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渐提高,我国的公路、铁路、水电工程等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些工程建设中,往往会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程,这种工程稳定性不强,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难度,如果在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没有使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临时支护措施也使用不合理就会造成支护变形,甚至出现塌方等问题,给隧道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术避免隧道施工出现变形,使工程的安全风险得以降低,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本文就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施工技术
尽管我国当前的隧道施工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施工方法不当以及支护措施不及时导致塌方、二次换拱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施工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也会对施工的进度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研究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就成为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促进隧道施工质量以及效率的全面提升,减少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风险。
一、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特点分析
浅埋隧道与深埋隧道不同,浅埋隧道是不能形成承载拱的,开挖浅埋隧道时会受到地形以及地质问题的影响,比如软弱围岩、地形偏压、表层软弱堆积物等。在浅埋隧道开挖的过程中和结束后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拱顶沉降的速度加快,隧道内部出现净空收缩,地表出现裂缝等问题,局部地区还可能不能有效稳定掌子面的情况[1]。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先将掌子面进行稳定,或者是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地表的沉降问题进行科学的处理。地表下沉与埋设的深入是有一定联系的,如果埋入的深度比较深,承载拱就会出现在隧道的横断面中,就能够将开挖造成的沉降限制在隧道的四周。如果埋入的深度不够,就不会出现承载拱。为了防止出现支护的沉降,使支持力得到提升,就需要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通过垂直锚杆或药液压注等辅助方法进行[2]。隧道前面的先行沉降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会导致地表出现大面积的沉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进行前改良前方的地层,开展辅助性的施工措施,如水平高压旋喷以及管棚等。此外,施工中,还需要施工人员对施工的地质进行细致的勘查与测量,并将监测结果通知施工人员,施工人员以此为依据做出详细、完整的地质报告,结合有效地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塌方、岩石爆裂、瓦斯爆炸等事故灾害,使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与此同时,这种施工方法也能够使工程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投资增加,为企业减少成本支出。所以目前很多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企业都会隧道的地质工作十分关注和重视。
二、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1、明确施工的具体工艺流程
由于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没有很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也比较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流程,并对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出现塌方事故。由于围岩的自身特点使得施工的难度增加,施工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的效果,明确工艺流程。如图1。
图1 偏压浅埋软弱围岩工艺流程图
2、超前支护、初期支护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前支护工作,施工中使用直径为110mm的热轧无缝钢管,施工中使导管棚水泥单桨液得以保证。将隧道施工的导管长度保证在20米左右,并且对节长进行有效地控制。施工人员需要将导管的节点进行有效地焊接,通过V型的对焊形式进行焊接,将注浆压力控制在2MPa左右。在隧道洞身施工中,要使用直径为45mm的热轧无缝钢管短管棚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3]环向为40cm,注浆的压力控制在0.8 MPa左右。
一般情况下初期支护中比较常见的支护方式是常规的锚喷支护,从而使隧道的稳定性得以提升。施工人员需要保证每个钢架之间的间距在50cm左右,并通过钢筋进行环向连接。钢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1米,将其布置成梅花型。一旦施工隧道的布局使得水泥或者玻璃双桨液出现变形,就需要改变围岩比较弱的地区的注水方法,可以将靠近山体的导管进行更换,保证导管长度为1.5m,注浆压力在0.5-0.8 MPa之间,保证支护效果的顺利实现。
3.开挖隧道
要进行隧道的开挖需要保证隧道超前支护的注浆强度达到85%,这是基础和前提条件。对于隧道中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地段,最为合适的开挖方法就是预留核心土开挖,也就是沿着隧道的轮廓进行开挖。开挖外轮廓时,比较科学的开挖方法是联合使用人工开挖和风镐开挖的方法。利用风镐分台阶开挖法对边墙周边和拱部弧形位置进行开挖。使用挖掘机开挖的方法法开挖中槽和核心土,将围岩的稳定性作为开挖进尺的重要依据。有实践表明,上述开挖方法与隧道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是相满足的,能够使围岩的干扰程度降到最低,对超欠挖等进行有效地控。将挖掘机作为核心土的开挖工具,对于一些坚石的挖掘需要先对坚石进行弱爆破,然后使用挖掘机进行开挖。
4.测量围岩
隧道施工中,对围岩进行测量其实是比较重要的施工内容,对围岩进行细致准确的测量能够全面的了解围岩的动态情况,并科学的评估围岩的稳定性,以此为依据找到合适的支护方式,保证支护的科学合理,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所以在隧道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都需要测量围岩,能够及时发现围岩存在的问题,科学分析相关数据信息,依据施工的具体需要调整支护的参数,从而使支护的效果得到提生,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5.防排水施工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使隧道的整体稳定性得以保证,通过“防、截、排、堵”的方式做好隧道的防排水施工[4]。坚持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施工原则,实现高效的防排水施工。一些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水文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堵作为主要目标,实行限量排放,避免对隧道施工造成严重的损害,从而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提高工程的经济性。洞外防排水与内部是不同的,施工人员可以将保温暗管设置在隧道的进口处,将洞内的侧沟水排出。洞内的防排水需要在洞内的两边设置双层的盖板,使水沟的温度得以保证,使用保温材料,提高防排水的效果。
结束语:
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对于施工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施工前需要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明确施工的工艺流程,做好支护工作,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使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避免出现安全事故,使隧道施工技术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188.
[2]张大伟.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技术要点与相关问题[J].交通世界,2016,03:58-59.
[3]张勇华.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05:145-146.
[4]张凯.浅谈偏压、浅埋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08:372+370.
论文作者:姚义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围岩论文; 隧道论文; 偏压论文; 软弱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方法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