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陆早66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棉花论文,新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陆早66号(万氏472)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优质、早熟、丰产陆地棉新品种。是万氏种业公司根据早熟棉区育种目标,结合公司优势材料,选用自育的优质、高产品系,以万氏217为母本,公司自育的高代抗病品系A2为父本,2005年完成的杂交组合。2009年参加公司品系比较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良。2010年申请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陆地棉品种预备试验,2011~2012年通过国家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区域试验,2013年通过国家西北内陆早熟陆地棉生产试验,2014年10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陆早66号。(品种审定编号:新审棉2014年57号)。 1 特征特性 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生育期126d左右,植株塔形,Ⅱ式果枝较紧凑型;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淡绿,茸毛较多,略上举;铃卵圆形,铃大4~5室,单铃重5.7~6.0 g,铃嘴尖;铃壳腺点明显,籽指10.7 g。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始果节位5.4节;霜前开花率94.5%,纤维品质优良。 2 纤维品质 经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3.9 cm,断裂比强度32.1 cN/tex,马克隆值3.8,断裂伸长率5.5%,反射率78.6%,黄色深度8.0,整齐指数87.4%,纺纱均匀指数180.4,综合品质优良。 3 产量表现 该品种丰产性较好,单株果枝数8~9个,单株结铃6.6个。单铃重5.7~6.0 g,衣分41.5%。2011~2012年西北内陆早熟棉区试结果:籽棉产量5430.75 kg/

,皮棉产量2246.25 kg/

,霜前皮棉产量2084.25 kg/

,分别为对照的98.2%,97.1%,91.6%。2013年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生产试验结果:籽棉产量5334 kg/

,皮棉产量2218.5 kg/

,霜前皮棉2119.5 kg/

,分别为对照的104.1%,103.4%,103.0%,稳产性、丰产性好。 4 抗病性鉴定 两年区域试验抗病鉴定平均结果:发病高峰期,枯萎病病指0.5,为高抗枯萎病;黄萎病病指58.9,为轻感黄萎病。 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有效积温≥3500℃的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种植。 6 栽培技术要点 当膜下5 cm地温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播期以4月10~20日为宜。 该品种叶片中等大小、上举,田间通风透光性好,茎秆粗壮,适合密植。收获株数18.0万~22.5 万/

。 当田间幼苗80%以上子叶展开时,进行第1次化控,缩节胺用量0.8~1.0 g/667

,促苗早发,培育壮苗;苗期因长势长相适时适量灵活化控;现蕾后可依据一般化控原则,每生长3片主茎叶化控1次,头水的化控可在进水前3天进行。7月1日前结束打顶,封顶应在打顶结束后5~7d进行,当上部果枝伸长5 cm时,用缩节胺5g/667

第1次封顶;第2次在顶端果枝伸长5cm且第1果节长度3~4 cm并长出第2个蕾时进行,用缩节胺8~10g/667

封顶,将株高控制在65~70cm为宜。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新陆早66号长势强,果枝发育较快,早打顶有利于单株快速进入生殖生长,减少无效营养损耗,提高单株成铃率,促进早熟。应在7月1日前结束打顶,单株留果枝8~9台。 新陆早66号全生育期长势较强,结铃性强,需肥量大,应施足底肥,中期重施花铃肥,并在蕾花盛期叶面喷施2次硼肥,后期根据长势注意肥水运筹,促进早熟。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播种前采用棉花专用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在棉花生长发育期,虫害防治重点应放在棉铃虫、棉蚜和棉叶螨上,在棉花全生育期根据虫害发生数量、时期以及益害比积极进行有效防治。在药剂选择上应注意选用高效、专用、低毒农药。 联系电话:0993-6683952
标签:棉花论文; 三农论文; 农业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