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慧[1]2018年在《整合式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商管理作为最为典型的专业学位类别,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面向职业领域培养适应岗位的综合素质及其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管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真实复杂的企业管理情境中增强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它独特的性质、运行机理和综合优势在推进工商管理教育发展及其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颇受关注与期待,而且,案例教学法作为工商管理学科人才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基本教学法之一,已经得到了国际的公认和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案例教学作为工商管理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国内的实施存在着诸多的困境和质疑,有土壤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观念、学员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关键还在于国内商学院对于案例教学这种工商管理教学“新常态”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在案例教学的作法和实践上并不成熟和理想,没有真正凸显出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和持久生命力。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现状调查来梳理国内案例教学中的实施困境,并将问题进行聚焦和归纳,分析得出现阶段国内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症结所在。并通过长期的工作观察、实践并结合案例研究及教学一线的代表专家访谈综合得出案例教学发展的方向和措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利用真实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主动且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案例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神,但建构主义理论多种分支和教学模式很难直接应用到MBA案例教学中,本文拟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和观察,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迁移观等相关理论对案例教学的学习者经验背景评估、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机制、学习者的主动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迁移结果的客观评价等方面探索案例教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之道,细化建构主义的一般教学过程,构建从案例开发开始,到案例课堂教学,再到案例行动及案例评价四个环节的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并在构建过程中分析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相互之间激发循环内生的内在机理,形成了单环节内部整合、各环节相互影响及大体系整合互动的大小整合的完整的案例教学模式。最后,本研究选取H大学工商管理教育案例教学模式的典型个案作效果实施的应用研究,思考其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的经验和思路,并提出改进之道。据此,来探索适合中国情境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丰富案例教学理论,为国内工商管理教育甚至管理学科其他领域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研究遵循了“需求探析——理论构想——实证检验——效果验证——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理论研究法、访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第一章说明选题的缘由、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对案例教学的起源发展、管理案例及案例教学法核心概念的界定、案例教学法的功能意义及对管理学科尤其是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适用度,并通过文献梳理和工作实践观察总结出国内案例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困境现状及研究走向;第三章是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的核心要素和内涵,并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几大经典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并形成对整合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通过理论研究构建整合式MBA案例教学的模型,并对案例教学源头案例开发进行分析,选取了大连理工案例库的历年入库百优案例进行分析来发现国内本土案例的现状和问题;同时采取专家访谈的方法来分析案例应用实施,综合得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发展到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措施建议;第五章是通过访谈得出的结论假设形成学生问卷的四个维度,通过对各个年级MBA学生问卷实证调研的方法来对假设进行检验,进一步证实该模型的科学性和不足;第六章是选取H大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来作为典型案例来研究,以期通过对H大学的教学实践的剖析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也通过诊断提出实施改进的建议;第七章是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及案例观察的所得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欧丽荣[2]2008年在《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和学习理论,重新解释了知识的本质和学习发生的机制,并以此倡导新的课程建设。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建构主义成为了指导教育、教改的主要理论之一,对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目前在课程开发上处于困惑之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建构主义也可为其提供新的思路。如何将建构主义与高职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如何将建构主义课程观应用于高职课程开发中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课程开发的情况。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严重脱节;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第二部分:对建构主义课程观的内蕴进行了挖掘。简要介绍了建构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思想内核,并从课程本质、课程开发过程两个维度揭示了建构主义课程观的思想内蕴。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性和建构性是课程的本质特征,强调课程目标的“生成-表现性”、学习的意义构建、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情境性。第三部分:构建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开发系统,是本文的重点。从课程开发实现的条件、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开发过程以及课程开发的策略等方面构建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指导的高职课程开发系统。课程开发过程是该部分的重点,基于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开发过程是:制定“生成—表现性”课程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课程内容;在情境、活动中实施课程;多方面、多阶段、多层次地评价课程。
孙重锦[3]2009年在《国内外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特征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对国内外16个典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特征研究。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角度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进行概述。对国内外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调查,对各项功能进行统计、分类,结合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了纵向特征分析和横向比较,并得出三个主要结论:(1)国外11个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整合、认知学习工具、教学策略支持、教学评价功能特征突出,基本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创设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协作”、“对话”功能的支持特别突出。教学平台作为创建网络化学习环境的工具,为学生知识的建构提供自主探索与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2)通过国内外教学平台的横向比较发现,我国的教学平台在基本功能上与国外差异不大,但部分功能仍不够完善,如认知工具过少,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支持功能较弱,不利于创建协作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开发技术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3)国内外教学平台在开发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外教学平台的开发注重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指导,为教学设计提供学习活动设计的支持,以各种活动促进学习。而我国的教学平台注重为教学设计提供内容设计的支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如各种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习题、多媒体资源库等,适合开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答疑为辅的学习方式。最后,结合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应用的现状,提出加强学习国外教学平台开源合作的开发模式,充分整合各种成熟的社会性网络软件,扩充学习环境的社会情境性,革新网络教学理念,促进我国网络教学平台发展与应用,为创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有力支持,以信息技术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相关的启示。
钟志贤[4]2004年在《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根据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走势,以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偏向为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针对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局限,建构了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认为,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基于工业时代和客观主义的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日益凸显其时代和认识论的局限,在今天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于此,传统的教学设计范型面临重新建构的严峻挑战。为了获得时代发展的生命力,教学设计研究必须自觉与社会发展协同演进,积极回应现实的挑战。本论文所做的研究,是回应挑战的一种积极尝试。 论文考察和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其走势,揭示了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典型特征,在认识设计和教学设计本质的基础上,重构了教学设计定义,批判性地反思了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局限,建构了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根据知识时代的特点,建构了知识时代人才素质的偏向模型,描述了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指向。研究认为,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是构建教学设计框架的三大支柱;连续统思维是教学设计的独特思维方式;学习环境设计是框架研究的重心;使用者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运作模式和回归教学主体的必由之路。为此,本研究阐述了三大支柱的内涵和作用,论述了连续统思维的内涵、特征和应用方式,深入探究了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建构了学习环境设计的实践框架,讨论了基于技术的学习模式构建与应用,论述了教学设计方式走向使用者设计模式的理由和方法。
严蔷薇[5]2003年在《基于建构主义的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文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教育活动课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解决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面积的心理需求与师资缺乏的矛盾。但心理教育活动课具有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显著区别,对该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活动设计应采取相应不同的理念和技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理念及技术能适应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性质和特征,将该课程的宗旨和目标演绎得最充分和彻底。本文在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困境之后,对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做了理论的阐述并提供了对该课程开发实践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教学设计范例和分析。
杨先威[6]2018年在《惠安影雕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关注及大力保护,已有部分编入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惠安,素有中国“雕艺之都”的称号。而被誉为“中华一绝”的惠安影雕,作为惠安雕艺的一部分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见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将惠安影雕资源融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青少年的主力军作用,还能够激发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核心素养。本文是关于惠安影雕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惠安影雕作为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意义进行阐释。分别阐述了惠安影雕的内涵和教育价值,惠安影雕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惠安影雕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为下一步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第三和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重点章节。第三部分,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的惠安影雕校本课程开发。包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培育的目标,以及课程开发内容的筛选依据、开发策略等;第四部分,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惠安影雕教学应用实践及反思。包括理论依据,教学设计原则,教学内容与步骤,以中学为例的惠安影雕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案例等;第五部分,是对教学实践效果的总结与反思。希望通过本研究,对闽南地区惠安影雕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以及其它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于晓波[7]2000年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开发》文中认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病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并绝对化。这种以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而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的21世纪新型人才。目前,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上述两种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具有资源共享、交互方便(主要指人人交互)、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等特性,可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本文拟对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环境的建构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基于多媒体网络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基于INTERNET与INTRANET网络教学的特点、体系结构以及运行于多媒体网络平台的远程教学软件具体制作实现。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1)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环境的建设所用的设计原则;(2)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具体实现模式,运行于多媒体网络平台之上的远程教学软件的组成要素、组织形式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开发的比较、结构选择原则、导航策略等。(3)远程教学软件的制作实践,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远程教学软件的实现进行了实践方面的探索,具体阐述了本软件的组成形式,所用的导航策略、协作策略,本远程教学软件所采用的媒体集成原则以及软件的技术实现。
段爱峰[8]2016年在《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教育技术发端于美国。自20世纪初视觉教学兴起至今,教育技术在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实践领域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近百年的历程中,美国教育技术始终走在全球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不但持续拓展着教育技术学科的实践领域,同时也孕育出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技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不断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和理论体系,一方面是美国教育技术实践发展的产物和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巩固和提升美国教育技术在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推动因素。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发端有其特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近代欧洲直观教学理论的产生和传播为美国视听教学理论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土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为教育技术领域在美国的诞生创设了实践背景,而桑代克的科学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验主义”教学思想则成为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的直接启蒙;20世纪20年代,视听教学理论作为直观教学思想的延续应运而生,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是这一时期教育技术思想的主要代表;二战后,传播学、心理学、一般系统论的引入,使视听教学领域摆脱了媒体为中心的导向,促成美国教育技术思想观念从视听媒体观向教学系统观转变,形成了“视听传播”的领域定义与理论体系,在加涅、巴纳锡等学者的努力下,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逐步成熟,成为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与学习理论的发展,促进了学习科学这一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技术领域成为学习科学与信息技术交汇融合的重要领域,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学习科学改变了传统学习观,信息技术能够为深层学习创设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转变了传统媒体技术观,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研究方法也发生了新的转向。美国教育技术观念与思想的变革是该领域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发展与美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系统思想是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的基础和基本方法论。在学习理论不断深入影响下,教育技术思想从技术控制学习者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中心论逐步转向为学习者自我控制技术分享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建构论。奉行开放的态度、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的应用是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熊剑[9]2007年在《基于VRML多用户环境的虚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知识必须基于真实的学习情景呈现。虚拟现实技术是继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之后又一门崭新的技术,在为学习者创建仿真的学习情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高效率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组织活动。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以相互合作共事的态度,共享信息与资源,共同担任学习任务。目前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多为WEB形式的协作学习系统,即为传统的网页形式中加入了BBS、即时聊天通讯功能等功能模块,但是这种协作学习的交流方式不够丰富,对于抽象的事物难以描述清楚,不利于真实的学习情景呈现。本文前半部分主要从E-Learning的现状出发,阐明了把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学科教学的积极意义。然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思想,剖析其基本观点、典型教学方法,并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后半部分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服务器环境、客户端环境、交互感知与操作感知等,在建立基于VRML多用户环境下的虚拟协作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客户端通过网络在同一虚拟场景中协作学习。
杨志超[10]2007年在《关于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职业教育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职业认知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对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是提高劳动者职业认知技能训练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理论发展水平与社会对教学设计思想和理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的重要举措。教学设计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它在国外的职业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教学设计理论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研究主要以传播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当代学习理论为指导,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劳动者接受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基本情况和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情况。对六种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获得对新模型建构的启示和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将麦里恩伯尔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 Four Constituent/Instructional Design)和迪克与凯里的系统化教学设计(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进行有机结合,继承4C/ID模型突出技能分析和策略合成的特点,采用ISD模型的系统化思维方式,在充分考虑职业教育要求和职业认知技能特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技能性与系统性并重的,针对我国劳动者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分析、阐述模型中的关键步骤,并通过实践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与其他教学设计模型相比,该模型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注重目标分析的准确性,强化了职业技能练习、知识信息呈现和教学策略合成等方面的内容,使模型对实践的指导更加明确、具体。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信息传播理论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对职业教育和模型建构的指导意义,探索将客观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相互融合与补充,体现了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坚持知识传授同技能训练相结合,既强调特定职业、岗位的特定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又重视职业认知和职业道德培养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1.第一章首先说明了职业认知技能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我国对劳动者开展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教学设计在职业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分析了我国劳动者接受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基本情况和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2.第二章对认知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当代学习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明确了与职业认知技能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相关的理论问题。探索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互融合与补充,阐述了信息传播理论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对职业教育和模型建构的重要性,以及绩效技术的相关理念。3.第三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六种教学设计模型,通过对各种模型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及特征的比较,分析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为新模型的建构提供了科学的启示和依据。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约伦.范.麦里恩伯尔(Jeroen J.G.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和迪克与凯里(Walter Dick & Carey)的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型对职业认知技能教学系统化模型建构的指导意义,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新模型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4.第四章首先对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进行了概述,之后建立了模型样式,并对模型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陈述和分析。5.第五章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开发案例,实施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同时,对模型进行反思。6.第六章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整合式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案例教学模式研究[D]. 欧丽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2]. 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D]. 欧丽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3]. 国内外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特征研究[D]. 孙重锦. 广西民族大学. 2009
[4].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 钟志贤.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5]. 基于建构主义的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开发和设计[D]. 严蔷薇.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6]. 惠安影雕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杨先威. 集美大学. 2018
[7].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环境的开发[D]. 于晓波. 山东师范大学. 2000
[8]. 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D]. 段爱峰. 河北大学. 2016
[9]. 基于VRML多用户环境的虚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D]. 熊剑.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10]. 关于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研究与应用[D]. 杨志超. 四川师范大学. 2007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建构主义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网络模型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网络教学论文; 职业认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