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长沙 410300
【摘 要】目的:研究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脉通汤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耐受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康复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再给予脉通汤治疗,对比2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94%和不良反应发生率6.0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通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方法简单,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脉通汤;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风后遗症是指脑中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症状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症状,称为中风后遗症【1】。因病人的体质和并发症而异,所以中风常见的后遗症有:麻木、嘴歪眼斜、中枢性瘫痪、周围性瘫痪等。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2】。本文为了评价脉通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将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2组进行研究,如下:
1 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资料与方法
1.1中风后遗症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住院部收治的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3例。
观察组:男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女性患者=17:16;年龄范围48~70(61.80±5.30)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为(6.40±1.50)年。
对照组:男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女性患者=15:18;年龄范围45~75(61.50±5.10)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为(6.20±1.60)年。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性别的分布情况和年龄的跨度范围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时根据后遗症的类型而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比如运动性失语,要从简单到复杂,先发“啊”音练习发音,再练习其他的单音字,单词,然后到句子。如:先从“不”、“喝”、“吃”、“渴”到“不行”、“喝水”、“吃饭”、“口渴”,逐渐累积词汇,然后组成简单的句子,最后到复杂的句子)。疗程14天。
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脉通汤进行治疗,其中包括:给予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半)、生黄芪(一角.生用),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疗程14天。
1.3观察指标以及疗效判断标准
1.3.1中风后遗症的观察指标
根据住院随访的资料,观察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等情况,来评估治疗的疗效,并且记录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3.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作为本次研究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效率的评估范围。
显效评估范围: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能控制的比较稳定,中风后遗症基本消失。
有效评估范围: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得到好转。
无效评估范围: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反之加重。
(显效+有效)÷33例×100%=中风后遗症患者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使用了SPSS19.0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性运算,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用%表示,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当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具有临床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总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中风后遗症留下的最常见的后果就是患者会产生“三偏”、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3】。中风后遗症患者偏瘫时间过于长久会出现短气乏力、耳鸣目糊、腰酸膝软、失眠多梦、肢体麻木、筋肉抖颤等症状。它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而饮食不节,嗜酒肥甘,饥饱失宜,易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是诱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的可能性。中医则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瘀,脉络瘀阻,风痰阻络或肝肾二亏,精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4】。
西医康复治疗法也就是科学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以及“作为康复治疗法”等。这套现代康复医学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应当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5】。这项康复医学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即使在最大的医院里,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医生还为数甚少,并且训练起来也比较麻烦。
脉通汤的功效主要是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6】。红花,又称草红花刺红花、杜红花、金红花;具特异香气,味微苦;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黄色;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作用。活血通经药。当归,别名当归粉、干归、马尾当归、秦哪、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性温,味甘辛,有补血和血虚头痛作用。生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三种药材一起使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能让患者的活血通经,使阻塞脑部的血液流通,恢复元气。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94%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6%均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可发现使用脉通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比单一西医康复治疗法临床效果明显,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小,操作简单。
总而言之,脉通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恢复快,减少操作时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建国.脉通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7):17-18.
[2]田新民.脑醒通脉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6-7.
[3]王卷成.通脉汤治疗脑中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68-69.
[4]叶广平,张运东.通脉舒络汤辨证加减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471-1472.
[5]王卷成.通脉汤治疗脑中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68-69.
[6]任德启.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7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48-50.
论文作者:胡常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患者论文; 中风后遗症论文; 疗效论文; 当归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有效率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