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高工专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教育论文,工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世界各国纷纷对其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近期不仅受到充分重视,在法律上也给予了保障。由于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工专”)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近似,它同职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起,被国家教委确认为是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根据高工专自身的办学实践,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高等职业教育,适时地积极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工专校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高工专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存异求同,积极承担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十几年来,我国的高工专教育坚持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的人才业务规格,在保证基础、拓宽专业的条件下,坚持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工程实践教学基础,形成了“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了有别于本科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并逐步显示了自身的特色。而且,一些职业大学也采用了相同的教学培养模式,还有人曾希望将高职改名为高工专。现在当国内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的重点时,又有人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工专的归宿。我们认为,学术观点可以百花齐放,但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具体操作上不宜偏激。应当保持现有的人才培养系列和人才供需渠道,允许高工专和高等职业学校存异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高工专的稳定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

首先,应当承认高工专与高等职业教育有较大区别。一是在培养目标上高工专是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技能性操作型人才。高工专的应用性人才,强调在一定学科或专业技术范围内的适应性,担当起履行工程师或工艺工程师的职责。高职教育培养的技能性人才,应强调岗位的针对性,担当起从事具体操作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责。二是从教学要求来看,高工专要求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知识覆盖面应较宽并尽量保证其完整性,且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岗位通用性,允许其上岗有个适应过程。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围绕相应的岗位设立,基础和专业知识相对要窄些,而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要求针对性更强和熟练程度更高,上岗就能操作。三是从生源来看,高工专作为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是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学生不具备生产实践经验和技能。高职教育的生源是其有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这种教育为劳动者的就业、转岗和提高层次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机会。四是从文凭的颁发上,职业教育不追求单一的学历文凭,即使是具有硕士、博士文凭的人,同样可以在这里获得职业上岗证书。如果忽略高工专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别,不仅办不好高职教育,高工专教育本身也会变得不伦不类,失去社会的信赖。

第二,应该看到高工专教育和高职教育有许多相近之处。如二者都强调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或实用人才,立足改变由于技术进步而使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缺乏的现状;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要形成既懂专业理论,又懂工程应用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强调开展校企间的产学合作教育等等。正是这些共同点的存在,使高工专教育和高职教育在发展中可以互相对照、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就工程类而言,由于高工专多年建设所形成的特色,使它比工程本科或一般成人教育兴办高职教育更加具有优势。

此外,应该充分看到,任何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无不服从于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在发达国家着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时候,发展中国家仍侧重发展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职教发展应走自己的道路。国家教委要求在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另设体系而是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以“改革、改组、改制”。客观地说,高工专学校过去实际上已经承担起了部分职教任务,如成人教育、夜大、函大、职业培训等。同时,高工专所开设的一些专业,如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市场营销、经贸英语、机床数控技术等,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不大,完全可以通过改革转变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我们认为,这种逐步而非大起大落地发展高职教育的形式,在我国是适宜的,应当加以肯定。

二、依托地方,抓住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

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无不是在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实现的。以美国的二年制社区学院为例。这类学校总数已达2000所,占高校总数的60%,远远超过普通大学的数量。地方政府为促进本社区的经济发展,大力投入资金和设备,它不仅为有志进大学深造的青年提供二年基础教育,还为本社区的求职人员提供二年职业教育即短期职业培训,成为深受民众欢迎的办学模式。在我国,江苏省是高职教育最发达的地区,1996年该省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比1995年招生净增万余名,教育投入也相当大。湘潭机电高专在办好普通大专的同时,举办成人或职业教育,已有夜大、函大毕业生636人;为省、市企业举办师资培训和各类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结业人员700余名;为原国家机械委举办技工学校校长培训班12期,共培训400余人;受国家教委委托,成立全国普通高工专金工实习指导人员培训及考试中心,培训金工实习指导教师103名。这些高等职业教育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教委、地方各部门的关怀,尤其是省、市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从以往的经验看,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是高工专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展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布点和专业的确立上,地方政府可以统一部署、宏观调控。高工专兴办高职教育,必须由省、市合理布点。

2.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省、市有权根据国家的统一政策,安排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职教的比例,决定同等学历人员的入学条件,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数量上进行调控。与普通高教相比,职业高教的校门要相对敞开,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学生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选择专业方向。高工专在兴办高职教育时,可以根据地方的授权,结合自己的优势,录取相应比例的学员。

3.就业分配方面,省教委可以决定颁发本地承认的职业教育的学历文凭,进行就业指导,特别是沟通非在职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这样高工专在办高职教育时,就可以减少盲目性,学员不必为待遇担忧,学校不必为分配苦恼。

4.经费投入上,地方政府根据《职业教育法》对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进行经费投入;督促企业承担本单位职工和准备录用人员的职业教育费用;按教育法有关规定决定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费,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工专也应当享受这些规定的待遇。

5.省政府对于高校兴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出台一些地方法规,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并提供优惠条件。高工专在此方面获得的支持,将比获得一笔资金投入更宽松。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些,不难看到任何国家在不同地区发展经济时,都依托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形成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由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将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包括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等。这些不同的学校与地方经济、产业集团结合形成以大学为中心的“科学园”,或由政府牵头形成企业、高校、研究部门参加的产学研合作的科学“孵化器”,为地方经济服务。如在美国就有“硅谷”、“128公路”等。在应用性人才培养及职业教育方面,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做得更为突出,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已融为一体。因此,当我国起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初,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应推给中央。高工专学校则应通过改革,紧紧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积极参与到兴办高等职业教育中来。实践证明,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地方政府的支持,无论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或高职教育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都将成为“空中楼阁”。

三、转变观念,把握自身发展的机遇

十几年来,我国的高工专教育通过深入进行教育改革,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材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双师型队伍建设、科研和科技合作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基本脱离了本科压缩型模式。但是也受到许多限制,遇到许多困难,如专业门类单一,学制单一,产学合作渠道不畅等。在毕业生分配上也遇到较大困难。一些学校感到升格本科无望,同时又害怕连普通教育的牌子也保不住,流入职业教育。我们认为,恰恰是一些学校担心的事,却可能给高工专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其一是,高工专积极兴办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走出专业门类单一,学制单一的困境,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由于兴办地方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灵活地根据地方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如我校前几年设的经贸英语专业,在本地及外地都很受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由于可以办职教班,根据地方就业需要和专业特点,打破三年学制的限制,试办两年制高等职教班。同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可以名正言顺地对本地企业职工进行提高层次的职业培训。这样需求畅通了,学校就发展了,对社会的贡献也就大了。

其二是,通过办职业教育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增强办学实力。过去非省属普通专科学校难以享受到当地一些对教育的优惠政策。如果学校承办高等职业教育,直接为本地服务,理所当然地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如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本地一些同行企业生产不景气,不愿接受学生实习,使这一教学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大打折扣。兴办职业教育后,必然会加强与本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从而可以获得与更多企业联系的机会,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产学合作,有利于解决到企业实习的困难,也有利于科技信息的沟通和科技服务的实现,促进学校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

其三是,通过办高职教育形成中国特色的专科教育类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是高工专学校追求的目标。而近几年来,一方面是高工专本身在积极工作,实行多项改革,力图显示其专科特色。另一方面专科所希望的社会评价却很难作出,因为人们把少读一年书的专科生简单地看作比本科低一个层次。对此,我们应该转换一下观念,像许多专家所说的那样,可以把大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型综合大学(如北大、清华)或学科性综合大学(如工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其毕业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一类是普通工业学院或技术学院,这类学院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也允许其办高等职业教育。与此同时,还可以在一些实力较强的高工专,特别是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办成技术学院,允许其将一些知识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办成四年制专科,而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办成二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这样,高工专在兼办职业教育的同时,一方面培养高等应用性技术型人才,一方面培养高等实用性操作型人才,让高工专多年的积累和潜力发挥出来。

“有为才能有位”。在教育上朝令夕改不行,固步自封也没有出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高工专一定可以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_德国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