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_朱小平

(合江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 泸州64620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氟芬那酸丁酯对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管理的50位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氟芬那酸丁酯治疗皮炎湿疹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氟芬那酸丁酯;皮炎湿疹;效果。

皮炎湿疹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通常分为内在及外在因素,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产生皮炎湿疹。外在因素包括:化学制剂、化妆品、动物毒素、鱼虾、粉尘等,内在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代谢能力等。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在皮炎湿疹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参与并加重了病情。研究证实:患者发病部位的真菌及细菌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正常部位。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刺激该表疲乏的保护屏障及调节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治的50例皮炎湿疹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经过我院皮肤科诊断,确诊为皮炎湿疹。且患者中不含有药物过敏史、患有严重的系统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内均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药物。患者中日光性皮炎7例,亚急性湿疹9例,慢性湿疹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分布在12~59岁,病程1到3天。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在10~60岁,病程1到3天。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治疗,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观察组则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将其均匀涂于患处,轻轻搓揉直至吸收,每日两次,持续两周,若不到两周患者痊愈则可提前停药。

1.3效果评价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定,在治疗的第七天及第十四天,记录患者的瘙痒情况及皮疹严重程度。将结果分为四级,评定标准为:当患者无瘙痒、无红斑、无丘疹及丘疱疹则为治愈。轻度瘙痒,患者不烦躁、淡红斑、小丘疹或丘疱疹则判定为有效。患者出现中度瘙痒且能忍受,中度红斑、中度丘疹及丘疱疹则为一般,而患者出现重度瘙痒且不能忍受,重度红斑、大丘疹及丘疱疹时则为无效。针对症状严重程度也分为四级评分,标准为:瘙痒:无瘙痒感0分,瘙痒较轻1分,瘙痒令人烦恼但尚能忍受2分,瘙痒已经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且患者无法忍受3分。红斑:无红斑为0分,淡红斑为1分,中度红斑为2分,重度红斑3分。丘疹:无丘疹为0分,较小丘疹1分,中等丘疹2分,较大丘疹3分。丘疱疹:无浸润0分,轻度浸润1分,中度浸润2分,明显浸润3分。苔藓化:无苔藓化0分,轻度苔藓化1分,中度苔藓化2分,重度苔藓化3分。皮损面积减少:完全消退0分,减少程度在60%以上1分,减少程度在20%~60%为2分,减少程度在20%以下为3分。治疗时还需密切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必要时给予治疗干预。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根据表1有效率可以看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时对照组出现两例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红斑及灼热感,未予以干预,继续用药2~3天后不良反应自行解除。观察组则无出现不良反应。且两组均无出现全身性不良反应。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即P<0.05)。

3.讨论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病症,但治疗时有时会让医生感到十分棘手,如慢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等,这类疾病通常难以治疗易反复发作。目前治疗皮炎湿疹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用,但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及色素沉淀等不良反应,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因此,开发使用非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剂成为现下当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氟芬那酸丁酯最早出现在日本,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抗炎原理主要是阻断细胞内花生四烯酸生成的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性传递物质,具有一定的膜稳定作用,从而达到抗炎、止痛的作用,也是有效的抗过敏药物。同时氟芬那酸丁酯对血管通透性、紫外线性红斑、急性炎症及迟发性变态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而引发的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无作用,氟芬那酸丁酯毒性较低,安全性高,且无致畸效果,对皮肤有较少的刺激。

本次研究使用的是氟芬那酸丁酯与丁酸氢化乳膏,对这两种药物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证明两种药物对皮炎湿疹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疗效上有一定的差距,且有效率上氟芬那酸丁酯较为出众。且在研究中未发生其他严重的不良情况,少数病例出现局部刺激,并不影响研究结果。由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作为一般性非甾体类药物,因而也可治疗非感染性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及慢性单纯性苔藓的药物。研究结果表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在治疗皮炎湿疹上疗效良好,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效果相当,且无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志新,王家璧,冯永山等.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4,33(1):52-53.

[2]马文宇.氟芬那酸丁酯与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湿疹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1):41.

论文作者:朱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4

标签:;  ;  ;  ;  ;  ;  ;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_朱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