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孙小庆[1]2001年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课题研究MMP_2,TI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MMP-2及其抑制剂TIMP-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膀胱肿瘤标本MMP-2及TIMP-2的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和病人的预后比较结果:MMP-2和TIMP-2的表达在侵犯肌层的PT2期以上的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T1a期的表达,(MMP-2:p<0.0005;TIMP-2<0.0005)而且高水平的MMP-2和TIMP-2的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MMP-2:p<0.001;TIMP-2:p<0.001) 结论:本研究表明MMP-2和TIMP-2与膀胱肿瘤侵犯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其表达可有助于判断膀胱肿瘤病人的预后。

颜克钧, 王林辉[2]2001年在《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膀胱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 ,通过对肿瘤转移机制的广泛研究 ,发现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matrix ,ECM)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s)通过对ECM的降解而促进癌细胞

陈业刚[3]2012年在《mTOR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1mTOR信号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及相关蛋白p53、PTEN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为mTOR抑制剂应用于膀胱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探讨(?)mTOR抑制剂CCI-779对膀胱癌T24、BIU-87细胞的作用,为CCI-779治疗膀胱癌提供实验依据;探讨CCI-779对DDP治疗膀胱癌的化疗增敏作用及机制。方法:免疫组化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20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4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和相关蛋白P53、PTEN的表达情况,探讨mTOR通路在膀胱癌发生、发展、复发、预后中的作用;MTT法检测CCI-779对膀胱癌T24、BIU-87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CI-779对膀胱癌T24、BIU-87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CCI-779对T24、BIU-87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CI-779对T24、BIU-87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CCI-779作用后mTOR、p70S6K磷酸化情况;进行体内实验检测CCI-779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MTT法比较CCI-779、DDP、CCI-779联合DDP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评价CCI-779与DDP的协同作用;进行体内实验,比较CCI-779对DDP治疗裸鼠移植瘤的增敏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Ki-67的表达情况,TUNEL检测移植瘤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中mTOR及细胞周期蛋白p2l表达情况,探讨其协同作用的机制。结果:p53与PTEN无明显的相关性,p53、PTEN通过不同的通路激活mTOR/p70S6K信号通路,mTOR/p70S6K通路是其共同的下游通路;p-mTOR、 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表明mTOR/p70S6K通路的激活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有关;同时,p-mTOR、p-p70S6K的表达增加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及肿瘤多发呈正相关,提示mTOR/p70S6K通路的激活促进肿瘤进展;在与肿瘤无病生存率的研究中发现,p-mTOR、p-p70S6K阳性者肿瘤无病生存的时间明显缩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OR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一样,是膀胱癌无病生存的独立的预后因素;mTOR通路的激活可以作为应用mTOR抑制剂治疗的依据,与p53和PTEN的表达状态无关。CCI-779能够明显抑制T24、BIU-87细胞的增殖,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CI-779使膀胱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1)。CCI-779导致膀胱癌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不导致细胞凋亡;CCI-779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浸润能力;CCI-779能够抑制mTOR磷酸化,进而抑制p70S6K磷酸化。CCI-779能够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不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体外实验中,CCI-779与DDP联合应用,能够明显的增加对T24细胞的抑制作用,二者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体内实验中,联合用药组肿瘤重量较CCI-779、DDP单独治疗组、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联合组Ki-6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mTOR信号通路在膀胱癌中广泛被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肿瘤数目、复发有关,mTOR通路的激活是选择mTOR抑制剂的指标,不需考虑p53和PTEN的表达状态;CCI-779对膀胱癌T24、BIU-87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治疗膀胱癌较有前景的药物;CCI-779与DDP联合应用,能够增加DDP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治疗作用,二者起协同作用;CCI-779与DDP联合应用,能够增加裸鼠移植瘤对DDP化疗敏感性,其机制是通过mTOR抑制剂对细胞周期蛋白p2l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张波[4]2007年在《RECK及MMP-2、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膀胱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约90%是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首次诊断BTCC时约70%~85%为浅表性肿瘤,但在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约70%在第一次手术后会复发,其中约20%则会进展成具有侵袭性的高度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生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在BTCC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但整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而BTCC的复发、侵袭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除了防止肿瘤发生以外,如何减少BTCC的复发、侵袭和转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BTCC的侵袭和转移是个涉及多阶段、多步骤、多因素、多基因的复杂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的破坏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此过程依赖多种蛋白酶系的参与,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大酶系,对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至少已发现26种MMPs,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由于可以特异性的降解BM和ECM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是MMPs家族中最重要的两种蛋白水解酶。MMP-2和MMP-9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低,在BTCC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却呈现高表达。因此,抑制二者的活性能够抑制BTCC的侵袭和转移。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MMPs抑制剂,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至少抑制MMP-2、MMP-9及MT1-MMP等3个MMPs家族成员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目前国内外关于RECK基因与BTCC关系的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尤其是RECK与BTCC复发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ECK蛋白及MMP-2蛋白、MMP-9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是否复发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BTCC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复发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估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及临床预后指标的应用价值,为BTCC的早期诊治、预后判断及复发检测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也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BTCC开放手术切除的癌组织标本或活检组织标本。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32~88岁,平均59.93±12.63岁。初发24例,复发18例。按WHO病理分级标准: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5例。按UICC-TNM临床分期标准:非肌层浸润性肿瘤(Tis,Ta,T1)23例,肌层浸润性肿瘤(T2~T4)19例。另收集13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均取自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开放手术的患者,均无肿瘤病史。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BTCC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RECK蛋白及MMP-2蛋白、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RECK蛋白、MMP-2蛋白、MMP-9蛋白的表达与BTCC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是否复发等。所有数据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阳性表达率的比较分析。以α=0.05作为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水准。结果1.RECK蛋白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62%(11/13),而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2.38%(22/42),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3.08%(3/13),而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3.81%(31/42),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0.77%(4/13),而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5.71%(36/42),明显高于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的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ECK蛋白在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高分化组(Ⅰ)REC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64%(7/11),在中分化组(Ⅱ)为56.25%(9/16),在低分化组(Ⅲ)为40.00%(6/15),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明显降低。但是在高分化组(Ⅰ)和中低分化组(Ⅱ~Ⅲ)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TCC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在非肌层浸润性BTCC(Tis,Ta,T1)为69.57%(16/23),肌层浸润性BTCC(T2~T4)为31.58%(6/19),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初发肿瘤组为70.83%(17/24),在复发肿瘤组为27.78%(5/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MP-2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在高分化组(Ⅰ)为45.45%(5/11),在中分化组(Ⅱ)为81.25%(13/16),在低分化组(Ⅲ)为86.67%(13/15),且高分化组(Ⅰ)和中低分化组(Ⅱ~Ⅲ)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TCC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上升,在非肌层浸润性BTCC(Tis,Ta,T1)为56.52%(13/23),肌层浸润性BTCC(T2~T4)为94.74%(18/19),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初发肿瘤组为58.33%(14/24),在复发肿瘤组为94.44%(17/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P-9蛋白在BT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随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在高分化组(Ⅰ)为36.36%(4/11),在中分化组(Ⅱ)为87.50%(14/16),在低分化组(Ⅲ)为93.33%(14/15),且高分化组(Ⅰ)和中低分化组(Ⅱ~Ⅲ)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TCC临床病理分期的升高,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也呈明显上升,在非肌层浸润性BTCC(Tis,Ta,T1)为60.87%(14/23),肌层浸润性BTCC(T2~T4)为94.74%(18/19),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初发肿瘤组为62.50%(15/24),在复发肿瘤组为94.44%(17/1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42例BTCC标本中,RECK蛋白表达与MMP-2蛋白表达成负相关(r=-0.460,P<0.05),与MMP-9蛋白表达也成负相关(r=-0.309,P<0.05);而MMP-2蛋白表达与MMP-9蛋白表达则成正相关(r=0.557,P<0.05)。结论1.在BTCC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出现显着性下降,而MMP-2蛋白、MMP-9蛋白的表达则出现显着性上调,叁者共同参与了BTCC的发生和发展。2.随着BTCC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的增高和肿瘤复发,RECK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RECK的缺失可能使BTCC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可能是BTCC发生浸润、转移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为BTC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靶点;而MMP-2蛋白、MMP-9蛋白的表达却随着BTCC的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的增高和肿瘤复发而显着上调,叁者可以共同作为预测BTCC恶性程度、转移和复发潜能的重要指标。3.在BTCC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与MMP-9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而RECK蛋白的表达与MMP-2蛋白、MMP-9蛋白的表达成负相关,对叁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反映BTCC发生、发展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同时也为BTCC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新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张涛[5]2008年在《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利用细胞穿透人工基质膜能力的差异筛选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可行性,并分析二者生物学特性差异。方法:利用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35s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上连续穿透人工基质膜获得高、低转移潜能细胞株。透射电镜观察所筛选出的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异,MTT法进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及粘附率实验,Transwell小室进行细胞侵袭力、血管形成实验。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两株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上皮性钙粘素的表达情况。结果:MDA-MB-435s细胞经过在Transwell小室上连续人工基质膜侵袭实验后,获得两株转移潜能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它们具有差异明显的体外生长速度、侵袭力、粘附力以及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⑴细胞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示: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电镜观察显示大部分细胞呈梭形或圆形,细胞核大、常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少,核仁发达、甚至多个,部分细胞可见核仁靠边,可见核畸形,少数细胞可见核分裂相。胞浆少,细胞器少,有少量的线粒体和大量的游离核糖体,细胞表面可见微绒毛。与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相比较,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异染色质稍多,核仁稍少,核分裂相稍少,胞浆中线粒体稍多,游离核糖体稍少。⑵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实验示:高转移潜能细胞体外生长速度显着快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细胞倍增时间高转移潜能细胞为34.166±1.405小时,低转移潜能细胞为39.797±2.018(P<0.05),两者有显着性差异。⑶侵袭实验示:高、低转移潜能细胞穿膜数量分别为61.46±7.08个/视野,25.32±4.87个/视野(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的侵袭能力显着强于低转移潜能细胞,差异有显着性。⑷细胞粘附实验示:高转移潜能细胞在30min、60min、90min和120min时其粘附率分别为0.1696±0.0034、0.2779±0.0070、0.3913±0.0109和0.5750±0.0202,均强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的0.1109±0.0068、0.1813±0.0144、0.2961±0.0375和0.4134±0.0996(P<0.05),差异有显着性。⑸血管形成实验示:高转移潜能细胞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数为12.44±1.32个/视野,显着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所致的5.41±0.82个/视野(P<0.01);高转移潜能细胞诱导的血管形成的管腔长度为243.54±44.31μm,明显长于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117.47±19.78μm(P<0.05)。⑹免疫组化实验示:图像分析结果低转移潜能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6±0.02和0.13±0.03;高转移潜能细胞中分别为0.24±0.04和0.23±0.05(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高转移潜能细胞组表达水平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组。低转移潜能细胞中上皮性钙粘素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6±0.04;高转移潜能细胞中为0.11±0.01(P<0.05)。上皮性钙粘素在高转移潜能细胞组的表达水平低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利用细胞穿透人工基底膜能力的差异能够筛选出高、低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来自同一亲本的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有显着性。目的:肿瘤转移相关蛋白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在建立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s的基础上,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蛋白。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别分离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蛋白质,用银染法对电泳后的凝胶染色;ImageMaster2D V2002.1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图进行分析,寻找二倍以上的差异表达蛋白;然后取差异显着的蛋白质点进行酶解,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质谱进行分析;再将差异显着的蛋白质点质谱数据输入Mascot数据库查询。结果:在对所分离的两株细胞的蛋白质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后,确认36个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其中,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有11个蛋白质点的相对含量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低转移潜能细胞株中有25个蛋白质点的相对含量高于高转移潜能细胞株。质谱分析结果示,在对20个差异显着的蛋白质点分别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质谱后,成功鉴定了20个差异表达蛋白。对其中CDK6、STAT1、PGAM1、PLD5、RAB7B、GSDM1、BRCA1等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评估。结论:由乳腺癌MDA-MB-435s细胞所分离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存在有显着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目的:对双向电泳所分离的差异显着的蛋白质斑点,经质谱分析获得的部分候选蛋白质作鉴定。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3个候选蛋白质ANX A1、HSP70和MYLK2在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3个候选蛋白质ANX A1、HSP70和MYLK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个候选蛋白质ANX A1、HSP70和MYLK2在乳腺癌MDA-MB-435s细胞所分离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显着,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其中,⑴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Annexin A1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3±0.02和0.42±0.06(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Annexin A1mRNA表达水平低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2±0.03和0.31±0.06(P<0.05)。⑵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HSP70蛋白质表达水平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62±0.10和0.21±0.04(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HSP70mRNA表达水平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47±0.06和0.27±0.03(P<0.05)。⑶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MYLK2蛋白质表达水平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54±0.08和0.18±0.03(P<0.05);高转移潜能细胞株中MYLK2mRNA表达水平也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其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49±0.07和0.25±0.04(P<0.05)。结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所分离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中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ANXA1、HSP70以及MYLK2与乳腺癌转移相关,其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转录有关。

贺旭[6]2009年在《KiSS-1基因对不同恶性度骨肉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本研究旨在探讨KiSS-1基因转染不同恶性度骨肉瘤细胞MG-63、U2-OS后对其体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2、观察转染前后骨肉瘤MG-63、U2-OS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KiSS-1抑制骨肉瘤细胞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1、脂质体法介导KiSS-1基因转染骨肉瘤MG-63、U-2OS细胞。2、RT-PCR法检测转染前后KiSS-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KiSS-1蛋白的表达。3、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4、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细胞转染前后各组肿瘤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mRNA水平的变化。5、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原和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6、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变化。[结果]:1、脂质体法介导KiSS-1基因转染骨肉瘤MG-63、U-2OS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稳定表达KiSS-1基因的骨肉瘤MG-63、U-2OS细胞株。2、转染KiSS-1基因后的骨肉瘤MG-63、U-2OS细胞株KiSS-1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有显着增高。3、转染KiSS-1基因后的骨肉瘤MG-63、U-2OS细胞较其亲代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4、转染KiSS-1基因后的骨肉瘤MG-63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活性降低;转染KiSS-1基因后的骨肉瘤U-2OS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降低。5、转染KiSS-1基因后的骨肉瘤MG-63、U-2OS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明显上调,TIMP2没有显着差别。[结论]:1、利用脂质体将KiSS-1基因转染到骨肉瘤MG-63、U-2OS细胞是可行、有效、稳定的。2、PSNAV2.0-KiSS-1能够介导目的基因在骨肉瘤细胞内稳定高效地表达。3、转染KiSS-1基因的骨肉瘤MG-63、U-2OS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4、KiSS-1通过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及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从而使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5、KiSS-1基因可能参了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有望成为骨肉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有应用前景的基因。

罗波[7]2006年在《VEGF和环氧化酶-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表达》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化酶-2蛋白(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TCCB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标本VEGF和COX-2的表达。 结果 正常黏膜VEGF不表达,在TCCB Ⅰ级(G_1)、Ⅱ级(G_2)、Ⅲ级(G_3)和浅表性(T_(is)~T_1)、浸润性(T_2~T_4)肿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07%、58.62%、84.61%和43.75%、77.77%;VEGF的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临床分期的TCCB中差异有极显着性(X~2=14.11、8.29,P<0.01);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4%和40.00%,差异有极显着性(X~2=10.77,P<0.01)。正常黏膜COX-2不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G_1)、Ⅱ级(G_2)、Ⅲ级(G_3)和浅表性(T_(is)-T_1)、浸润性(T_2~T_4)肿瘤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5.38%、55.17%、80.77%和37.50%、75.00%;COX-2的阳性率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临床分期的的TCCB中差异有极显着性(X~2=15.27、9.73,P<0.01);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68%和36.67%,差异有极显着性(X~2=9.40,P<0.01)。在TCCB中,VEGF表达与COX-2表达关系密切(r=0.55,P<0.01)。 结论 VEGF和COX-2阳性表达与TCCB病理分级、浸润及复发关系密切,VEGF和COX-2可以作为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复发的参考指标。

邢涛[8]2010年在《MMP-2、MMP-9及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 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2.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研究方法:1.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粘膜上皮进行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分析MMP-2、MMP-9、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膀胱粘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表达强度。2.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法检测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粘膜上皮TIMP-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1.MMP-2, MMP-9, 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比在癌旁正常膀胱粘膜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正常膀胱上皮MMP-2、MMP-9均为阴性表达,TIMP-3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相比为较低表达。2. MMP-2、MMP-9在肿瘤上皮阳性表达细胞和表达强度分布不均匀,在肿瘤细胞,肿瘤间质组织、血管临近面以及肿瘤侵袭入膀胱深层组织前缘阳性表达细胞多,表达强度也较强。TIMP-3在肿瘤中的表达细胞及表达强度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膀胱正常组织与膀胱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3的光密度值差异有极显着性。3.且MMP-2、MMP-9的表达强度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TIMP-3在膀胱癌中亦呈高表达,且与分级呈正相关,但不与分期呈相关。4. TIMP-3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13.2%(5/38)。其中,出现甲基化的膀胱癌病例,其TIMP-3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不高。结论: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MMP-2、MMP-9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且随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表达增强。TIMP-3在膀胱癌中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表达增强,但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2.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MMP-2同TIMP-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MMP-9与TIMP-3呈正相关,MMP-2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3.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TIMP-3启动子甲基化几率不大。

佚名[9]2002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第31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指出(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A阿霉素  细胞图像分析优选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  马建华 陈道达 郑清平等 (2 ) :183静电相互作用微米粒的构筑  李 沙 张小滨 王向涛等 (6 ) :6 37癌 ,肝细胞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 c- myc蛋白在肝癌细胞

佚名[10]2002年在《作者索引》文中认为(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索引论文前3位作者)AAdrian W Gelb Development 0f anaesthesiology (15):1 345一1346艾玉峰应用带蒂皮瓣、肌皮瓣修复小腿骨外露、骨髓炎创面 (2):183 组织工程骨复合骨

参考文献:

[1].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D]. 孙小庆. 青岛大学. 2001

[2]. 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膀胱癌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J]. 颜克钧, 王林辉. 医学综述. 2001

[3]. mTOR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研究[D]. 陈业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4]. RECK及MMP-2、MMP-9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张波. 郑州大学. 2007

[5]. 高、低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D]. 张涛. 重庆医科大学. 2008

[6]. KiSS-1基因对不同恶性度骨肉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D]. 贺旭. 福建医科大学. 2009

[7]. VEGF和环氧化酶-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表达[D]. 罗波. 青岛大学. 2006

[8]. MMP-2、MMP-9及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邢涛. 山西医科大学. 2010

[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第31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10]. 作者索引[J]. 佚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

标签:;  ;  ;  ;  ;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剂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