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颜色词“白”的文化内涵及误用现象
林振洲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 颜色词除代表颜色的本义外,还具有一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评价。颜色词“白”具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等级观念、风俗习惯、外来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了“白”的文化义溯源。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留学生学习颜色词时可能出现的偏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颜色词;白色;文化;偏误
引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颜色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颜色不再只是代表物体的颜色属性,它已经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表达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但究其根源,颜色词的许多文化特征还是来自于它本身的色彩,因此色彩也就成为了人们研究颜色词的一个窗口。
1 颜色词“白”常见的文化含义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颜色词“白”解释为: “白,西方之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一,二阴数。”在现代汉语中“白”的文化含义则变得更为丰富。在百度词典中,“白”的语义主要有以下这些:
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3.清楚;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5.没有效果;6.无代价;7.象征反动;8.指丧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12.说明;告诉;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14.指地方话;15.白话;
在这些义项中,(2)(3)为褒义,(5)(6)(7)(8)(9)(11)都表示贬义的含义,从百度词典的解释我们可见,颜色词“白”的义项,同时具有褒贬两种感情色彩。
2 颜色词“白”的文化义溯源
词义的发展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等级观念、风俗习惯、外来文化的影响都会使词的意义更为丰富。
例 3:*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累得头发都白花了。
在封建社会中,平民百姓的衣服颜色多以白色为主。因此,“白”具有卑微、低下的含义,当时没有身份地位的人被称作“白身”,而他们居住的房屋被称作“白屋”。如韦应物《采玉行》中的“官府征白丁,言采蓝谿玉”中的“白丁”和高适的《送桂阳孝廉》诗中“数经甲科犹白身”中的“白身”则指平民,没有文化、知识浅薄的人则称为“白丁”。如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名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就是指没有知识的人。
风俗习惯对颜色词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为禁忌色,是办丧事时所选用的颜色,这也使白色具有了死亡、凶丧的文化含义。首先,古人认为颜色是一种“伪”的表现,选择以麻的本色(白色)作为丧服的颜色则是“去伪”,白色慢慢的成为丧服的主要颜色,“披麻戴孝”也成为广泛的民俗。其次,白色贬义的文化含义与古人注重阴阳五行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的阴阳五说里,白对应着西方,西方是日落之地,象征着黑暗、死亡,人死了叫做“上西天”、“一命归西”,所以与西相对的白色也自然成了不祥之色。
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眼中以贬义色彩居多的颜色词“白”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感情色彩逐渐由贬义向褒义过渡。在西方文化中,白色是纯洁,圣洁,忠贞和真诚的象征。西方的婚礼上,新娘通常身穿白色婚纱。到了近代,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颜色词“白”的纯洁、美好之义也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白色”表示反动、落后、保守之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白军”、“白匪”、“白区”等,这里的“白”都表示反动、落后、保守,“白”的反动含义。“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由于白色是沙皇的专用颜色,所以把当时反对苏俄、支持沙皇统治的军队称为白军、白匪;而苏俄称自己建立的政权为‘红色政权’,与白军相对。白色由此成为革命进步的对立颜色。而中国的大规模使用主要是从苏联借来的。”
3 对外汉语中颜色词“白”的文化义误用现象分析
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涵义,而这些文化内涵往往是抽象的,不便于直观地理解。因此也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而白色作为汉语基本颜色之一,具有褒贬双重含义,这无疑增加了汉语学习者的难度。本文通过以下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外国学生对颜色词“白”的文化义误用现象。
3.1 以偏概全
同一个语素所组成的不同词语其含义是不同的,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所表达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对外国学生来说,在学习颜色词时,常常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
最后,对相关工艺文件进行标准化及要求现场操作者按工艺进行操作,检验时增加MT磁粉检测。经改善后,小吨位铸造引导轮的感应淬火裂纹发生率大幅降到0.15%以下,改善效果明显有效。
例2:成语“真相大白”,学生会问“大白”是什么颜色,是最深的白色吗?
(3)考察顾客导向型偏离的行为结果。目前,有关顾客导向型偏离行为结果的研究相对匮乏,仅在亲社会违规相关研究中略有涉及。Dahling指出,积极的偏离行为能够提高自我效能、工作满意度和涉事顾客满意度等,但也可能无意识地伤害组织正常运行,比如破坏组织规则的稳定性,破坏顾客的公平感知,甚至演变为员工故意违规的托词⑤。可见,顾客导向型偏离的行为结果具有双面性,有待后续研究深刻挖掘影响顾客导向型偏离作用方向的权变因素,为正确干预一线员工的顾客导向型偏离行为提供实践指导。
例1中留学生根据书中给的例句“她喜欢大红色。”造了错误的句子,把“大白”作为描述颜色深浅的词语来使用。例 2 中留学生对“白”的理解只停留在其颜色义上,忽略了其引申义。误把“大白”和“浅白”作为描述颜色深浅的词汇,从而造出“大白色”,“浅白色”等字样。然而,“大白”、“浅白”中的“白色”都是“清楚和理解”的意思,而不是颜色义,而且“大白”不单用,通常用于“真相大白”、“大白于天下”等词语中。
对科莱恩新型催化剂的活性的分析中,测试了维持64%的转化率所需的入口温度(T64),且与对标催化剂(见图3)进行比对。如果所需温度降低,则表明催化剂活性更高。
误加、误代是学习者掌握汉语不到位所犯的一些语法错误。误加是学习者不了解汉语中一些词语的隐现条件的而产生的偏误;误代是学习者在两个或几个含义相近,形式相似但用法不同的词语中造成的张冠李戴现象。
“白”在表示颜色的程度上与其他颜色词非常不同,所以不能用红色,蓝色等颜色词来类推,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生搬硬套,以偏概全,因此一般在汉语教学时,这些差别是有必要提出的。
例1:*我喜欢大白色。
3.2 误加、误代
2.2.2 无菌操作 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协助医师用庆大霉素注射溶液纱布填塞囊袋,所有钢丝、导线、电极均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注射溶液擦拭;手术结束时向囊袋中注入20 mL庆大霉素溶液进行冲洗 [15];以防囊袋感染。
等级观念对颜色词的影响。受传统儒家礼乐制度的影响,颜色词具有区别等级尊卑的功能。汉武帝时期,开始用服饰的颜色来区别尊卑。“汉代规定,官员要着五色朝服,即: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而百姓和奴婢只能穿白衣,戴白巾。”到了唐朝,服装的颜色也成为了区别官职高低的一种手段。例如:“皇帝着黄袍衫;三品以上官员着紫袍衫;五品以上着绯(大红)袍;五品以下着绿袍、青袍;士兵着皂(黑)袍;未进入仕途的士子和庶人着白袍衫。”
例 4:*我很喜欢中国的白做饭。
例 3 中学生的目的是表达父母的头发变白了,但他错误的将“花白”写成了“白花”。在使用基本颜色词的派生词时,学生不太重视词序,经常将顺序写颠倒,“白花”中的“白”是浪费的意思,“花白”指的是黑色中的白色斑点,这其实也是一种搭配上的错误。还有“火红”、“红火”、“眼红”、“红眼”等,也是留学生常出现的错误。
在例4中,一名留学生在学习“白煮蛋”后,自创了“白做饭”一词。中国很多人喜欢吃煮鸡蛋,并把它当作早餐的必需品。顾名思义,煮鸡蛋也就是不加任何佐料,所以人们通常把它称为“白煮蛋”,这里的“白”是“没有、无,”即不添加任何材料之义。这位留学生犯此错误是因为他只按照自己的理解认为“煮”、“做”都是动词,既然可以说“白煮蛋”,那么“白做饭”也应该是正确的,但他不知道“白做”中的“白”是徒劳的意思,而且不能加宾语。
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颜色词加“深、浅”来表示颜色的深浅程度。如:“深红色”、“浅红色”,“深蓝色”、“浅蓝色”等。在口语中使用“大”来表示颜色的深浅程度,如:“大红大紫”,但“黑”和“白”却不能这样使用,要形容一样东西色泽的纯正,我们通常会用“纯白”而不用“大白”、“深白”或“浅白”。
第Ⅱ簇包含了Nb,Y,La,Th, U元素组合,与F2因子一致。主要富集在了研究区中部肉红色中细粒钾长花岗岩中,反映了中酸性岩分布特征以及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的矿化因子的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3.3 基本义与引申义相混淆
现代汉语中的语素与古代汉语中的语素含义有很大的不同,导致看似是同义词的词语实则意义相关甚远,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
例5:*他很好看、白面儿,没有一点胡须。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长期穿刺同一部位导致针孔越来越大;由于部分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不到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患者穿刺点出现渗血,且未及时进行处理,从而引起医患矛盾。
将2000—2017年公开的全部期刊数据转化成WoS数据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时间间隔选择1年,其他都选择默认格式。运行软件进行初步分析,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网有207个节点,828条连线,这导致共现网络太密集,重点不突出,故利用软件自带的网络裁剪功能,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裁剪,结果如图3所示。裁剪后的网络共有207个节点,224条连线。由图3获取了高频节点信息表格,如表4所示。
例6:在形容一个人单纯时往往用“白纸”,但留学生通常不会理解。
例5中,学生本意是想表达白净的意思,但误解了白面儿的意思。“面”在古代是指脸,但在现代汉语中,“面”更多地代表面粉,而不是代表人的面孔,但即使是用“白脸”也是不准确的,因为“白脸”主要是来源于中国的京剧艺术,即狡猾、多疑的人常常用白色的脸谱,所以在现代汉语中,“白脸”也是具有贬义色彩。“小白脸儿”是指依靠女性生活的男人,也含有鄙视的意味。
例6中的“白纸”不再是人们写字用的白色纸张,这里的“白”取的是“空白”、“没有”之义,所以常常用来形容孩子的天真、单纯,有时也指一个人肚中无物,呆笨、愚蠢,带有贬义色彩。
参考文献
[1] 远征.汉语颜色词与汉民族等级制度浅析[J],科技信 息,2008,(31).
[2] 李春玲.汉语白系词族的文化蕴涵及其成因[J],青海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3] 于逢春.论民族文化对颜色词的创造及其意义的影响 [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
[4] 李绪宏.颜外之意——浅析几种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 涵[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8).
[5] 郭锦桴著.《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商务印书馆出 版社 ,2010 ,修订本.
[6] 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3,(3).
[7] 解海江.汉语基本颜色词比较研究[N],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8] 曹霞、黄婉梅.汉语颜色词探析[N],三峡大学学报, 2009,(31).
[9] 王秦玮.试论汉民族色彩词及颜色的文化内涵起源 [J],现代妇女(下旬),2013,(1).
[10] 陈艳阳.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分析[N],宜春学院学报, 2008,(1).
[11] 潘峰.汉语颜色词文化义的外延论[N],黄冈师范学院 学报,2015,(35).
中图分类号: H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7(C)-0106-02
作者简介: 林振洲(1994-),男,山东烟台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标签:颜色词论文; 白色论文; 文化论文; 偏误论文; 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