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孙红丽

浅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孙红丽

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镇中心小学 吉林 白城 137100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教师应在传授语文课本知识时结合实际,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育 渗透 德育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语文的学科特殊性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同其思想内容一起存在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思想教育。语文课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伦理道德、行为规范、革命传统、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表达等等,只有充分地了解语文课中的德育具体内容,才能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德育”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课文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热情。因此,语文课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这个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帮助学生透过字词句篇的语文形式,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收到“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之效果。

二、恰当地运用语文课本提供的素材进行德育教育

1.利用课文描述的故事情节以情感人。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第八自然段,写的是母亲引导孩子理解“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在学习这一故事情节时,让学生联系实际“和他们相比,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呢?”让学生在体味人物情感变化过程中,在心灵深处发生碰撞,为人物能驱走“心魔”而喝彩。这样通过教材中故事情节的学习,领略其中蕴含和传达的丰富情感,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运用教材揭示的客观事实以理服人。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有到无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人们向大自然无限的索取,如大量砍伐树木,挖矿取煤取石。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观看课件演示——用眼目睹这个村庄是怎样消失的。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村庄怎样消失。最后让学生说说现实生活熟悉的镜头——说说这个村庄怎样消失。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味地灌输环保的大道理是没有什么德育效果的,要能以理服人。学生在学习了课文后,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能自然地认识到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以理服人,让学生自觉地思考环境和生存的联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展示要尽自己的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3.发挥教材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榜样作用。如《灰雀》中,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列宁问一只不会说话的鸟是有他的用意的。一位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个用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小男孩?”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直接问”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列宁关心他人的高尚品质。在这一过程中,列宁爱护少年儿童的伟大形象,逐渐树立在学生的心中,使学生更加敬仰列宁,产生一种向列宁学习,得到别人的敬爱与尊重的愿望。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这样与生活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有真实感。通过类似实际的、具体的典型事例感化学生,激励他们向这样的人物看齐,在他们的心中树立健康的偶像。

4.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陶冶功能。如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看电视》一文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学文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一家人看电视时的情景;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说说从图上看懂了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家老小看电视时很快乐,因为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样东西——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进一步引导学文。

总之,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绝不能脱离教材内容而孤立进行,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应紧扣语文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门艺术、一种学问,最为关键的是语文教师必须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要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任务艰巨,如何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还有待于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去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论文作者:孙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浅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孙红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