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汤萱

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汤萱

湖南柏加建筑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329

摘要:乡村景观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部分,是从乡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从而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休闲、娱乐、饮食、文化为主的特色化农村,在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乡村整体文明的同时,也实现了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收入的全面提升,以下就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来细致分析下不合理景观规划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特色化乡村景观的特征和规划方向,以期通过相关问题的阐述,能为我国乡村景观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乡村特色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是当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近几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农村的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等都有着极强的促进性,在改变农村面貌的同时,农村的综合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当前美丽乡村所取得的成就出发,简要分析下乡村景观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乡村景观规划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做阐述。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分析

(一)改善了农村的经济面貌,发扬风俗文化

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正式开展,在我国政府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不断投入下,农村的环境以及相应的基本配套设施都已完善,同时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其自用住宅以及室内装修格局都已焕然一新,加上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使得农村整体的经济面貌都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不仅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乡村民俗文化、地理环境建设的特色乡村景观,也实现了农村文化风俗的发扬和推广。

(二)乡村文明建设得以强化

从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就在不断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通过诸如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科技推广站、文化活动重心的建立,在普及相应知识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同时,农民通过相应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也实现了精神世界的拓展,改善了农村的不良风气,让农村变得更和谐、乐观、积极。

(三)实现了基层民主程度的提升

随着特色化乡村的建设,农村的管理机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通过相关村务的管理,不仅让农民真正意义上体验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感觉,也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村务管理效率,通过基层民主的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体系中的促进作用。

二、不合理乡村景观规划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在感叹其成效之余,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不少乡村为了相应号召,在对其营造建设之时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至于乡村景观的规划既没有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又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搬硬套的乡村景观规划,使得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呈现出了极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且规划的不合理,不仅浪费人力、物力,也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合理、科学、特色化的乡村景观规划,是乡村景观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

三、乡村景观规划的特征阐述

(一)生态性

相比于由人为进行设计建造的城市景观而言,乡村景观更多是依托于自然生态而来的,较少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所以乡村景观拥有较强的生态性,现目前我国的乡村景观首先考虑的也是自然环境因素,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将人、自然和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相互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生态圈。同时应地制宜的乡村景观建设方式,也让乡村景观变得更丰富、更有魅力。

(二)功能性

早期的乡村景观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的生产需求,实现其生产力的提升,所以景观拥有较强的功能性,在这一前提下,不需要刻意和累赘的堆砌,只通过对周围环境、地形、地貌进行巧妙的梳理和引导,就展现出了更多的纯真、质朴气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特色性

乡村景观是依附于农村的地形地貌上并根据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而展现出不同的区别,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其地形地貌也存在严重差异,所以根据农村地形地貌结构所规划出的乡村景观是迥然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是当地农村特色的一大体现。

(四)审美性

同城市用钢筋、混凝土浇灌出来的景观不同,乡村景观更多是以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为基础,体现的是自然、生态、人文和谐的特点,所以更倾向于悠然、舒适、休闲方面,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乡村景观也会随之改变,利用自然的力量展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

(五)人文性

乡村景观依托于农村的地形地貌,但同时农村的经济、文化也会对其景观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除了要做到协调统一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信仰等,所以乡村景观又具备一定的人文性。

(六)差异性

差异性主要是受其地域地形的影响,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穷山恶水之地,又有沃壤千里之地,所以根据地域环境设计的自然景观,自然会呈现不同的区别。

四、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探讨

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生态性、功能性、特色性、审美性、人文性以及差异性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营造乡村景观之时,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以下就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做具体分析。

(一)朝着实用性或参与者情感需求方面发展

实用性的景观是指除了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外,还能进行诸如旅游、运动、美食等活动,拥有生态环保、安全健康、经济舒适等几大特点,此类乡村景观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类,也是发展较好的一类,其主要方向是以旅游休闲为主,目前最经典的景观案例就是乡村民宿型,其中以莫干山民宿为代表。

(二)利用优势资源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

优势资源范围极广,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物资住宅等等都可以列入优势资源之中,此类资源较为独立,且拥有不可复制性,所以用于乡村景观的建造尤为合适,此类乡村景观最经典的案例当属苏州的青蛙村,据调查显示,此村的青蛙品种多达61种,其中不乏珍惜品种,所以青蛙就是此村的一大特色资源,是此乡村的标志。

(三)以景观功能性方向发展

功能性乡村景观也是目前乡村景观规划的一大方向,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需求自然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乡村景观的功能不仅仅是休闲,集游玩、学习、生产、劳动、健身为一体的功能性景观也大受欢迎,此类景观特色化较小,拥有较强的可复制性,所以为了避免同质化,建设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特色。

(四)以不同的文化内容为方向发展

我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经过不断演变,又诞生出了不一样的文化,所以以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景观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而且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极多,既有民俗、历史,又有旅游、生态,目前常见的古镇,就是以历史文化为特色建立的景观。此类乡村景观文化最经典的案例是皂河古镇,将历史文化完美的融入到了乡村景观建设之中,同现如今城市古镇所展露出的风情完全不同。

(五)朝着特色内容方向发展

特色内容型的乡村景观凸显的是个性和特色,因此常常会融入一些现代化设计,此类景观拥有较强的塑造性和开发性,但内容建设需要经过不断的设计规划,成本耗费较大,比如说目前的特色小镇、童话小镇等都是以特色内容为主题的乡村景观。

五、结语

总而言之,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在考虑景观主题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但无论选择何种乡村景观主题,都应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并尽可能的考虑到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历史特点,以建立契合当地生态、人文、历史的特色化乡村景观,实现其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馨文.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大众文艺,2019(04):42.

[2]王恒.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乡村科技,2018(25):25-26.

[3]杨倩.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25):34-35.

论文作者:汤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景观规划研究论文_汤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