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08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心理学论文

1980-2008年间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回顾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中国论文,年间论文,心理学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1)06-0011-06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背景下提出的,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其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因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表的研究论文和著作逐年增加,从一个侧面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创新点。

杨芷英[1-2]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等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李小宁[3]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对象和领域等基本问题,并对这门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胡凯[4]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及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这些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参考意义。但是,可见的研究成果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等进行分析归纳,而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发表成果的作者分布及今后研究的趋势等,尚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5]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推进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而服务国家层面的“心理疏导”政策的要求。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是中国知网(CNKI,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书)的数据库。内容样本为1980年1月~2008年10月3日样本库中主题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简称双词)(1452条)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简称单词)(454条)研究的文献。

在CNKI平台数据库中进行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精确匹配,分别得到历年的相关文献数量。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利用高级检索中的组合检索功能,搜索“思想政治+心理学”,然后通过二次检索文献类型为“书”的结果,作为著作信息源,最后通过查阅相关著作进行归纳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两种检索方式可以看出,1980年之前仅有2篇相关文献。20世纪80年代分别占总数的5.74%和5.75%。20世纪90年代,两种检索结果分别占到总数的7.96%和10.84%,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进入21世纪,不到10年的时间,文献已经占到总量的86.23%和83.19%。笔者从不同的侧面对搜索到的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特点。

(一)文献发表源分布

在1980-2008年间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共有1452篇,主要集中在大学的学报上。在可检索的前30位的期刊来源中,大学学报24条,占80%,其他占20%。“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共有454篇,也主要集中在大学的学报上,排在前30位的期刊来源中,大学学报21条,占70%,其他占30%。两种检索结果排在前3位的均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在非大学学报的期刊中主要有《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些非大学学报期刊的文献排名,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检索中主要排在10—20位区间,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检索排名中在20—30位区间。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学学报(多为社会科学版),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非大学学报期刊中文献数量集中度高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检索结果。

(二)研究力量及作者分布

以第一作者的单位为准对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和地区分布进行统计。从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来看,高等院校的作者是主力军,检索到文献数均占论文总数的30%以上。研究力量较强的单位的论文数之间存在差别,但不明显。从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来看,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并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西北地区很少。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检索,作者发表文章在1—3篇之间分布情况是发表论文仅1篇的作者有444人,占作者总数的97.80%,而发表论文在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仅占作者总数的2.20%。根据洛特卡定律,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6],据此推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核心作者的形成指标是撰写论文2篇的作者须达到111人,而现在仅为6人,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队伍正在形成过程中,但是并不稳定,尤其是核心作者并未形成。从作者合作情况看,独著论文381篇,占论文总数的83.92%。在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58篇占总数的12.78%,3人合著11篇占2.42%,4人以上合著4篇占0.88%。在合作形式上,主要是同一机构的内部合作。

(三)主要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表1),已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相关的教育和对策研究上。两种检索结果的文献数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1.20%和82.82%。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仅有5篇,篇名中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仅有16篇,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1)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机构;(2)大学生(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如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心理咨询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类型与学科类别

从研究类型看,主要是社科类的基础研究、政策研究以及高等教育、技术或方法指导类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文献均占到总数的95%以上(表1)。说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基础探索研究阶段,虽然有应用研究,但非常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得到课题资助的情况更少,只有两个文献分别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资助。从学科类别(依据CNKI的分类标准)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主要归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表1)。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初步划分

从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和CNKI的学术趋势分析,我们初步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分为3个阶段(图1)。

图1 重要数据库文献检索统计图

1.孕育阶段:1980年之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孕育阶段。这个阶段以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特点。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极其丰富的经验为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的概念。国内最早见到的明确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文献是朱智贤1952年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文章[7],从心理学角度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之后,王文新的[8]从1958年9月至1959年7月在本校附属小学进行六岁儿童入学的初步实验研究,主要目的是从学习语文、算术和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研究六岁儿童同七岁儿童同时入学在受同样教学、教育影响下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的教育、教学提供心理学科学论据。这是我国可见的比较完整的早期进行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献。实际上,这个阶段基本上是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为特点[9]。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孕育过程是与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背景分不开的。

2.创建阶段:1980-2000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创建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以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概念的提出及多部著作的出版为特征,并在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术语[10]。在图1中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检索到的文献有一个小的凸起。同时出现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工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11]是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南京市鼓楼区工读学校特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讨的文章。1985年《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12]著作问世,该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性的专门论著,并将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3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学原理、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心理学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应当具有的心理品质。1988年出版了邱伟光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著作[13],之后又陆续出版了10余部。这些著作从心理学角度,或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或从二者的结合角度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框架[14-17]。

3.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研究队伍的快速壮大和发表文章数量的快速增加为特征[18-19]。两种检索统计结果显示,这个时期发表的文章数量分布占到总数的83.75%(双词)和79.30%(单词)。由于多是独立作者或2人合作,因此这个阶段的研究队伍也快速发展并不断壮大。这个阶段发展的又一个标志是2008年5月30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全国首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术研讨会[20]。来自全国8所院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基本理论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分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构想进行了深入而广泛交流。其实,近几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疏导”首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从检索的结果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相关的教育和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分散,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或不同侧面开展研究。施春华[21]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有4个研究方面:社会心理环境的研究、个体心理状况的研究、教育内容的研究、教育者的研究。从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中,搜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组合的图书有33部。根据搜索到图书的内容体系和CNKI检索出的研究内容特点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3种趋势:(1)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构建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框架,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一是探索分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如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宣传心理学等。该类研究的特点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相融合,内容繁杂,学科体系特色不突出。(2)两种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一种取向是从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等研究。一种取向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探索如何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提高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2]。(3)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心理学共同关心的话题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对国家政策或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如心理疏导和心理和谐、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等而开展研究。

(三)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看,包含“大学生”和“高校”的文献数分别为371篇和110篇,分别占总数的25.55%和24.23%。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学生。从论文作者的系统分布来看,高等院校占主导地位,说明高等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学科上才有主要归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及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的统计结果。由此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应该以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心理学研究为切入点,目前首先应该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并逐步延伸到更广的研究领域。

(四)强化追踪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突破口

从目前检索到的文献可以发现,很多作者均是发表1篇文章后就见不到其后续研究成果,研究的持续性和实证性不够,缺乏像范有祥关于“青少年儿童理想形成的追踪研究”[23]的研究成果。范有祥对1个班3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力图探讨青少年儿童理想形成的过程、年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提出进行理想教育的建议。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1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但长期、持续的和实证的研究成果将会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和完善。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探索心理学研究成果如何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我国哲学及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五)加强专业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保障

早在1993年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的意见》(教政[1993]7号)中就明确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列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并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主干课、学位基础课),如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2004年以来已有9篇相关的硕士论文。中南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还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方向。湖南师范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生入学加试科目。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六)满足社会需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处于频发时期,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处于震荡的不稳定时期,由心理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如群体冲突性事件时有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挑战。面对这种现实状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心理疏导提升到国家的议事日程。社会和国家对心理学的这种客观需求,必然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必须能够有效地解决社会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现实问题,比如心理疏导等,才能推动该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要解决现实问题必须借鉴心理学新近的研究成果,比如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种思想、理念、技术和行动,对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和美德如乐观、幸福、快乐、关爱、感激、赞赏等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只有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手段,才能不断获得新的发展[24]。同时,随着国家需求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会进一步拓展[25]。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已经在我国得到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媒体的关注,虽然目前的资助研究尚欠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发扬光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地位会日益凸显,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生长点。

标签:;  ;  ;  ;  ;  ;  ;  ;  ;  

1980-2008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