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念春
广州博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三分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世界文化,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使设计所形成了全球语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理念对全球也是有深远的影响。从现代化建筑为出发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化建筑和民族风格融合的设计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建立多元化的建筑风格,利用当代建筑和民族风格的特点,设计出富含中国特色元素的建筑。
关键词:当代建筑;传统文化;民族风格;融合
引言
我国有很多城市已经失去了城市建筑风格的个性,文化模糊,历史遗存有很多都被破坏掉了,我国传统文化风格建筑和有很多民族风格的建筑的文化标志混乱。一方面是城市建筑拆迁较为严重,其次就是城市建筑呈现一团糟的现象,平庸粗浅的建筑风格充满着城市各个角落。有关学者曾这样评价现代化城市建筑,城市建设从表面混乱可以读懂深层次的某种意义缺失。我国现代化建筑艺术在包容,宽容的思想下,确实走出了传统思想的禁锢,但是这也给我国城市建筑带来了不小的建设风格设计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代文化背景下,设计一个多元化,能体现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风格是有很大的困难的。为此我国有很多建筑风格方面的设计师应该多方面的考虑我们现代化建筑和民族风格的融合,只有进行多方面的设计文化元素融合才能有效的使我国城市建筑充满着文化素养。
一、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渊源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国的建筑文化由于地域与地域历史文化的特点相对保持了其完整性,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渊源与其特性是可以从其时代性和地域性两个大方面进行概述的,中国地域性的建筑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以开阔庭院为建筑特征的典型大气的华北风格,这方面风格建筑主要分布在淮河地区。以大量的窑洞建筑所表现形式的建筑风格属于西北风格,这方面的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西边。以自由灵活的建筑风格一般为西南风格,这方面的建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山区。此外,还有相对集中的广西,青海,西藏等地区以民族风格为主的建筑风格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存在有自身的独特艺术气息,主要表现在其精神上,中国的建筑文化主要是以民主为核心,主要实现了我国建筑文化的礼和乐的功能,此外还有很多建筑风格体现了儒家的文化素养,其建筑风格主张自然和人的相结合。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现代化建筑和民族风格特色建筑都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传统,审美心理,表现了中华文化所持有的伟岸俊秀的形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建筑风格方面逐渐融合了我国现代化建筑以及民族风格的融合设计,从而使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中也越来越突出。
1.1 民族传统风格建筑
其民族传统风格建筑的特点和类别民族传统建筑是因为其空间,环境创新和周围自然环境以及本土地域文化的融合,再现自然和民族的风情。民族传统的建筑选址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是地域平缓,相对交通便利,地势和水势相对平行一般其建筑风格主要朝向是一字与十字的格局为延伸来修建的。第二种是山地类型。这类建筑大多修筑在面向太阳的山坡上,山坡相对平缓则可以使建筑平行,其民族建筑的街道多为曲折为主,我国民族建筑风格承载着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所修建的,从而使本土文化得到传承。我国的民族传统建筑风格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潮流,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从而使得在现代化建筑风格中,我国有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都有模仿西方建筑文化风格所进行建筑,完全忘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建筑类型。城市建筑风格呈现出和西方建筑一样的情况完全出现克隆式的建筑。在对于国际化建筑趋势的发展,导致了我国的民族风格文化和地方地域的特色逐渐没落。现代化城市建筑不应该摒弃传统文化建筑风格的特征,可以对民族风格建筑和传统文化建筑风格进行有效的创新,又或者是对两者的风格文化进行融合,把现代文明和民族地方地域的建筑向结合,设计出新的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建筑,这样可以实现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和民族风格建筑文化特色的传承。
二、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建筑艺术的所有形式都是由于其实用性从而得到的启发,其建筑的用途是要求我们给建筑物一种特殊的形式定义。城市建筑的原材料机械性特征以及建筑本身防止风雨侵蚀和节省等方面,都是决定了城市建筑风格的设计。但是建筑本身不经济是修建房屋,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定的居住环境这么简单。建筑风格体现了城市生活;广西壮族建筑风格一般是以干栏(图一)的形式,广西的吊脚楼(图二)以及北京的四合院都是中国最具有乡土风情的传统住宅建筑形式。中国的悠久文化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国古代文化,然而中国建筑必然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还是代表着中国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早已对世界各国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文化遗产。传统和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脱离了其中任何一部分都会失去其民族性质的,就会体现不出本民族地域文化的认知性了,这也会让其在世界经济化进程中得不到推动而失去本民族该有的民族特色,因此,我们要对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彰显中国的多元化文化元素,是设计出现代化建筑和民族风格融合建筑的关键点。
三、当代建筑与民族风格的融合
建筑是城市形象与文化的表现特征,有生命力的建筑都是独特建筑风格和本土文化传承结合的产物。建筑风格是建筑艺术最为直接,最鲜明的体现,其每一种风格中,都是包含了其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功能要素,其也包含了每个时代与民族的审美要素,有关学者曾提出,某一整体式样中的每个不同要素从表象上看是怎样的样子,这都是取决于这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其主要的作用。中国文化精神孕育着中国元素必将会为中国风格建筑走向世界建筑打下坚实的基础,其能承担起中国当代建筑和民族风格建筑融入世界,影响着世界。但是这也并不能代表中国元素是单一的传统文化象征,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满足民族与现代这两个词的条件,第二就是它必须满足民族与现代相结合。只有当代建筑与民族风格建筑相互完美融合了才能有效的使中国建筑具有特殊的意义。
3.1 正确利用本土资源和认识并继承传统文化
国家和民族,地域建筑的特色常常都是来源于本国的本地建筑资源的最大效益的利用。我们对资源,通常理解为,土地。矿产,能源等有关建筑因素。可是我们应对资源的理解更加的广义些,这也就是说,但凡能为我们的建筑物增值的元素,都是可以被称之为是资源的。当然建筑如果缺少文化传承或者民族风格,就会让其失去灵魂,就会缺少一种生命力。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所影响的国家,在某些这里方面,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建筑是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以及文脉的体现形式,近几年来城市的建筑面貌越来越趋向于高楼大厦的建立缺少了本土文化的内在含义,出现了苍白,贫瘠的现象。城市建筑发展到现如今,很多的民族特征以及各地域文化都被现代化商业所埋没,因此,要想建筑出具有当代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建筑就需要设计师对其进行融合,使两种风格在现代化城市建筑中得以体现。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加的中国经济时,世界的文明也会逐渐离不开中国文明的影响。因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建筑艺术的时代风格相对较敏感,民族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大多数建筑风格基本都说在这两种风格中相互制约着,从而逐渐对现代化建筑和民族风格进行改变,要在全球经济化的趋势下来保持本土国家的文化民族特征,就必须要引导我国传统和现代化设计技术相互融合,从而才能让当代建筑和民族风格有更好的支撑力量进行完美的结合。我们要在吸收外来传统文化和外来民族风格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特殊的鲜明的民族风格特殊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的让建筑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贴近民族风格和当代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来,在当代建筑中融合民族风格特色的多种多样化,有的可以直接将特色民族风格的能代表中国元素的风格运用在城市建筑中,也有的将富含中国韵味的风格运用在城市建筑中,还有的将中国多元化的元素进行分解开来在创新出新的中国元素,加入民族风格来增加城市建筑新的面貌。
3.2 民族建筑在当代建筑上的应用和创新
建筑设计理念都会受到各个时代思想的不同影响,现代化社会的意识形式,在民族风格思想的交融与发展基础上也在逐渐的创新,此外,现代化建筑在集成传统建筑文化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文化元素中的图案,色彩等相关因素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参考借鉴。但是,其建筑创新也是有体现的,对于各种民族风格元素和传统元素进行择优和提炼在进行重组,两种相结合后形成现代化审美元素,这样可以有利于满足现如今的人们对于现代化建筑审美的相应观点。比如;香山饭店,我们从外形上来说,其最为吸引目光的就是外形上的白墙,深色的压檐都是带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度的,这是属于民族风格中的青砖线脚隔离墙面的建筑手段,这样的修建做法是中国的传统磨砖对墙面缝隙的工艺技术,其纹理是按照广西革命纪念馆的墙体来进行区别划分的模仿。对于该建筑的设计理念就是典型的现代化建筑创新的成果,该建筑在利用传统元素和民族元素相结合的基础上,有效的将传统分割工艺技术和现代化分割工艺技术想结合,整个建筑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其又能满足当地饭店所在位置的空间和环境需求,在周围环境和当地历史文化的衬托下,香山饭店显得格外亮眼,有效的将经结合在饭店空间环境中,有利于体现建筑的中国特色元素,协调统一,简单明了,干净利落,格局分布合理,并且还能满足现代化建筑简明的需求,形成了当代建筑和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
结束语
建筑是一个城市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具有生命力的建筑无一不是独特的风格建筑和本地文化传统融合的产物。我们对于传统的艺术绝不能是表面的吸收和模仿,而是要吸收民族风格中的民族气息,寻找到民族风格中能代表当代艺术精神的关键元素,这样才能让广大的中国人民接受其民族风格文化元素,要让中国建筑的设计能同时满足当代建筑风格以及民族建筑风格,于此同时,还能体现建筑的开放性而转变成国际化。我们要站在民族风格角度,从新去挖掘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行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化建筑当中,因此,要将当代建筑与民族风格进行完美的融合,让其既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又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进行继承和发扬,最终反映出民族特色和当代建筑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罗鑫;苏舟;对我国建筑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的认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8).
[2]刘克成;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14(1).
[3]刘媚;吴比;现代建筑中民族建筑文化的运用和传承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4).
论文作者:胡念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建筑论文; 民族论文; 风格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风格论文; 中国论文; 元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