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开腹手术;结肠癌
结肠癌是恶性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使得该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而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使用,患者的创伤以及术后恢复的时间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相比开腹手术来讲,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降低,为了证实这一临床说法,本文进行如下的探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观察对象共计64例,均为2018年1月-2019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并将其进行分组对比,将接受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32例归入参照组,将接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32例归入实验组。参照组32例患者中,最小年龄者42岁,最大年龄者70岁,平均年龄为(56.83±3.24)岁,其中有20名为男性患者,有12名为女性患者;实验组32例患者中,最小年龄者41岁,最大年龄者71岁,平均年龄为(57.94±2.61)岁,其中有18名为男性患者,有14名为女性患者。通过统计学处理后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开腹手术:取仰卧位,进行全麻处理,于腹部病灶处行一纵形切口,长度大约15cm,之后将组织逐层切开,将术区完全暴露,并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进行清除,并清扫相应区域内淋巴结,手术完毕后,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避免伤口感染。
实验组: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取仰卧位,头低足高,进行全麻处理,建立4孔,脐部做切口建立CO2气腹[1],将气压控制在13mmHg(1 mmHg=0.133 kPa),之后根据癌变位置在麦氏点及两侧锁骨中线留置操作孔,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确定是否发生肿瘤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根据病灶情况进行对应手术治疗,具体实施流程如下:(1)对患侧的结肠进行游离处理,使用布带将回肠末端、横结肠末端进行结扎(2)根据不同的病灶位置进行不同的处理,a.乙状结肠:于病灶上端13-15cm处对将乙状结肠系膜进行分离处理,将其分离至肠系膜下血管位置,待分离完毕后做离断处理,并选取超声刀对盆腔锐性淋巴结进行清扫工作,在清扫的过程中要保护输尿管,之后使用超声刀游离骶前筋膜处淋巴结直至肿瘤下方5cm,保留自主神经丛后行肛门直肠吻合。b.横结肠、升结肠:将回盲部外侧肠系膜进行分离,于病灶11cm位置处将肠管切断[2],选取右下腹麦氏点作为切口点,行长度约3cm的切口,并于病灶10cm位置处将癌变肠管进行切除,切除完毕后将肿瘤和肠管拖出,之后进行肠管的吻合工作,之后将肠段放回腹腔,并进行常规的冲洗和放置引流管的处理。术后同参照组一样,使用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避免感染情况发生。
1.3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梗阻、出血以及吻合口瘘。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从手术相关指标上对比,两组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如下表一。
表一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二。
表二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3讨论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根治手术是该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其中,开腹手术具有较为宽阔的手术视野,但是需要行较大的切口,不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易出现术后的并发症,但是手术的操作较为便捷,稳定性高。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得腹腔镜技术在各个外科疾病当中频繁使用,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的完善和提升,并且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出血量少等特点[3],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从而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经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之所以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可能与腹腔镜手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创伤水平,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能够保证患者腔内的正常环境,稳定内分泌的水平,并且保证了术野,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转移途径有关,因此,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讲,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则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黄昌纯.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医药前沿, 2018, 008(004):81.
[2]蒋磊, 孙宏治, 王巍, et al.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08):49-51.
[3]李福广, 金鑫, 高王军.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5(07):59-61.
论文作者:叶科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