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创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永世长存。但这不意味着随着时间流逝,公司数量会逐渐减少。原因很简单,大量新生公司的诞生、成长,会取代那些逐渐消逝的老旧公司。创业,就是组织从个人手中诞生成长的过程。没有了创业带来的新鲜血液,社会中既存的公司会逐渐僵化抑或消亡。
实际生活中,一旦说到创业,不少国人可能立刻就联想到如下一系列名词:技术创新、高新产业、IPO、财务自由等等。但真实的创业行为并非如此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大部分创业者也往往不是西装革履的白领人士。开个餐馆、路边摆个小摊、买台机床开个小加工坊等,这些都是创业行为。根据西方学者估计,大致20%到50%的人有过创业行为。在西方,创业行为非常普遍。
中国也并不是一个没有创业传统的国家。自古到今,英雄豪杰辈出,王朝都创了无数,更何况大大小小的企业。虽然商业界算是中国传统上位置较低的阶层,但陶朱、吕不韦这类商贾赤手空拳创出的企业,从对国家的影响力来看,也远超谷歌或微软这些当世巨头。能嚷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必然藏有强烈的创业精神。
但我们必须承认,当下中国社会中创业精神还没有完全苏醒。一方面,中国计划经济的传统对创业精神有压制作用。它为全社会个体都设定了详尽目标,要求各个个体服从其上级指挥,因此客观上压制了社会个体的主动性及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也对创业精神有负面影响。在农业时代,国内对个人发展的看法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进“公务员”队伍还是个人的最优选择。到了工业化阶段,各类大型组织开始诞生和发展,其本身较高的社会地位、强大的竞争能力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自主创业初期社会地位较低、风险高、收入微薄。中国刚刚跨过农业时代,进入工业化阶段,人们心中自然还留着原有的对自主创业的负面印象。
但时代正在改变。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日渐壮大的信息产业也开始挑战传统大型企业的地位。同时,西方不少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也让国人看到了自主创业的优越性。
随着国内对创业的逐渐重视,国家也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企业的政策,比如提供创业场地、减免创业企业开办运营费用、提供税收政策优惠、金融贷款政策扶植等等。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小额信贷公司,以及kickstarter.com这类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集资网站等扶助创业的公司。总而言之,经常谈到的对创业的扶持,不外乎资金和政策这两个方面。
但是,只靠资金和政策这类外部的硬件要素,创业很难成功。成功的创业往往还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某些特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识别周边既存的创业机会,并整合自己拥有的或者可接触到的资源,充分利用好机会。按照创业机会的不同特性,创业者可能需要整合诸如厂房、机器、生产工艺、销售渠道等各类资源。此外,相关企业管理知识也是创业者必备的资源。就算是最小的创业企业,也必须全盘考虑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各方面问题;当创业企业成长后,还会涉及到规划、决策等更复杂的内部管理。很多创业人员,由于缺乏某些必备资源,甚至都没有认识到有哪些资源是必备的,因而最终很容易创业失败。
制度理论里有这么一个比喻:社会中创办公司的各类构件都已存在,创业者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这些构件拼凑起来,搭成自己想要的形状。但在国内,公司管理运营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在社会上普及,很多创业者甚至没有在公司工作的经历。因此,创业者很难了解创业包含哪些必需的构件,更谈不上充分利用这些构件来搭建自己的公司。在这一背景下,创业教育开始扮演关键性角色,传授给创业者必要的相关知识。
目前国内创业教育的起源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也各不相同,如淘宝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淘宝本身是一个网上交易的生态圈,它的竞争对手除了eBay、腾讯拍拍等电子商务平台外,更多的是巨大的网下交易生态圈。一开始,淘宝没有能力把网下众多的大商户吸引到自身生态圈中做电子商务,所以它选择培养大量基于自己生态圈的新电商。换言之,它必须帮助创业者用自己的构件来创业,这样淘宝才能生存。淘宝大学就这样应运而生。随着淘宝生态圈的壮大,淘宝大学的课程也越来越完善,涵盖了从操作网店的基本技能到企业规划制定、企业决策等公司高级管理课程。用前文的构件比喻来说,随着自身生态圈的发展,淘宝大学逐渐将生态圈涉及到的新构件纳入自己的课程范畴,并向生态圈成员传授。
除了淘宝大学,社会上的职业教育也正逐渐加入创业教育的内容,如案例中的义乌、潮汕两处创业学院。为了推动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未来的就业,这些职业学院开始通过实践教授学生创业。学生在实践中开办淘宝网店,老师在课堂中讲授电子商务相关的技能,可谓学中做、做中学。由于职业学校条件有限,老师不可能常年混迹于实战领域,必然是老师结合已有课程,有选择性地传授一些通用构件。
这些构件只是创业教育所带来的“看得见的技能”。除此之外,身处这些创业学院中的学生,还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种看不见的创业气氛的影响。后者也许对他们更为重要。在这种气氛的晕染下,即使是并无多少创业天赋的学生,也会慢慢发展出一些相关特质和创业精神,比如前文所述的,敏锐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
当然,目前的创业教育缺点也较明显。现行的创业类教育,更多还是在职业教育和实践领域,主要以教导做事为主,讲理为辅。但不懂做事之理,终究难成大器。因此,现阶段的创业相关教育需要从现有的职业教育层面出发,从做事起步,逐步总结,并延伸到理论层面。而国内目前的大学教育似乎又走向了另一面,更多重视的是理论层,对如何具体做事却略而不谈。这也给学生如何在社会上创业乃至就业带来了不少障碍。所以,具体的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模式都要有所变革。
除此之外,创业教育还存在依附淘宝平台、侧重网商创业的局限。创业教育需要在未来逐步超越淘宝平台,使得培育出的创业者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进行创业活动;也需要从网商创业向外拓展,逐步到线下商业创业,最后到全经济领域内创业,甚至在某些时段囊括非经济领域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