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_高考论文

论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_高考论文

关于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在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制度的。对1977年以来恢复的这套高考制度,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它为高等学校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和引导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考生提供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形势,面对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加大教育的贡献力度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近年来,素质教育问题,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问题,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1997年,在李岚清副总理的倡导和推动下,在烟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以后,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大中城市薄弱学校的改造,大中城市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改革,以及对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调整,小学阶段将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加特长和鼓励性评语等。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出现了良好的局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对素质教育仍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操作上的偏差。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素质教育热热闹闹,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原有的教育制度之间的碰撞在人们认识上、操作层面上的反映。要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育领导部门,更要在制度层面上加大改革力度。1999年6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的主题是重点研究素质教育。应该明确,素质教育不仅仅是针对教育而言的,而应扩展到各级各类学校,包括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今后,要围绕素质教育从教育结构、教育体系、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素质教育全方位地展开,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

从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来说,原来的表述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从现在时代的要求来看,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而且也应该是提高民族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创新这个问题上,当前有两个误区要引起注意。一个是觉得创新要压倒一切,在基础教育里也是完全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把它讲得过高,甚至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出了创新课程,好像学了创新课程就能创新。另一个是,忽视基础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这样一种看法: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热情拥抱。因为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直接承担知识创新任务的;知识经济和职业教育亲切握手。因为职业教育有一个知识的运用问题,马上就可以去革新;知识经济跟基础教育远远招手。认为基础教育与创新关系不大。事实上,基础教育在知识经济里面,在知识传播上,无论是它的功能和它所服务的面,都是不应该忽视的。在基础教育领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具有探究、发现和创新的初步能力。这就对我们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我们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人们普遍认为,制约素质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是高校的招生考试制度。现行高考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简单性和片面性。这种一次定终身的考试办法,抹掉了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记录,而只承认在某一时间点上反映出来的信号,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十几年的学习成果要通过短短的三天考试反映出来,并以此作为一个重大人生事件的惟一决定因素,就像千钧系于一发,其中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有的专家通过考察国外一些标准化考试得到启发,提出了将现行高考制度分解为“分科证书考试制度”的设想,具体做法是:第一,把每年一次的高考改为每年春、秋两次,最终改为一年四次的高中各科的证书考试;第二,报考者参加考试不受年龄、年级的限制,每次报考的科目种类和数量也不受限制,是否要报或报多报少完全取决于考生;第三,每通过一科考试,就获得一科的证书,并被登记在案;第四,考生对于一次考试成绩不满意,还可以下次再考或多次考试;第五,分科考试的各科证书和成绩只是证明学生具有向大学申请入学的资格,需要有哪些科目的证书和什么样的成绩,取决于要申请的大学和专业,能否获得批准,是由大学和所申请的专业来决定的;第六,“分科证书考试制度”需要建立起常年设立的、强大的考试机构,它本身也是一个就业领域。上面几点只是大致的框架,其目的是为了分解和减缓“一次定终身”的现行高考制度带给学生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是为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并给高校自主招生,更有针对性地择优录取提供机会。当然,一步到位的难度很大,但至少可以考虑先增加考试次数,然后再进一步建立分科考试证书制度。

近年来,高考录取无论是从招生的绝对数,还是从录取比例来看都有所增加,但这种改善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还远远跟不上我国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可以从一个动态的背景下来说明这种不适应性。

首先,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在50年代的计划体制中建立起来的,迄今为止,在总体管理方面仍旧沿袭着计划体制的模式,这与当前人才的培养应面向市场、人才的配制应在市场中实现的社会现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其次,高等教育的扩张应与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相一致。欧美国家在20~30年代、战后以及60~70年代都出现过几次大学招生急剧扩增的现象。这是现代化过程中,蓝领职业被白领职业所取代、传统企业被高科技企业取代、第一第二产业被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取代的大趋势所产生的必然要求。西方发达国家自50年代开始,白领职员的数量日益超过了蓝领工人。今天,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其他大中城市里,这种趋势也十分明显。这些发生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职业结构方面的变化,已将我们今天的社会推到了应该大力扩展高等教育的临界点上。此外,我国目前存在的低素质劳动力过剩的状况,也需要以高等教育为“蓄水池”来缓解就业压力。高等教育的涵义在现代社会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上,人们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教育,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现代化国家的指标之一,就是20岁~24岁人口中,上大学的人数比例超过30%。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已达到60%~70%,而我国仅有4.7%。可见,无论在运作方式上,还是在规模、数量上,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状况与现实需要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说,高考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必须多办大学,或者大力发展民办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呢?我国现有的普通高等学校已有上千所,从绝对数量来看已经足够多了。民办大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从盈利为目的的倾向也很严重。当前,扩展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现有的普通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要扩大招生规模。当务之急是应该实实在在地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从高等学校办学角度看,它们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招生方式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这种状况与大量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相类似,在教育领域里存在的过度行政干预也使大学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束缚。比如,国外的学生、教师比通常是20∶1左右,而我国高校一般在7∶1到8∶1之间。从高校意愿和潜能上讲,完全具备扩大招生的可能性。

要想扩大招生规模,除了师资以外,还需有教学设备、宿舍楼、食堂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呢?这方面,国外也有成功的经验可为我们所汲取。即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优质的师资、课程和教学条件,至于生活服务等各方面的需要完全可以走社会化的道路。国外的许多“大学城”都是由整个城市或社区提供生活服务设施的。当前,我国大城市中的许多公寓、商业用楼过剩,宾馆旅社客房率很低,造成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资源重新进行合理的组合和配置,我们便可以开拓出一条办大学的新路,这条新路是以大学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思路下,运营有数万名学生的大学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一方面必须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扩增高校招生名额及办学自主权。

在教育部学生司、基础教育司和考试中心的共同合作下,经过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和专家论证,于1999年2月份,教育部公布了这次高考改革方案。

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三个原则:即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这三个原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应只强调其中某一个原则。从考试这一角度讲,无论怎么考,人才总是能选拔出来的,问题是选拔什么样的人,怎样给基础教育产生良好的导向。高等学校在招生、办学问题上的自主权,也是体现人才多样化发展要求的,也有利于在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

这次高考改革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

1.考试科目的改革

总的来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必考科目。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数学将来不再分文理科,这体现了文理交融,或者说体现了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但是,考虑到当前中学教学的现状,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卷不完全合题,或者在尾巴上做一些分叉处理。1998年数学文理科卷子的难度已在靠近,1999年又继续靠近。

"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根据目前情况,综合科目可以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和专科综合。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各科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3+x"方案要突出“3+综”。如果这个“综”仅仅是“拼盘”的话,实际上对考生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原来只是"3+2",现在“3+综”,“综”变成三门了,学生还得多复习一门,虽然只有30%的比例,但是复习起来就不是30%了。高考改革方案中有关科目设置的实施,将会促进中学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2.考试内容的改革

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现在社会上很关心高考中科目的设置,因为这个比较新,但我们在思想上不能忘记,这次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内容的改革,科目设置的改革也是为内容改革服务的。今后要花大力气、长时间深入、细致地进行这项改革的探究和实验。

高考内容的改革,总体上有以下四点要求:

(1)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2)命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3)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

(4)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两点说明:

(1)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高考命题的范围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不能超纲。但考试内容应当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而不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将来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之后,要逐步地把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完全统一起来。

(2)考试内容明确提出要侧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这意味着高校招生考试对中学教育制约的层面不一样了。从基础教育角度来看,这次高考改革的核心或者说它的价值取向,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

3.考试形式的改革

两句话:

(1)现行的一次性全国统考暂时不变;

(2)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在试点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广。

4.录取方式的改革

重点是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逐步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学藉学历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网上录取是高校招生手段的革命性变革,既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和公开,又可以节省人力、财力,并将带动高校招生考试其他方面的改革。

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步骤:

(1)1999年广东省即试行"3+x"科目设置方案并将进一步完善。

2000年将有五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这项改革。

2001年左右在全国推开"3+x"方案。

(2)在天津市、广西自治区网上录取试点的基础上,1999年再增加六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参加这项实验。2000年争取一半左右的省市建立网上录取系统;2001年基本建成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

(3)1999年在全国对全部保送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为以后高考综合科目的命题积累经验。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话结束以上关于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谈论:永远没有最完美的制度,但肯定存在更好的制度。

标签:;  ;  ;  ;  ;  

论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