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障碍论文,中学生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师,他们诽滂我”
这是在我校组织的年级辩论赛之后,我所担任评委的班级中一个并不是辩手的女生在比赛结束之后找我所说的第一句话。我担任评委的这次辩论赛的辩题是“遗憾是人生的必然”,该女生所在班是正方。在辩论过程,反方第四辩在总结陈词的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你的人生有遗憾的话,那你就是人生的弱者”。于是这位女生认为辩手诽谤了她,因为她认为她的人生是有遗憾的,可她并不认为她就是人生的弱者。
这本来就是一句强词夺理、牵强附会的话,并不存在着对某个个人的恶意攻击和诽谤倾向。当时在场的学生包括正方四位辩手都没往心里去,为何这位女生却因此而情绪激动,泪眼婆娑呢?
经了解,这位女生性情孤僻,喜欢独来独往,疑心重、容易生气,甚至晚上没有洗脚的习惯,有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在中学生群体中,因为家庭原因、课业的压力、升学的竞争、情感问题而引发的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碍是值得引人深思的。仅以江苏省无锡市某重点中学进行的卡特尔人格量表的测试为例,约有20.16%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特质等因素而形成的心理障碍,虽尚未完全定形,但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矫正,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小到郁郁寡欢、逃课辍学,大到报复社会、自残此生,于己于家于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减少中学生心理障碍,解决学生心理负担,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思考、探讨、研究的问题。
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无法言启之事,只有关注青少年朋友们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才能从观察和剖析中寻求一点理性的思考——减少中学生的心理阻碍,根本还在于对他们的调适、关爱、努力和化解。
一、孤僻的心,需要绿色通道
中学生由于生理现象发生的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及性意识的萌动、个人隐私范围的扩大,有许多难于启齿的问题。于是有些学生便小心地筑起一道篱墙,锁闭内心的秘密,但内心深处却渴望与人倾诉、与人共亨。因此设立一个通往学生心灵的绿色通道是及时了解、把握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减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可行途径,这个绿色通道便是开展心理咨询。
我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已近两年半,平均每期收到学生信件50来封,接受咨询学生三十多人次,咨洵内容各异,心态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通过这个绿色通道,化解了他们心中的苦闷与抑郁,使他们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平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激情。
有一位署名小圆的高二女生,曾经连续写来两封信。信中说她现在过的是梦魇般的日子,想学习又怕成绩好。这可就奇了,谁都希望自己能拥有骄人的成绩,她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呢?原来,她的父亲在她进入高中的时候曾给她算过一命,算命的说她命中犯克,她考上大学之时也是其母的忌日。她将信将疑,心中却总有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自己,总担心算命先生的话会不幸应验,每日生活在惶惶之中。接到她的信后我们想尽办法找到了她,与她长谈并请心理学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帮她分析,终于让她彻底驱走了罩在心头的阴影,回复到自信、开朗、努力的状态中。
小圆的故事也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迪:有些心理问题可能不是固有的,而是被人为制造和夸大的,因此,减少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还在于让学生学会“接受”,接受自我,接受他人,接受现实生活,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许多问题也许就会被淡化。
二、稚嫩的心,需要综合营养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下,学生们来自学习的压力太重了,特别是高中生,时刻都有来自父母、师长、亲友们的殷切期望。“认真学啊,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路”;“我们—辈子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让我们失望啊”。无形中,分数成了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标准,因而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有那“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的只是消极的体验。我曾收到过这样一封信:“刚进这个美丽校园的时候,我也曾满怀壮志和激情,高中三年我一定要用心学习,完成父母的宿愿和自己的梦想。可失败总是围绕着我,三年中我没有获得过一次胜利和成功的体验,我觉得我很失败,我很想离开这个令我痛苦的地方,走得远远的……”这是一封很有代表性的信,像这样的因学习压力而产生消极行为和思想的学生在所咨询的学生中约占了68.2%。
大多学生都是有自尊心和上进心的,他们稚嫩的心中都需要关爱、承认、鼓励和理解。因而减少学生心理障碍,还得提供给他们许多综合营养。
1.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信心养料
现在学生除了上课,集体活动并不多,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得不到表现,被承认、被鼓励的机会很少。前文想出走的那个学生,其实他的口才很不错,普通话说得尤其好,但却很少有展示的机会。因此在课余甚至课间,提供给学生一个任他们驰骋的广阔天地,让他们能充分体现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和相信自我。例如,可以安排一系列诸如卡拉OK赛、演讲赛、辩论赛、主持人赛、笑星赛、小制作比赛等充分体现学生自我和能力的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信心。
2、开设心理教育课,提供指导养料
有个学生曾找过我,一见面就问:老师,我是不是有病,是不是很不正常。细问才知道,这个学生很要强,追求完美,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竞争对手,每次考试和竞赛都要和她攀比一番,非常在意对方的表现和进步。渐渐发展到上课或走路的时候,也觉得对手在盯着自己,甚至看到对方吐一口痰,也觉得是在鄙视和厌恶自己,对手的眼神、举动如鬼魅一般附在她的身上,让她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强迫症心理障碍的例子,这种人过于敏感、追求完美,处理时尤其要关心他们的个人需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解决的方式很多,而在中学开设心理教育课是比较好的一种途径,是引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倾向、正确认识自己的一种良好手段,是指导学生拥有健康心理的养料。
心理教育课可以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为重点,讲述青少年期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本质、青少年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同时可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测试,使学生能适度调控自己的行为,减少心理障碍出现的可能,从而提高社会价值感,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
三、家庭的关爱,是心灵的港湾
父母是孩子言行、思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脾性、家庭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关系。成长在和谐、民主家庭的人一般富有爱心和健康的人格,成长在问题家庭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缺乏关爱和温暖等家庭的人性情比较难于捉摸,容易形成发展性人格障碍。如2000年轰动全国的“杀人恶魔”张君大案中的张君就是因为其母的早逝,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温暖而导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恶果。
前文所提及的有偏执性心理障碍的女生,也是因为家庭的影响。她家有4姐妹,家里的老人们都重男轻女,经常挖苦、嘲笑她的母亲,也歧视她们姐妹4人,对她们总是冷眼相向,因此这位女生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给母亲争气,但偏偏中考时因几分之差而花高价进了高中,这使初中成绩优秀的她心里总怄着一股气,变得激进和敏感,也才出现了上文所提及的一幕。
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从家庭中得到理解和关爱,使家能成为他们心灵停泊的港湾,对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安定、繁荣,在他们人格逐渐完善的中学时期,作为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中的所有人士,都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都有责任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障碍的误区,给他们一片明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