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研究计划与行动的觉醒与前瞻的选择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研究计划与行动的觉醒与前瞻的选择_成人教育论文

反思的觉醒 前瞻的选择——论成人教育研究的纲领与行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领论文,成人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3X(2006)03-0089-08

笔者倾情研究成人教育达二十年,结果发现,过去的岁月中,成人教育研究虽然有过成就、有过辉煌,但也留下了种种幼稚与不足,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人教育研究又急切地期盼着新的选择与新的创造。“反思”与“前瞻”成了摆在自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迅速转化成真实的行动——数月间,心无旁骛地梳理、思考了事关成人教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并落墨阐扬了以下文字。

回望中国最近二十余年的成人教育研究历程,相比新中国诞生之后的头30年,全然已经捅破早先的沉默,唤醒最初的智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来解读成人教育的存在,规划成人教育的命运。显著的标志就是,科研建制逐渐形成、研究力量迅速集结、国家课题屡屡立项、学术期刊不断问世、研究文章目不暇接……一时间,研究运动可谓风起云涌、波澜壮阔。

然而,反思混沌初开的二十多年,即便是检视 21世纪的头几载,成人教育研究又同样无可遮蔽地留下了它的种种缺失与遗憾。

数以万计的“论文”,往往难觅浓郁的学术韵味,罕见缤纷的理论风采,所能留下的大片痕迹,便是在经验天空中的反复盘旋。两个严峻的事实就是:“经验型的论文”常常被关锁在办学、教学等某些狭小空间屡遭重复,甚或是无所顾忌的不断“拷贝”,从而失去了应有的探索价值与创新魅力;“经验型探讨”往往被定格在肤浅的感性层面三番四复,从而得不到一种理性的超越与升华,更难以成为进一步指导广泛实践的智慧与力量。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对于成人教育“研究集体”而言,其研究行动出现了一种新的动向——或眈眈于连篇累牍,或眩眩于宏大理论叙事。客观而论,成人教育研究事业甫动,几乎所有需要或者可能涉足的探究领域,都尽如一片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期盼着系统的理论探究。问题在于,这些冗长的学术探究、宏大的理论叙事或多或少显示出其远离实际、书斋思辨的嫌疑,个别的甚至全然醉心于所谓的大部头“理论专著”,或沉湎于所谓的系列性“学术丛书”。其结果,除了可能有损于成人教育研究的本身形象之外,更于心难忍的是,如此举动只能继续使在坎坷中颠簸的成人教育实践依然饥渴于真正的理论滋养。

对于成人教育“研究个体”——笔者本人而言,又何尝一尘不染。曾几何时,同样踌躇满志地陷入了其实并无百分百需要的、研究行动的“搞大漩涡”,看似面铺大了,线拉长了,但精力却不够了,智力更不足了。随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忽略了根基,忽略了求证,失去了深度,失去了精湛,研究结果的生命力、经久性显然折扣大打。

无论是成人教育研究初创的日子,还是至上世纪末,甚至在21世纪已经走过的头三四年时间里,还一直存在着一种已为当下,也许更为将来所诟病的情形,那就是基于传统学校教育之临摹式的研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前者研究什么,成人教育便也研究什么;前者怎么研究,成人教育便也怎么研究,以致其结果无所创意,其结论无所特色。另有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画面是:一方面口诛笔伐成人教育实践对于传统学校教育模式的照搬,一方面所思考的改进行动又不足以显示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的特性,尤其糟糕的是,常常又会再度跌进一个更具迷惑色彩的临摹误区。

至于那些打着“成人”旗号而空谈“成人教育”,披着“成人”外衣而遑论“成人学习”的现象,以及有些“理论”和“术语”仅仅添上“成人”的前缀而肆意发挥,泡沫飞扬,或粉墨登场,来去匆匆的做法,且不论其必定为人睨而视之,要命的是,如此现象、如此做法又对成人教育研究及其实践活动造成了祸及元气的重大伤害。

反思如若再深一步,有些遗憾更加令人难以释怀。

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为使世俗难以顺眼的成人教育获得理解与认同,故其与经济、文化等的关系研究一浪胜过一浪,其目的大都是为了张扬成人教育在“四化建设”、“两个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乃至“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进而标榜其价值,彰显其地位。

此举固然打开了成人教育与社会对接的窗口,有利前者从原先处于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边缘的位置能够发生某种积极的移动,但凭心而论,因为“条块意识”浓烈、“社会本位”超强、“泛论倾向”严重以及“转化行动”匮乏而使其研究功效大大消解。仅仅基于成人教育某个领域与社会变革某个侧面相关的对应研究,至多属于“管窥”,决然不能对双方整体证明太多,引领太多;仅仅基于成人教育与社会联系的一般相关研究,虽有可能揭示两者之间的某些关系,但因其常常刻意为获得某种名份而同传统学校教育的地位、作用进行简单的对比,所以,最后带来的只能是更多无济于事的口水喷薄。如此,倘若再平添“脱离教育主体”的“浅论”,“口惠而实不至”的“泛论”,那么,不想质疑它的研究价值也会变得很难。

通观各种专职或非专职成人教育研究人员,其队伍堪称蔚为壮观。蔚为壮观的队伍必定有声势浩大的行动,声势浩大的行动又必定有汗牛充栋般的成果。然而,考量这支队伍的“性向”,掀开这些成果的“盖头”,又足以让人惊诧不已——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探讨,“教”的研究偏好远远胜于“学”的研究兴趣,“教”的研究成果又远远超过“学”的研究成果。“教师中心”、“教学中心”俨然没有太多松动,“学生中心”、“学习中心”,至少是“教——学双中心”理念依然处于严重的集体无意识状态。单相意愿,偏颇选择,其结果留有余地说是事倍功半,尖锐一点说是泡沫连连。

中国大陆高等学府1993年开始拥有授予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资格。这份资格认定,一方面昭示着成人教育研究一个更高的学术讨论平台已经搭建而成,另一方面又促使着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研究行动悄然而起。然而,也许是因为蹒跚学步时的无奈或必然,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学科建设研究的“集体行动”,还是笔者曾在“九五”期间获得教育部专门立项而为之做出的“个人努力”,显然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其自己的逻辑起点。故而,所能留下的,便只能是一些“沿袭”或“拷贝”一般教育学科建设方法与结果的深度痕迹。逻辑起点缺失,必定导致路向迷茫;路向迷茫,又必定导致结果谬误。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三大理念传入中国已足有1/4世纪。令人犯迷的是,多年来,即便是到了1995年《教育法》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全方位推进终身学习”的时候,仍然罕见成人教育研究积极并坚定地捍卫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旗帜,深入而细致地解读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精髓及其与成人教育关系的行动。甚至到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被铁定为实现小康社会重要目标之一的时候,仍在很大程度上对此继续保持沉默,以致迄今无从捕捉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社会思想的紧密对接;无从发现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社会关系的深入破译;更无从感受成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推进学习社会之深入人心的社会认知与民众认同。至于真正冠三大理念之名,行三大理念之实的成人教育专门振兴行动,其“规划”也好,“工程”也罢,自然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了。在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创建学习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成人教育研究游离对三大理念豪情满怀的积极探索,忽略对成人教育与三大理念相互关系激情四溢的主动思考,便完全可能使前者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关系永远难以澄清,其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发展动力、前进方向等等,也许永远只能模糊一片。

缺失,各有其缘;抱憾,各有其故。暂且勿论导致缺憾的“客观”因素,通过对来自研究者“主观”方面的分析,缺憾存在的原因可被诊断为:

——经验描述,也许就是因为自我青睐;

——经验重复,也许就是为了自我满足;

——连篇累牍,也许就是出于自我喜好;

——鸿篇大论,也许就是为了自我虚妄;

——照搬套用,也许能归因于贪图便捷;

——仿效临摹,也许可归咎于迷恋捷径;

——扛“成人”旗号,无非为谋一己之“名”;

——披“成人”外衣,无非为求一己之“利”;

——频繁“管窥”,因为未及做好拥抱更多的壁画;

——简单“对比”,因为未及做好付出更多的准备;

——“浅论”连连,必定为了省心;

——“泛论”频频,必定为了省事;

——厚“教”,或许因为惯性,也或许本就不愿舍弃自我“尊严”;

——薄“学”,或许为了便利,也或许本就无意自寻“烦恼”;

——“沿袭”,是因为对科学追求需要付出艰辛还未能主动而敏锐地确立起足够的意识;

——“拷贝”,是因为对科学探索渴望拥有睿智还未能积极而充分地呼唤起必要的认同;

——对三大理念反应“迟缓”,或许因为懒散而不屑;

——对三大理念保持“沉默”,或许因为虚浮而不顾。

如果不作反思,如果不揭示问题的存在,也许真会有一天让人更深地湮没在这如潮般的不良事实之中,最后轻则对之麻木不仁,重则完全可能会因为“错误”千百次的轮回而将其当成了“真理”,以为成人教育研究本该如此所行,如此所为。

所幸的是,如今及时回望了,认真反思了,不仅发现了问题所在,而且明确了它们各自的缘由所系。然而,真正触及灵魂的则是,在所有问题的所有原因归结过程中,不禁深深地觉醒到:在过去的日子里,轰轰烈烈的研究行动、许许多多的研究行为,往往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全然无情地旁落了成人教育的主体。

换而言之,成人教育研究的20年反思,特别是对问题根源的拷问,使人幡然猛醒:

所有缺失,最为根本的诱因,就是因为对成人生活世界的远离;所有抱憾,最为深层的缘起,是因为对成人精神家园的漠然。

远离,意味着“职业意识”式微,断然无法使研究田园变得肥沃;意味着“责任意识”失落,决然无法使研究空间变得开阔;更意味着“使命意识”丧失,永远无法使研究事业变得生机盎然、蓬勃无限。易言之,脱开成人,远离其缤纷世界,无视其斑斓生活,聊以自得或自作聪明地大谈“教育”、“培训”,其实质只能是一桩桩弃“成人之本”而不顾的“买卖”。毫无逻辑前提,无源之水般的作为,所能留下的,或许除了空洞还是空洞。

漠然,意味着“热情”委顿,绝不可能对新的探索奉献力量;意味着“激情”匮乏,绝不可能对新的追求奉献执著;更意味着“豪情”沦丧,永远不会对新的开拓奉献毅志与坚定。换言之,脱开成人,漠视其纷纭而鲜活的精神,忽略其灵动而闪亮的灵魂,聊以自娱或拾人牙慧地空谈“教育”、“学习”,其实质只能再一次成为一笔笔舍“成人之本”而不顾的“交易”。毫无逻辑根据,无本之木般的作为,所能展现的,也许除了苍白,也只能是苍白了。

总之,远离成人生活世界,已成痼疾;漠视成人精神家园,已为沉疴!其最大的危害,莫过于使成人教育研究在极大程度上丧失了富有孕育其生命之源头意义的逻辑演绎前提,以及富有维系其生命之土壤意义的逻辑演绎基础。

《晋书·应詹传》留下古训,谓之:“顷大事之后,遐迩皆想宏路,而寂然未副,宜早振纲领、肃起群望。”成人教育研究何尝不为大事,沉浮20年,特别是时至当下,虽也得到远近关照,试图寻其“通衢”、觅其“大道”,但一切“通衢”寻找也好,所有“大道”设计也罢,前瞻成人教育研究的未来,又必定需要“先振纲领,肃起群望”——让一切研究活动能够首先提大纲,挈大领,而后同心同德,共谋伟业。

于此,既然在需要“破”的一面发现了“痼疾”与“沉疴”及其“病因”,那就必然意味着在其需要“立”的一面可以找到攻克其顽症的“良药”。也就是说,有了对成人教育研究以往“缺失”与“遗憾”的确认,尤其是有了在“症结”诊断中得到的那份足以震撼心灵的觉醒,那么,前瞻其未来而必须首先做出的选择,即其必须首先确立的研究纲领就必定昭然若揭: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

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是成人教育研究的根本态度、基本立场,更是其一切行动的灵魂所在。同样,无论是对成人教育一般研究活动而言,还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而言,它们又决然是其未来发展的方法论首选。而凝合在其核心部位的精髓,就是奉献给成人教育主体以义不容辞的关切、深切入微的关怀——直面他们最真实的社会境遇与最本真的社会生活,直面他们最真切的发展需求与最真实的人生向往,并将关于教育与学习活动的一切思考与行动去服务其生命延续的不同阶段,覆盖于其生命发展的整个过程;去服务于其生命构架的所有侧面,归宿于其生命存在的全部意义。

毫无疑问,遵循“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这一纲领:

必将从根本上杜绝“目中无成人”、“心中无成人”和仅仅抓住成人之“概念”,全然忽略成人之“存在”的现象,从而使成人教育研究的人本精神真正张扬开来,使“学习者中心”的理念切实传播开来。

必将为成人教育“研究什么”?“到哪里去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和“为什么而研究?”等一连串疑问找到了最为适切的答案。它将清除经验重复的陋习,克服闭门造车的弊端,清除临摹效仿的拙劣,消解沿袭拷贝的无奈,结束“重教薄学”的惯性,击溃追名逐利的歪风,制止进取意识的颓丧,告别空洞,结束苍白,真正建立起逻辑演绎的原点与基础、土壤与空间、途径与方法以及目标与方向。

必定重构研究者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重燃研究者的“探索热情”、“追求激情”与“开拓豪情”。由此,成人的生活必将得到生动诠释,困境必将得到深刻洞悉,其精神必将展现它的希冀,其灵魂又必定表襮它的祈求。

必定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研究的神圣职责与崇高使命。职责的神圣与使命的崇高,绝不允许漠视成人教育主体社会境遇、社会生活之任何借口的存在,更不能容忍忽略成人教育主体的身体、性别、智能、情感、社会以及精神等各方面存在及其发展需求、发展困境之任何行径的出现[1](P88)。

深信,唯如此,成人的生活才能真正与教育形成对接,成人的存在才能真正与学习实现契合。而只有在两者紧密对接与有机契合中,成人教育研究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它的理论原始动力,提升它的理论解释能力;真正找到它的学科发展依据,获得它的学科发展生机;真正改变它的理论面貌,彰显它的理论神韵;真正确立它的学科个性,张扬它的学术风骨;真正创建它的话语体系,洋溢它的知识风采;真正为成人学习、成人教育实践贡献理论智慧与逻辑力量。

21世纪第三个年头,值得永铭心骨。因为在这个年份,华夏文明史卷刻上了一个新的伟大宏愿: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一个愈益坚定的信念久久盘桓于脑际:成人学习是全民学习的主干,成人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主体,而唯有全体成年民众终身不断卷入学习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型社会。

试想,若不能走出庭院深深的书斋,跨越高墙巍巍的校园,挣脱传统戒律的藩篱,若仍然拒绝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那么,成人的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何以形成胶着?成人的精神家园与学习田园何以发生交融?而我们的成年民众又何以成为学习型的成年民众,我们的社会又何以抵达学习型社会的彼岸?

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为执行这一纲领而必当做出的第一项行动选择显然就是:未来的成人教育研究必须首先基于“学”的视角,去坚定不移地关怀成人学习群体、关注成人学习需求、关照成人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

成人世界是一个庞杂而纷繁的世界,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生活可以构成不同的群体。成人群体结构解析,是关怀成人一系列学习与发展问题的基础,其初衷,全然在于发现不同群体的不同社会境遇与生活境遇,不同的生命期待与人生向往,以及他们的不同需要与不同追求。这是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切实行动的头道大门。否则,就定难避免笼而统之,胡子眉毛齐抓的倾向,或陷入流于表层,不解其真切痛痒的误区,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也必将成为空话。

成人教育伟大实践源于成人的学习需求,它的未来发展必将更加仰赖于此。因而,关注成人学习需求,必定成为贯彻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纲领之切实行动的核心选择。放眼成人学习需求,其主要生成于四大空间:社会变革空间、社会角色空间、终身发展空间以及人生经历空间。

任何历史阶段的任何社会变革都会对其社会成员提出不同的适应与发展要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结构急剧变动、价值观念屡见嬗变、知识社会初露端倪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变等等,犹如一辆辆变革列车迎面驶来,任何人如果不赶紧搭乘而去,就会被远远抛弃,甚至被撞得人仰马翻。身置其中,成年民众不断得到“智力装备”与“精神装配”,增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将成为永续的学习需求。

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莎士比亚曾形象地描述过这份情形:“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是演员。他们有各自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不同角色俨然规定着不同角色任务,履行不同角色任务必将引发不同学习需求。至于角色不断转换,又必定形成新的角色任务,而其又必再孕育出新的学习需求。

人,不仅是生理,同样也是心理与社会成长方面的“早产儿”,情况就像埃德加(富尔·Edgard Faure)所说,“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哈维格斯特(Havighurst)的表白尤其直接:说到底,“成人年代与人生早年一样,同样有许多新问题要解决,新情况要掌握。成年人有自己的过渡点,有自己的危机”[2](P196)。总之,从人的发展来看,个体进入成年及其不同阶段,由于就业、结婚、生育、晋职、转业、离职等,都可能使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生活模式与新的发展要求或新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差距,而这些差距恰恰又成了繁衍成人学习需求的巨大空间。

人,需要走过具有普遍特征的发展阶段,但又会有其特定的人生经历。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或者说人生变故,如职场变化、职业中断、婚姻解体、意外事故、罹患绝症等等,同样会演化成一个个奇特的需求空间,演变成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学习需求。

来自社会变革、社会角色、终身发展与人生经历等不同方面的学习需求固然可能发生交叉、重合,但纷繁需求必然来自多元空间,多元空间又必定产生纷繁需求,这一事实毋庸置疑。而成人教育的生命又全然维系于成人的学习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其存在的理由,没有需求就失去其发展的根基,何况“按需施教”又真真切切是所有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点。故此,对于成人学习需求及其变化的关注,是贯彻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纲领又一项具有核心意义的重大选择。

无法不惊叹造物主的百般神奇,同时给了人类全体成员某些共同与某些异同。在此所谓“同”,大凡学习者都有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在此所谓“异”,大凡学习者往往又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未成年者有未成年者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成年者有成年者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此成人群体有此成人群体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彼成人群体有彼成人群体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此成年个体有此成年个体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彼成年个体有彼成年个体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由此,关照成人学习风格、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在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走进成人精神家园的前提下,是成人教育研究实际行动必须做出的又一个重要选项。

参悟终身学习理念精髓得到的心得是:终身学习是任何群体、任何个体的一项基本权利;终身学习是生存方式、生存责任,没有终身学习就无所谓人一生的社会存在和生存质量;终身学习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所有空间与生命发展的所有阶段;终身学习基于人们的学习需求、学习意愿以及合适其自身的风格、方法而展开,追求一生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价值与理解;终身学习促使任何群体、任何个体成为他们自己文化进步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并在身临急剧变化的社会——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新情境时,都能信心满怀、自如而愉快地去运用知识,驾驭知识,创造知识[3](P199)。

然而,说到底,关怀成人学习群体,关注成人学习需求,关照成人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空间等等,往低端说,即是关注他们在不同生活空间与生存境遇下,其学习行为基本而特定的元素;往中端说,即是关照每个成年群体及其所有成员的学习权利与学习机会;往高端说,即是关心他们的生活模式与生活质量;而往终端说,即是关切社会所有成年人员能够成为自我存在、自我生活、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主人,都能体味出个自生命的真滞,使生命更加精彩。

显然,回归成人生活世界,进入成人精神家园,从“教”的研究方面来讲,决然不能两手空空,相反必定需要依循关怀成人学习群体、关注成人学习需求、关照成人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空间等的逻辑关联,为之带去两件厚重的礼物:促进成人学习的“教育睿智”和帮助成人学习的“教育力量”。也即,成人教育研究未来行动的第二项选择,就是要以坚定的人本之魂,去设计与建设坚强的理论支持系统、和谐的环境支持系统、有力的运作支持系统与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支持系统。

教育界,甚至在成人教育内部,常闻一种让人郁闷的声音:成人教育,实践丰富,理论匮乏。虽难以苟同“理论匮乏”即“一贫如洗”,但是,它的薄弱、不足,特别是与实践需要相比的落差确实显而易见。难以想象,倘若不再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将会导致怎样一种尴尬局面。尤其重要的是,在其发展面临更多机遇和更多挑战的新世纪背景下,又多么迫切需要获得更加适切的“理论解释”与“理论引领”。所以,成人教育研究时至今日已不容任何迟疑,而必当首先高度集中注意力,倾力贡献聪明才智,以建设一个坚强的理论支持系统。而最具先行启动意义的三条路径选择不恧为:经验提升、学科跨越与国际比较。

实践意味经验,但经验并不等同理论。所以,广泛实践而积淀的丰富经验,必须经由精心筛选、潜心思辨、理性论证,实现具有质的超越——提升到具有充分解释能力与引领能力的理论界面,甚至通达到喷射逻辑力量与智慧力量的理论高度。当下,必须坚守将成人教育置于人与自然、社会共同和谐、持续、全面发展背景下研究的原则;坚守将成人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社会思想指导下的研究原则;坚守成人教育与社会变革、发展俱进,与个体成熟、发展共进研究的原则。同时,力求杜绝那些或“实”得不予任何理性包裹的糙物,或“虚”得不见任何实践印证的泡沫。

成人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各种存在范畴有着极其广泛的相互交叉,极其细密的相互交融。井蛙观天,自我陶醉;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依样画瓢,亦步亦趋等等,决然不可能认清其全部本涵,彰显其所有本真,引领其未来实践。因此,必须力求放弃演绎传统教育学概念的做法,更多地深入到哲学、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乃至有关自然科学等广阔涉及成人研究的学术领域,以宽广的学科视角去洞察、诠释鲜活的成人生活田园,以多样的研究途径去寻求、探获其实践及其学科发展的方法和话语。

成人教育堪称一项“世界运动”。但中国有中国的实践与传统,国外有国外的探索与创造。在研究跑道上,不否认发达国家走得更快、行得更远。深信,既重本土情感的理论畅想,又具国际视野的学术对话;既专心致志于本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又浓彩笔墨于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实践必定能够寻找到更加明确的路向。

总之,生产无可替代的话语体系,已经不存在任何拖沓的借口;建设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系统,已经不存在任何迟疑的托辞。成人教育半个多世纪留下了蹒跚、蹀躞或颠簸、坎坷的脚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宏观“生存”环境(含法律、组织、时间、舆论、认证等元素)还远没有为之提供足够的支持力量。构建“劝贤沮暴”、“有法可依”的法律支持系统;政府指导、协调与社会参与、互动的组织支持系统;劳动——教育、工作——学习交替进行的时间支持系统;时空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参与的舆论支持系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评鉴或认证支持系统等等,都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人教育研究需要对之进行努力探索的空间和需要重点选择的课题。

可以想象,倘若对这些课题着力突破,那么,就有可能创建出一种多一份规则,少一份无序;多一份力量,少一份牵扯;多一份顺畅,少一份阻碍;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睥睨;多一份认可,少一份忽略的,四处荡漾和谐气氛的宏观环境支持系统。

打造财力、物力、人力三足鼎立的成人教育运作支持系统,势在必行。因为,微不足道的集资途径、差强人意的教学设施、战斗力脆弱的人员队伍,是无论如何难以支撑我国十亿左右成年人口之教育大业的。现实的目标就是:让其“以最少的投入,办人口最多的教育”——“捉襟见肘”般的状况早日成为历史;让其“教室濒危、设备简陋”——“衣衫褴褛”般的尴尬尽早成为过去;让成人教育工作者队伍“师资力量短缺、专业化水平有限、职业化程度不高”——“散兵游勇”般的情形尽快向昨天彻底告别。

总之,为财政资源、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寻求出路,打造有力的成人教育运作支持系统,是摆在成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面前又一项实实在在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

“Andragogy”与“Pedagogy”(教育学)对应起来,被译成“成人教育学”。需要警惕的是,这个术语的含义绝不是在“教育学”前面加了“成人”一词那么简单。在国际社会,它被定义为一门“帮助成人进行学习的科学与艺术”。如果能够认同这种解释,那么,许多与成人学习特征(包括学习需求特征、学习风格特征、学习方式特征、学习空间特征等等)格格不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必须加以“回收”与“清空”,从而奋力构筑起一种充满科学神思、飘洒艺术神韵的成人教学支持系统。

这个教学支持系统,此时此刻的想象与诉求——

其灵魂必须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其目的必须实现“唯学历、唯文凭”转向“促进人的终身全面发展”;

其目标必须实现“唯知识、唯技能”转向“重态度、重素质”;

其视野必须实现“偏爱某个成年群体”转向“关照所有成年群体”;

其空间必须实现“以学校为唯一”转向“以社会为课堂”;

其起点必须实现“以既成的知识框架为起点”转向“以学习的实际需求为源点”;

其手段必须实现“以书本、教师信息传播为唯一”转向“多种信息传播途径综合利用”;

其方法必须实现“以教师讲授为唯一”转向“多种方法兼容并蓄”;

其资源必须实现“单凭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转向“同时利用学习者方面的经验”;

其时间必须实现“以定时制为主”转向“以弹性制为主”;

其评价必须实现“以教师为唯一判官”转向“教师、学生、伙伴与组织的共同评价”;

其功能必须实现“囿于知识、技能的教”转向学习过程乃至生命旅程更大范畴的“激励、促进、咨询、帮助与引导”。

显然,形成一门帮助成人学习的科学,完善一门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需要完成的命题还远非以上若干,但即便如此,也已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任之重,其道之远。对于这些题目如若等闲视之、轻描淡写,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支持系统决然无法矗立起来。而没有科学且艺术的教学支持系统这张“皮”,所有其他支持系统作为“毛”,显然都会失去其所能依着的基础以及所能显示的价值。

透析终身教育理念精要得到的领悟是:为了改变一次终结教育的传统,为了突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围墙,为了保障每个公民终身享有教育权利,为了促进人的终身全面发展,未来教育从纵向,必须达成人之一生教育的全部和谐统一,从横向,必须体现教育和劳动、教育和生活、教育和每个人的不同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由此,面向未来的教育,其资源、体系、结构、布局、沟通、形式、目标、内容、方法等一连串问题必须加以重新思考与精心思考,必须加以重新设计与精心设计。

而以上有关构建理论、环境、运作以及教学支持系统的思考与设计,就是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实践终身教育思想的必然,其富有终极意义的目的就是,以坚定的“人本之魂”,以及矢志促进成人学习的“教育睿智”和倾情帮助成人学习的“教育力量”,来对所有成人学习者提供一种永不间断的支持过程,从而开发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的价值,最终奔向一个和谐与成功的社会。

……

反思带来觉醒,前瞻生成选择。深信以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为纲,高举“关怀”大旗,高奏“支持”乐章,成人教育研究在21世纪的未来日子里,必定会展开坚强的翅膀,迈出坚实的步伐,越过坎坷而迎来更高的腾飞,战胜挫折而迎来更大的辉煌!

标签:;  ;  ;  ;  ;  ;  ;  

成人教育研究计划与行动的觉醒与前瞻的选择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