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条件下独家新闻的发现与报道_独家新闻论文

论网络条件下独家新闻的发现与报道_独家新闻论文

论网络条件下独家新闻的发现与报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发现论文,网络论文,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率先发布或独家发布的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在发布上强调时间上的率先报道,内容上的人无我有;作为新闻,要求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传播出去后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独家新闻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决策者们不断地、不厌其烦地向记者、编辑强调的东西:要多采写独家新闻!要让影响大的独家新闻上头条。的确,能否发现并报道独家新闻非常重要,对于一名记者而言,它是衡量其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一家新闻媒体来说,它又是其竞争取胜争夺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由于互联网等信息工程的发展及普及,使得媒体获取足够数量的新闻成为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新闻媒体同质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媒体竞争激烈的地区,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连续几天几家报纸所刊发的一版头条、二版头条、甚至社会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主要内容基本上一样,有时连标题都一样。究其原因,就是内容出自网络。长此下去,传统新闻媒体消亡论就将不只是一种猜测,而将成为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了。在此资源共享时代,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发现和报道独家新闻,本文从态度和操作层面作了探讨。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网络资源所提供的应该而且只能是新闻线索和待证实的事实和信息。

独家新闻是由一家新闻机构率先发布或独家发布的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在发布上强调时间上的率先报道,内容上的人无我有;作为新闻,要求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传播出去后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网络条件下,网上的海量信息给新闻媒体带来很多便利,媒体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大量的信息。

但是网络传播主体处于多元化状态。国外网站、国内传统媒体网络版、商业网站、个人网页、聊天室等都给人们提供了阵地,几乎每个想说话的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使网络传播内容纷繁复杂,真假莫辨。如果传统媒体对这些信息只是简单的拿来使用,不仅会出现“千报一面”的情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网络假信息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媒体虚假新闻,甚至新闻媒体自身也会成为网络造谣者的传声筒。据人民网报道,网络造谣者使用的造谣方法之一就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①。

一、对于新闻媒体而言,网络资源提供的应该而且只能是新闻线索和待证实的事实和信息

新闻线索来源于丰富的信息。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正好成为记者寻找新闻线索,获得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的“新闻源”。新闻记者可以从网络信息中寻找新闻线索和报道内容。但是这些内容是否准确,能否报道传播过去,必须经过记者的核证后才能决定。如果不加核实加以转载,虚假信息就会成为虚假新闻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这种不进行调查研究、以讹传讹的做法,必然对媒介的公信力造成极大影响。《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的报道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2006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境外某媒体和国内某网站同时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一时间,这一离奇的“新闻”被众多媒体竞相转载、追踪报道,并受到广泛关注。

像这条新闻,记者如果想核证并非难事,查看医院的妊娠报告即可。3月8日,湖南《潇湘晨报》刊发了《78岁怀孕?假的!医生: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报道说“记者邀请长沙市妇幼保健院VIP国际妇产中心主任丁虹来到周玉梅家一探究竟,经过查证,所谓怀孕原来是滋补品作怪,周的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所致。”②

二、新闻记者可以借助网络完成异地采访,争取第一时间进行报道

新闻记者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异地采访。

首先,新闻记者可以借助网络获得相关的报道内容。网络新闻资料库和电子图书资料能够提高新闻记者的工作效率,新闻记者在网上可以收集大量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为采访提供了便利,有助于记者进一步采访,获得新闻事实。

其次,新闻记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完成异地采访,争取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例如,2001年《文汇报》记者从新华社的电讯稿中获悉杨向中博士成功克隆出牛犊的消息后,立即通过互联网找到杨向中博士所在的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网址,再在该校转基因动物中心的网页上找到了杨向中博士的E-mail地址,接着记者便利用电子邮件向杨向中博士表明采访意图并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两天后,杨向中博士从荷兰参加学术会议回来,立即用电子邮件回答了采访提纲中提出的问题,还发来了自己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文汇报》的独家新闻由此诞生。

三、网络条件下新闻媒体可以从公民新闻中获得独家的新闻线索,并借鉴公民新闻的形式,主动提供传播渠道,增加大众发出的声音

记者一般通过党和国家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中获取新闻线索。网络条件下,传统媒体还可以从公民新闻中获得独家的新闻线索。

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③。

公民新闻上个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兴盛。随着互联网操作方式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多样化,公民新闻也以个人网站、博客、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公民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新闻是由非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提供的,新闻传播渠道是互联网。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自由的特点,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自己得到或掌握的新闻,这使得公民新闻在某种意义上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独家新闻。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传播源自一个名叫麦特·德拉吉的自由撰稿人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主页即是一个例证。1998年1月17日深夜,一个名叫麦特·德拉吉的自由撰稿人通过互联网,在其个人主页上发布了一条震惊世界的独家新闻:在白宫,一个名叫莱温斯基的女人与美国总统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内发生了婚外性关系。这是全世界最早发布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消息,也是全球公认的一次网络媒体成功抢发“独家新闻”的报道行动。这一独家新闻就是公民新闻。

一些网站还公开招聘市民记者以增加公民新闻的数量。假日网站就曾于2006年2月22日公开招聘“市民编辑记者”,招聘广告写道:“当你已经厌倦了传统媒体的千篇一律,当你已经不再满足只是充当一个聆听者或旁观者……为什么不加入‘市民记者’的行列呢?你可以从你的视角,以你的审美,将任何触动你的,让你感觉心跳加速,惊呼‘Oh!’的新闻报道出来。成为一名‘市民记者’,你可以解放那些受困于既定形式的文章,你可以改变新闻消费的文化,你可以改变人们对新闻价值的想法,你可以用新的新闻创造新的形式,你可以让地球为你而运转,大家为你而感动……”④这里市民的视角、市民的审美、市民的新闻价值观无疑为独家新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时至今日,传统新闻媒体日益受到公民新闻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报纸读者或电视观众借助因特网、可拍照手机、摄像机及其他科技工具参与新闻制作,传媒与受众的互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记者的专业角色也发生嬗变。因此传统媒体要重视公民新闻这种新的形式,进而从中发现新闻线索,进一步进行新闻报道。

2004年10月26日,在电影《时差七小时》即将上映之时,深圳市一位初中生家长在网络上公布了一封孩子所在学校学生部给家长的信。随即,这封信在猫眼看人、天涯社区等国内热门网站上迅速流传开来。信中说深圳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初中学生安排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时差七小时》。这位家长质疑有关部门推荐这部电影是否妥当,投资2000多万元拍一部这样的电影是否合适,以及这一切与影片女主角妞妞的家庭背景是否有关。接着传统新闻媒体以此为新闻线索跟进报道,并以其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及社会影响力,促使这件事的解决。最后,中共深圳市委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了对电影《时差七小时》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意见。深圳市委在调查和处理意见中称:李意珍在市委常委会上做了认真的检查,态度诚恳,认识深刻,表示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组织批评。⑤

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主动提供传播渠道来增加大众发出的声音,加大独家新闻的数量,避免媒体同质化现象。

公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或者掌握新近发生的重要的特殊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没有渠道进入不了大众传播媒介。新闻媒体可以主动提供传播渠道,使一些信息得以传播,这也可以增加独家新闻数量。国外一些媒体已经意识到这点。据美联社10日报道,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网邀请普通观众提供他们与某些名人的合影照片或来往信件;华盛顿州一家名叫《发言人评论》的报社指定8位读者公开评论该报的头版报道;北卡罗来纳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几家地方报社甚至请读者写作新闻故事,把最吸引人的登在报纸上,其余则通过报纸网站发布。

四、新闻媒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点位地挖掘新闻事实,获取各方意见和观点,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和观点

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一家媒体独享新闻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独家新闻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媒体能否充分挖掘新闻事实。在已经报道过的事件中,在别人竞相报道的新闻题材上要挖出独家新闻,就得深入采访,向纵深掘取,把那些已知事件中尚未公开的秘密、那些深藏在幕后的信息、那些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事实挖掘出来。

新闻媒体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事实及各方的意见和观点,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和观点。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网民根据事件内容或者他人的观点在网上论坛等上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一个观点的市场。在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等新闻网站言论栏目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讨论比较深入,进而产生强大的舆论影响,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最终废止,新的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网络论坛上各种观点都有,有些观点截然相反,比如,对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起征点的争议,就有1500元、1200元、800元几种,有的人认为目前个税65%来自工薪阶层,个税改革亟待“劫富济贫”,有的人认为提高个税门槛弊大于利。

网络论坛的这些意见,无论是对是错,都为新闻记者认识、了解、理解事实真相及是非提供了帮助,有助于记者采用平衡的报道手法进行报道,避免“一面倒”现象,即报道中只说好话或者只说坏话。因而出现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事情,出现争论也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有争议恰恰是一种平衡,有争议就不会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损害稳定⑥。

“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的时候,还要注意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⑦”还有利于决策层和全社会客观准确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媒体也可以避免由于“观点预设”而陷于被动。

平衡报道手法还可以使传统媒体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而不必非要有了一个有把握的观点和结论以后才加以报道,在第一时间报道上和网络媒体平等竞争⑧。

五、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言论和对信息的解读做到人无我有

现在媒体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中央一级报纸和地方报纸的竞争,也不仅仅是党报和都市报之争,而是人们能接触到的所有传媒(既包括国外媒体也包括国内体制外媒体和体制内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之间争夺受众的一种较量,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只有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做到人无我有。

新闻媒体发出声音的方式有两种:言论和对信息的解读。在网络条件下,信息泛滥,新闻触手可得。面对海量信息,受众的消化吸收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此时人们不仅需要了解新闻,更需要对了解新闻背后的信息,需要他人的态度和看法作为参照物。正如美国数学家D·霍夫斯塔特说过的:你想要理解任何一份消息,就必须先有一种消息告诉你如何去理解它。言论和对信息解读,正是新闻媒体影响并引导受众的重要武器。新闻媒体的言论和对信息的解读无疑寄托着人们的厚望。其一,现在的受众对信息的采信方式是通过不同信息渠道的报道来了解事件的原貌,人们自然很希望看到传统媒体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其二,传统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这点上一直具有权威信息渠道地位,人们对传统媒体信赖、有心理期待。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理论政策水平高,站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发表看法,无疑可以帮助人民群众获得正确认识。特别是在重大事件报道上、在有争议的问题上传统媒体发表看法,可以拨云见日,以正视听。

网络条件下,新闻媒体要在第一时间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解读,这样影响及引导受众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释:

①http://it.people.com.cn/GB/42891/42895/4615384.html

②http://it.people.com.cn/GB/42891/42895/4615384.html

③赵志立:《公民新闻:人人可以作记者》,来源http://www.zijin.net/blog/more.asp?name=zzli&id=5435

④《假日网站招聘市民编辑记者》2006-2-22,载http://www.holiday100.com.cn/xx/Print.asp?ArticleID=6212

⑤肖潘潘:《浅析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8月

⑥⑧殷莉:《论党报扩大报道范围——以黄金高事件为例》,《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4年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⑦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第237页

标签:;  ;  ;  ;  

论网络条件下独家新闻的发现与报道_独家新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