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行观点认为,自1957年以后,毛泽东以世界观代替经济标准作为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标准,从而把所有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是导致政策偏差和实践失误的根源。通过对毛泽东有关知识分子的论述的梳理可以见出,上述观点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在毛泽东的用法中,世界观是有关经济地位标准的一种补充,而且对于知识分子的总体判断并非流行观点所认为的如此负面。事实上,考虑到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虽然相似,但彼此的政治倾向与观点迥然不同,毛泽东的这一洞见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知识分子;阶级属性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涉及到知识分子的群体倾向、角色定位以及政治组织对他们的吸纳策略等问题。从建国以来的历史看,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群体的阶级属性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的工作策略,并影响到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相关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是毛泽东的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观。流行观点认为,1957年后,毛泽东改变了之前从经济地位界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观点,而代之以世界观标准,甚至将知识分子视为异已分子。但是,通过对于毛泽东有关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论述的梳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一种误解。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一流行观点的主要内容。
一、流行观点的主要内容
所谓流行观点,当然并不是特定某个人的看法,而是总体倾向基本一致的意见。持流行观点的学者之间,彼此的论述也可能存在着差异,但对毛泽东的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观——具体指1957年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论述——基本均持否定性的观点。大体上,这种否定性的观点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毛泽东在认识方法上以世界观来划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脱离了经济地位标准。
流行观点认为,毛泽东在划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时,以世界观作为唯一标准,脱离了知识分子的实际经济地位。韩亚光认为,毛泽东片面地从世界观出发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这不是一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1]韩亚光的依据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即:“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是从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有些人即使是出身于工人农民的家庭,但是在解放以前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2]韩亚光的判断是断章取义,因为毛泽东此处的重点并不是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界定,而是在于如何改造知识分子。而流行观点却凭此认为,自1957年以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发生了质变,彻底地抛弃了经济标准,直接根据家庭出身或世界观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出错误的结论。[3]毛泽东把知识分子的家庭出身当作知识分子本人的阶级成分是错误的,[4] 依据知识分子所属阶级来判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就必然会把当时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归为剥削阶级的阵营。而且,毛泽东在此判定知识分子的主要标准不是政治态度而是世界观,断言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是由知识分子所受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这就比政治态度更加模糊和更不确定,在实际操作中也更难以把握。总的来说,流行观点断定,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5]
第二,毛泽东的重要错误在于把绝大多数乃至全部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
流行观点认为,由于毛泽东远离了经济标准,以世界观的掌握程度来作为判断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唯一标准,就必然导致在定性上把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黄象品对把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判断进行了历史追溯,认为195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 《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客观上为这一错误论断留下了缺口;并且由于“八大”没能决然宣布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脱离了我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成长进步的客观实际,实质上把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仍然放在民族资产阶级的位置上。[6]孙继虎对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解读结论是,该讲话人为地制造出一支为数不少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7]莫岳云认为,“世界观”标准的这一提法不适当地扩大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范围,以后几乎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当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8]总之,这些流行观点判言,毛泽东将绝大多数乃至全部知识分子都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三,毛泽东在政治上将知识分子视为异已力量,即实质上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
流行观点断定,由于毛泽东以世界观来判断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在定性上把知识分子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就意味着把所有的知识分子排斥出了人民的队伍,特别是反右斗争,把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归于剥削阶级,当作斗争的对象。刘金玲和王杰认为,以世界观作为划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标准,事实上就会得出知识分子是异己于“我们”的结论。[9]1958年3月,毛泽东指出,我国当前还存在着两个剥削阶级、两个劳动阶级。[10]虽然毛泽东讲的剥削阶级并不包含知识分子,而是包含民族资产阶级,但不少论者据此断定,毛泽东不再将知识分子看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是看成剥削阶级的一部分,因而是工人阶级的异己力量和斗争对象,故知识分子被视为异己,不断地遭到政治上的排挤打击,并由此造成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特别是“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的迫害等一系列后果。
二、基于文本对误解的澄清
毛泽东在进行阶级分析时从未抛弃经济地位的分析,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是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讲话中,毛泽东指出,我国处于社会大变动的时期,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的大变动当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来”[13]。这一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同时又注意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尤其是由于新的社会制度刚刚建立,还需要有一个发展巩固的时间,因此有必要通过改造人们的思想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且思想改造并不是知识分子单独的事情,所有基本立场还没有转过来的人都要学习和改造。[14]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知识分子,相反,知识分子的数量对于我国来说人数太少,必须紧密团结知识分子。但同时,五百万知识分子中具有坚定无产阶级立场的人很少,多数知识分子出身于旧社会,虽然他们爱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但并不意味着拥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也就是说尚难以自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问题。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世界观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应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大多数知识分子世界观的转变。同时,毛泽东主张知识分子要善于向工农群众学习。知识分子只有在深入了解工农群众的生活、工作和思想之后,才能真正做到为工农群众服务。在埃迪·尤看来,这是因为中国的领导层认为政治意识与实际活动紧密相连,由此一系列据称帮助改造知识分子的熟悉措施迅速得到重申。[15]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知识分子“为谁服务”的思想,实质上是主张知识分子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并没有远离经济地位分析。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对此问题进行了逻辑严密的论述,他主张文艺工作者应该要解决立场、态度、工作对象、工作和学习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切文艺工作者即知识分子都要和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个结合和服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杰克·格雷在探讨毛泽东对意识形态纯洁性的兴趣是否超过了对经济增长的兴趣这一问题时,直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毛泽东在经济方面的有关政策是用经济术语表达的,而不是以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为术语。[16]毛泽东对有关知识分子的论述,不是抛弃经济分析而完全以世界观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凸显世界观对判断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重要补充作用。
阶级的经典定义源自列宁 《伟大的创举》,该定义从“生产资料的关系”“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角度来界定其内涵。[11]这一定义着眼于社会经济的宏观结构,有助于从宏观上分析社会各阶级的基本立场与政治态度。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个标准在中观、微观层面对个体的阶级划分时遇到了困难: 两个经济地位相似的知识分子,一个为资产阶级政权辩护,一个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我们能否一律视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实,列宁的定义应当理解为宏观的阶级标准,不应作为判别个体的阶级属性的标准。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阶级分析上也并非唯经济论。恩格斯在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经济因素并非唯一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这就是将经济标准歪曲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12]
(2)运营管理方案。合理规划智慧物流园区产品功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达到良好客户感知的关键。基于本项目平台建设、运营维护需求,制订项目公司在整个特许期内的连续运营方案。
首先,世界观是毛泽东作为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标准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对经济地位分析的补充,而非颠覆。
“真是的,这老贾,合着一开始就盯上了我的钱盒子,难怪陪我胡扯了一下午。”孟导忿忿不平,这次算是把矛头指对了人。“叶总你帮我联系他,我要他给个说法。”
流行观点对毛泽东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观的误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毛泽东有关知识分子的论述,而只是将部分话语单独拿出来,剥离原有语境,并以此作为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犯错”的证据。本节将梳理毛泽东对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完整看法,以澄清流行观点的误解。
总之,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看法包含了深刻的洞见,值得我们重视,而流行观点在这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必须予以澄清。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建国以来我党在知识分子工作上有过重大失误,如反右扩大化和“文革”时期“反对学术权威”。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实践中的失误归结为理论上的错误,更不可以由此忽视乃至抹杀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观上的洞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深化的今天,经济地位相似的知识分子观点倾向多元分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如果简单笼统地将所有知识分子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不是具体地科学地分析,那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误判。因此,毛泽东的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观对于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正确理解毛泽东的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观,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954年在批判俞平伯的信件中,毛泽东强调指出了俞平伯的资产阶级立场,但同时指出,对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当采取团结态度。[25]团结亦即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与归宿。毛泽东在1956年8月24日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的人数不多,但是他们有近代文化,因此必须团结他们。[2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则明确指出,民族资产阶级,一般地属于人民的范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人民内部的矛盾。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我们同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又团结又斗争,将是长期的。”[27]在此,毛泽东仍然强调只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领导,就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就应该对其采用团结的方针政策。而且,毛泽东从未改变这一看法,其后曾多次提到,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28]1962年1月30日,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分子,例如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教授、教员、作家、艺术家、演员、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他们不是一个阶级,他们或者附属于资产阶级或者附属于无产阶级。对于知识分子,是不是只有革命的我们才去团结呢?不是的。只要他们爱国,我们就要团结他们,并且要让他们好好工作。”[29]1969年1月,毛泽东又指出:“对知识分子的大多数要坚决相信是愿意革命的。”[30]综观毛泽东有关知识分子的一贯论述,可见他一直坚持认为,对于大多数知识分子,只要其政治立场是革命的,都可划归为人民这一范畴,而对知识分子的改造与批判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流行观点之所以对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有误解,其原因可能在于一看到“改造”这个词,就认为这是将知识分子当成异己力量,[31] 并且把毛泽东对于资产阶级右派的论述不加区分地移植到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论述中。
一旦明白将阶级的经济地位简单套用到个体的中、微观阶级属性上的困难,就不难理解,毛泽东将世界观作为判断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之一,是随着基于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理论创新,而不是流行观点所认为的偏离,更不是个别观点所认为的极左。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有关论述来看,这一理论创新并非对于经典的经济地位分析的颠覆,而是重要的补充。这一创新的重要性在于考虑到存在个体叛变阶级出身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知识分子的特殊性。在判别个体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上,世界观要比经济因素更加重要,是阶级分析的深化。①
最后,即使是针对划归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毛泽东并未如流行观点所认为的那样,视他们为政治上的异已分子,亦即以敌我矛盾看待。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只有极少数的右派知识分子才被划为敌人,属于专政对象。知识分子又可以按世界观的掌握程度分为两种: 一种是掌握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少数知识分子;另一种是世界观还不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多数知识分子。对第二种知识分子,毛泽东主张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促使其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在他看来,一般情况下,即便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仍然属于人民,其与工农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历来重视对知识分子进行细致的区分,而不是简单地视为一律。其《新民主主义论》把参加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区分为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17]这里的区分是符合实际的。建国后,毛泽东经常使用“革命知识分子”等语词,以区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如毛泽东在1955年12月16日对《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草案》 批语说:“对于只有严重错误思想、甚至反动思想而没有反革命行为的高级知识分子,不应该将他们作为反革命分子对待;而应该采取严肃批评和耐心教育的方针,使他们逐步地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18]同年,他在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指出:“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19]1956年4月,他对《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稿的批语道:“这里所指的进步势力,就是共产党所领导和可能影响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力量。”[20]1959年7月26日,他在《对于一封信的评论》中指出:“我们和人民中的大多数(工人,贫农,下中农,一部分上中农和革命知识分子)是团结一致的。”[21]同年8月27日,他又指出:“他们对于几亿劳动人民和革命知识分子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所取得的伟大成绩估计过低。”[22]1961年4月27日,他在《同亚非外宾的谈话》中提到,在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要团结“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切爱国反帝力量”,如此才有可能取得胜利。[23]1968年4月16日,他在《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 中也提到了“革命知识分子”[24]。粗略统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与知识分子联系的词语我们可以发现,在1957年以后,毛泽东用得最多的是革命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中“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的知识分子”出现不少于13 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现不少于8 次。此外,还有其他的表述,比如“爱国的知识分子”“高级知识分子”“劳动知识分子”“文教科学界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革命的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大知识分子”“有可能改造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等等。每一种表述在其特定的语境中有其适当的用处。这足以表明,毛泽东在称述知识分子时,并没有如流行观点所误解的那样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都划归为资产阶级。同时,“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爱国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有可能改造的知识分子”均多处出现。这就足以证明,毛泽东并没有像流行观点所说的那样,一律以资产阶级来界定绝大多数或所有知识分子。
其次,毛泽东及当时的党中央并未将所有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而只是将一部分持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知识分子划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文本来看,除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革命的知识分子”“劳动的知识分子”等等表述,这说明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上的判断是比较谨慎的,而非流行观点所称述的那样将绝大多数或所有知识分子都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护理中,生活饮食依从性平均得分(55.6±5.4)分、运动依从性平均得分(63.0±3.9)分、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59.6±2.4)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中,生活饮食依从性平均得分(84.1±2.5)分、运动依从性平均得分(74.5±2.8)分、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82.9±4.6)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中,生活饮食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和服药依从性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释:
也许正是因为种种无法解释的蹊跷事件,这棵樟树才活到了现在。在东浒村民的眼里,它是有灵性的,可以庇佑子孙平安顺遂。一条蛇、一只狐狸、一棵树,生灵们如果活得足够长久,在我们的文化里,往往会显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获得人们的敬畏。而东浒人把樟树尊为“相公”,却有些出人意表,或许神灵也是亦庄亦谐的,它身上沾染了人间的烟火气,并不总是高高在上。
①对于绝大多数工农而言,微观的阶级属性与宏观的阶级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而知识分子不同,由于知识分子在经济地位上类似于小资产阶级,其世界观与政治倾向具有摇摆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宏观的经济地位套用到微观分析。事实上,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就已指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不能像地主、农民那样划分,而应当从社会职业去划分(《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7 页)。此时,毛泽东并未提出用世界观作为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一个参考,但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尝试修正单一的经济结构分析的努力。
例题:(2018年广州二测理科综合第29题)研究者用磷酸化酶(混合酶)、单糖、淀粉和不同pH缓冲液组成不同反应体系,并测定了各反应体系中淀粉含量的变化(实验中pH对淀粉含量没有直接影响),结果见表1。随后,测定了水稻开花后至成熟期间,水稻籽粒中淀粉含量和磷酸化酶相对活性的变化,结果见图1,回答下列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亚光.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的曲折过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3).
[2][13][14][20][26][27]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2:384-385,378,382,64,178-179,474-475.
[3]阎颖.毛泽东误判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原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4]罗旭畅.谈我党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历史过程[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
[5]俞国.再论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
[6]黄象品.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过程及经验教训[J].湖湘论坛,1992(3).
[7]孙继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8]莫岳云.社会转型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析疑[J].学术研究,2002(8).
[9]刘金玲,王杰.论我国知识分子历史地位的变迁——划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兼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2).
[10]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19-120.
[11]列宁.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6.
[15]Eddy U.Intellectuals and Alternative Socialist Paths in the Early Mao Years[J].The China Journal,2013(70):17.
[16]Jack Gray.Mao in Perspective [J].The China Quarterly,2006(187): 662.
[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0.
[18][19]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476,490.
[21][22][2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0,415,380.
[24]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87.
[25]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575.
[28]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18.
[29]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6.
[30]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
[31]范守信,许广亮.解读毛泽东心目中的知识分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6):11.
Mao Zedong's Thought on the Class Attribute of Intellectuals
LI Fenghua HU Junyi(College of Marxism,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 The Popular view maintains that, since 1957, Mao Zedong has taken the world outlook instead of the economic standard as the class attribute of intellectuals criterion.According to this criterion, all or most of the intellectuals were regarded as bourgeois intellectuals, and that led to policy deviation and practice error.By reading carefully Mao Zedong's discourse on intellectuals, we found that the popular view was severely misunderstood.In Mao Zedong's usage, the world "outlook" is a supplement of standard economic status, and Mao didn't regard intellectuals so negative.In fact, since the political tendency and view of intellectuals, whose economic status were similar, were different, Mao Zedong's view on class attribute of intellectuals is a kind of profound insights.
Key words: Mao Zedong; intellectuals; class attribute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9)03-0076-06
收稿日期:2019-03-1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人民内部矛盾视野中的新时代阶层问题研究”(19YJA710017)”;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课题“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与阶级阶层问题研究”(1718ZDAM06)。
作者简介:李风华,男,湖南安仁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人物工作研究(湖南)基地研究员;胡筠沂,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