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论文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论文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

王 琪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创新职能等,内容覆盖范围广,综合性强,且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性特点。因此,在《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师要充分把握课程教学模块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与联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置,同时进行高质量师资队伍组建及教学方法改革,力求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乐趣。《管理学基础》课程通过四轮次的教学实践与完善,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模块化;

一、前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有效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中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课程建设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相融合,为学生营造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唤醒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换而言之,就是从课程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实施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使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育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将变革高校“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带来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情境,为教育者们提供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帮助。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巨大支持,许多高校也将利用教育大平台不断增加线上网络课程的数量,丰富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人才培养流程,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系统性、数据性、科学性的教育质量评估,促进高等教育的智慧教学与管理。

基于此背景,管理学基础课程作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必修课,具有学时多、学分高、涉及面广、基础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是管理类专业的先行课。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切身感受到,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做到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求新、考核方式创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团队构建以及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建设。因此,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重点针对上述三方面。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一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二要明确有针对性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三要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和最终研究成果。管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因此,课程内容设置的系统化、条理化是保障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根据多轮次实践探索与总结,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及章节知识要点的基础上,探求知识间共性、个性及其联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规划整合,将原来八章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

(一)计划职能模块

主要讲述计划职能含义与内容、目标与管理、决策与管理、战略与管理、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战略的制定,决策的含义、类型、决策的实施过程及方法。

(二)组织职能模块

为保障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块设计实施,教学团队教师由不同学术特长的教师组成,教师的气质和教学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差异,也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课程教学团队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在课件设计统一标准,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产生统一。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知识背景,授课模块,知识的特点,认真探究各自承担教学模块的授课方法,把握教学模块在整体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帮助学生消化课程知识。

(三)领导职能模块

着重讲述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创新过程与组织等内容。

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时情况和培养,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设计教学内容。近些年来,高校普遍压缩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长,增设教学实践环节训练,管理学基础课程也随之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分配,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目标开设自主学习内容,如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

(四)控制职能模块

着重讲述控制的含义、类型以及过程,控制与管理、控制的过程以及方法、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绩效平衡计分卡与卓越绩效标准等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首要因素。管理学基础课程授课团队,目前有8名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其中教授职称2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助教1名,博士后学历1名,博士学历2名,硕士学历3名,具备“双师型”技能教师5名。根据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结合教学团队中各主讲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各主讲教师的责任进行分工:A1负责课程的全面教学工作,兼顾计划职能模块开发,A2教师负责组织职能模块开发,A3教师负责领导职能模块开发,A5、A6教师负责控制职能模块开发,A7、A8教师负责创新职能模块开发及网络化课程建设。通过对课程的分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结合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每位教师所承担教学任务相对较少,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对自己所负责教学模块内容深入探索,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及时将各自研究领域的成果引入课程的教学中,这不仅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创新职能模块

着重讲述领导职能的含义和作用、领导的原理和要求、有效沟通的原则、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等内容。

系统初始化后,选择是用户手动切换还是自动切换,如果手动切换CPU工作子系统,等待用户输入切换命令,接收到用户输入命令后进行切换,系统运行结束;若是系统自动切换CPU工作子系统,进入检测CPU子系统的工作状态,若发现异常,判断是否是当前正在工作输出的CPU,若不是当前工作CPU,进行报警提示即可结束;若是当前工作的CPU,保持输出不变,进行仲裁切换,然后报警提示结束。

三、师资队伍建设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彼此之间联系紧密,不能把各个教学过程割裂开来,因此FC的设计内容必须全面系统,FC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环节。

四、教学方法改革

着重讲述组织职能的含义与内容、组织职位的设计、部分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中职权配置、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组织的变革等内容。

五、考核方式创新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尺码,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能够较为公平地检验学生成绩的真实水平。课程教学团队改变传统只重结果的考核办法,重视教学过程监控,将学生课堂出勤、参与度、课堂作业、实践手册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五项列入考核体系中,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及管理实践成果考核。通过以上几部分内容考核,能保证每位学生总评成绩的可信度,客观反映学习质量。

六、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建设能否成为精品的关键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在《管理学基础》始终采用“三期四级”量化评教体系,三期即月度评教、期中评教和期末评教,四级即校内外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资料评价。“三期四级”量化评教主要结合教学评估系统,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在教学系统上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以无记名方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量化评分,主观评价以文字形式表达,不便于量化统计,因此重点考察客观评价结果,授课教师自行登录教学平台获取课程反馈建议,以便及时纠正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另外,授课团队定期邀请校内外督导专家、系内同行骨干教师、授课班级学生代表三方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跟踪反馈,为建立高质量的课程提供宝贵意见。

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较大差异性,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而来。“微课程”主要是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以短视频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教学外利用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学习。目前,我国很多初中教学已开始使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七、结论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探索、改革、实践、完善以及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授课团队要认真研究课程的内容特点,紧抓课程内容的共性与个性,在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将其重新规划与整合,形成不同的内容模块的同时,围绕教学模块设计的内容组建师资团队,使得每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有效地保障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引入课程教学中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经过多轮次教学成果实践,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同行专家也给予高度评价,相信经过授课团队教师不懈努力,《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会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丹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以豪州学院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51-53.

[2]张建花.英语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5-27.

[3]丁永.“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及其实施途径—以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9):428.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of "Management Basis "——Taking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Qi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henyang110161,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s a high-quality course at the college level of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Management Basis" is the main cours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Its content includes planning function, organizational function, leadership function, control function, innovation function, etc.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contents, is comprehensive, and has distinct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Management Basis", the teachers of the teaching team should fully grasp the commonness and individuality, differences and links between the teaching modules, integr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set up the teaching modules, at the same time carry out the 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create a personalized teach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awaken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let students regain the fun of learning. Through four round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the teaching mode of “Management Basis "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modularization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74( 2019) 02-0088-03

收稿日期: 2019-03-15

基金项目: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G20184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王琪(1982- ),女,博士研究生,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课程论。

标签:;  ;  ;  ;  ;  

“管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