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颜峰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 要】目的:讨论支架介入治疗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76例患有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介入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介入组采用的是支架介入治疗。结果:在治疗后效果方面,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1.57%,介入组的有效率为94.73%,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常规组发生率为21.05%,介入组发生率为7.89%,同时在患者半年内的再狭窄情况方面,介入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支架介入治疗是治疗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保障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的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是指颈部的动脉发生狭窄的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颈动脉粥样化,并且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同时该疾病也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患者在发病时,病情较轻的患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等症状,证明疾病已经发展到中后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但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中手术治疗高于药物治疗,但是术后很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再次伤害[2]。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介入治疗的效果要远高于其他治疗方式,而介入治疗中又分为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植入术等,因此,为了研究直接介入术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患者的效果,特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76例患有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76例患有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51至91岁,平均年龄为(68.1±2.1)岁,其中,高血压的患者为21例,高血脂的为22例,冠心病的为19例,糖尿病的为14例。根据治疗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介入组,平均每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提示脑部供血不足,并且会出现细小低密度影[3]。(3)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晕厥、头晕等。(4)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5)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

1.3.1常规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取患者的仰卧位,沿患者的锁乳突肌前缘进行切口,分离颈动脉鞘、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观察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情况,如果患者的血流下降不超过50%,则不需要进行术中转流,如果超过50%则需进行转流。随后起开经前动脉的前壁,剪开分叉不为以及近端颈内动脉前壁,直到正常位置,随后迅速取出斑块,清除残留,进行缝合。术后采用常规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1.3.2介入组,本组患者采用的是支架介入治疗,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行股动脉穿刺进行造影检查,确定具体的病灶位置及情况,选用合适的血管支架,从患者的长鞘端开始,根据血管造影图,将微导丝置入患者的颈内动脉岩骨段,随后将保护伞装置置于颈段上方在打开,把血管支架置于颈动脉的狭窄处,确保指甲位置合适后在释放膨胀式血管支架,最后再进行一次造影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缝合[4]。术后采用抗凝治疗,口服波立维片,治疗半年。

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经常规的肝、肾功能检查,实施CT等影像学检查,术前前3d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片等。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并对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再狭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 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X2 检验,P <0. 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1.57%,介入组的有效率为94.73%,介入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规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为8例,发生率21.05%,介入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3例,发生率为7.89%,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内的再狭窄情况,介入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支架介入治疗是一种治疗血管狭窄的新型技术,与传统的方式进行比较,该方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临床中的主要材质为自膨胀式支架,它可以紧贴血管,支撑较好,有效的预防血管闭塞,降低血栓栓子的脱落率,降低了再狭窄情况,并且对手术的入路无特殊要求[5]。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治疗后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1.57%,介入组的有效率为94.73%,并发症方面,常规组发生率为21.05%,介入组发生率为7.89%,同时在患者半年内的再狭窄情况方面,介入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支架介入治疗是治疗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保障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的手术的成功率,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 毅,高小平,梁 辉,赵志鸿 .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的研究 [ J ] . 海南医学,2011,22(13):32—34.

[2] 汤薇 . 颈内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 J ] .护士进修杂志,2013,05,28(10):947—948.

[3] 阚雪锋,熊斌,郑传胜等.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 J ] . 放射学实践,2012,08,27(08):906—909.

[4] 石 青 张驻军 陶会荣 张志明等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 J ] . 农垦医学,2011,12,33(06):510—513.

[5] Ivens S,Gabriel S,Greenberg G,et al Blood-brain barrier break-down as a novelmechanism underlying 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J]. J Neurol,2010,257:615

[6] 胡立斌,刘瑞宏,田朝晖,等. 虚拟支架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27-29.

论文作者:颜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颜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