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的模仿教学_文学论文

浅谈高中作文的模仿教学_文学论文

谈高中作文的模仿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形成独立的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拐杖与桥梁。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写作对象、任务,要求有了较大的变化:议论文越来越占据写作范畴的主要位置,记叙文、说明文向着复杂方向发展,“思想”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骤然加强。在陌生而复杂的任务面前,高一学生(包括重点中学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水平、写作水平都难以适应,习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个时候,是十分需要教师领着一步步入门的。

模仿是写作入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能在学生思维水平定型之前抓紧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教育培养,则对其写作水平、思维能力都大有裨益,这也是写作教学科学化系列化的重要体现。

高中阶段作文的模仿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本文仅就笔者所观察学习的北京四中程刚老师的经验为例进行说明。

1.以课文为范本,提炼简明扼要的模仿程序。

模仿就需有样板,教科书就是最好的范文。程刚老师在高一初写议论文之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教科书议论文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揣摩其内容与形式方面的规律特点,从而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模仿程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概括段意,引导学生抓住了这几篇议论文内容上的共同点:都有一个论点、都有这个论点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分析,都有指出今后怎么办的内容,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但是,议论文的写作,关键在思路,指导议论文写作,就不仅要告诉学生写什么,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安排文章结构,怎样展开思路。但这几篇文章侧重点各不相同,文章排列顺序亦不相同,风格、语体都各有特色。譬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侧重在理论上论述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即“是什么”;而《拿来主义》重在分析提倡“拿来主义”的原因及应该如何实行,大量运用喻证法,风格幽默犀利。这种范文宜于揣摩体会,但不易于模仿。程老师选用了该单元内的自读文章《恰到好处》,该文说理层次鲜明,步骤清楚,篇幅短小,宜于作模仿范文。根据这篇范文,程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一个简明扼要的说理程序:①“是什么”(即提出论点),②“为什么(一)”(即分析原因),③“为什么(二)”(即从另一个角度再补充分析原因),④“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下简称“四步法”)。这个“四步法”既提供了议论文写作模仿的内容,又提供了模仿的思路提纲看似简单,实则是在深刻探究了议论文写作的规律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总结出的科学的模仿训练程序。

首先,它抓住了议论说理的关键步骤——提出论点、分析原因。论点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因果分析是“分析”中占最大比重的,因为它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探究事物的根源,哲学上叫条件分析;分析了矛盾的条件,也就找到了规律。而且,不同的论点总有其成立的不同理由,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就是引导其作具体分析。所以,抓住了“为什么”的分析,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四步法”抓住了关键,删除了枝节(譬如引出论点的“引子”,学生的注意力极易被其吸引,从而减弱以至忽略了关键内容——理论分析)并固定成简化的格式,极利于强化概念。智力技能在人的头脑中必须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认知。太庞杂,必然带来注意的分散;简洁,才能强化刺激,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向关键步骤集中,使学生对此形成明确而深刻的概念。

其次,“四步法”利于操作。因为它不仅给了模仿的内容,而且给了模仿的步骤,给了一个理论思维的框架,使模仿者心中有数,每一步应该写什么,什么内容应该置放在哪里。这种可操作性对教师指导、评改学生作文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入格训练,然后分格抓问题,集中讲评指导改正,既解决问题又提高效率。“四步法”的可操作性在其与公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比较之中更可以明显表现出来。那个公式是高度概括的对一般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规律,但事实上,学生处于尚未入门的初学阶段,思维水平低,他们可能模模糊糊感到一些“问题情境”,但很难真正进一步思维明晰地概括出“问题”,更难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所以他们会说会背这个公式,但难以真正领会,更难依此作文。“四步法”目的明确,操作性强,就很实用。

2.在写—评—改的全过程中,作切实的模仿指导。

学习了范文,提炼出简洁实用的模仿程序(实际上等于给了写作提纲),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写了。

“文无定法”,写作是一种创造。多作教学中的模仿,是对写作基本规律的认知,这种认知,只有演变为“领悟”时,才可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深刻的领悟,是必须在不断的写作、发现问题、模仿体会、再改写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的。程老师在议论文模仿教学中,非常重视讲评和改写这两个环节,在全过程教学中,不断予以切实的模仿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曾就“四步法”在某重点中学一个高一班作过全过程教学实验,深有体会。

初写。学习了范文,体会总结出“四步法”并要求学生依“四步法”为提纲写作文。为了不过分限制学生的思想,扩大了命题范围,出了《勤能补拙》、《失败是成功之母》(给论点),《时间小议》(给范围)及《蒲公英的种子》等三则材料。题目多,且与他们的生活较接近,为其尽可能地发挥创造性提供了条件。但是,有了范文与提纲,确实不等于真领会。初写结果,主要表现出两个问题:第一,论点不鲜明不确定,第二是不会分析“为什么”。这两方面的问题,恰恰证明了“四步法”概括之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对“为什么”的分析,全班48人,只有7人较深刻地领会并作了较透彻的分析。有31人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为何物,只会把观点一摆,再举几个例子,然后下结论;有些是所谓“平行论证”,譬如分析“为什么‘勤能补拙’”:“勤奋能弥补身体的残疾,勤奋能克服客观条件带来的困难,勤奋能使落后变成先进,勤奋能帮助人获得成功,真是勤能补拙。”这一段论述,实则是“勤能补拙”的具体化。多数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深入一层开掘、去探究原因、规律,当然更不知如何去进行。

讲评。讲评抓住初写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典型分析,使学生对“不该怎么写”有了较深的体会,之后,就是要再次树立模仿的榜样,深入一步引导学生模仿。一种榜样是常用的:课文,学生写得好的作文。这仍是一种典型分析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具体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可以就每一题目进行具体指导;论点应该怎样概括,“为什么”应该从哪里入手分析。譬如对“为什么‘勤能补拙’”的指导,明确指出,在前面所引的那段平行论述之后,应该有一层深入的分析,可以从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入手分析,也可以从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分析,等等。在这个逐一题目的指导中,仍可以举习作中的范例,譬如“客观的事物和规律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只要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能逐步认识规律改造世界。勤奋刻苦,就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只要我们勤奋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使自己的缺陷不足得到弥补,就一定能得到成功。”倘习作中没有现成的范例,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写一段。经过这样具体的示范性的指导,学生对什么叫论点、什么叫理论分析、什么叫举例,特别是对具体问题应该怎样进行“为什么”的分析,有了较明确的感受与区分。

重写。重新改写后,一般都能做到论点明确;85%以上的同学能较好地分析“为什么(一)(二)”。事实证明,学生并未因为你告诉了他们“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分析”而放弃了思考。仍以“勤能补拙”为例,他们有的从主客观关系方面进行分析,有的能从人的生理方面、从大脑细胞数量、使用锻炼程度方面分析,有的从“拙”的先天资质和后天环境关系分析,等等,显示了学生思考的成果。事实上,即使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辅导时所作的分析重写一遍,也应该看作是好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他知道议论文是什么样子,现在他按照这个样子描画了出来,他就有了长进。这就是他从模仿向创造过渡的基础。

标签:;  ;  

浅谈高中作文的模仿教学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