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
(三山岛街道过西中心卫生院 山东 莱州 201417)
【摘要】 目的:针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36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案。患者经过2-3个疗程,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于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所有收治的36名偏头痛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治疗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3.72%。结论: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284-02
偏头痛为搏动性头痛的疾病,反复在头的一侧或者是两侧反复发作,其发作机理为神经血管存在着功能性障碍,在中医上属于是头风、厥头痛。目前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在西医上尚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按照中医理论,偏头痛患者的病症是由于脑髓、气血和经络上存在着肝阳上亢、清阳不升等等所导致的。采用中医临床治疗,可以对于偏头痛症状有效控制,以防止复发[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份至2014年12月份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治疗方案。其中,男性偏头痛患者为20例,女性偏头痛患者为16例,年龄介于14岁至6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28.2±2.4) 岁, 病程为一周至15年不等, 平均病程 (4.1±1.2) 年。对于这36名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包括肝郁气滞型8例,肝肾阳虚型14例,瘀阻脑络型6例,风阳上扰型8例。
1.2 方法
对于接受中医内科治疗的36 例偏头痛患者通过辩证分型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下。
1.2.1肝郁气滞型偏头痛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肝郁气滞型偏头痛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为胸闷、腹胀,舌为暗红色或者淡红色。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中医疗法对患者进行理气止痛、疏肝解郁治疗[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的中药方为柴胡疏肝散。如果患者的脉弦有力,所选用的药方成分包括:生白芍12克,珍珠母25克,川芎15克,白蒺藜10克,丹参15克,醋元胡 9克,炒枳壳6克,柴胡10克,蝎末5克,郁金9克。
如果患者在偏头痛的过程中伴随有头晕、耳鸣等等症状,还需要在中药中加入钩藤、天麻等等,针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在药物中适当地加入麦芽和山楂。便秘、口苦的患者,可以在药物中加入龙胆草、黄芩。
1.2.2肝肾阳虚型偏头痛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肝肾阳虚型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为耳鸣、失眠、心烦意乱、口干舌燥、腰腿酸痛、舌红苔薄。所采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为滋阴养肝。所选用的药方成分包括:枸杞子15克,天麻10克,土茯苓20克,山茱萸10克,白蒺10,熟地15克,菊花10克,山药15克。如果头痛症状较为严重,需要在药方中加入全蝎、醋元胡,对于心烦气躁的患者,可以在中药中加入地骨皮,脘胀食少的患者可以在重要中加入麦芽、山楂。
1.2.3瘀阻脑络型偏头痛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瘀阻脑络型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为头痛、睡眠质量不好且多梦,舌暗红色。所采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为益气活血通络。所选用的药方成分包括:川芎10克,生龙骨30克,红花5克,赤芍10克,生牡蛎25克,川牛膝10克,葛根25克,桃仁10克,佛手10克,酒洗地龙5克。如果患者表现为心烦气躁,且眼睛有胀肿之感,可以在药方中加入钩藤、天麻,如果患者为肾虚,可以在药方中加入枸杞子、仙灵脾。
1.2.4风阳上扰型偏头痛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风阳上扰型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为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不好,胸闷,头痛,舌暗红。所采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为熄风通络。所选用的药方成分包括:炒栀子9克,生白芍5克,生牡蛎25克,珍珠母30克,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佛手片10克,川牛膝9克,全蝎末5克。对于患者有口苦的症状,可以在药方中加入白芥子、胆南星,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以在药方中加入陈皮、法夏[3]。
1.3 疗效评定标准
当患者经过治疗后,对于患者进行半年时间的随访。治愈:偏头痛没有复发;有效:偏头痛得到缓解,发作时间有所延长;无效:偏头痛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且存在着病情加重的趋势[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6例偏头痛患者中,已经治愈的患者为18 例,显效 7 例,有效 5 例,无效 6 例,治愈率 50%,总有效率83.72%。
3.讨论
中医将偏头痛划归到头风、头痛的范畴,认为导致偏头痛的原因为肝气郁结、外感侵袭、肝肾亏虚,加之休息不好而经常疲倦不堪,而导致脑窍气血缺失。中医临床将偏头痛分型为肝郁气滞型、肝肾阳虚型、瘀阻脑络型、风阳上扰型,由于久病不治而导致外感与内伤因素综合引发偏头痛[5]。针对36名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83.72%,其中治愈率超过了50%,这就证明按照中医理论对偏头痛进行分型后对症下药,治疗可靠性是明显的。
可见,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偏头痛,要对于治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病症状况具有针对性地用药,以提高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敏.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 (09):22-23.
[2]俞丽华,曹克刚,邹忆怀.影响偏头痛患者依从性的因素及提高依从性的应对措施[J].天津中医药,2010.27 (06):527-528.
[3]辛艳秋,李林,刘二梅.养血清脑颗粒治血管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21):69-70.
[4]朱蔚林,漆松涛.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 (16):2697-2700.
[5]刘振峰.丹红注射液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 (04):252.
论文作者:张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偏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药方论文; 内科论文; 症状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