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流动性强、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的特点,施工现场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施工项目的合同目标,使企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系统是一个人、机、料、法、环、测的系统,所研究的问题,也是人、机、料、法、环、测系统工程学的问题。安全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降低安全风险,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原因;对策
1 绪论
建筑施工现场多是露天作业,作业环境变化多,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且流动性大。从近几年建筑施工工地发生事故的原因来看主要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周围环境影响所造成。这些事故的发生反映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两不到位,两不落实”,即:安全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教育流于形式,造成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缺乏,特别是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能力差。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安全操作规程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蛮干之事时有发生,存有侥幸心理。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314起,占总数的53.31%;坍塌事故86起,占总数的14.60%;物体打击事故71起,占总数的12.05%;起重伤害事故49起,占总数的8.32%;触电事故30起,占总数的5.09%;机具伤害事故20起,占总数的3.40%;车辆伤害、火灾和爆炸、中毒和窒息、淹溺等其他事故19起,占总数的3.23%。
安全问题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后果。施工现场的特点是多个工种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员、机械设备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造成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高发。
3 完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措施
3.1 依法贯彻建筑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日益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度,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比如项目部、劳务班组应依据工程规模配备符合《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规定》数量、能力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管生产必须管安全”,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作业;每周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进行安全检查,分项检查评分表无零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70分及以上;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专款专用,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有效降低不可预见性的安全突发事件的成本;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审批、批准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施工现场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组织施工。
3.2 加强建筑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对加快企业安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企业安全理念的建设。安全文化理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方向和目标的指南,是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企业安全管理的动力,是全体员工接受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和约束。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把“人”作为培育安全文化的对象和立足点,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认真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是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从技术上采取的措施。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动过程,尤其是那些难度大,危险多,进度要求快的工程,更需要周密的安全技术措施,从审核工程设计开始,就要考虑施工作业的安全,对施工过程中每一项部署都必须首先考虑保证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既是具体指导施工的规定,同时也是检查施工作业是否安全的依据。
3.5 加强安全检查与验收
项目施工中的文明施工、施工用电、基坑围护、施工机具等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特别是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形成记录。组织定期检查。安全检查之前都应有明确的检查项目和检查目的,内容及检查标准、重点、关键部位。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必须登记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作为整改的备查依据,提供安全动态分析,根据隐患记录和安全动态分析,指导安全管理的决策。适当实行不定期检查,如在节日前后、恶劣天气、暴雨台风季节、突发情况下进行等。针对整改部位整改完成后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派员进行复查,经复查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销案。
3.6 制定施工现场应急预案
3.6.1 应急预案模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遵循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
报警流程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故发生时间、类别、地点和相关设施;重大事故,直接向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按规定,向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事故信息上报采取分级上报原则,最终由工程项目部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3.6.2 事故的确定
可控制事故施工现场应急力量充分,应急领导小组将事故现场信息传达给工程项目的上级主管部门,再由其上报当地政府部门。根据从事故现场信息源所获得的事故信息进行事故危险性评估,确定事故类型、事故严重程度。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3.6.3 现场应急救援
营救被困人员同时控制危险源各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应急领导小组指令后,调集事故抢险人员、抢险物资、抢险设备等在事故发生现场聚集,指挥部迅速组织现场应急力量进行应急抢救,并且要与各应急救援组保持通信畅通。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查找危险源,及时切断事故部位的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闸门,对于坍塌事故要迅速确定事故发生部位同时对事故地点周围进行相应的加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从而控制危险源。
结束语
建设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在建设施工全过程落实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建立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和作业控制,才能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和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施工安全管理的混乱局面,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搞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使施工安全管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淑荣,马立军.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5(04)
[2]周兵.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34)
[3]郭波.浅谈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
论文作者:刘景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事故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安全检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