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乡镇企业“梯级开发”之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兴论文,梯级论文,乡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兴要实现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固然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发展乡镇企业加以保护,但关键是自己要立足实际,探索一条乡镇企业快速可持续性发展的新路子。本文讲的乡镇企业“梯级开发”,试图针对我市目前乡镇企业尚不发达的状况所进行的乡镇企业发展战略探讨。其基本特征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协调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企业、配套开发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为内容,以系列化、多层次、渐进式开发为手段,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由小到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方向梯级推进的目标。
一、“梯级开发”的客观依据
“梯级开发”是用系统论、产业化的思想统率全市乡镇企业,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分层次、分区域地协调发展,整体开发。它是由目前我市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所决定。一是由市域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的。资兴属以山地为主,丘、岗、平地交错地域,生产力受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不同的区域差异和不同的层次性。在高远山区,长于发展林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粗加工企业,建设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基地;在中、低山区,背靠资源,面向市场,长于发展资源型企业,如采矿、矿产加工业;在山下丘陵地带,靠近城镇,交通方便,信息灵通,劳动者商品意识较强,长于发展加工业;在平地城镇,作为科技、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和联系内外市场的纽带,长于发展以山区资源为原料的科技型精深加工业,参与组建企业集团,开发大工业企业的配套产品。“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联市场”,正是这种阶梯式乡镇企业开发的概括。二是由市域资源分布的多层次性决定的。资兴资源丰富,素有“水乡、电城、煤都、林海、粮仓、基因库、游乐园”之称。但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有很强的层次性,以区域而论,有山上、山下的垂直层次,有东、西、南、北的条块层次,还有从外到内的环形层次。资源层次分布的客观存在,必然要求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布局与之相适应,显示出梯级层次性。资兴境内,东部有林竹、矿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南部有果木、水产、旅游资源优势,北部有煤炭、电力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层次比较分明。近年来,因资源制宜,坚持“靠近资源、就地办厂”的原则,初步构建起了乡镇企业梯级层次框架。三是由市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决定的。我市乡镇企业传统产业虽多,但科技含量低,大路产业多,优势产业少,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市乡镇企业产值的70%以上,而且生产设备老化,90年代以前的设备占60%以上;盲目办厂,重复布点,生产集约化程度差。如竹木加工厂遍地开花,一办就是数百家,机砖厂也是数十个,规模效益难以形成。产品生产能力小,品质差,尚处于一种“提篮小卖”状态。即是一些有名气的产品也还是贡品、样品,未真正形成商品,市场占有率低。这些结构性问题,也只能按照“梯级开发”思路才能妥善解决。
二、“梯级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以资源为基础,根据地域特点实行梯级布局
乡镇企业发展实行什么样的产业布局,优先发展什么产业,是受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制约的。资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市属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市农业人口24万人,农业人均耕地只有1.25亩,但剩余劳力多,自然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品位高,分布广,已探明的有煤、硅石、铅锌、金、稀土等20余种,其中煤炭储藏分布全市6个乡镇,可采储量达1.76亿吨;硅石、石灰石等矿石分布达10个乡镇。竹木资源丰富,山林面积达306万亩,现有活力木蓄积量达824万立方米。电力资源丰富,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90万千瓦,年发电量30亿度。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东江水库蓄水后,形成24万亩平湖水面,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各种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粮、果、茶、猪、鱼等商品基地100余万亩。这些资源优势从客观上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所以我市发展乡镇企业必须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着眼点,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与资源开发对接,走具有资兴特色的乡镇企业发展之路。首先,依据地域特点进行梯级布局。目前,我市乡镇企业的总体布局还不够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与发挥乡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集聚效应。突出体现在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而又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不仅经济效益不理想,而且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与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不相适应。根据广西、江浙等地的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乡镇企业布局必须有特色、有规模,才有市场,才有强劲的抗市场风险力。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方向上应该顺应市场需求,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培植支柱产业,开发“拳头”产品,兴办“龙头”企业,形成“重头”行业的规模生产。在生产力总体布局上,兼顾市场、资源、区位优势,分类指导,对资源开发项目,以就地开发为主,适度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加工项目在工业小区集中,形成梯度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以达到与外部经济的对接。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一点三线三小区”的发展战略,形成以东江开放开发区为中心,以东江至库区、1813省道、3517省道为轴线,以东江、兴宁、三都工业小区为重点的梯级发展态势,实行“点”、“轴”、“区”联动开发,以市区为“点”抓扩散,以“三线”为“轴”抓发展,以小区为“营”抓集中。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可实行三个梯级构想:一是建立东江、三都、兴宁乡镇工业小区,集中在这些工业小区兴办市场前景看好、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的轻工、冶金、建材、食品等系列加工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饮食旅馆、娱乐文化及旅游工艺品等第三产业,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三沿线”将先行发展起来的一批乡镇列为重点乡镇,集中部分资源,促进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规模,如在东江库区乡镇重点开发果茶业、畜牧业、水产业;在1813线乡镇优先发展建材、铸造业,适度发展农产品、林产品加工和轻工业;在3517线乡镇重点发展煤炭采掘、焦化、冶金、皮革加工、食品加工业。三是一般乡镇因地制宜,根据资源特点,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如在东部和南部边远山区,重点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大径材工业原料林基地,开发以竹木为主的森工系列产品企业和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其次,合理指导项目梯级开发。杜绝不经科学论证、上马即显疲软的项目,多建立足资源、立足市场、投入少、见效快、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的短、中线项目。近期内重点抓好农、林副产品的综合深度开发加工,着力开发四大系列:木板条、中高档办公用品和家俱等木制品加工系列;竹胶板、竹地板条、竹编工艺等竹制品加工系列;水果蜜饯、果脯、保健茶、蔬菜等绿色森林食品加工系列;粮食、畜禽、植物油等产品加工系列。积极开发技术管理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和效益都大的骨干龙头项目和长线后续项目:以水泥、红砖、石材为主体的建材业;以煤炭、硅石、萤石为主体的矿产加工业;以炼钢、炼焦、炼硅和铸造为主体的冶炼业;以制革、酿酒和油漆为主体的化工业;以旅游、集贸市场、交通运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中、长期在巩固现有优势产业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机械、电力、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直接营造“巨人”企业。第三、在企业开发上多轮驱动。开发形式突破“四个界线”:突破所有制界线,不受全民、集体、个人、外资的限制,驻市中省地厂矿、市直机关、市属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可以与乡镇企业合资、独资办乡镇企业,享受乡镇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突破行政区域的界线,积极吸引各乡镇到“一点三线三小区”等基础设施配套的乡镇工业小区办企业,除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外,可将其产值、产量、税收等考核指标划到投资者身上;突破隶属关系的界限,鼓励驻市中省地厂矿、机关团体冲破行政关系的制约,上山搞开发,下海办实体;突破产业关系的界限,鼓励和支持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二)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机制优势,在产业结构上实行梯级转换
从资兴市目前乡镇企业结构上看,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产品单一。全市乡镇企业的产品“原”字号的多,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少;(2)产业不合理。我市的资源优势在乡镇企业中还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森工、建材、煤炭、农副产品加工还未形成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3)组织结构不平衡。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而村办企业、私营企业仍然是一条短腿,发展缓慢,全市275个村,至今还有35个村是企业空白村,私营企业只有65个。上述结构上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障碍了发展,要实现我市乡镇企业发展新的跨越,获得突破性进展,必须调整结构,优化结构,在产业结构上实现梯级转换,由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传统型转向新兴型、资源型转向市场型、短线独进转向短、中、长线结合,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一是对有市场前途的产业,加快发展。建材业,进入“九五”时期,新的一轮经济发展高潮正在运作,必将拉动全国建材需求的迅速上升,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这一产业的建设;水电业,全市还有10.49万千瓦的水能资源可供开发,电力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巨大,效益可观,应加快开发力度;冶金化工业,市场行情看涨,也属培植发展产业;木材、楠竹、水果、茶叶、畜牧、水产、蔬菜、煤炭等已形成优势,但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要迅速扩大规模,进行系列产品“梯级开发”。在产品的开发技术上,进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嫁接,提高工艺水平,推动产品深度加工和精细加工开发,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上,由单一产品向多种品种、系列化花色品种开发推进。由小批量生产向大批量生产推进,降低成本,增进效益;在产品开发的连续性上,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二是对市场前景不乐观的产业,限制发展。如烟花鞭炮业,近年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相继禁放烟花鞭炮,市场在逐渐缩小,应停止进行扩大投入。对一些陈旧落后的工艺流程和“傻大粗黑”的工艺产品进行淘汰,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其它产业。三是按市场变化,积极搞好产业内部调整。乡镇企业一头连着农业生产,另一头连着加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能够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纽带,成为农业和大工业对接的纽带。乡镇企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应着重围绕农业产业化,拉通和延伸乡镇企业与农业之间的产业链,实现乡镇企业与农业联动发展,优势互补。可实行“三级对接”调整:即与农业资源开发对接,按照“依托资源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的方针,大力调整各类“资源型”加工企业,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消化农副产品和自然资源,使农副产品和自然资源在企业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与农业结构调整对接,重点是加工消化富足的农产品,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与农业基地建设对接,围绕市里正在进行的种植、畜牧、水产、林木四大产业、八大基地开发建设,培育乡镇企业支柱产业。
(三)以效益为核心,发挥规模优势,在企业组织形式上实行梯级
集中
综观各地,无论是迅猛发展的沿海地区,还是蓬勃兴起的内陆地区,几乎都有一批能支撑起各地区经济的乡镇企业集团,事实证明,企业集团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又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实力竞争的体现,同时,还是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王牌和主力军,就目前而言,我市乡镇企业虽然总体实力尚未形成能与外地企业相抗衡的态势,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工艺相近,结构相似,技术相通”的特点,管理模式基本接近,比较容易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关系,组建成企业集团容易发挥技术经济优势和行业优势。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可采取以下思路:一是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组建集团。这类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综合素质好,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这类企业为龙头,利用其辐射和影响作用,逐步发展成为跨乡镇、跨行业的集团企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人才、技术产品和公关等优势,带动乡镇企业外向开拓。二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所拥有的可供辐射的名优拳头产品为龙头,不断外向联合扩张,发展成企业集团。即以骨干企业的名优拳头产品连带供给关系为基础,集结相关企业构成企业集团。如多次获得省优、国优名牌,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东江蜜桔、红军宝饮料、狗脑贡茶、楚云仙茶和八面山蕨粉,可以这些企业为龙头组建绿色森林食品企业集团。三是以专业公司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森工、矿冶炼业可采用这种形式组建集团。四是组建以贸工结合的技、工、贸一体化企业集团。畜牧业、水产业等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可采取这种形式组建集团。
三、实施“梯级开发”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规划问题:要制定一个“梯级开发”的战略规划,规划要突出各个梯级开发中心,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逐步实现近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可按三个阶段具体实施:起步阶段:充分发挥现有乡镇企业的基础作用,以现有资源开发为中心,巩固骨干企业,打出过硬的拳头产品。发展阶段:开辟新的资源加工产业,每个产业建成1个以上骨干龙头企业,造就多个拳头产品,逐步向企业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取得“梯级开发”新的突破。对外扩展阶段:初步实现产业结构、企业布局合理,企业整体素质,经济技术实力强,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实现市内向市外、沿海、国际市场全面进军,取得乡镇企业“梯级开发”的纵深突破和市域经济的长足发展,逼近和达到先进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
政策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理解“梯级开发”的意义,为“梯级开发”战略做好服务工作,银行、税务、财政、工商、审计、科技、计划、国土、交通等部门要紧紧围绕“梯级开发”开展工作。要按照上级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将各项优惠政策重点向“梯级开发”产业倾斜,重点支持。要优化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新办企业要一步到位,办成合作企业;对原有乡镇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人才问题:一是大胆选用人才。将那些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的经济能人选拔到乡镇企业领导岗位上来,让经济能人领办乡镇企业,作为“梯级开发”的引路人。二是多渠道引进人才,大力引进市场专家、高校学者和高才生,来资兴市从事乡镇企业“梯级开发”。三是加紧培养人才。注重选送一批青年技术骨干、生产管理骨干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集团跟班、参师、深造,离职强化学习,使之成为“梯级开发”承先启后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