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探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探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探究

邓岩菲

(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龙岩364000)

[摘 要] 从“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以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快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考虑到现代旅游行业与“互联网+”的关联,必然会注意到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深化教改,来满足行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问题。现基于对“互联网+”背景的认知,提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基本原则,并指出教改具体操作过程中所应重视的操作重点,如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等,以便让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等更符合时代大背景的要求。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教育;旅游管理;教改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之内,中职教育侧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行业的人才均来自中职院校。旅游行业因其未来发展的向好形势,特别是在大量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的情况下,更是对中职教育提出了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较高要求。对中职院校来说,面对如此优越的人才市场环境,更应该紧紧把握住机遇,视压力为动力,时刻关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改问题,使专业教改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挂钩,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应对行业发展需求。

一、对“互联网+”背景的基本理解

“互联网+”这个概念的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它最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于美国,而我国对于“互联网+”概念的关注则是2012年开始的。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场,这一理念被正式提出,并在其后有了针对此理念的系统阐述,将“互联网+”正式与传统的互联网理念区别开来,明确其在两化融合方面的升级效应。与此同时,各行业开始普遍关注信息化在互联网领域中的核心功能,并提出据此功能达到跨行业融合的想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业的活力与创新性。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由于无限通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全面发展,互联网环境现出了全新的变化,产生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行业特有的融合格局。对中职院校来说,需要始终关注这方面的前沿动态,使网络技术发挥出应有的教改引导及实践辅助功能,使中职院校内部各项教育工作有准备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当始终关注“互联网+”的大背景,努力在观念、教法上进行调整,以便发现更为理想的教改创新路径,实现教育与“互联网+”背景的真正融合。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原则

(一)关注模拟实践教学

关注模拟实践教学的主体功能,以“互联网+”背景为助力,构建形成多个渠道共通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获取式需求,意思是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处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之中,让学生以更加自主的姿态获取知识内容,并使获取过程富于实践性与创造性等特点。

在慢动杂波和SST积累情况如图1所示,且目标回波相互间不存在叠加时,利用占空比和长宽比确定目标回波信息值。当目标回波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多帧积累时间内慢小目标的运动距离且目标回波信息值相近时,把满足条件目标回波信息值进行累加,并把累加结果作为该区域目标回波SHNN-CAD的异常程度计算权值,提高SST回波的检测概率。

(二)激发学生就业意识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第二个原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导向于就业意识,使学生的就业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项任务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是后续教学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意识到因为人才市场竞争环境的复杂,一定要更快进入就业角色。

(三)构建理想课堂氛围

以“互联网+”为助力,教师更应当致力于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展现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突出其中的实训类专业课优势,让课程内容中的导游服务技能训练、旅游管理能力发展等直接指向逼真的实践操作效果,让学生意识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对于能力发展的作用。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建议

(一)关注社会人才需求

关注教学方法创新是对“互联网+”背景的积极响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旅游管理专业而言,教学内容涉及面非常宽,如果进行细划,则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课程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之中,教师需要基于“互联网+”的行业交融认知,破除传统教学模式的障碍,使学生积极地完成语文、英语、法律等基础课程任务,并启发学生对这些课程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与综合思考,鼓励大家更积极地获取各项知识及能力。当接触到专业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的手段,使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内容,发展其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能力。比如当学习旅游概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该方法,鼓励大家用收集信息的方法,主动了解行业特点、前景等,建立职业发展自信心。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然会有现代教学工具的融入,因为对“互联网+”背景的重视,这方面教学工具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视为营造课堂氛围的必要做法,使之产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沟通功能。另外,因为“互联网+”观念的普及,教学信息传递形式也将变得更加丰富,且多媒体等手段的引入,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也可能让直线化探索路径得到改善,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还可以考虑把微课程同平时教学相结合,借助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给学生以必要的旅游管理知识指导,或按照专业学科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对微课程内容进行前期设置,使学生有更多的零散时间学习知识内容,产生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效果,促进知识点的记忆与内化。

(二)关注教学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师更应当关注社会发展的前沿需求,培养一专多能人才。因为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各行业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也就是通常一个岗位所要做的工作,会与许多其他行业或者领域内容相关联,这种关联性是与“互联网+”背景相一致的,旅游管理行业更是这样,一名优秀的旅游管理者,既要有地理基础知识,也要有人文风情的熏陶,既要有对政治、历史的分析,也要有对礼仪、交际的研究,同时还要有基本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等。在这样的全面要求之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工作同样要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深刻理解这种综合化的发展变化态势,把一专多能视为重点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指导,掌握足够丰富的旅游管理相关技能,这是“专”的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各方面知识的充足储备,这是“多”的内涵。

明确考核导向功能,使考核导向于“互联网+”视域,让学生更加接近于实践环境,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又一重要建议。一般来说,考核内容对后续教学工作将起到非常明显的导向作用,对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同样如此,教师应当避免一种判定方式,而是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考察了解学生的表现,使教学工作能够同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岗位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具体操作时,语文、英语等课程考核,可以利用常规的书面形式,而像餐饮服务、食品营养、酒店管理等课程,则要注意实践考查,二者共同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判,最终得到接近于真实,且符合“互联网+”背景的结果,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实现教学工具优化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降低了作效率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四)明确考核导向功能

文物解说词的英译旨在通过输送信息,吸引游客并实现文化的输出。文物名称过长和语法失误降低了英译语言的可读性,而信息单一和文化内涵的则无法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和跨文化的交际目的。这要求我们要培养英语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其次,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通过合理摘译传递文化信息。最后,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阅读习惯,借鉴欧美知名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谋篇布局以实现故宫的外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五)形成拓展化教学空间

中职院校需要关注教学空间的拓展,这同“互联网+”背景中信息技术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大趋势相一致,据此可以让内外联系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其突出的实践性特点一直很引人注意,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时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了一般性校内模拟以外,还可以通过新技术媒介加强同实体单位的联系,用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当教授饭店管理概论内容时,师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探讨以外,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了解酒店的实地情况,如基本的管理内容、特殊的程序规则等,方便学生自我观察、彼此对照,促进薄弱环节的强化,这样一来,学生将对未来工作中的职责和所处组织构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全面了解其运行模式等。

(六)发展团队协作方式

发展团队协作方式,是“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知识缺漏的必要补充形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各个行业均要有足够的团队协作意识作为保障,使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融,从而达到互通有无、攻坚克难的效果。在进行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教师可以据此让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培养,使学生以“互联网+”背景为依托,产生共同进步的可能性。比如,当接触到导游业务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完成实践模拟任务,通过扮演导游与游客等不同角色,进行即时表演,用以体现新时代对本职业的素养要求。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知识与能力,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问题进行探究,使教学思路与教学实践得到创新,是缺少既有经验可供借鉴的,国外一些先进教育理念也无法照搬套用,因此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反思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教学思路,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足够的旅游管理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在技能获取、交流协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而教师自身所要做的则是革新观念、调整教法以及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配合学生需求的变化。

假设二:假设总是有一种标准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状态存在着。现有的系统总是处于绝对不和谐与理想和谐状态之间的某一状态,对系统优化的目标是让系统向着理想的和谐状态转化。

参考文献:

[1]胡玉华.中职旅游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40-41.

[2]杨萍,禄佳妮.CBE教学模式在贵州省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8(11):26-28.

[3]古嘉宾.如何利用互动式教学提升中职旅游管理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24.

[4]唐华丽.浅析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60-61.

[5]陈蕾.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衔接教育模式实施体系保障研究[J].职业,2018(11):52.

[6]刘水良.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8):3-4,6.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248-02

◎编辑 赵瑞峰

标签:;  ;  ;  ;  ;  

“互联网+”背景下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改的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