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情系桑梓共兴甬
文|孙善根 本刊记者 张逸龙
第二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崔引|摄)
宁波点缀在中国大陆漫长的海岸线中部,以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揽甬江入东海。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是连接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数百年来,无数“宁波帮”人士从这里出发,足迹遍布五湖四海。
3)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高速高效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初步实现了从纯上游的油气开发生产公司到上下游一体化能源公司的转变。在向着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迈进的征程中,如何在节能工作中更好的践行集团公司“绿色低碳”核心战略,将节约能源、水资源和生产低碳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素,实现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推荐理由:本书以爱情主题切入中国近现代史,两百年爱情的演变,折射出中国人心灵的沧海桑田。作者主要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道德、性别、权力、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
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宁波帮”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秉持“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的精神,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创造了中国工商业一百多个“第一”和“之最”: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信托公司、第一家味精厂……他们用辉煌的业绩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
“宁波帮”素有报效桑梓、造福故土的美德与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漂泊异乡的“宁波帮”人士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关于沿海开放城市和对外开放工作的汇报时提出,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一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的宁波人。多年来,包玉刚、邵逸夫、曹光彪、李达三、王宽诚等一批批“宁波帮”人士秉承回报桑梓的心愿,纷纷支援家乡建设。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踊跃参与宁波现代化建设,扛起了做大实业、振兴宁波的时代重任,为宁波发展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成为宁波可依赖、可倚重的“亲友团”。
建言献策促开放
在众多“宁波帮”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人民大胆开拓,奋发有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早在1999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就已达1071亿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超过大连,初步实现了邓小平生前提出的“宁波发展不会慢,可以和大连展开竞赛”的愿望。进入21世纪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201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46亿元。站在万亿GDP的新台阶上,宁波瞄准了新目标,正发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与“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打造融入长三角、服务浙江大湾区的重大产业平台宁波前湾新区。这些计划为宁波拉开了崭新的发展蓝图,也开启了“宁波帮”奋斗的新征程。
为了团结海内外“宁波帮”共同为家乡建设出力,1980年,一贯爱国爱乡的旅港“宁波帮”人士王宽诚向时任宁波市工商联主委的俞佐宸建议:在宁波和香港两地分别成立甬港联谊会,由联谊会负责香港宁波籍人士与家乡各方面的交往与联系,以吸引爱国爱乡人士参与家乡建设。随后他多次来往于港甬之间,为两地甬港联谊会的建立奔波、操劳,并亲自担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甬港联谊会成立近40年来,为发展甬港两地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为香港和其他海内外宁波籍人士回乡旅游、探亲、观光,支持家乡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发动港澳台和海外“宁波帮”支援家乡建设的一大创举,被海内外人士称为“联结海外同胞之纽带,宁波对外开放之桥梁”。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太空,为地球输送了一组罕见的照片。在嫦娥三号上拍摄这些照片的镜头,由宁波永新光学与浙江大学研制生产。宁波永新光学正是著名“宁波帮”人士曹光彪于1997年投资建设的。目前,其孙曹志欣担任永新光学总经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当时,他与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交往密切,先后10余次会见包玉刚。与“宁波帮”人士的频繁交往,使小平同志对默默无闻的宁波倍加关注。
在MTM模式下,医师为患者做出诊断和最初的治疗决策后,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咨询指导等一系列的药学专业服务,与其他医疗服务者合作,共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该模式需要药师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要求。
1984年10月,阔别家乡40年后,包玉刚又踏上了故土。家乡的一切使他感到亲切,特别是碧波荡漾的北仑深水港,让这位纵横四海的船王激动不已。他决心把这里开发出来,以推动宁波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此后他在与邓小平会面时,多次谈起北仑港的巨大优势以及他开发北仑港的打算。1984年12月,包玉刚在与邓小平会面时,提出宁波的机场问题也需要解决。他说,宁波只有一个机场,还不能天天开放,每天至少要有一架民航飞机进入宁波,才能满足需要,对外开放没有机场不行。包玉刚的这两个建议都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
参与式学习的互动由两部组成:一是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参与;二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与老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积极地一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内容或任务,才能深入学习。
宁波被批准为全国计划单列城市后,包玉刚说:“现在好了,宁波相当于直辖市了,免掉了许多层次和拐弯,我这个宁波大使也好当些。”此后,他为开发宁波奔波于香港、北京和浙江,为推销宁波形象往返于欧美、亚洲之间。他频频向各国首脑与工商界人士介绍宁波,特别是北仑港的优势条件和投资环境。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不少外国代表团纷纷到宁波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并同中方进行了多次正式会谈。对于包玉刚为家乡所作的贡献,谷牧称赞他这个“大使”“顾问”当得好,几年来为宁波办了不少事情。
1986年、1991年,王宽诚、包玉刚相继去世,但“宁波帮”造福家乡的传统并没有改变。此后,海内外“宁波帮”继续为宁波的开发开放奔波出力。他们不仅在海外多方面宣传、介绍宁波,推动宁波走向世界,而且多次组团到家乡考察访问,参与在宁波举办的贸易投资活动。在广大“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牵线搭桥下,甬港两地以乡情为系、以论坛为媒,始终做到同心相知、同声相应,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止血、补液以及抑酸等,具体操作为(1)先禁止食水;(2)泮托拉唑针采用静脉滴注80mg进行抑酸,每12小时1次;(3)每日静脉滴注6.0g6-氨基己酸2次。研究组再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再静脉滴注由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59187的生长抑素(规格3.0mg),若患者在48小时内已止血则需停用,若72小时后仍无法止血则视为生长抑素是无效的,需停止使用。
薪火相传振经济
宁波大学是众多“宁波帮”人士共同关心和支持家乡建设的一座历史丰碑。自1984年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办宁波大学以来,广大“宁波帮”人士热烈响应,至今已有60多位“宁波帮”人士共捐资7亿余元,建造了60多幢大楼,设立了70多项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2014年,宁波大学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宁波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在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一座现代化的初具规模与发展水平的大学城已耸立在甬江之畔。
在宁波开发开放的征程中,有“世界船王”之誉的香港著名“宁波帮”人士包玉刚同样功不可没。他充分利用其地位与影响力,积极向中央领导进言,为宁波地位鼓与呼,为宁波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宁波登上中国乃至世界舞台。
新一代“宁波帮”搏击商海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敢闯天下路,敢争天下强,承袭祖辈创业基因,书写着新的辉煌传奇。他们和帮宁波人士的使命和担当,就是扎根宁波、深耕宁波,在这片开发开放的高地、创业创新的热土、宜居宜业的乐园抓住投资机遇、扛起责任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加快干,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腾飞”,做建设宁波的“生力军”。
1985年12月,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国务院成立了以时任国务委员谷牧为组长、由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组成的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并以国务院名义聘请包玉刚、卢绪章为顾问。其职责是研究协调宁波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包玉刚、卢绪章和协调小组的努力下,许多关系宁波开发开放全局的重大问题得到了较快解决,从而大大推进了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如拖延多年的“水水中转”开始落实,一批国家级重点工程相继落户,特别是宁波幸运地赶上“末班车”——被批准为全国计划单列城市,享受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江山代有人才出,当老一辈“宁波帮”逐渐淡出经营第一线时,新一代“宁波帮”接力而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崛起于世界经济舞台。丁磊、沈国军、郑永刚、李如成等新一代“宁波帮”代表人士,在全世界创造了一个个财富故事。
新一代“宁波帮”催化出一个个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品牌,涌现出一批行业翘楚——“衬衫大王”雅戈尔、“西服大王”杉杉、“国服经典大师”罗蒙、“中国笔王”贝发……150多个行业领袖纷纷从宁波涌出。更值得称道的是,新一代“宁波帮”并未止步于“大王”“专家”,他们更善于抓住时机创新转型,不断向科技、品牌及新市场等更深广的领域进军。
第三,商务英语从事教学和教学理论实践研究的对象依然视商务英语的教学为主要基础,其中包含了教学和学习两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商务英语通过商务环境为英语教学的媒介,其教学内容涉及了管理学、商务谈判等各个学科的细节内容,是一门专业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门类,更是英语语言应用于国家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和良好体现,该两门专业在不断渗透融合、相互借鉴中形成了商务英语这门新学科。
古往今来,钟灵毓秀的宁波大地孕育了一大批院士,是著名的院士之乡。116位甬籍院士活跃于海内外的各个领域,他们不仅为世界科技领域贡献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力量”,也为家乡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活力。
在宁波大发化纤,一支由8名院士专家成员和14名企业配套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成为大发化纤探索、开拓绿色制造新“丝”路的重要引擎。今年年初,宁波大发化纤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捧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宁波7年来“国奖无企业第一完成单位”的空白。一项项颠覆性产品进入市场,让企业在一次次科研创新中领跑同行。
大发化纤捧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甬籍院士助力宁波经济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波全面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新型智慧型城市建设、城南智创大走廊建设……一项项城市目标的背后,都挺立着甬籍院士“智囊团”的坚实背影。从“春来发几枝”到“春色满园”,越来越多的甬籍院士与宁波企业、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从汽车、石化、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宁波传统优势产业,到服务业、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发展产业,甬籍院士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创新插上了腾飞之翼。
“宁波帮”与宁波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宁波,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地处东南前线,社会经济一直徘徊不前,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宁波从默默无闻中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开发开放的重要地区与前沿地带,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在此落地,从而为当代宁波乃至浙江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期间,以包玉刚为代表的“宁波帮”人士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当时宁波开发开放的重要力量。
泽惠故里兴教育
“君子虽远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在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后,心系桑梓的“宁波帮”人士充分发挥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或捐资赠物,或设立基金、奖学金,或座谈讲学,为宁波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人历来以经商闻名,特别是近代以来,大批宁波商人抓住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上海崛起的历史契机,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创造了辉煌的商业成就,“宁波帮”以近代中国第一商帮著称于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宁波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宁波帮”人士到宁波参与家乡的经济建设。他们兴办实业,开展贸易活动,热心引荐港澳台及海外工商界人士来甬考察,努力促成合资合作项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甬投资的“宁波帮”企业有8000余家,总投资490多亿美元,占全市累计使用外资的50%。
饮水思源,泽惠故里。多年来,“宁波帮”人士心系家乡教育事业,慷慨捐资、造福桑梓,充分表现出了对家乡教育的殷切期望和深厚情怀。著名“宁波帮”人士李达三曾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人才很重要,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根本,教育是千秋万代的大业,振教兴邦,匹夫有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达三和夫人叶耀珍先后捐资助建了宁波东钱湖镇中心中学李达三教学楼、宁波大学李达三外语楼、宁波大学叶耀珍楼等。2015年12月16日,李达三向宁波大学捐资1亿元,创建宁波大学李达三叶耀珍伉俪李本俊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据了解,这是全国地方高校单项学科获得的金额最高的一笔捐款,也是宁波大学建校30多年来获得的最大一笔资助。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入诊治的3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女7例,男23例,左侧狭窄17例,右侧狭窄13例,年龄43~79岁,平均(52.64±4.58)岁,病程1个月~18年,平均(8.62±1.03)年。患者均有一过性意识不清、单眼一过性黑朦等脑缺血的表现。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及头颈部血管造影(CTA、MRA或DSA)确诊, 30例患者均为重度狭窄,即狭窄率均>70%。
对于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也一直很关注。“英国诺丁汉大学,世界排名在前几十名,这样的大学肯到宁波来办学,表示宁波有条件、有能力接纳世界名牌大学,作为一个宁波人,多少开心啊!”学校创建以来,李达三夫妇多次向宁波诺丁汉大学捐资。特别是2017年12月17日,李达三向宁波诺丁汉大学捐赠1亿元,以推动学校师生创业创新,支持学校建设一流学科、培养顶尖人才、拓展国际合作并深化本土对接。
Black和Scholes[1]将布朗运动用于刻画风险资产如股票的价格的演化过程,提出了经典的B-S期权定价模型。Merton[2]在此基础上用复合Poisson过程来刻画股票价格的价格跳跃行为,提出了著名的Merton跳-扩散价格模型,即t时刻股票价格S(t)满足以下方程:
“宁波帮”捐资助学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他们不但积极参与家乡的办学活动,更把这种深厚的爱国爱乡传统在家族发扬光大。“宁波帮”著名代表曹光彪,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在祖籍地鄞县曹隘捐资建造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等,还为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等高校捐出上亿资金兴建教学设施,成立教育基金和创新基金等。耳濡目染,曹光彪的大儿子曹其镛深知,父亲事业有成后长期热心在故乡捐资兴学,是为了追根溯源,让自己的下一代永远牢记他们的根在宁波。为表达对父亲的敬仰之情,曹其镛出资百万元在宁波大学捐设奖学金。
树高不忘根,辉煌不忘本。“宁波帮”人士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融入到对教育事业的拳拳厚爱之中,像李达三夫妇、曹光彪父子这样捐资助学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如今,在宁波的一些学校,人们可以看到林杏琴教学楼、邵逸夫图书馆等以“宁波帮”人士命名的楼宇。在宁波大学,包氏教学楼群、安中大楼、林杏琴会堂、曹光彪信息楼、绣山工程楼等一座座有着特殊名字的教学楼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明山高甬水深,情系桑梓不忘本。“宁波帮”不仅推动了宁波开发开放、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而且活跃于文化、交通、医疗卫生、公益事业等建设中。在宁波,由“宁波帮”人士捐建的医院、敬老院、福利中心、托儿所、少年宫、图书馆有上百个,道路、桥梁、各种车辆等交通设施及生产、科研、医疗卫生等设备不计其数。“宁波帮”的关心与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社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谢 霞
标签:宁波帮论文; 全世界论文; 包玉刚论文; 宁波人论文; 开发开放论文; 家乡建设论文;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