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提问是门艺术,也是门技术。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阐述了课堂提问中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尤其是提问的立足点和整合面,是提问质量控制的关键。文章还针对注意事项,论述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提问技巧,以提高历史的设问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自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即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可喜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历史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的变化,直接原因则是一线教师对教育新理念的落实,对学生活动的鼓励。教师鼓励学生活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提问。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师生共同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不过,在看到这一可喜现象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现实中可以看到,有些历史课上,老师提问很多,学生也积极地回答,表面上虽然很热闹,可是学生答非所问,游戏的动机远远大于学习的动机,一堂课下来,学生虽然积极活动了,但是,教师这节课的历史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这说明,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并不是一用就灵。可以说,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专门的技术,只有掌握了这门技术,才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提问要立足于教材,贴切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
教师在提问前,要立足于教材,把课本知识点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的探究性教学。提问是门艺术,也是强调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于是,教师的提问要贴切于学生的实际和认知,以便于对问题讨论环节的开展。同时,初中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是多变的,教师的提问要简洁而富有意义,可以做到以“一问”盖全文、以“一问”引学生思考,这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问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提问要整合学生个性特点,以问题的艺术性来带动学生
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提问效果取决于问题与学生个性的融合度,也就是说,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度,是调动学生问题参与性的关键。教师的设问、提问要整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元素都可以作为提问技巧的重要元素,诸如提问中加入“亲”、“小萝莉们”等提问词汇。且教师在提问时,切勿生硬的逼迫式的进行,这不仅不能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反而会破坏课堂秩序,影响师生的感情。
(三)提问要和谐,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问是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在实际的提问环节,容易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情况。于是教师以“强迫”的方式,实施问题的问答,造成情感上的抵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师生关系,不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
二、良好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强调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性。而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中要具备良好的提问技巧,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的进程。同时,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互动型的探究教学模式,是适合初中生个性需求的关键,而提问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问题表述要清晰
所提问题,要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避免提出模棱两可、或有可能产生多重理解的问题。例如:“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举的科目以及考察的重点在不同朝代各有侧重,有时差别很大。这个问题如果不加上朝代等限制条件,学生就不好回答。如果改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或者“明代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问题就清楚了。
(二)提问中做到浅入深出,在探讨中释疑
提问的前提是要立足于教材,整合与学生的个性需求。教材的内容是系统的、针对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中,要合理地针对教材内容,设置的问题要源于教材,但实质高于教材,把问题的疑问方式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挖掘式进行。同时,提问的浅入深出,可以把课堂变成无疑可找,使得学生的思辨紧随于教师的问题而展开。例如在《贞观之治》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电视剧和电影,以关于贞观之治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开设的问题立足于“贞观之治是谁开创的?这个历史过程中衍生出了哪些名人和故事?”教师的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初中生爱于表现的特点,就可以很好地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上来,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的提问到:“贞观之治之所以出现开唐盛世,是基于哪些因素而形成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对于李世民的认识,是对于贞观之治深入理解的关键,是对于学生熟知的历史故事,来概括历史、总结为人处事原则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浅入深出,以“浅”来调动学生的参与;以“深”来促发学生思考,这种提问方式符合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三)设问的层次分明,问题循序渐进
设问是个过程,是强调层次分明,节奏明朗的提问艺术。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分散,难点较多。于是教师的提问要做到设问的层次分明,以引导的提问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问答。问题的层次分明,首先要求教师对于教材的全面把握,对于浅处问题的开设。诸如,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的课程教学中,对于文化大革命大家都比较的清楚,但对于文化大革命的科学认识和评价,是个系统而富于理性的过程。教师在该课程的问题设置时,首先可以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现象,提问学生,“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有哪些现象?从现象中我们得出什么认识?”在学生对于该两个问题的回答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并由此提问学生“大家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如何认识的呢?”,以辩证的方式,来强调学生问题探究的多视角,也是该节教学中,关于文化大革命科学认识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以这种循序渐进的层次性提问模式,深化了问题,对于知识难点的解决非常重要。
结束语
初中历史是课改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可高”的进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关于提问技巧的问题,是关系教学有序和高质量开展的关键。提问是门艺术,强调提问的技巧性,教师要善于立足于教材、整合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构建积极有效的提问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
[2]袁玉德.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提问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论文作者:李男青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大革命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设问论文; 教材论文; 贞观之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