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方法中朗读法的妙处
刘启云 寿县二中 安徽 淮南 232200
摘 要:朗读法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担负着重要作用。我们在追逐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时,应不忘回归传统。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方法 朗读 传统 误解 吟诵 音韵美 意境美 情感共鸣 语感
在众多语文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上,大都求新求变:教学方法花样翻出——讨论、研讨、合作……极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幻灯片、一体机、多媒体……但似乎是少了琅琅书声。我想我们不能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时,把原先存在的一些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不加筛选地都抛进了时代的垃圾箱中。比如诵读法,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使用,有着许多妙处,让你体味到语文教学方法回归后返璞归真的佳境。笔者认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诵读法。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诵读的比重还是太小。我觉得这源于我们的认识问题。
一、人们对诵读教学法的误解
或许是因为诵读贴上了传统二字的标签,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加上我们读初中时都有学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他在文中所描述的关于在私塾中学习时老师上课读课文的内容有很深的印象,提到诵读就容易把它与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词联系起来,这是对诵读的误解。
其实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在古代的教育中重视“吟诵”,认为只有拿调去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伯氏长庆集》)朱高认为:“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训学其规》)现代老一辈语文教育家也提倡朗读。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里说的语感,就是通过朗读获得的。这两年《诗词大会》之类节目中也屡次提到“朗读”与“吟诵”, 吟诵小才女李子琳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广大市民兴起了读诗热。由此可见,诵读确实很重要而且有很多好处。
二、诵读的作用与妙处
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2.通过朗读使学生领略语言美。中国诗文讲究音韵美,而音韵美必须通过朗读来体会。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声律之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的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不少的叠词,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
3.通过朗读,还可以让学生领略意境美,引发情感共鸣。语文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朗读展开想象,可以很好地体会其中蕴涵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还是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本文意蕴含蓄而优美,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设想自己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独自一人在荷塘边漫步,语速自然而然就会慢下来,渐渐领悟到融入景中的淡淡哀愁和淡淡喜悦之情,并与之产生共鸣。
4.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的整体性。语感的整体性是指主体对言语现象的全方位把握。由于目前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字、词、句、段、篇、语法、逻辑、文采、章法等,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使学生失去了直接、完整的感受课文言语形式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段文字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文言文学习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可知诵读有很多好处,让我们的语文学习多一些朗读吧!让我们的课堂上多一些琅琅的读书声吧!让学生读吧,动口动心动容去读,读出语文的美来。在学生的读书声中你会感觉回到了最淳朴的佳境。
论文作者:刘启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语感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文章论文; 妙处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