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SCM)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研究

供应链管理(SCM)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研究

阳霞[1]2003年在《供应链管理(SCM)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建筑业及其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的无国界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国际上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已将业务范围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建设项目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业主对建筑企业有了新的要求,逐渐倾向于将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的租赁、材料的采购等由承包商统一负责。这两方面的变化要求大型企业具有资金、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而中小型企业要具备专业上的核心竞争力。从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来看,具有综合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不是很多,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大而不强,小而不专”以及重复建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业如何变革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者认为,建筑业的变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如何向国外学习的层面上,而是要赶超他们,结合我国建筑业及其市场的特征,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武装自己,本文提出的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思想,既能保留传统模式中分工明确的特点,又能把各企业的优势联合起来,有利于大型项目的承接,因此对建筑业的变革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立足于整个建筑业,分析了在建筑业实施SCM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SCM思想,建筑业的变革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在企业内部,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在外部,则要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围绕建设项目,以实力强大的承包商为核心企业,建立由业主、总承包商、设计方、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等组成的供应链网链关系。在组织结构上,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CM的涵义及其基本理论(第2章),包括SCM概念的提出、特征及基本理论介绍等;其次,从建筑业的行业特征出发,探讨了SCM是否适用于建筑业以及如何建立相应模式的问题(第3章);再次,对在建筑业如何实施SCM进行了研究(第4章),重点讨论了供应链的设计、合作伙伴的选择、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问题;最后,就如何对建筑企业实行SCM的绩效进行评价以及如何进行激励做出了一定的论述(第5章)。

钟胜华[2]2005年在《建筑供应链的构建及其综合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SCM从90年代后就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领域。SCM的基本原理是“集成”。现在人们普遍认为SCM的理念是链中企业获得共赢(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然而,SCM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并不广为人知。建筑供应链天生的缺点和本身固有的弱点因而显得“零散性”,同时建筑生产过程也是不连续的,且涉及到各种目的不同的组织。在此情况下,新兴的SCM理论开始应用在建筑业中,旨在增加供应链价值、优化绩效、提高业主满意度及供应链的协调性。CSCM能够很好的促进合同管理,运作模式和供应商(分包商)选择方法的改善,重点在于CSC的集成,通常采用契约形式正如合作伙伴,联盟甚至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本文首先给出了CSC和CSCM的定义,尤其是把CSCM作为跨组织决策、关键业务流程和主要成员之间达到集成化的一种协调机制。其次,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综合,如通过提炼前人成果、经验和最新的文献报告,考虑到参与建设的各方,创造性的构建了一种典型的CM方式下的CSC模型,并分析了他的特征,指出了CSC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在建筑企业实施CSCM的必要性和充分性也作了论述。最后,比较了传统的建筑管理方法和CSCM方法的不同。 很多已有的研究和实践都论述了建筑业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大部分是供应链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建筑业绩效,需要开发出来一套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CSC的绩效管理。本文以铁二局集团为核心的CSC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因为总承包商在CSC中占主导地位,很可能成为最有效的改善建筑业绩效的一种途径。本研究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构建了一种专门的绩效评价模型系统,具体形式是递阶层次结构。用此方法进行CSC的绩效管理能帮助决策者用专门的图表来评价供应链的实际绩效。因此绩效评价不单只是用来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使得CSC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获得持续的绩效改善。 本文采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绩效评价,这种方法结合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理论的优点,即使在数据不确定和获得历史数据有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提供一种理论框架来协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评价绩效。模糊集合理论过去就常常用来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模型化,本文采用以最大隶属度原则为依据的模糊集合理论来评估CSC的绩效。考虑到绩效指标标准是实际评价的一种参考,所以对比调查到的历史数据能使企业决策者明白他们所处的危机程度并且容易分析出各个CSC绩效指标的不足之处。

王雷[3]2015年在《以总承包商为中心的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架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各阶段执行资源使用庞大、界面复杂、所涉各方面的相关人员及因素众多等问题逐渐凸显。因此,为使项目管理人员执行作业有所依循,并维持项目管理服务质量,将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并订定建筑项目的供应链网络图及标准作业程序具有较大的必要性。由制造业发展而来的供应链管理已逐渐应用于建筑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领域。但由于受到国内建筑业企业,规模小,信息化的不足,以及缺乏对供应链的深入了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还未得到全面推动。本研究旨在依托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建筑供应链管理相关架构,即以一个宏观的系统性角度,设计一套以主承包商为中心的、供建筑项目所用的供应链网络图及标准作业程序,进而实现供应链管理在建筑行业的初步运用。本文首先在阅读大量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文献基础上,从理论与管理实践两个层面上比较分析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探讨了供应链整合及国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文献。其次,通过对建筑业及建筑工程特征的详细描述,提出一个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与供应链管理整合的架构。然后,本文设计了一个系统化的建筑供应链网络结构,并在已有的供应链管理组合而成的整合度架构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度指标。最后,通过研究与分析两个案例的相关资料,确认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整合层级,论证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适用于建筑业的可行性,同时对未来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本文通过供应链的理论探讨及其在建筑业领域的应用分析,设计了针对该行业供应链的运用的架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的决策支援系统,并提高施工人员的作业绩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黄永强[4]2011年在《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建筑供应链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兴起、发展所形成的独立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己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都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不仅生产效率相对低下,而且由于工期拖延、资源浪费、各参与方冲突解决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不少建筑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开放,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迫在眉睫。作为新兴的制造类企业运作管理工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将供应链管理引入到建筑行业中来,建立属于建筑行业自己的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更好的利用建筑供应链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于建筑行业特点,试图通过建立建筑供应链,分析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前景,为改善建筑业企业业务流程,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竞争力提供一条思路。首先,论文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并且结合建筑业的现状及其特征,对构建建筑供应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其次,以工程总承包模式为基础,构造了以总承包商为核心企业,包括总承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等主体在内的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细分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环节和内容;再次,以文中构建的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为参考,从供应商管理、采购和库存管理、风险管理、建筑供应链逆向物流以及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建筑供应链的实施策略及步骤;最后,将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SCOR模型应用到建筑供应链中,并且结合建筑供应链自身的特点,建立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筑供应链实施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水平,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供参考。

张超[5]2011年在《建设供应链理论在跨地域多项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目前西藏建筑业特别是跨地域多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入手,从自然环境和企业本身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引入建设供应链管理这一理论,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建设供应链理论在西藏跨地域多项目工程中的应用。首先,针对建设供应链理论需要工程各参与方必须围绕业主的有效需求,同心协力向同一目标努力,各参与方必须有较高的能力素质这一基础,结合西藏建筑企业发展层次不高这一实际,提出了以业主为主导的建设供应链应用。其次,在业主主导的基础下,研究分析了西藏跨地域多项目工程对建设供应链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分别是改善相互关系的需求、改善物资设备供应准时准确性的需求、促进各参与方积极沟通协作的需求、实现共赢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提出了其应用模型。然后,对建设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合作伙伴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西藏建设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的态度定性,并综合采用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加权综合分析法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提出了选择的程序步骤。第四,探讨了西藏跨地域多项目工程建设供应链中冲突、风险、创新、绩效管理的必要性、目标、方法、要求等。通过四个方面的管理,可以促使建设供应链在约定的目标、框架内有效地运行。第五,针对西藏跨地域多项目工程建设供应链的应用实际,提出了信息平台的基本构架与实践目标,确定了信息平台中实时电子商务系统、实时计划管理系统、实时施工管理系统、实时决策支持系统四大子模块的构成。最后,根据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建设供应链在实际应用中的步骤,以及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了实践支持。

赵晓菲[6]2006年在《国内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供应链管理起源于及时制造理论和物流理论,因其能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风险、促进各参与方密切合作等在制造业中被广泛采用。建筑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由于建筑生产及其产品本身固有的特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有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取代原有的陈旧的模式。供应链管理便逐渐成为建筑业关注的焦点。国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都早于我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分析国外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特点,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提高建筑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对国内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建筑业特点,建立了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体系,并提出了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案。论文首先对国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建筑供应链相关理论及后续比较分析的范围进行了界定。运用了Keyword Analysis方法从建筑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总体情况、建筑供应链模型及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叁方面分别对国内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我国在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我国建筑业特点,提出了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案,包括建筑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向、建筑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内容、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并通过对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实施障碍的分析提出了成功实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建议。本文为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效方案。

黄雷[7]2013年在《基于数量弹性契约的建筑供应链研究》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建筑业作为一个整体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世纪后十年,面对生产率和利润率低下的现状,各国的研究人员逐渐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建筑业,提出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以提高整体效益。其中,供应链上游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是建筑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材料采购活动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解决传统工程采购模式存在的合作度低、采购效率低下、对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差等缺陷,本文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本文对比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与传统工程采购模式的特点,基于供应链契约理论,构建了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数量弹性采购契约模型,并扩展考虑了供给的不可靠性。通过研究得到了一些主要结论:第一,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数量弹性采购契约可以使承包商灵活地进行特定的采购活动,有效协调供应链上下游的利益,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增强承包商和供应商双方对需求和供给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进而使建筑供应链上的节点公司利益达到协调。第二,在供给不可靠条件中的供应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承包商的最优期望利润和供应商的最大供货量都随供给可靠性的增加而增加。存在供给不可靠情况会促使承包商增加其订购量,并倾向于选择供给更为可靠的供应商,但是承包商的最优订购量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却非单调。第叁,存在道路不通畅、生产设备故障、罢工等物料供应中断风险时,承包商最优订购量却不受供给中断风险的影响,承包商也不能通过改变自身订购决策来降低一定供给中断概率带来的风险,而其最优期望利润随着供给中断概率的增大而减小。

参考文献:

[1]. 供应链管理(SCM)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研究[D]. 阳霞. 重庆大学. 2003

[2]. 建筑供应链的构建及其综合绩效评价[D]. 钟胜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3]. 以总承包商为中心的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架构研究[D]. 王雷. 天津大学. 2015

[4]. 基于总承包模式的建筑供应链管理研究[D]. 黄永强. 青岛理工大学. 2011

[5]. 建设供应链理论在跨地域多项目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6]. 国内外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比较研究[D]. 赵晓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7]. 基于数量弹性契约的建筑供应链研究[D]. 黄雷. 天津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供应链管理(SCM)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