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小猴子(小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班论文,小猴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掌握故事内容,学会元元的对话;
2.教育幼儿乐于帮助别人,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谢谢”。
活动准备
1.哑剧小品:《谢谢小猴子》;
2.《谢谢小猴子》的故事录音;
3.树、猴子、大象、长颈鹿的头饰各一个,帽子一顶。
活动过程
一、老师向幼儿介绍场景:一棵大树(由配班老师戴树头饰扮演)、元元(由另一位老师扮演)
1.老师:元元在树林里玩(元元在村旁蹦跳玩耍),呼……刮来阵大风,哎呀,把元元的帽子吹跑了。帽子飞呀、飞呀,飞到了大树顶上(老师将元元的帽子旋转着挂到树顶上),请小朋友们注意看,元元怎么样了?谁来了?
2.哑剧表演:老师依次扮大象、长颈鹿、小猴子,与元元一起以哑剧的形式表演完整个故事。
3.提问:元元的帽子被风刮到了树顶上之后,他怎么样了?谁来了?做什么?最后谁帮元元拿到了帽子?
提示:哑剧表演动作要形象、准确,二位老师注意配合默契,准确表现故事内容。
二、听《谢谢小猴子》的故事录音
1.老师:你们看到了,在元元急得哭起来时,那么多小动物都来帮助元元拿帽子。你们一定想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那我们来听一听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元元是怎么说的。
2.幼儿听故事录音。(无表演,在重点处老师可适当地做几个手势或以眼神示意,点到为止)
3.老师提问
①大象怎么说的?元元怎么说的?
②长颈鹿怎么说的?元元又是怎么说的?
③小猴子说了些什么?元元又是怎么说的?(大象、长颈鹿、小猴子的话老师可代说,引出幼儿模仿元元的对话)
三、边听故事录音,边看哑剧表演
老师:下面我们一边看表演一边听故事,来听听看看我们刚才说得对不对,你们还可以小声音地跟着一起说。(放故事录音,老师同时重复第一次的哑剧表演,注意表演与录音的速度相吻合)
四、幼儿完整复述表演
全班幼儿扮小元元,站在树周围,老师依然扮大象、长颈鹿、小猴子,师生共同完整表演复述故事。凡到元元的对话要由幼儿来说,老师要有角色意识,形象、自然,感染幼儿参与表演复述活动。
老师总结:小元元们真有礼貌,小猴子帮你们拿到了帽子都能主动地说“谢谢”。那我们还应该谢谢咱们班的老师的你们表演的哑剧,×老师扮演大树一直站了那么久,多辛苦呀!我们应该说什么呀?(幼儿自然地说出:“谢谢×老师!”)
自评
活动形式是为完成教育目标而设计的,每一步都应有实际的作用。复述故事的重点在于使幼儿主动地学习、理解、记忆并掌握、运用故事中对话。活动过程中幼儿主动理解记忆与机械记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我所设计的本次活动分四步,每一步都密切相关、层层深入,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一步,幼儿通过视觉印象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内容、想象、推测发生的事情及人物间的对话。由于环境是无声的,表演形象、生动、新颖,全班幼儿都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故事的进展。
第二步,幼儿逼过听觉印象与刚才的视觉印象相对应,进一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及故事的内容。由于幼儿非常想证实刚才看到的故事内容,想知道角色间都说了什么,因此,幼儿都十分认真地倾听着录音中的故事。
第三步,幼儿视听觉统一起来,边看边听故事的内容及人物的对话。由于这一过程的形式与上面的不重复,幼儿依然觉得新鲜、有趣,自然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为下面的完整复述打下了基础。
有了以上的基础,便有了第四步的幼儿完整复述活动。孩子们复述时很投入,掌握对话的效果也很好,教育目标顺利完成了。
通过这次活动的尝试我体会到,巧妙的活动形式能够促进幼儿发挥主动性,而幼儿的主动性得以发挥,对于完成活动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