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分析_消费结构论文

我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消费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将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入手,着重对未来十五年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提出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思路。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1994年同1990年相比,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58.1%,平均年递增12.1%。同期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递增8.5%,消费水平年均递增9.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4.3%,消费水平年均递增6.8%。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使消费结构发生很大改善。(见下表)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年鉴》1991、1992、1993、1994、1995计算。

资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快于农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速度加快。主要表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行)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则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同1990年相比,住的支出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行的支出比重由1.2%上升至4.6%,上升了3.4个百分点,同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54.2%下降至49.9%,下降了4.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表明各项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化。

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相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来变化相对平稳。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衣着和住房支出比重趋于下降,用、行和劳务比重略有上升,但总的说变动不大。这一方面反映了90年代以来农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较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民正处于由较低消费水平向较高消费水平过渡的积蓄阶段。

总体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目前正处于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城镇居民住的比重仍然偏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居高不下,城乡居民行和劳务支出比重都很低。这些问题在预测我国未来消费结构时都应予以考虑,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

二、未来十五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根据“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未来十五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会有很大变化,逐步趋于合理化。

1.恩格尔系数将趋于下降。这是国际上小康前后恩格尔系数变化的一般规律,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不可能象外国那样下降太快。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一般水平,使食物的供给压力很大,吃饭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首要问题。第二,我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大多数农民脱贫时间不长,生活水平仍然不高,而且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全国尚有65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发达地区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导致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会被落后地区因收入水平提高而导致的恩格尔系数短期上升抵销。第三,我国有悠久的食文化,人们被浓郁的“吃”的环境所包围,精美的食谱,精湛的烹调艺术,使食物消费在我国有极强的刚性和惯性。我国消费者在节假日和遇有喜庆的事情时常以“美食”、“饱食”一顿以示庆贺。第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营养食品、保健食品、方便快捷的食品需求将会增加,家外就餐机会增多。另外,我国人民有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在当前利率提高的情况下,很多人在收入提高后会更多地储蓄。这些都意味着要使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恩格尔系数骤然降到国外的一般水平是有难度的。因此可以预测我国2000年恩格尔系数可能会降到46—48%,既使到2010年也不会下降到40%以下,最快只能降至41—43%的水平。

2.衣着消费。从国外情况看,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①],西方五国[②]和前苏联东欧国家[③]衣着消费大体维持在12—13%的比重上,这与我国目前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基本吻合。但新加坡、香港小康阶段衣着消费比重较低,在6—9%之间。目前我国农民的衣着消费比重与之接近。但我国农村与一国一区消费结构所处阶段不同,新加坡、香港是小康阶段的衣着低消费比重,是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标志,而我国农村的衣着低消费比重,并不是由于衣着消费饱和,而是由于农村居民的建房热挤压了衣着消费。综上分析可以预测今后十余年内,我国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将有所增长,城镇居民衣着消费比重将略有下降,但绝对消费量将持续增加。因此就全国总体而论,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今后十余年将保持在10—12%的比重上。

3.用品支出。我国在达到小康及后小康时期,用品支出变化主要表现在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上,用品支出比重将稳中趋升。从国外的经验看,各国在小康及后小康时期都经历了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阶段。例如,日本在1957年开始进入家庭的“三种神器”[④],到1970年普及率已达90%以上,进而转向“三C”[⑤]的消费。前苏联东欧国家在此阶段也经历了耐用消费品的高速增长时期。例如匈牙利在60年代,每1000个居民仅拥有电冰箱4台,电视机10部,到1984年分别增长80倍和26倍。[⑥]目前我国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就城镇居民而言,自从80年代“新三件”开始走入普通居民家庭后,至1994年末,每百户拥有彩电86.2台,电冰箱62.1台,洗衣机87.3台,基本上处于相对饱和状态。未来一段时间主要是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彩电向大屏幕、立体声、多功能过渡,洗衣机由半自动走向全自动,电冰箱不仅追求双门、大容积,还跟无氟冰箱配套使用,并且追求更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而对农村居民而言,目前“新三件”的普及率还极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加之住房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农村居民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有大幅度增长,用品支出比例也将有很大提高。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居民用品支出将达到12—13%,并保持稳定。

4.住房支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住房支出比重将有大幅度上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及住房支出比重基本上维持目前水平,但住房质量会大大提高。住房是消费的存在空间和载体,人们绝大部分时间要在这个空间和载体里工作和生活,住房条件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住房支出在消费支出结构中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住房支出的变化趋势来讲,一般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时期,居民消费结构中住的消费比重应呈上升趋势,这也是恩格尔定律所揭示的规律。而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际资料看,1981—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性支出增长了1.8倍,但住的费用(指房租)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却由1.4%降至0.7%。最近几年,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租虽有提高,1994年房租支出比重也只有1%,还是低于1981年的水平,既使加上水电、燃料及其他杂费在内也只有6.8%。从国外的情况看,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时,西方发达国家及亚洲“四小龙”住房支出比重都在12—13%左右,例如美国为12.4%,日本为13.5%,英国13.8%,香港13.0%。且小康后住的支出增长迅速,如美、英、法等国在60年代中期相当于中上等水平时,住的比重仅次于恩格尔系数位居第二位。可见,我国目前城镇居民住的比重很低且住房条件落后,这主要归因于我国城镇居民住房的非商品福利分配制度。今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住房商品化,必将大大提高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比重。预计本世纪末,我国的住房支出将上升至8%左右,到201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10%以上。

5.行的消费支出。与国外同等收入条件相比,我国“行”的消费支出比重偏低。西方国家人均GNP1000美元时,“行”的支出比重一般都占7%以上,亚洲“四小龙”更高,香港为8.4%,新加坡12.1%。1994年我国居民“行”的支出比重,就城镇而言只占4.6%,远低于国际一般水平。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阶层的形成,私人轿车将进入部分居民家庭。从国外情况看,小康后轿车作为方便、快速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族。例如,西德每一百个普通雇员家庭小汽车拥有量由1865年的30%增加到1978年的80%,法国小汽车拥有量由1959年的28.4%增加到1979年的70%,[⑦]平均每三人拥有一辆。从国内私人轿车的购买力看,现在我国年收入超过五万元的居民家庭已近60万户,约有十分之一的家庭已购或有购车意向,因而国内市场已有50万辆的需求。当然在我国从私人购买轿车到轿车在大量进入居民家庭肯定要有一个过程,不会象发达国家那样迅速普及,但也不能否认这种趋势,因为轿车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解决行路问题主要还应依靠公共交通,应大力发展轻轨铁路(地铁),因为地铁具有马力大、载人多、占地少、成本低,而且快速、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东京,纽约的地铁都占客运量的70%以上,足以说明它是城市交通的脊梁。可见,随着私人轿车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乘车问题的解决,将会使人们对交通乘车的需求得到较大满足,这必将使“行”的消费支出有较大增长。同时随着商品意识的加强,通讯需求也很迫切。电话机、BP机,移动电话已成为居民的消费热点。因此,可以预计本世纪末,我国居民行的支出比重将上升至6%(±0.5%)左右,2010年将进一步上升至7—8%。

6.劳务消费支出。劳务消费支出是消费行为货币化的标志,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NP300美元时,劳务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般在15%以上,人均GNP1000美元时,都在20%以上。我国目前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目前劳务支出比重偏低。在我国,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都偏重于物质消费,劳务消费水平很低,人们的闲暇时间更多地用于家务劳动而不是用于娱乐。今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和小康生活的实现,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居民劳务支出比重将有很大增长。预计2000年我国居民劳务消费支出比重将上升至14—15%,2010年将进一步上升至16—18%。

三、实现我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对策思路

对未来一段时期的消费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其发展趋势,旨在采取有效对策,逐步实现我国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一)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前提条件。

收入分配不合理,平均主义和差别悬殊,都会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必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切实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分配,应引入竞争机制,消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复杂劳动多得,简单劳动少得;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解决消费结构的雷同化和同步化问题,形成合理的消费需求梯度序列。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减少福利性分配,使收入分配公平、合理。其一,继续推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住宅商品化。福利分配住房是我国福利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我国城镇,住房是福利,被排除在消费支出之外。虽然近几年住房制度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但福利分配住房仍然存在,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住宅商品化,通过价值规律调节住房消费与供给,才能改革现存于我国住房消费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促进住宅消费合理化。其二,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推进公费医疗正规化。公费医疗也是福利性消费的一部分,减少福利性消费,公费医疗制度也应进行改革,减少医疗费用上的浪费行为,杜绝乱开药、乱收费现象。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实现我国消费结构合理化的物质基础。

要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根据合理消费结构的目标,结合我国国情,从消费需要出发,安排社会生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1.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产业部门,应用大农业观点和科技,支持农、林、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必须在高产、高效、优质上作文章,向深度、广度进军,使农产品得到深加工和升值、转化;同时应大力发展食品工业,以提供足够的方便食品、强化食品、科学包装食品、工程化和医疗化食品等,以使我国居民食品内部消费结构更加合理。

2.大力发展以改善住、行为目标的支柱产业——建筑、建材业和汽车工业。第一,以住宅商品化为契机,促进建筑、建材业的发展。我国今后住房需求潜力很大,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商品化,住宅业应有更大发展,建筑建材业及相应的房地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第二,大力发展以小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居民小康后对小汽车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为众多的相关产业及高科技的发展提供需求和发展契机。美、日、欧、拉美等国都是依靠这一支柱产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腾飞。我国目前已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说明从产业政策上是鼓励轿车进入私人家庭的,因为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主要来自私人轿车的发展。第三,调整财政分配政策,使之与产业政策相配套,为居民后小康服务。最关键的是要改革流通中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国家应对已出台的种种税率作统一规定,对各项费用进行统一清理和规范,剔除水分,减轻轿车消费者的负担。第四,积极开展消费信贷,促进耐用消费品特别是住房和轿车的消费,推动建筑业、汽车两大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第三产业占GNP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3%提高到1995年的33%,[⑧]但仍很不够,今后应继续大力发展。其一,发展文化、教育、娱乐等行业,开拓精神文化消费领域,提高消费结构中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其二,开拓劳务消费领域,积极发展旅游、信息、保险、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居民进行劳务消费,提高劳务消费比重。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制定科学的消费政策,对居民消费进行正确引导,积极倡导消费文明,对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消费坚决予以取缔,从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合理的消费结构。

注释:

①一般认为人均国民收入1000美元为小康。

②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

③前苏联、匈牙利、波兰、南斯拉夫。

④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

⑤Color TV彩电,Car汽车,Coolev空调器。

⑥林白鹏等著《中国消费结构学》等499页。

⑦林白鹏等著《中国消费结构学》。

⑧《学习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讲》第53页。

另:本文所引数字除特殊说明外,中国数字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或计算而得,外国数字均根据《世界经济年鉴》及《联合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标签:;  ;  ;  ;  

我国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分析_消费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