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三个难题_股票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的三个难题_股票论文

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大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难题论文,中国资本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资本市场完成试验进入了发展时期。然而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资本市

场却遇到难关,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使决策者举棋难定。

第一个难题:国家股上市问题

国家股上市不行,不上市也不行,面临重重矛盾。

我国经济中,国有企业无论是企业数量和规模,还是资产总量和市场份额,

都占主导地位。因此国有企业上市后的股本构成中都设有国家股这种股权形式,

这是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必然产物。国家股的设立是为了国有资产不流失

,以及保证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在上市公司中,国家股约占总股本的40%

以上,加上约30%的国家间接控制的法人股,国家是股市上最大的老板。按规

定,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而对一个股份制企业来说,大部份股不能上市流通,

只有小部份股能流通,其资本运营将有很大困难。而且,按照《公司法》规定,

上市公司只能设置发起人股和流通股,而没有国家股和法人股,因此必须使国家

股成为流通股上市流通。

人们担心国家股上市流通不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或保证国家资产不流

失。正如谁也不能保证国家股上市就一定能使国有资产增值一样,谁也不敢保证

国家股不上市就一定能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能不能保值增值不在于国

有股是否上市,而在于企业经济管理和它的经济效益。上市公司不能不配股,虽

然国家1994年底曾规定国家股不能放弃配股权,但由于拿不出钱配股,只得

转让配股权。结果使国家股在上市公司股份中的比例降低,权益下降,逐渐被稀

释。尽管国家股没上市,但国有资产照样流失了。至于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并不需要国家对每个企业都控股,更不需要一定要控制一半以上股权。国家只需

对影响国民经济的关键企业,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控股,一般企业即使国家没

有股权,同样能控制社会经济。何况国家控制社会经济也不是只有控股一种方式

,立法、制定政策是更重要的手段。因此,许多经济专家和实际工作者都建议国

家股上市流通。

从资源配置和资产管理的角度看,以股票形式存在的国有资产,尤其是以上

市公司股票形式存在的国有资产是最有灵活性、最容易变为现实资本的国有资产

形态。上市公司中国家有数以千亿元计的股票,股市发展还可以使这部分资产增

值。但国家却常常为重点建设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资金伤脑筋,问题就出在国

家股不能上市。1995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国家

股占45.70%,如果国家股降到只占35%,就可以腾挪出280亿元资金

用于支持国家需要控制的产业。担心出售国家股会使国有资产流失只不过是一种

心理障碍,国有资产的转让和出售只不过是资产的价值形态的转换。只要评估准

确,就不会产生流失。通过资本市场上国家股的流通,实现国有资产的重新组合

,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管理是可以办到的。

当然,国家股不能一下子全部上市。如果国家股如决堤之水般一下子全部涌

入资本市场,就等于一次急剧扩容,大大增加股票供应量,造成股价狂跌。所以

,国家股上市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进行。国家股上市节奏要以实现国有资

产的价值为直接目的,把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形势作为分批上市的依据。

第二个难题:扩容问题

股市要发展,不扩容不行;但去年以来股市低迷,扩容也不行。

最近一年多来,股市上存在一种“新股恐惧症”。一听说有新股上市,马上

行情低落,股价下跌。但是我国股市规模很小,不仅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显得很小

,就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上,资本市场的比重也很微弱。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就一定要发展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就需要扩容。但在稳定股市还是扩容发

展的两难选择中,决策者举棋不定,难于定夺。

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调控手段也渐渐摆脱行政干预。转轨时

期发展起来的资本市场也是一种过渡型市场,政策、消息、扩容及其它因素都会

引起资本市场的波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去年1月1

日至10月31日共208个交易日的统计研究,政策对股市波动产生的影响最

大,分别是消息、扩容对股市影响的2.4倍和4倍;其次是消息对股市波动的

影响,特别是扩容消息比新股发行和新股上市本身的影响还大。三大影响股市波

动的因素中,对股市影响最小的是股市扩容。政策、消息、扩容对股市波动的影

响强度是4:2:1。

通过对上海股市波动次数与三大因素的关系的统计分析,政策引起的波动占

总波动次数的44.59%,消息引起的波动占总波动次数的19%,而扩容引

起的波动仅占11.59%,其它各种因素引起的波动占24.52%。由此可

见,扩容不是股市波动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变动,其次是有关消息的

公布。人们称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消息市”是有道理的。实际上,上海股

市以前的扩容,也并不是股价一直下跌,不是遇扩即跌,而是有涨有落。上海证

券交易所在1993年3月至1994年3月期间,共上市新股122只,每月

都有新股上市。其中只有八个月股价下跌,而另五个月股票指数上涨。1993

年11月上市13只新股,但股价却上升了23%。可见扩容不是影响股市下跌

的主要因素,更不是全部因素。

因此,只要坚持抓住扩容质量、掌握好扩容节奏,扩容不会引起股市大的波

动。至于小的起伏涨跌,在股市上是难免的正常现象,用不着惊惶不安。为了确

保扩容质量,专家建议采用三级审批制度。即:第一级配合辅导制度,由证券公

司推荐上市公司,并以此考核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奖惩。第二级组成中介

的全国性专家评议委员会,对证券公司推荐的上市公司进行考察评审,评分排序

。第三级,在充分尊重专家评议的基础上,由证监会审查,核准上市。扩容节奏

要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和市场形势来决定,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形势好时,可以高

速扩容;一般情况下,进行适度扩容;如果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严峻,也可暂时

停止扩容。扩容不仅仅是增加股票供应量,而是应该作为调控股市的一种手段。

第三个难题:基金的发展

我国基金起步于1991年,1992年至1993年上半年加快了发展步

伐。当时基金的设立非常混乱,成为一种变相集资手段,越权审批现象异常突出

。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发出紧急通知,制止不规范发行基金和受益

债券的作法,对未经总行批准设立的基金进行全面清理。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大发展时期,也是投资基金

迅速发展时期,投资基金是支持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从1950年到19

93年的44年里,美国投资基金资产增长了4000多倍。70年代以来,美

国投资基金迅速发展,1970年,美国投资基金总资产还只有470亿美元,

到1994年中已增加到两万亿美元,共有基金6300多种。亚洲一些国家和

地区也很重视发展投资基金,日本基金数达1250种,资产额达2450亿美

元。其次是香港,设有338种基金,基金资产156亿美元。印度是一个发展

中国家,但也设立18种基金,基金资产53亿美元。这些基金加快了本国(地

区)的资本形成,对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相比之下,我国

的基金不仅数量不多,而且资产规模也很小,投资基金资产仅57亿多元,只有

印度的1/8。

基金是资本市场上股票和债券的最大买主。1993年底,美国基金总资产

中,32%投资于股票,37%投资于买债券。日本的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约有

40%用于购买有价证券,而其中40%是用于买股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

展,重要原因是得到基金的支持。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很小,但波动很大,投机性

很强,关键是在资本上过分依赖游资和散户,缺乏一定数量资金数目巨大而又相

对稳定的投资基金的支撑。有人希望把目前存在的3000万至4000万元游

资引入股市,以求满足股市需求。但这巨额游资从生产流通领域中游离出来的间

歇资金,逐利而动,没有固定的流向,游动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

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市场之间。一旦哪个市场行情好,游资便大量涌入,推

进行情暴涨。一旦遇到变化,游资便迅速逃离,加速行情猛跌。中国股市指数的

几次暴涨、狂泻,除了其它原因外,都与股市资金渠道不稳、游资兴风作浪有关

。有鉴于此,许多经济专家和实际工作者都建议放开发展投资基金,建立国债基

金,允许养老基金、寿险基金介入股市,从而为资本市场建立稳定的资金供应渠

道,促进资本市场稳定。

国债回报率比储蓄存款高,但偿还期较长,交易单位大,期中变现存在资本

损失的可能性。另外,国债对于个人选择投资类别、回报资金进行再投资等方面

,也很麻烦。建立国债基金可以弥补这些缺点。同时,国债基金在交易市场上的

运行,将大大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打下基础,

强化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随着国债市场量与流通量的扩大,建立开放式国债基

金并投入实际运作的条件已经成熟。

到去年上半年,我国已积累社会保险基金450多亿元。按照规定,450

亿元保险基金中有170亿元用于购买国债和特种债券,其余存入人民银行帐户

和财政专项帐户。规定保险基金不准购买股票,因为股票风险太大。保险基金保

值手段的单一使平均回报率很低,1994年保险基金平均回报率仅为8.4%

。本来,保险基金这种稳妥的运作方式意在减少风险,但投资的单一性和不充分

性反而增加了保险基金的风险,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保险基金的实际收益率偏低

甚至成为负值。西方发达国家都允许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寿险基金是资本市

场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在美国货币和资本市场中,1970年寿险公司供

给资金90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328亿美元,1990年上升到104

1亿美元,1993年则增加到1437亿美元。1993年比1970年增加

近15倍,占1993年货币和资本市场资金总规模的18%以上。

应允许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以便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争取最好的收益

率。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世界上允许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国

家,保险基金一般投资股票60%、公司债券17%、政府债券6%、短期贷款

3%、有担保贷款11%。我国情况不同,保险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

有效的投资组合。

实力雄厚的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提高基金收

益。然而,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可能出现大户联手操纵

市场的情况,影响交易公平。因而对基金参与市场应作出规定,规范其市场行为。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所需解决的难题还很多,比如国债期货市场的恢复、

外资进入A股市场、信用交易、利率市场化,等等,都是不易解决的难题,而这

些又都是必须跨过的难关。然而,跨过一个难关,资本市场就会前进一步。解决

了一个个难题,跨过了一道道难关,中国资本市场就会是一派全新的气象。

在规范中求得更大发展

说“市场就是战场”并不恰当。资本市场与其说是战场,不如说是竞技场。

竞技,哪怕只有两个人参加,也是必有规则、必须规范的,否则无法竞技;当然

如果没有竞技,也就用不着规范。许多竞技项目之所以成为国际性活动,很大程

度上归功于规范。

中国资本市场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初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显得杂乱,

纠纷很多。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上海各级法院受理的涉股纠纷仅200多

起,1994年就增加到500多起,翻了一番多。1994年深圳各级法院受

理涉股纠纷200多起,相当于上年的三倍。资本市场的经济犯罪也呈上升趋势

,1992年至1993年5月,上海各级检察院受理证券犯罪线索仅24起,

其中立案侦察17起。1994年查处的证券犯罪案就达116起。而且,证券

市场的信息披露、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各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规则,多多少少

有点各行其道。因而,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都急需规范行为。要发展中国资本

市场,规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资本市场还很年轻,因而有人担心规范会影响其发展;但也有人主张要

先规范,然而再谈发展。两种意见都失于偏颇,因为它们都把规范与发展对立起

来,当作了两个互不相容的东西。打一个教育方面的比方,人们并没有因为孩子

幼小,就任其胡来;当然也没必要非得先把孩子的行为培养好,再让他发展。美

国投资公司业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被称作“婴儿工业”,问题很多。然

而紧接着194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投资公司法案》和《投资公司顾问法

案》,来规范和管理尚属“婴儿工业”的投资公司。只有从开始就建立起规范的

行为,才可能培育起健康有序的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缺少根本性的大法,就如一项竞争比赛没有裁判规则,很多动

作无法判定是否违法违规,有些事说不清是否属于犯罪。因而,规范中国资本市

场首要的是立法,需要迅速制订《证券法》等根本大法,为资本市场的竞争制订

行为规则和裁判规则。只有使用法律武器,资本市场才能真正规范起来。

中国资本市场正进入发展时期,规范是今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序曲。

(本文作者:刘远达,裘实。题目为编者所加。)*

标签:;  ;  ;  ;  ;  ;  ;  ;  ;  

中国资本市场的三个难题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