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研究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风险论文,进程论文,人民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使社会充分认识到以美元为主,欧元为辅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提高了世界关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程度,这就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新的契机。人民币作为中国的主权货币,目前只实现了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化货币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汇率制度的改革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为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实则为一把“双刃剑”,随着其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我国的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导致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大。人民币国际化要实现的目标不仅仅是货币的兑换和流通的改变,而且涉及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综合性改革。任何一个步骤或改革的不匹配都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如何系统全面地识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并利用科学的方法预警金融风险是否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等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研究

      Stier、Bernoth和Fisher(2010)认为对资本流动进行持续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因大规模投机资本进出而对中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1]。Park(2010)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给全球金融带来很大风险和不稳定性,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该在东盟区域内构建国际化货币的框架[2]。黄梅波、熊爱宗(2009)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应密切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货币逆转风险[3]。张肃(2011)在借鉴日元国际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进行深入研究[4]。沈悦、董鹏刚、李善燊(2013)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预警指标体系,并对预警指标的阈值和权重确定的方法进行探讨[5]。

      (二)关于金融风险预警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学者们对原有的金融风险预警模型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得金融风险预警方法得到了很大改进,大大提高了金融风险预警的准确性。Nag、Mitra(1999)将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应用于货币危机预警系统[6]。Blejer、Schumacher(1998)提出运用在险价值法对央行的清偿力风险进行评估[7]。Jeanne、Masson(2000)建立了多重均衡货币危机模型[8]。此外,还有Vlaar(2000)建立的二元正态分布的金融风险预警模型[9],Burkart、Condert(2000)提出的Fisher判别式预警模型等[10]。而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的研究还有较大差距,只在近几年才逐渐出现一些实证研究方面的文献。陈守东、马辉(2009)应用MS-VAR模型建立了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资产泡沫危机三个金融风险预警子系统,用来描述我国金融风险的状况[11]。沈悦、徐有俊(2009)利用复合属性贝叶斯模型对银行危机进行预警[12]。周稳海、赵桂玲(2010)根据对金融风险的分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测算出各年份的金融风险水平[13]。李梦雨(2012)通过对16项经济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K—均值聚类算法,把金融风险划分为四大类,并借助BP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我国金融风险的预警模型[14]。

      (三)文献评述

      国内外学者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及金融风险预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这些研究多从理论上展开,鲜见量化研究。鉴于此,本文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构建出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可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识别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实力、金融市场发育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需求“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国际化趋势难以阻挡。但与其他货币国际化相比,人民币国际化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其遭遇的风险也将会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目前人民币处在一个宽幅震荡的区间,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因此,我国可以在币值坚挺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支付和结算,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基础。但是,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越强,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性的冲击越大。首先,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使我国出口受阻,严重时出口会发生实质性萎缩,而进口成本的降低则会导致我国进口需求上升,出现贸易收支恶化的现象。其次,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在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境内外的高利差,引发国际热钱的流入。一旦未来人民币发生贬值,境外投资机构与居民纷纷抛售人民币资产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幅度,从而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产生新的冲击。最后,人民币升值预期越强,非居民拥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也就越强,而拥有人民币负债的意愿则相对较弱,由此造成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的发行规模偏低,不利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稳定发展。

      (二)资本账户开放风险

      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也要加速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2013年12月,央行出台的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措施当中明确提到,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实现人民币在区内可自由兑换,进一步便利境内外的投资。一方面,在金融市场的规模、完善性以及在宏观政策约束的领域下,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另一方面,在没有可靠监管措施控制的背景下,资本账户只能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会引发大规模资本进出的现象,从而造成经济金融体系的动荡。当资本大规模流入时,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出口因此受到限制,使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减少,甚至会引发国际收支逆差的局面。此外,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外汇占款的增加使我国货币供应量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资本大规模外逃时,资本项目巨额逆差,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政府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而外汇储备的大幅下降会使我国的信用评级降低,导致市场上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加强,加速了国际资本的流出,反过来又会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三)货币政策操作风险

      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意味着其货币职能的作用逐步扩大,这同样会给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首先,削弱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理论,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实现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人民币国际化的特征要求我国必须维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要求我国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其次,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量的非居民更愿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在国外定价、交易和流通,跨境资金的自由流动使得人民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央行的调控能力将受到国际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的约束,加大了对人民币存量监测的难度。最后,出现了新的“特里芬两难”。与美元和欧元的货币国际化表现为难以维持货币币值稳定的情况不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则表现为难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人民币的流动性,在当前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呈现双盈余的情况下,中国很难以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提供人民币的流动性[15]。

      (四)外部金融危机传染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作用下,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同时在国际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进一步加大。而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为金融危机的传染提供新渠道,使国外的金融危机很可能波及国内。如果大量的进出口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一旦贸易进出口量受阻,那么人民币国际流通就会受到阻碍。其次,投资者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或出售大量的人民币资产,而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投资者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会大量抛售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导致人民币资产价格大幅度波动,进而导致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的金融市场。再次,人民币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届时人民币利率对风险更加敏感,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当局须迅速变动基础利率来应对季风效应。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一旦其他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投资者会改变对我国经济的心理预期,认为我国的经济同样会受到影响,从而改变投资策略,引发“羊群效应”。

      (五)国际货币竞争风险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将面临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与流出,加上我国在经济转轨时期存在制度性缺陷和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人民币必然会受到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强劲对手的排挤,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由图1可以看出,自1992年以来,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波动较大,近年来呈降低趋势。在当前的货币竞争格局中,人民币替代外币将成为一种趋势,即出现反向货币替代现象[16]。我国目前正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流动性过剩等经济问题,而反向货币替代会对我国货币政策带来较大冲击。

      

      图1 人民币的货币替代率

      (六)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全而又完善的金融体系之上,如果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那么将会带来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风险的表现在于:人民币国际化以后,非居民大量持有人民币会增加我国资产价格的波动性,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在不具有足够灵活性的情况下,其有效性将难以发挥,给我国带来更大的风险。再者,如果金融机构还是主要依靠存贷差模式和收费项目,不积极拓展竞争性业务,开辟衍生品市场,那么就难以抗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风险。

      (七)资产价格过度波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将作为主要的资产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计价和结算,这些资产主要包括货币和股票等有价债券。当非居民持有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的资产时,国际资本会从多头和空头两个方向攻击我国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期货市场等领域,并通过国际衍生品头寸的杠杆效应放大危险倍数,由此带来的资产价格波动风险会加剧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遭受到越来越多的风险。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我们很有必要建立一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

      通过对我国1995-2014年的经济数据①进行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依照预警指标构造原则,设置了一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选取了包括汇率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资本流动风险预警子系统、政策操作风险预警子系统、国际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银行体系风险预警子系统、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等六个方面,共24个预警指标,如图2所示。

      

      图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二)预警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预警指标权重的时候,有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之分,这两种方法是最为重要的预警指标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按照专家的经验来确定预警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主要根据客观资料所反映的信息来确定预警指标权重。但是,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都各有利弊,一方面,主观赋权法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不能满足科学性的要求;而客观赋权法中因为受到客观因素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得客观赋权法不能满足专业性的要求。因此,为了使本文的预警指标权重有更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即AHP法结合客观赋权法即熵权法,共同来确定预警指标的综合权重[17]。综合权重②计算过程如下:

      

      本文在AHP法权重的基础上,用熵权法对其进行改进,基于1995-2014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得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综合权重③,见表1。

      

      (三)预警指标体系的验证

      首先,确定预警指标的安全区间。本文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如果该指标在国际上有公认的安全区间,且基本符合我国情况的,我们就直接根据国际标准来确定;如果该指标在国际上没有公认的安全区间,但我国有关单位或研究人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提出了一些参考标准的,对此我们尽量采用;对于本文新设计的预警指标,国内外都没有提供安全区间的,可以根据计算指标值的均值和方差来确定指标的安全区间,即通过(X±3δ),(X±2δ),(X±1δ),来依次划分预警指标的安全区间。其次,根据风险状态与赋值分数(见表2),利用插值法计算各个预警指标所对应的评价分值。最后,利用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出各风险预警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分值及整个金融预警系统的风险程度综合得分值[18]。分别用B1、B2、B3、B4、B5、B6以及A来表示汇率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资本流动风险预警子系统、政策操作风险预警子系统、国际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银行体系风险预警子系统、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和总指标系统,得分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在整体上较为平稳,多数年份的金融态势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风险较小。我们注意到,2007年指标体系得分较高,处于警戒状态,这与2008年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我们针对各个风险预警子系统的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

      汇率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表现跌宕起伏。1994年汇率并轨、贬值,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区间。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处于大幅升值状态,汇率波动幅度也较大。

      资本账户开放风险预警子系统表现较为平稳。我国目前还未完全开放资本账户,对国内外资本的流动还有一定的限制,这使得目前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资本大规模进出的风险较小。

      政策操作风险预警子系统表现较为平稳。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施也是有效的。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经济在朝着预期的方向良好的发展,因此,政策操作风险相对较小。

      国际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呈稳步上升态势。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9年后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等事件相继发生,使得我国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逐步增大。

      银行体系风险预警子系统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对我国银行业的规范,使得我国国有银行的风险程度得到较好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整体风险水平稳步下降,但因为我国资本账户还未完全开放,还应时刻警惕外部冲击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

      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呈上升趋势。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的证券化率较低,股民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股票指数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房地产业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但房地产业的“野蛮生长”导致我国经济出现扭曲,且出现了对住宅的潜在需求大于有效需求的非均衡现象,以上这些因素使得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积聚了较大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设置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此,可以根据本文设置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金融风险进行科学预警。

      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

      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19]可以较好地预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非参数模型化方法,不需要提前进行任何的参数假设,根据所设定的函数对样本进行训练与检验,达到一定精度之后即可进行模型的预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种类很多,但现有的神经网络可分为三大类——前向网络、反馈网络和自组织网络。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前向网络的核心部分,体现了神经网络中最精华的内容。BP神经网络具有典型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层神经网络,其包含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一个或者多个)。

      (一)模型的建立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的步骤如下:

      (1)数据归一化处理。将数据转化为无量纲性的指标值,这样不仅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而且使BP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

      (2)网络层数的确定。只要隐含层节点数足够多,无论是单隐层网络还是含有多个隐含层的网络,都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一个非线性映射。本文选用双层隐含层来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3)输入层节点数的确定。本文选取1995—2014年的24个预警指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进行评价。因此,网络输入层节点数m=24。

      (4)输出层节点数的确定。在本文所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中,将各预警指标的风险水平划分为安全、基本安全、警戒和风险四个评价区间,相对应的,本模型的输出节点数n=4。

      (5)隐含层节点数的确定。隐含层节点数对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优劣有很大影响,其个数的确定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且精确的方法来确定。本文参考公式(2)来确定:

      

      其中,

、m、n、a分别是隐含层节点数、输入层节点数、输出层节点数以及常数项,a是1~10中随机可选的常数。

      (6)目标向量的确定。针对上文选取的指标,将安全等级划分为安全、基本安全、警戒和风险这四个等级,并依此对应期望输出向量[1000]、[0100]、[0010]以及[0001]。

      (二)模型的预警

      在此我们假设金融危机的滞后期为1年,将1995-2012年归一化后的样本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则期望输出为1996-2013年样本数据对应的向量。对已建立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和训练,将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相比较,如果满足误差要求则进行模型检验,否则重新调整网络参数进行训练,直至达到误差要求后停止训练。我们将构建B1、B2、B3、B4、B5、B6、A这七个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训练、检验和预警。网络训练的误差曲线图如图3所示。

      

      图3 网络训练误差曲线

      

      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后达到较好的性能,现用2013年的样本数据对上述训练好的网络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的期望输出为2014年样本数据对应的向量,结果见表5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在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检验时,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非常接近,绝大多数指标的拟合效果很好,且满足误差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用训练好的模型对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进行预警。最终得到2015年的预警情况,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在2015年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综合金融风险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资本账户开放风险预警子系统和银行体系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政策操作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而汇率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国际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与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均处于警戒状态。

      (三)预警结果的分析

      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总体处于基本安全状态,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风险较小。但是,由于金融风险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制度、环境和人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BP人工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仅以一个样本数据来反映总体情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各个风险预警子系统的预警情况,来分析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

      汇率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警戒状态。2005年新一轮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逐步走向市场化。2011年9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一改以往的单边升值之势,进入双向波动时代。自2014年3月17日起,央行决定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从总体来看,目前人民币汇率宽幅波动处于正常范围,并未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较大的风险。但是,随着银行间外汇市场准入机制的逐步放宽,2015年将会有更多金融机构进入银行外汇市场,加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我们应时刻警惕汇率大幅波动带给宏观经济的冲击。

      资本流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资本进出还未给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较大风险,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资本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及“套汇”、“套利”与“套价”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加大资本大规模进出的风险。因此,如何对资本账户开放进程进行有效监管以及逐步放开资本管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政策操作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在增加货币政策种类的同时,央行货币政策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优效果。同时也要警惕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的外部约束,尽量避免在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冲击。

      国际环境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警戒状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面临国际环境的不利局面有所扩大。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的冲击以及现有国际货币之间的博弈都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我们应时刻警惕国际环境中的变化,以防“蝴蝶效应”对国内经济与金融稳定的巨大影响,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经济的负面冲击。

      银行体系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只有拥有了健全的银行体系,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才可以顺利实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关注银行体系的改革,降低不良资产率都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积极作用。虽然目前银行体系的风险较小,但人民币国际化后,国内银行体系将面临来自国外更大的竞争力,不健全的银行体系将会对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造成影响。

      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预警子系统处于警戒状态。人民币国际化会引起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出,这会给我国的资产价格带来一定的冲击,甚至会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比如,当资本大规模外逃导致资产价格大幅缩水时,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银行贷款的质量均会迅速下降。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率的上升,银行体系同样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加上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风险较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更应高度关注资本大规模流入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风险。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所设立指标进行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做了初探性的预警分析。根据上文中建立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估计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绝大多数指标也表现良好,但来自汇率波动、国际环境以及资产价格波动等方面的影响可能较大,因此,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对金融风险的预警研究仍然很有必要。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文中所构建的预警指标体系在验证和预警时都能够得到较好的估计效果,但人民币国际化涉及的面较广、问题较复杂,且当前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实际上是一种前瞻性研究,无论选择何种模型进行预警,其效果的好坏都难以确定,即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和完善。

      (二)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认为,只有建立完善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及金融安全保障机制,防范各种现实与潜在的金融风险,才能审慎而坚定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鉴于此,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建议: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其表现为丰富外汇市场的交易品种,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等;建立健全的人民币回流机制,逐步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其核心是逐步实现由“部分可兑换”到“基本可兑换”,最后到“完全可兑换”[20];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并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国际金融之间的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控制由国际资本大幅流动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对国际游资投机目标市场的监管,有效防范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

      ①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以及历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②由于篇幅有限,这里省略AHP法和熵权法的计算过程。

      ③受样本所限,本文忽略指标权重的时变性,这也与中国经济基本面在所研究周期内没有出现较大波动相符。所以这种简化处理,对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预警研究_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