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赛 任建辉 何瑞林
(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放射科 3252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人膝关节标本的PCL股骨端止点的X线测量与分析,掌握相关的放射学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PCL提供参考。方法 25例膝关节标本,对PCL股骨端止点进行标记,拍摄屈膝90°的正、侧位片。选取4对常用标记线:股骨解剖轴(A)与过股骨后髁作A的平行线(B);B与过股骨前髁作A的平行线(C);股骨髁间窝的切线(D)与过股骨髁远端作D的平行线(E);过股骨后髁的切线(F)与过股骨远髁作F的平行线(G)。测量标记点到上述4对标记线的距离,并计算其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屈膝90°侧位片上,测得双束止点中心标记点到标记线AB与DE的距离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标准差、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各标记点较稳定地落在了AB与DE之间。结论 可以利用AB、DE这两对标记线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对PCL股骨止点中心点进行X线定位,为PCL双束重建提供中股骨端两个骨道定位提供帮助。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股骨止点 骨道位置 X线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050-02
膝关节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可分为前外束(anterolateral bundle,ALB)和后内束(posteromedial bundle ,PMB)。它们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断裂后可能会引起膝关节后向及旋转不稳,从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Ⅰ度及Ⅱ度PCL损伤通常可保守治疗,对于Ⅲ度损伤及复合韧带损伤临床一般多主张行PCL重建。
近年来,各种双束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PCL重建术中[1-3]。骨道放射学研究在前十字韧带中相对多见,然而对于PCL重建,却一直缺乏相关放射学分析数据。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活体人膝关节标本的PCL双束股骨端止点的X线测量与分析,掌握更为详细的放射学资料,为临床重建治疗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5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均为福尔马林液浸泡固定,保留股骨及胫骨各15cm,排除关节明显退变、畸形及韧带损伤。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 左侧12例,右侧13例,死亡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5岁。
2、双束止点的暴露及标记:取膝后正中切口和前内侧切口显露整段PCL及其两端附丽部。屈、伸膝关节,分别在屈曲位和伸直位分辨出PCL的ALB和PMB。在其体部靠近股骨侧将双束分开,向两端作钝性分离直达两端止点。然后仔细将其自两端附着处剥离,用记号笔将股骨附着区轮廓划出,用直径3.5mm钻头在止点中心钻孔并行金属标记。
3、放射学的测量:所有标本均拍摄DR片:包括屈膝90°的正位片和侧位片。正位片上,作股骨髁间窝的时钟表,记录标记点的时钟范围。侧位片上,调整标本的位置,尽量使内外股骨髁重合在一起。选4对常用的标记线:AB、BC、DE、FG(A为股骨解剖轴、B为过股骨后髁作A的平行线、C为过股骨前髁作A的平行线、D为Blumensaat线、E为过股骨髁远端作D的平行线、F为过股骨后髁的切线、G为过股骨远髁作F的平行线,如图1所示)。在INFINITT PACS系统中分别测量标记点到上述4对线的距离,并计算其占各对标记线总距离。每个点由三个不同的医师分别测量三次。
图1屈膝90°的侧位片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并计算4组标记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
结果
屈膝90°的正位片上,ALB股骨端止点中心标记点的时钟范围为10:30±00:20(左膝)和1:30±00:20(右膝),PMB止点中心标记点的时钟范围为8:30±00:10(左膝)和3:00±00:10(右膝)。侧位片上,测得ALB、PMB股骨端止点中心标记点到上述4对标记线的距离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见表1。4组标记线百分比的变异系数见表2。由表1、表2可知,无论对于ALB还是PMB,标记线AB和DE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小。
表1 标记点中心到4对标记线的距离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x-±s)
ALB PMB
AB 49.82% ±1.30% 60.13% ± 1.12%
BC 31.94% ± 4.91%24.25% ± 5.13%
DE 29.64% ± 0.62%24.74% ± 0.82%
FG 48.73% ± 7.23%29.35% ± 5.31%
表2 距离百分比的变异系数
ALB PMB
AB2.61%1.86%
BC15.37% 21.15%
DE2.09%3.31%
FG14.84% 18.09%
讨论
PCL双束重建技术主要是指PCL股骨端采用双隧道重建技术,即将骨隧道定位于ALB与PMB止点的中心点,而胫骨止点仍采用单骨道或Inlay技术,认为这样最大程度模仿了PCL解剖重建。但后来也有少数学者主张胫骨端也采用双隧道技术[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由于其技术条件要求高,加之开展的时间较晚,其临床经验还远不如ACL重建那样成熟。特别是术中股骨双隧道的钻取,无论是采取 Outside-in技术还是Inside-out技术,如何精确进行骨道定位都是手术的一大难点[4]。
1、临床关于PCL股骨端两个骨道的定位方法:
主要有以下三类:①屈膝90°的表盘法:这种方法临床应用最广,主要将PCL双束相应中心点的位置用时钟来描述。一般认为ALB股骨端止点中心位于在1点(右膝)和l1点(左膝)处[5]或1:30(右膝)和10:30( 左膝) 处[2];PMB止点中心在3点(右膝)和9点(左膝)处[1,2],或3:30(右膝)和8:30(左膝)处[6]处。②三?三原则,即将PCL股骨止点在矢状面上分为前、中、后和近、中、远两个“三”部分。其中ALB位于前1/3,中部和远端交界处,PMB位于中1/3,中部和后部交界处[7]。③Morgan法:用PCL双束中心点到髁间窝顶和前方髁软骨最前缘的距离来定位,认为ALB中点到髁间窝顶和前方髁软骨最前缘的距离均为13mm,而PMB上述两个距离分别为20mm和8mm[8]。上述三种定位方法无一例外都侧重于依靠解剖部位进行定位,这样定位虽然相对准确,但由于临床PCL重建并非开放手术,多在关节镜下完成,使其实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PCL股骨端两个骨道X线定位:
骨道放射学研究在ACL中相对多见,一些结果也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然而对于PCL重建,却一直缺乏相关放射学分析数据。本研究显示在侧位片上,ALB、PMB股骨端止点中心标记点到AB与DE标记线的距离占标记线总距离百分比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均较小。可见,各个标记点较稳定地落在了AB与DE这两对标记线之间。换言之,可以利用AB、DE这两对标记线对PCL双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进行较精确的X线定位。这样,术中只要屈膝90°,然后借助C行臂进行透视检查,就可以完成股骨端双骨道的定位了。而且由于股骨解剖轴(A线)、股骨髁间窝的切线或称Blumensaat线(D线)均为临床常用的放射学定位线,医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于屈膝90°侧位片上的测量结果是在尽量保证内外股骨髁重合的前提下得出的,所以术中在C行臂透视下需要先调整好膝关节的位置,再行定位才能确保准确。
小结
本研究以PCL双束股骨端的解剖为基础,对ALB及PMB股骨止点中点进行X线测量与统计分析,结果相对科学、可靠。不仅可以应用于PCL双束重建术中的股骨端两个骨道的定位,也可以应用于PCL重建术后股骨端骨道的放射学评估。定位方法相对简单,且实用性强。但本研究中采用的为非活体人膝关节标本为对象,且受到标本量、年龄的覆盖面等条件的制约,使结果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更多同类研究地深入及临床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 Noyes, Frank R. The all-inside technique and the tibial inlay technique using double bundle quadriceps tendon-bone autograft. Techniques in Knee Surgery, 2003, 2(4):214-228.
[2] Bottoni CR, Parr RR. Double bundle arthroscopic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a new medial femoral cortical bridge technique. Techniques in Knee Surgery, 2003, 2(4):239-249.
[3] Dennis MG, Fox JA, Alford JW, et a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current trends. J Knee Surg, 2004,17(3):133-139.
[4] Galloway MT, Grood ES, Mehalik JN, et al.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n in vitro study of femoral and tibial graft placement. Am J Sports Med, 1996,24(4):437-445.
[5] Ma CB, Warren RF, MacGillivray JD, et al. Double bundl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Knee Surgery, 2003, 2(4): 229-238.
[6] 陈百成,高石军,王晓峰,等.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3):129-132.
[7] Noyes FR, Medvecky MJ, Bhargava M. 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quadriceps double-bundle tibial inlay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 An analysis of techniques and a safe operative approach to the popliteal fossa . Arthroscopy, 2003, 19 (8) :894-905.
[8] Stahelin AC, Sudkamp NP, Weiler A . Anatomic double-bundl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using hamstring tendons . Arthroscopy, 2001, 17(1): 88-97.
论文作者:周晓赛,任建辉,何瑞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股骨论文; 标记论文; 膝关节论文; 距离论文; 百分比论文; 平行线论文; 韧带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