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保险制度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保险制度论文,启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俄罗斯政府面临着调整和完善其社会保险体系的严峻挑战。
俄罗斯建有一个颇为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收支向社会成员提供着广泛的社会保障,其内容涉及到:1.养老退休、2.失业救济、3.疾病和母婴健康补助、4.儿童津贴、5.食品消费补贴、6.社会贫困救济等各个方面。1993年,俄罗斯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这还不包括在教育卫生项下的支出, 其水平已相当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各种社会保险中,退休养老保险是最主要的部份。俄罗斯是个严重老龄化的社会,其退休人口多达5000万,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92年全俄社会保险总支出中,仅退休养老金支出就占了三分之二左右,面包、牛奶、肉食品补贴占12.5%,疾病母婴健康补贴各占8.8%和7.5%,失业保险只占1.2%,社会贫困救济更是微乎其微。
俄罗斯的社会保险有着复杂的资金来源渠道和管理系统。就保险资金来源看主要是按工资总额和规定比率征收的工薪税(payroll tax)、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支出,此外还有些预算专项基金;各种保险项目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管理运作,其分工状况如下表所列。
近些年来,由于政治动荡,国民经济产出量锐减,物价连番上涨,多数俄罗斯公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严重下降,其中特别是老人、失业者、残疾人和多子女家庭生活更是困苦不堪。据统计,1991年,俄罗斯社会总人口中约有17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约相当总人口的11.7 %, 到了1992年则上升至4400万,约占30%左右。社会贫困化现象的加剧使俄罗斯政府面临着必须向日益增多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严重局面。
另外,俄罗斯现存的社会保险体系又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适应这一迫切要求。首先,现存社会保险制度存要严重的不公平性。由于社会保险覆盖面相对狭窄,政府财力严重不足,保险内容结构不甚合理,因此,社会保险受益的相对水平太低,不能保障所有经济处境最困苦的人们的基本生活。以养老退休保险为例,1992年,相当于就业人口47.2%退休人口,其领受的平均退休金只及全俄在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1.3%,此外,大约有1000万(即近1/3 )的退休人员其退休金收入还不及在职人员最低水准的各种补贴性收入。失业保险中的类似状况就更加严重,据统计,1993年登记注册的失业者平均领受的失业补助只相当于全俄职工人均工资的12%。由于补助收入太低,根本无法用来维持生活,因此全部失业和就业不足人口中,前往政府有关机构登记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还不到10%,失业保险机制处于严重失灵的状态。
其次,社会保险的资金基础脆弱,财力贫乏。社会保险收益水平偏低是同资金来源有限息息相关的。前表显示,在俄国社会保险资金的来源中,工薪税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涉及到养老、失业和疾病母婴保险等主要保障项目,支撑着70%~80%的社会保险支出。若仅从名义税率上看,各种工薪税率累计高达36%,财源并不缺乏。可是实践中,有效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达20~25%,这是因为,企业雇主们支付的工薪税不足,滞纳拖欠现象严重,法定减免太多,税收征集不力。再加上,现行社会保险体系对地方预算依赖性较大,中央政府财力有限,对地方转移支付不足,结果,致使社会保险资金基础脆弱,来源贫乏,入不敷出现象时有发生。
第三,社会保险内容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险收益水平偏低,保障能力虚弱,既同财力限制有关,也同保险结构不合理有联系。现代社会保险一般由养老、失业、医疗、贫困救济四大部分组成,它们应成为政府和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项目。可是现存俄罗斯社会保险体系中,同生活消费价格相关的食品补贴和其它补贴挤占了大量的社会保险资金其比重多达20%,而失业和贫困救济保障支出不到3%, 在有限的资金中,就业基金(EF)和社会保险基金(SIF)从维持就业的目标出发, 还向企业提供相应的用工性补助,这不仅牵制了失业保险的财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最后,社会保险的管理调控机制不健全。俄罗斯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缺乏统一的权威性管理机构,不同保障项目分属于不同的保障职能部门,从而容易导致整个社会保险活动结构性不协调。此外,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险在管理上缺乏必要的调控。社会保险体系是政府实行社会各阶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再分配的重要调控机制,它要求中央政府拥有足够的财力和必要的管理权限。可是,在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社会保险体系中,中央政府的调控能力显然不足。以就业基金为例,中央就业基金(CEF)只集中了失业保险工薪税收的10%,余下90 %全部留给地方,结果,中央政府就很难对那些失业率高而就业基金税源枯竭的地区予以必要支持,以达到一定程度上协调不同地区的失业保险水平。
实践表明,俄罗斯现行社会保险体系急待调整和改善,惟其如此,才能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平有效的基本生存保障,从而为经济体制的转轨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可是从当前俄罗斯的实际情况看,这一调整受到资金条件的严重限制,因此,它只能在不增加额外财力负担的前提之下,主要通过一些开源节流措施和结构改进办法加以实现,并且应以增加基本生存保障水平目标为主,力求在现有条件下,能保障所有生活境遇最困苦的人们的基本生活,以有利于公平、有效、健康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其可行的措施诸如:在开辟财源上,强化核算财务监督,压缩税收减免,改进征收管理,提高工薪税收的实际税率,充实资金来源;另方面对保险基金盈余帐户进行安全科学的生利投资,巩固扩大保险的资金基础。从节流方面看,应致力于调整社会保险的内容结构,削除或减少那些无关紧要的补贴项目(例如向企业提供的工资支付补贴),改进补贴标准(例如把儿童津贴改由月前按年龄和第几胎发放改为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发放),通过结构调整腾出部份财力,集中投向最主要最穷困最需救助的人们。此外,还应加强全社会保险资金的宏观调剂;降低社会保险管理支出,提高基金支出“成本—效益”水平;并在改进国家保障制度的同时,发展个人储蓄保险和商业人身保险,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也面临着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重大课题。同俄罗斯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调整存在两个显著优势,其一,具有稳定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为社会保险体系的转轨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其二,借鉴各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确立和走出了适合国情报国力的多元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正确道路。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险体系曾有过共同的模式的影响,当前,俄国社会保险体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我国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例如,由于体制转轨的负效应,个人收入分配不均,部份成员基本生活消费受到冲击,要求政府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可是国家大,人口多,财政收支紧张,国家在提供社会保险上显得力不从心;国家和企业保险支出负担过重;社会保险管理水平和调剂程度较差。又如,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体制的、政策的原因,失业保险严重不足,医疗健康保险畸型发展,救助性保险较少,消费增进性福利型补贴式的保险太多,结构失调性问题严重存在。此外,我国虽已开辟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道路,但是,在传统保险体系的束缚影响下,商业身险发展领域有限,企业补充保险制度尚未规范化、制度化,具有较大的任意性,要求国家在政策、制度和管理上给予引导。凡此种种,如何加以解决?了解借鉴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状况,将对我们思考探究我国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改进完善具有一定的启示。
俄国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