融合共同体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多元参与主体通过建立在深度融合机制上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了信息流的价值和运用效率,意味着各类要素资源可以在共同体中共同使用,二是多方交互融合。融合是产教融合共同体最突出的特征,包含了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教学与生产的融合等。这种融合将合作范围延伸到产业的整个价值链。三是连接,这是产教融合共同体最突出的功能,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政府、产业、学校三大主体类型的紧密联系、共谋发展;微观层面表现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主体的密切配合、共育人才。
四、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匮乏,合作只停留在表面,通常只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安排顶岗实习任务,平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很少涉及实践操作,这种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大有人在。学校的创新动力不足,一味地遵循传统,教学改革的实施可谓是举步维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距甚远,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课程设置陈旧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需要职业院校能够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但是职业院校设置的专业比较固定,专业课程的变化不大,主要涉及对学生学科文化知识的传输及职业技能的培养,使用的教材侧重于理论方面,实践内容所占比重不大,关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被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所欠缺。
(三)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职责和使命,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对职业教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职业院校教师都沿用传统方法开展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互动少之又少,课堂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质量不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加上职业院校教师大多从师范院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实践能力不足,不能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改进订单培养,加大现代学徒制试点
此前,校企合作多数表现为单纯的招工需求,解决学生顶岗实习或者就业问题,而对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和专业教学少有关注或参与,导致学生对于企业认知不足,企业也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不太满意。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作为双主体单位,学生具有双导师、双身份,教学也有双场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资源、高技能师资;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各自承担教学任务,可以培养出更具实践技能的人才,形成良性互动。但目前,地方企业对于这种模式普遍认识不高,缺乏长远的规划,且培养成本也是校企双方的一种顾虑。政府在引导方面要重视配套政策,以激励企业的积极性。
(二)开展集团化办学,使专业群与产业链紧密相连
通过政府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将地方的职业院校、高职学校、规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等联合在一起,成立理事会及分理事会。通过职教集团,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从中职阶段就和地方企业紧密合作,经过“3+2”的联合培养,使得产教融合更加深入。每年定期开展分专业群的职教集团理事会,介绍企业人才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现状,共同研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及实训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符合企业预期。
(三)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要邀请企业具备深厚行业背景、丰富工作经验、良好表达能力的员工在校任教,可以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促使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对于一些实践技能水平高超、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员,可以聘请为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指导学校师生学习。同时,学校要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与业务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通过人员互派,加强校企联系,了解教学实际与生产实际,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
(四)构建校企联合技术协同中心,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
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面向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制度,提升教师创新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的积极性。
(五)成立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
随着转型升级,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技能培训,由于职业教育专注于职业技能培养,在教学场地、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有优势,职业院校也应该把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做大做强。通过成立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将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要求紧密联系,将企业员工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
(六)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践基地,引企入校
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比超过 50%,学生通过实训掌握操作技能,以达到岗位能力要求,但是实训室建设方案与设备购置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与产业实际关联不够、设备台套数不足、师资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实践教学层次较浅或者效果较差。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践基地,企业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紧密产与教的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捐赠设备、培训师资、共同开发实训任务书等方式参与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更贴近技术前沿。
参考文献
[1]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2018(5):19-22.
[2]王玲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8).
作者简介:刘佳(1985.08-),女,天津人,大学本科,讲师,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企业论文; 共同体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学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