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序论文,重量论文,原则论文,句法论文,汉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句法结构上的“重量”(weight)指的是构句部件在语言线性序列上组合排列的趋势,重量趋前的为前端重量,重量趋后的为后端重量。区分这种趋势应该从句法结构的三个不同层面上——短语层面、单句层面、复句层面——作全面考察。(注:宋玉柱在《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中是这样划分单复句的:“单句是一个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表达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思想的句子。”“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关联的单句形式组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具有统一的语调,每个单句形式都不做另一个的任何成分,这样的语言单位叫做复句。”本文单复句之分以宋文为依据。)若某种趋势在三个层面上都表现出很强的同方向性,并对结构句式产生定式影响时,它就成了该语言中左右词序线性排列的结构原则。譬如,现代语言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现代英语中末端重量原则是影响英语句子线性排列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原则。笔者以英语等西方语言为比较对象,对汉语进行结构分析时感到,现代汉语在上述三个层面上都存在着重量前置的强趋势,因此认为现代汉语中左右词序线性排列的结构原则为“前端重量原则” ( front-weightprinciple)。本文从短语、单句、 复句三个层面对汉语结构中的前端重量现象作一定量定性分析,以论证上述观点并在对比的基础上勾画出汉语在词序排列上与英语的差异。
一、短语层面
1.0
哈特曼和斯托克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指出:“词序:指词按照某一语言的惯例在序列中所处的位置。这里不仅指主语+动词+宾语这种句子成分的词序,而且还指名词短语或动词短语中的词序。”就句子的组合来说,最具有构建意义的构句部件应是短语而不是词。当我们讨论词序时,所关心的对象是自然语言句子中一部分词语(包括短语、分句)相对于另一部分词语在线性序列中的位置,因此我们讨论的起点应该是短语层面。
1.1 在短语层面上,我们重点考察名词短语(略为NP )和动词短语(略为VP),这是因为1)在任何自然语言中,NP和VP 都是语言材料中最主要的构句部件;2 )短语层面上具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主要出现在这两种短语中。
NP和VP一般由中心语(head word)加修饰语组成, 后者以前者为核心构成向心结构,其排列组合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
(1)a.修饰语→中心语
b.修饰语→中心语←修饰语
c.中心语←修饰语
1.2 汉语NP中的修饰语不论其占位空间长短、结构成分繁简、 复杂程度大小,均采用(1a)型,即前置于中心语。(注:汉语中几乎所有语类以及不同语类的组合体都可以作名词的修饰语。)这是汉语重量前置在短语层面内部构造机制上的反映。如:
(2)a.他那件刚买的还未穿过的的确良短袖衬衫 (引自陆俭明1992)
b.桌上、床下、柜里的灰尘
c.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普通人
(《新民晚报》1994.12.3)
1.3 英语NP采用(1b)型, 但其修饰语位置的前后基本上取决于修饰成分的重量。一般来说,凡是以独立结构形式作修饰语的均需采用后置位置,因为独立结构的复杂程度、所包含的信息量、线性序列上的长度等都要比前置修饰语来得“重”,如带补语的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非限定性分句、限定性分句都置于中心语之后。例如:
(3)a.an actor suitable for the part (带补语的形容词短语)
b.the car outside the station(介宾短语)
c.the car standing outside the station (非限定性分句)
d.the car that stood outside the station (限定性分句)
英语NP中修饰语重部件后置的构造机制,在短语层面上体现为末端重量原则在局部范围内的变体,但在单句层面上的许多情况中,正是这种局部后置的构造机制才保证了句子全局尾重的实现(参见2.2.4 节)。
1.4 与NP线性序列一样,汉语VP仍采用(1a)型,英语VP 仍采用(1b)型。但一般情况下,英语VP中结构复杂、份量较重的修饰语依然以“重量”为基本平衡标准而置于中心语之后。例如:
(4)a.满怀热情地努力工作
b.to work hard with great enthusiasm
由于动词短语作谓语时,状语有可能仅以其为中心语,也有可能修饰某一特定词语乃至修饰整个句子,故关于状谓关系,我们在单句层面和复句层面展开讨论。
1.5
在此要提及的是汉语前端重量和英语末端重量在时间状语短语和地点状语短语中的体现。汉语中多个时间单位或地点单位配列时,总是从大到小排,显现汉民族头重脚轻的语言习惯;与此相反,英语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从小到大排,显现英语民族头轻脚重的语言习惯。例如:
(5)a.他去年每月到乡下去住一、二天。
a.He went to stay in the country for a day or twoevery month last year.
b.她住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34号。
b.She lives at 34 Broadway,New York,U.S.A.(引自王寅1990)
我们将在单句、复句层面看到,汉民族的头重脚轻和英语民族的头轻脚重的语言习惯是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充分体现的。
二、单句层面
2.0 汉英单复句的划分并不完全重合。(注:“汉语里, 主谓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的简单句,英语里都属于复合句”(丁皓森《简明英汉语词法句法表式比较》)。)因本文是以汉语为目标语的,因此讨论中以汉语单句作为考察的视点。在单句层面,我们以自然句线性排列的顺序依次按句首位置、句中位置、句末位置分别探讨。
2.1 刘宓庆先生曾就汉语的扩展机制指出:“汉语句子的扩展呈RL(从右向左)线性延伸式,……也就是说它的句首是开放的”(1992)。他以下例展示了汉语句子RL逆线性扩展的潜势:
(6)(基本句)……………………………………有条有理
一度……………………………………………干得有条有理
二度………………………………………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三度…………………………………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四度…………………………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五度………………………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六度…………………她说她没想到他把一切干得有条有理
逆线性扩展机制是汉语句首开放性表现的一个侧面。此外,笔者以为汉语句首的开放性更大程度上还是体现在它的头重上。
2.1.1 汉语句子的头重首先表现在汉语的主题结构上。 徐烈炯先生和Langendoen(1985:5)认为汉语有六种主要语类:NP (其中包括数量词短语),S(分句),S(主题性分句), VP,PrepP(前置词短语),PostP(后置词短语)。 这六种语类均可出现在主题结构的主题位置上。例如:
(7)a.这些话我不相信。(NP)
b.他会说这些话我不相信。(S)
c.这些话他会说我不相信。(S)
d.在桌子上他放了几本书。(PrepP)
e.桌子上有书,床上不会有书。(PostP)
f.说这些话我不赞成。(VP)
汉语主题结构在汉民族的语感中是正常词序,主题语在结构上属结构性前置,主题句是汉语的常态。这首先表现在现代汉语主题句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口笔语中均属常用句型。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口语语法》中说,主谓“这种句子(即使把被动的动作也算进去,把‘是’也算进去)的比例是不大的,也许比50%大不了多少。因此,在汉语里,把主语、谓语当作话题和说明来看待,比较合适。”赵先生的这段话至少包括了两层含义:(1)汉语中近50%的句子是主题结构;(2)用主题—述题关系来描述汉语结构比较合适。其次表现在汉语大量的汉语风格主题结构是“基础生成”的(base-generated),而不是移位实现的。因此,“现代汉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主题为主的语言”(屈承熹1993:155)。正因为汉语的这些特征,李纳、汤生(1984 )在确定一种新的语言类型时, 把汉语划归为“注重主题的语言”(topic- prominentlanguage)。
2.1.2 在SV(O)词序的句子中,由于汉语名词短语采用修饰语前置的模式,故主语的份量常常是相当重的。例如:
(8)a.父母在一次暴风雪中死于非命的雪子16岁了。
(《生活周刊》1994.11.13)
b.一个满脸皱折,头发花白, 腰背微驼的瘦小老太……在一条小巷中蹒跚。(同上)
2.1.3 又因为汉语头重属正常现象, 进而由各种短语组成的复杂词组或分句都可以名正言顺地置于句首之位。例如:
(9)被人缠上是件尴尬事, 被人在马路上无缘无故地缠上更是尴尬万分。
(《新民晚报》1994.11.1)
2.1.4 汉语中某些周遍性词语作受事成分或引导受事成分时, 在句法上有强制性前置的要求,即受事语脱离宾语语域而前置于句首主题位置或句中主题位置(关于句中主题位置见2.3.2)。例如:
(10)a.胡琴、三弦、笛子他样样喜欢。
b.凡是有岗位有哨兵的地方,我们都绕过了。
(引自申小龙 1988:26)
2.2 与汉语的句首呈开放性且不避头重的构建模式正好相反, 英语基本句句首呈收缩式,而且在句子建构上把头轻尾重作为衡量句子结构是否得当的构造标准。譬如,夸克等人(1989:1453)认为下面这个句子很别扭:
(11)Vanessa,whose brother Jim likes to tell at greatlength how he used to play tennis with famous movie starswhen he lived in Los Angeles,is my best friend.
并指出造成这个句子别扭的因素之一是,“这个句子违反了末端重量原则。在句子这一层次上,该原则要求动词之后的句子部分应和动词之前的部分一样长,最好更长些。”
为使末端重量得以实现,英语利用多种句法手段来减轻句首可能出现的重量,使重部件后移至句尾。
2.2.1 使用先行词it 替代分句式主语(包括非限定性分句和限定性分句),使其后移至句末。例如:
(12)a.It's getting harder for a lazy man to get aliving.
b.It has been a great honour your coming to visitme.
(a,b引自薄冰1990:822,823)
c.It was on the news that income tax is to belowered.
d.It doesn't matter what you do.
(c,d引自夸克1989:1920)
在分句式主语既可前置也可后置的情况下,由先行词it引导的分句主语后置结构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前置结构。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四册为例,书中共有一百二十多个含有既可前置也可后置的分句式主语的句子。其中仅有6个句子的分句式主语是前置的, 其余的一百多句均是采用由先行词it引导的后置结构。前者连后者的5%都不到。 可见末端重量原则对句法结构的影响程度(参阅金积令1990)。
2.2.2 使用there引导词,用存在句式替代普通句式把头重结构转换成尾重结构。
(13)A superstition that porpoises will save drowningmen by pushing them to the surface or protect them fromsharks by surrounding them in defensive formation has longbeen among mariners.
从英语句法上来说例(13)是毫无挑剔的合语法句,但从英语民族的语感上来说,这种头重尾轻的结构形式除非不得已是一定要避免使用的,这里,使用there句式可以有效地把它转换成(14), 从而符合英语民族尾重的语言习惯:
(14)There has long been among mariners a superstitionthat porpoises will save drowning men by pushing them to thesurface or to protect them from sharks by surrounding them indefensive formation.(NCE.BK IV:72)
2.2.3 利用倒装句形式把句首重量后置。 倒装句在英语中是常见的句法手段,倒装的意义在于取得末端中心和末端重量两位一体的效果。例如:
(15)a.Gone forever are the days when we Chinese peopledepended on foreign oils. (引自王寅1990)
b.Just then in the distance was heard the horns oftwo motor-cycles speeding swiftly in the direction of thisvery spot.(薄冰1990:879)
2.2.4 利用分隔手段使重量后移至句尾。夸克等人(1989:1930)指出:“通常造句要避免用长的主部和短的谓部,因而我们宁可用隔离的例(16)而不用没有隔离的例(17)”
(16)The story is told of her phenomenal success inAustralia.
(17)The story of her phenomenal success in Australia istold.
例(13)也可通过分隔手段改成例(18)来取得尾重效果:
(18)A superstition has long been among mariners thatporpoises will...
在1.3 节中我们曾说过英语短语中的重量后置机制在短语层面具有局部意义,但在诸如本小节中这样的情形下,局部意义就上升为全局意义——正是修饰语后置这种内部机制使上述分隔手段得以实施,从而保证全句尾重的实现。
2.2.5 利用被动语态把句首重量后置。在类似下面这种句子中,“把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后避免了使用限定性分句作主语”(夸克等人1989:1919):
(19)a.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o to such lengthsastounded me.
b.I was astounded that he was prepared to go tosuch lengths.
正如夸克等人(1989:1934)强调的那样,“我们在18:31ff(指专讲后置的一节,笔者注)考虑的那种现象中,心中念念不忘的是得到(不管是短语的、分句的还是句子的)末端重量”,英语中以如此之多的句法手段来处置可能出现的头重结构,深刻反映了英语末端重量原则对词序排列的影响。
2.3 在汉语中,句中位置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空间位置。 汉语句子的中位也是个极富容纳性的位置。
2.3.1 中位的宽容纳性首先与动词短语修饰语前置有密切联系。从历史形成的汉民族的思维模式看,其线性序列为: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各种标志→主体的行为→行为的客体(贾德霖1990)。这个模式反映在汉语句子线性序列上,即行为的标志处于主语与谓语之间。所谓行为的各种标志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等。例如:
(20)a.他立刻满有把握地用钳子从墙上把钉子慢慢地一个一个地拔下来。(陆俭明1990)
b.列车由硬卧包房车3辆、软卧包房车3辆、高级包房车2 辆及行李车、邮政车、餐车各一辆组成。(《新民晚报》1994.11.15)
c.这座山以其丰富的植物生态、奇特的地质构造和珍稀的野生动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同上)
如此庞大的状语团组前置于谓语却丝毫没有让操汉语的本族人感到别扭,充分体现了汉语前端重量的强趋势。
2.3.2 周遍性词语。如2.1.4小节所述,汉语中某些周遍性词语与宾语语域的词语发生联系时具有强制性的提宾作用,除了提到句首位置外,另一个位置就是提到动词前的句子中充当句中主题语。例如:
(21)a.他英语、法语、日语、俄语门门精通。
b.她凡是好吃的东西全部尝了尝。
除了提宾成分外,句中位也是周遍性词语的常位。例如:
(22)她家家户户都拜了年。
2.4 与汉语相比,英语的中位是一个最缺乏容量的位置, 这是因为英语主谓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不能像例(11)那样以一个结构复杂、占位空间太长的套置成分(nesting element )把主谓变成遥遥相隔的两岸。主谓要尽量符合“贴近原则”。
夸克等人(1989:672 )在论及英语中位时说:“由于句中位置处于主语和谓语这两个紧密联系的成分之间,或者处于充当谓语的短语中两个组成部分(功能词和主要动词)之间,它往往决定了状语的表达形式。分句和较长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在为了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时,才放在句中位置,在更为普通的情况下,大多数句中位置状语是相当短的副词短语,尤其是单个副词。”例如:
(23)a.The driver suddenly started the engine.
b.The soprano had really delighted her audience.
c.They are seriously considering him for the post.
2.5 汉语的句尾是收缩性的,一般只能作一度扩展(刘宓庆1992)。
汉语句末位置可置成分为宾语(包括单、双宾语)和补语,但这两种成分的兼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量。
2.5.1
汉语句子中补语为单音节时一般可以与宾语兼容共处句末位置,如:
(24)他吃光了一大碗米饭。
若补语为多音节词或短语、分句等独立结构时,一般情况下宾语必须通过某种句法手段前置。例如:
(25)a.一大碗米饭他吃得光光的/一干二净/一粒都不剩。(主题性前置于句首)
b.他一大碗米饭吃得光光的/一干二净/一粒都不剩。(主题性前置于句中)
c.他把一大碗米饭吃得光光的/一干二净/一粒都不剩。(“把”字结构前置于句中)
2.5.2 双宾语都较长或直接宾语为长宾语时, 要以“把”字结构把直接宾语提前到句中位。例如:
(26)a.他把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好消息告诉了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爸爸。
b.小张把父亲寄给他的一部新《辞海》给了小王。(以上引自宋玉柱1992)
2.6 英语句尾呈开放性,句尾的容纳性非常宽泛, 大凡结构较复杂、份量较重的成分通常情况下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句法手段放置到句末位置。英语句尾的开放性以及宽容纳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6.1
英语民族思维模式的线性序列为“行为的主体→主体的行为→行为的客体→行为的各种标志”(贾德霖1990)。作为各种标志的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一般都趋于句尾,例如:
(27)a.She kept writing letters feverishly in her studyall afternoon.
b.British Queen Elizabeth II and her husbandarrived in Shanghai from Beijing yesterday on the second legof her royal visit in China.
尽管英语中状语的位置是最灵活的,譬如出于语句平衡、语义侧重、文章衔接、修辞对比、个人风格等因素,状语可以较自由地置位,但句尾无疑是容纳重份量状语的常位。例如,根据夸克等人(1989 :683)的调查,介词短语作状语时置于句末位置的平均比例为97%(另见3.3)。
2.6.2 英语句尾的开放性突出地表现在英语句子LR 线性后续式扩展的潜力和能量上(参阅刘宓庆1992,夸克等人1989:1435)。例如:
(28)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引自刘宓庆1992)
此例句尾有多达五度的扩展,这在汉语中是不可能的。
2.6.3 2.2节中我们说过,英语末端重量原则促使英语在句法上形成与之适应的结构手段将句首重部件移至句尾,在此不再赘述。
2.6.4
英语句尾的宽容纳度还表现在宾语(或表语)重份量的修饰语后置丝毫不会给人以别扭的感觉。例如:
(29)This is the nan who had a talk with her in theoffice at four o'clock yesterday afternoon.
夸克等人认为把例(11)这个句子改成(30)后就容易为人接受了(1989:1435):
(30)My best friend is Vanessa,whose brother Jim likesto tell at great length how he used to play tennis with moviestars when he lived in Los Angeles.
2.6.5 英语句尾宾语和宾语补语的位置一般都是OC序列, 但若担任宾语的部件为复杂成分,如非限定性分句或限定性分句时,则必须用形式宾语it替代,宾语本身则整体移位后置于补语。例如:
(31)a.I find it easy enough to get on with Pam.
b.I think it very unwise going on as we are withoutdefinite agreement.
c.I used to feel it a terrible thing that my mothershould have to toil so endlessly. (薄冰1990:824)
2.6.6 “在SVOC和SVOA分句类型中, 如果宾语是一个很长的复合短语,可以放在句末位置,使之成为末端信息中心和末端重量的部分”(夸克1989:1926):
(32)a.They pronounced guilty every one of the accused.
b. He had called an idiot the man on whosejudgement he now had to rely.(Ibid)
三、复句层面
3.0 在复句层面探讨句法结构的“重量”问题, 其视点必然落在具有主从关系的偏正复句上。
3.1 汉语偏正复句除了表达追说、 补充等语用因素以及某些修辞因素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例如:
(33)a.因为她长得伶俐聪明,大人们也都爱跟她玩。(因果复句)
b.要不是我叫她,她也许就又走了。(假设条件复句)
c.尽管他读了许多书,可惜懂的道理很少。(转折复句)
d.就是辞职了,照往常的规矩,大队也要安排我。(让步复句)
(以上引自林祥楣1991:303)
3.2
偏正句的相对位置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汉民族重量趋前的语言习惯,但真正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体现前端重量现象的复句形式还是汉语特有的主题句。汉语的主题结构并不是单句层面特有的结构形式,而是在整个汉语体系里在单复句两个层面的传统句型结构形式。申小龙先生(1988)曾对现代汉语文学作品《井》进行过穷尽性句型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为:主题句占全部句子总数的49.6%,与赵元任先生的判断吻合,反映出现代汉语是主题句形式占统治地位的语言。
“主题句不仅在运用频率上占压倒优势,而且在句子容量上也比施事句更为厚实、充盈。这首先表现在主题句的主脑成分往往是一个大团块形态。”(申小龙1990:234)。如:
(34)a.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
(引自申小龙1990:203)
b.一个大仓库稍加装饰,摆上简单的铁木货架,摆上各种日用商品,顾客行走其间自由选购,这种“仓储式零售”方式今年来风靡鹏城。
(《生活周刊》1994.12.4)
c.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大事不管吧不好,管得不好呢更糟,爷娘难做啊!
(《新民晚报》1994.12.3)
3.3
英语中在句子层面具有主从修饰关系的复句是状语从句——主句。(注:定语从句是短句层面的修饰语。)英语的状语从句在句中可以处于句首位置、句中位置或句末位置,但从英语民族的语言心理来看,状语从句依然是按末端重量的趋势、在多数情况下置于句末的。根据夸克等人的调查,状语中限定性分句(即指状语从句)置于句末的平均比例为66%(1989:683)。
四、英语末端重量和汉语前端重量在历史上的形成
4.0 从历史语法的角度讲, 英语末端重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逐渐成势、进而形成强趋势的渐变过程。英语末端重量的形成与历史上英语词序逐渐固定是密切关联的。在古英语中,末端重量不可能成为强趋势,因为“在最古的英语中,动词通常位于句子的末尾或靠近句子的末尾”(寇姆1989:34)。譬如,下例的结构顺序在古英语中是常见的:
(35)a.Many things we gladly remember,others we gladlyforget.
b.This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I often do.
这是因为“古英语中的词序在区别主语和宾语上并不总是至关重要的”,“古英语有第三个确认语法关系的系统:屈折变化”(Williams,1975:23)。后来,由于古英语的大部分屈折词尾的脱落消失,SVO 词序就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常序。杰斯帕森(1989:109 )的研究描绘出了这种变化的线条:有主动宾成份的句子按SVO词序排列, 在古英语时期的Beowulf史诗里占16%,在King Alfred的散文里上升到40%,到19世纪代表作家的文章里,则跃升为82%到97%。“根据数字统计,现代英语中主要成分的序列很少偏离S-V-(C)词序”(Williams,1975 :230)。正是在这个SVO词序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过程中,末端重量渐变为英语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思维定式,从而成为现代英语中左右句子词序线性组合排列的句法结构原则。
4.1 与英语末端重量形成的过程一样, 汉语前端重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变成势过程,但演变的方向则恰好与英语的相反。苏宝荣先生认为,在原始汉语中,“作为修饰成分的定语往往置于中心词之后”,“状语也往往置于中心词之后”,“介宾结构绝大多数是置于谓语之后的”(宋永培、端木黎明1993:220)。到了《左传》年代的古汉语,修饰语已大部分移到了中心词之前,主题句已成为与施事句、关系句抗衡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大句型之一了,但从主题句与施事句的比例看(1:3.47),上古汉语依然是施事句占主导地位, 且地点状语等多种介宾结构依然处于动词之后(参阅申小龙1988,1990)。到了东汉时期的古汉语,动词后的方式、凭借、工具、处所、与事补语都移至动词前作状语了(孙良明1994);介宾结构大多已置于谓语前,根据杨伯峻、何乐士的统计(1992:448),单音介词在谓语前后的比例为78%: 22%,复音介词、介宾固定词组、固定格式在谓语前后的比例为93%:7%。在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的发展中,汉语主题化渐成大的趋势,地点状语从句末趋于句中和句首,“被”字结构、“把”字结构分别形成,及至到了现代汉语,主题句成了占据汉语句子半壁天下、居主导地位的常态。至此,汉语前端重量已成为汉民族思维模式的定式,也成了汉语中左右词序的句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