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考察_公共物品论文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种从公共物品理论视觉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对策论文,缓慢论文,文献论文,视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20世纪世界图书情报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也是目前网络环境下国内外文献情报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曾先后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和80至90年代形成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和研究热潮。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延伸和普及,人们信息意识的提高,为共建共享提供了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于1999年1月14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提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协作原则,签署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和《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仍然举步维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专家学者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在众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原因的研究中,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虽然已经被提出,但并没有人进行深入研究。而笔者认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及其引起的“免费搭便车”行为是阻碍当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对它展开深入研究很有必要。

1 公共物品的含义及范围界定

公共物品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的一种现代经济理论。由于文献信息资源与公共物品特别是与准公共物品具有必然联系,所以我们首先对公共物品的含义、分类及相关问题进行介绍,这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文献信息资源的性质、生产与供给等有关问题。

1.1 公共物品的含义和分类

“在经济学中,我们根据以下两个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第一,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即是否可以阻止他人使用这些物品;第二,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即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时是否减少了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1]

根据这两个标准,经济学家通常将物品分为两大类: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如牛奶或面包。它们在被消费时,意味着其他人不能同时消费该物品。公共物品是指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公共物品又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两种。[2]

(1)纯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3]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公共卫生、国家行政管理等。例如国防提供的国家安全保障是对一国内的所有人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提供的,也就是说只要生活在该国境内,任何人都可以同等地享受安全保障服务,同时也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市场将为之付费的人同拒绝为之付费的人区别开来。

(2)准公共物品。“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纯公共物品外,更多的是混合产品,界于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准公共物品。”[4]典型的准公共物品有高等教育、医疗、有线电视等。准公共物品兼有私人物品与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它一方面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和消费,另一方面在消费中又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比如有线电视,首先消费者只有付费安装了有线才能接收信号,观看节目,而不付费的人却不能收看,所以它具有排他性;另一方面,当一个人在收看有线电视的时候,并不影响其它付费的人观看有线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它又有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按受益范围还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地域性)公共物品。由于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其无法由市场(私人)提供,必须由政府提供。因为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人人都想消费这种产品,但是没有办法让其为之付费,或者说让其付费的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弃让其付费,比如国防、环境保护是根本不能排他的,而公共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等则是排他成本太高。而非竞争性则会使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若按边际成本定价法就会血本无归。“因而提供纯公共物品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其中全国性的纯公共物品应当由中央政府提供,而地方性的纯公共物品应当由各级地方政府提供。”[5]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它具有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的双重特征,所以它既可由政府部门以免费或收费的方式提供,也可由政府出资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若由市场生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1)签订合同。政府出资但采用与私人公司签订合同让其负责部分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如经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2)授予经营权。在发达国家,政府还把现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授权的方式委托给私人公司经营,如负责供水、供电、通讯等。(3)经济资助。政府对民营准公共物品进行资助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主要形式有补助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直接投资等。财政补贴的主要公共领域是科学技术、廉价住宅、教育、卫生保健、养老院、图书馆、博物馆等。(4)政府参股。主要应用于桥梁、水坝、高速公路等的修建与经营。(5)社会自愿服务。在西方国家许多公共领域还允许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提供服务,但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6]“在美国大约有37%的消防服务、23%的图书馆、48%的公交服务由私人企业承包。”[7]

1.2 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

判别一种物品是否为公共物品,是纯公共物品还是准公共物品,其步骤如图1所示。[8]

附图

图1 判别公共物品的步骤

1.3 公共物品与“经济的外部效应”及“免费搭便车者”

经济的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又称为经济的外在性,是指“一个经济行为影响到他人利益时,市场无法令其进行相应补偿时的一种现象。”[9]“外部效应是公共物品的重要特征,主要源于公共物品的共同使用特性。”[10]

经济的外部效应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效应”(External economics)和“负的外部效应(External diseconomics)”。

正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给其他行为主体带来了利益时,市场无法令其得到受益主体的相应补偿的现象。例如:养蜂人给果园带来的传授花粉和增产的利益;个人种植鲜花和草坪,邻居免费享受美丽的风景和新鲜空气等,都属于正的外部效应,但市场本身往往无法令受益人对行为人进行补偿。

负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给其他行为主体带来了负利益或损失时,市场无法令其对受损主体进行补偿的现象。例如,钢铁厂排放的烟尘会减少附近农民的收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可能会污染当地居民的水源,抽烟者污染空气造成他人被动吸烟等,均属于负的外部效应。

“判断是否存在经济的外部效应的办法是看是否一个经济主体无偿地享有了额外收益或承担了不是由他导致的额外成本。”[9]

所谓“免费搭便车者”(free rider)是对那些寻求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收益的人的一种形象的说法。[11]由于正的外部效应的存在,再加之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或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因此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付费的个人,或者说排斥的费用是昂贵的。例如,烟花表演,设想某企业家决定举办一场烟花表演,但在卖票时肯定会遇到困难,因为它的潜在顾客很快就会意识到即使不买票也可以看到烟花。烟花无排他性,人们便有一种搭便车的激励,最终会导致公共物品配置的无效率。公共物品之所以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无法将公共物品的成本和收益“追踪”到每个消费者的身上,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只要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从而对于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如灯塔、公共交通、绿地等,往往会使得供给小于需求。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便车者”,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物品的好处。

2 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与“免费搭便车者”

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功能,它为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同时共享性以及消费的无损耗性是文献信息资源的两个重要特征,这也决定了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文献信息资源在被一个用户使用时,并不影响其他用户同时使用该文献信息资源,同时也不会影响该用户使用的数量和质量。根据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文献信息资源首先具有非竞争性。接下来,从技术上来看,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可以做到排他,文献信息资源可以做到让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单位使用,阻止没有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单位使用。最后,从排他费用上来看,文献信息资源的排他成本不高,只需设置“门槛”或程序控制即可。由此可以判定文献信息资源并不是一种纯公共物品,而是一种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其判定步骤如图2所示。

附图

图2 判定文献信息资源准公共物品属性的步骤

文献信息资源与其他公共物品(含准公共物品)一样存在明显的外部效应,同时是一种正的外部效应。这使得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也存在“免费搭便车者”。

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团体单位内部,必然存在着资源丰富、各方面设施较完备的规模大、基础好的图书情报单位,也存在着基础差、规模小的图书情报单位。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又具有较高的成本,这时候,使得任何一个参与共建共享的基础差、规模小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体都可以成为“免费搭便车者”,从而无偿地享用额外的规模大、基础好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主体的资源,而排斥这种“免费乘车”的行为又是十分困难的,至少目前在国内阻止“免费乘车”的机制还不完善。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

3 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对共建共享的影响

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以及由此出现的“免费搭便车者”是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从我国目前现实来看,我国缺乏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立法规范和国家政策,在这一情况下,理应由社会有关各界共同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文献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与共享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主要依靠有关系统和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性文件来协调这方面的工作。而这种协调难以从根本上阻止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免费搭便车者”,这一状况是导致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无效率的直接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公共部门领域中的人也是“经济人”,均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为任何公共部门都是由人组成的,部门职能也是由人去完成的,因此组成公共部门的这些人不可避免地具有经济人的性质,以追求最大的个人利益为行为准则。这些人具有扩张部门规模、追求部门预算最大化的动机,因为这些与薪金、津贴、公共声誉等密切相关。所以他们为了追求最大化的个人利益,就有了背离和损害公共利益的驱动力。具体到我国目前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事业,由于利益平衡机制不完善,共建共享的文献信息资源缺乏产权的归属与划分,虽然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事业,但因无法实现有关各方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投入与产出、绩效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平衡,这样部分图书情报单位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实际上是本单位人的利益)的最大化,就有了不积极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损害公共利益的驱动力。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构成了目前影响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障碍。

从现实角度来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不只是喊喊口号,它需要足够的物质基础,需要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涉及到物质投入,必然会引起利益关系的平衡问题。从整体上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对国家、社会、图书情报单位和信息用户都是有利的。然而,具体到每一个图书情报单位,情况又是不同的,由于同一地区各图书情报单位分别隶属于不同系统,同时在馆藏基础、设备条件、经费来源、人员素质等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规模大、基础好的图书情报单位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输出”多,“输入”少,因而在无形中增加了自身劳务和费用的负担;而那些规模小、基础差的图书情报单位则是“输入”多,“输出”少,因而在无形中成了“免费搭便车者”。在缺乏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的情况下,必然会使规模大、基础好的图书情报单位对资源共建共享的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和补偿,从而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持消极态度。当然,造成规模大、基础好的图书情报单位对资源共建共享持消极态度的原因并非仅此一个,比如还有体制上、技术上的原因等,但笔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以此克服由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所导致的“免费搭便车者”,使参加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各成员之间,能够依据他们自愿的投入和贡献量,获得相应的利益,这样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才能够有持久的动力。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由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单纯的政府行为无法调节共建共享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矛盾,所以,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事业发展缓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认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免费搭便车者”是阻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根源。要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各级政府部门、各图书情报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和牢固树立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引入市场机制,并辅之政府调节和社会调解方式,才能激发各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开创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利益平衡”,主要是就经济利益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中,参与共建共享的不同图书情报部门之间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劳动力、文献信息资源、技术、管理等,在产出(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上的一种相对平衡。

经济学认为,利益平衡机制是使一个经济系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源泉。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资金的投入、技术的引进、设备的配置、文献信息资源的协调、人才的培养、标准化的制定等等,一方面考虑不周,就有可能影响全局。此时,如果充分利用利益平衡机制,许多难题将由难变易。

上文我们说过公共部门的人也是“经济人”,所以隶属各图书情报单位的人也是“经济人”,因此,图书情报单位的决策其实是人的决策,是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关系十分广泛复杂,极端敏感多变,工资、奖金、收费等杠杆,无时无地不在支配着人们的神经。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机制。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一项事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人们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行动的目标。因此,利益平衡机制对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调节手段。

所以,从目前来看,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是克服文献信息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避免“免费搭便车者”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保障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事业的发展与成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利益平衡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4.2 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构的属性进行重新定位

我们谈利益平衡机制并不否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质,提出利益平衡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共建共享中影响无效率的因素,更好地促进共建共享事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以经济利益驱动的方式达到共建共享的公益性之目标。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美国,文献信息服务机构被定性为非营利性机构。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对于非营利性机构在运行上给予优惠政策[12]。为了推动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健康发展,将我国的图书情报机构打破事业单位的属性,而定位为非营利性信息机构是必要的。

4.3 改革文献信息资源的供给机制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政府不必完全组织准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作为准公共物品,其供给有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混合供给三种方式。所谓文献信息资源的公共供给是指政府无偿向消费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以基本满足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所谓文献信息资源的市场供给是指通过市场有偿向消费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以补充满足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所谓文献信息资源的混合供给是指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以调节满足社会公共消费的需要,它兼具文献信息资源公共供给和市场供给的特点。[13]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由于政府长期投资不足是导致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这一状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选择文献信息资源混合提供方式是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标签:;  ;  ;  ;  ;  ;  ;  ;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考察_公共物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