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一、引言:
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较为有效的知识获取过程,所以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通过合作式教学探究是最为有效的途径,而这一点也被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广泛应用,尤其是针对于该种方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在教学中被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广泛认同的,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方面的一些内容进行理解。
二、合作探究式数学学习方法的概述
就目前的素质教育而言,合作式探究分析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学习,一般而言在这一过程中所应用的手段都极为科学合理,并且都是以现行教材所进行的探究,而目前所进行的对象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于各种问题所进行的自由讨论和表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分析,更加充分的对问题进行理解,以此来提出更具有创造性和价值的问题。而教师需要在其中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和灌输性的知识,这一点在教学当中尤为重要,并且可能影响到合作式探讨学习的成果[1]。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概念作用及实施
在进行合作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法时,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一方法的主要概念作用、小组之间的分工和问题变形以及最后的知识概念总结,并且提出新的创新问题,以深化数学教学内容,并且锻炼同学们的学习思维。这对于合作式教学也是一种升华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诸多问题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一)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法的概念作用
合作探究式的数学教学法也就是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探讨来进行输出问题的解决,这一方法在目前是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且也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自由,对于学生自主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根本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基础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就其对于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调动来说,则需要教师进行合适的场景铺设,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三角形》就很符合需要情景铺设进行讨论,其中尤其是对小组讨论中在生活中见到的各种三角形的举例,可以在之后学习三角形特征时,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
(二)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法的小组分工和讨论
数学小组分工合作是整个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法的核心内容,这点也是帮助学生对自我能力进行加强的有效方法。然而相比于常规的小组教学法来说,本次所提出的探究是数学教学法更偏重于一主多辅,也就是在进行分工后,以其中一个同学擅长的为主,其他同学作为辅助帮助,比如在语言组织方面较为擅长的同学,除了其发言的本身主要职能之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其他工作[2]。比如说在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中,《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一个教学难点,擅长进行问题解决的同学引导其他同学对问题进行解决,而其他同学也要帮助该同学进行梳理和整理,这也就是一种多辅的主要方式,最后将所整理的内容进行汇总教给发言同学进行发言,最终给予最后的小组答案。
(三)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法的问题变形和创新意识
在合作式数学教学法最优势内容的应用上,可以在一问题解决之后进行问题的变形或者延伸解决,比如说在主要问题解决之后给予其他类型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提升的方式,这一点可以参考北师大班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在教学将近结束之时,让学生深入思考在图形中所获得的各种定理的验证方式,比如说三角形的中线定理验证方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各种特征验证等等。在学生对所有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告一段落后,给予大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除了此时所说的平行四边形之外,多边形也是需要思考的,而其他科目内容也可以类似的进行教学。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较之于小学数学更上一层次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而相应的提倡合作探究式数学教学方法其实就是要求加强小组教学方式的应用。相比传统的教师灌输性的教学来说,前者不但没有了传统的枯燥乏味,反而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这对于教师则就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在于问题的铺设和小组的分工等多个方面,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数学问题。而其中也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应该更加深入的进行整体的整理和进一步分析探究,以更大可能地帮助学生确实的对问题进行把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朱洪国.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8,5(24):328-329.
[2]巩雪.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学周刊,2016(32):126-127.
论文作者:郑周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小组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