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语文创造性阅读的误区论文_吴发莉

如何走出语文创造性阅读的误区论文_吴发莉

吴发莉 福建省厦门市嘉滨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创造性阅读是语文阅读观下派生出来的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乃至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视线里,一种文本的固定性、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相脱节的所谓创造性阅读频频滋生,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某些领域面目全非、令人不解,如何走出其误区,值得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作性阅读;误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017-0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实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标准的适时铺开,犹如一股清泉注入到干枯多时的土地上,阅读教学呈现了一派生机和鲜活的气象,但是不得不引起惊醒的是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始生根之前夕,阅读教学偏离了探究的正常轨道,走人了漫无边际的语文大“探究”之中。

一、否定文本的固定性

“对话的前提是文本的固定性”。没有文本的确定性,阅读就由作者的独白变成读者的独白。我们认为,当前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这对文本的确定性的否定,实际上是对文本的开放性的曲解,或者是开放的过头了。物极必反,不无道理啊!如现象一。文本不在是阅读的对象,而成了学生异想天开的源泉。

另外,对话的过程要体现对文本结构的完整性,而一不小心,文本就被破碎成一堆饭后谈资式的素材,如现象二。教师、学生从这一堆素材中拾起某一碎片镶嵌到另一个与原文没有任何实质关联的意义结构中。这样的阅读教学绝对是不理智的。完全是对《课程标准》“创造性阅读”精神实质的扭曲。

二、践踏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互动性

关于“自主性学习”,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地位,不少教师便不敢多言,唯恐犯了“满堂灌”、“满堂问”的忌讳,被冠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欲设性太多的帽子。且不说教师在课堂上导不导,怎么“导”,为什么“导”,可怕的是教师面对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没有作为教师的立场,总而言之,一些教师丧失了是非观念或对学生褒贬的能力,如现象一。不管学生的创造性是否合理,课堂里掌声此起彼伏,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得到了老师没有任何怀疑地肯定。此种单薄、单方、单调的课堂评价方式,教师之“名”何在?教师之“用”何在?

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有着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心境、情趣的差异。在每时每刻展示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可见,阅读一定要读出个性读出“自我”。同时要及时横向关注他人的体验成果。

学生阅读的参与度,其参与讨论的质量都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离开了这些,学生不可能对阅读有兴趣,有激情。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教师作为配角,应努力做好“配角”与“服务”工作,做好“向导”和“教练”的工作,尊重学生的体验。

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需求意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文本语言来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或新异结论。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阅读应以对话活动为教学板块。应将活动理念贯穿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去。活动方式也应是多元的,因文而异的。争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做法梳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对文本意境进行审美性的创想。对作品意境的分析,想象是创造性阅读必不可少的。文学作品是作家创作的艺术典型形象,意境以及蕴涵于其中的作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载体。它的外在形式是文字,如果没有想象力,眼中所见的就是些符号或一堆没有内在联系的、杂乱无章的材料。当然也就无法亲临其境,获得艺术赏析的美感体验。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时,可抓住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两句诗所体现的画面进行描绘。学生在想象中能细致地体会到塞外大漠的广阔无垠。

(二)对课文进行拓展迁移式的创作。语文课堂中的拓展迁移,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引领人生到光明境界的灯烛”,体会到广为涉猎的必要,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拓展迁移并非漫无边际,其实是有一定归依的。借用王国维的话“须入乎其里,又出乎其外”。譬如:以沈复《童趣》为例。1.观察教师手中的一杯茶水,它除了是一杯茶水之外,你还可以把它想象成什么?2.说说你的童年和沈复有相似的经历吗?3.回忆自己的童年用一句话“童年是……”来抒发对童年的感慨。

(三)对文本内容进行变脸式创改。复述是变脸式创改最简单也是最实在的做法。我们不把复述当作老套套,孰不知旧瓶也能装新酒。变换人称角度复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模式。如在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作这样的创设:1.让学生用第一人称从小弗郎士的角度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感知课文。2.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说说你当时的亲身经历、感受、想法。3.假如你是小弗郎士的同学,请描述小弗郎士平常的表现。4.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上完最后一课你会怎么做?

(四)拓展文本进行续写,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如人物语言和心理的留白;如人物情感给读者留下揣摩想象的空间;如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等等。教师应该捕捉住这些语言空间中的有效创造点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如果菲利普夫妇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任何?如果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夫妇的家,他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和船长串通好试探兄嫂的,情节又该怎样发展?让学生大胆想象,根据这些可能进行续写。

(五)对文本主题进行理性化的创造性写作。通过联想和想象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引发学生创造性思考,获得新的阅读成果。例如: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马致远用短短28个字,不着一“秋”,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的淋漓尽致,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地佳作,堪称秋思之祖。

在分析这首曲的过程中,老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获得其意义,然后在语境中理解分析,理解思路,在全面了解作者和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然后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回忆、再现画面,获得审美感受,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获得阅读创新成果。

以上做法仅是创造性阅读实践的冰山一角。至于如何高标准地建构符合文本需要,有效发挥教师功能,呈现学生互动效应的创造性阅读仍然需要积极探索。我们追求开放的大语文课堂教学,向往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但要将语文创造性阅读向纵深发展。必须严格遵循语文规律。围绕文本的范例框架,强化教师引领作用,发动学生互动功能。

参考文献

[1]文中多数课文引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3]伊道恩中学语文教学建模[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4]王荣生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余昱走向学校语文[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论文作者:吴发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如何走出语文创造性阅读的误区论文_吴发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