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耀
广西兴安界首中西医结合医院 脊柱科 541306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回顾其临床和影像学相关资料,对上述患者术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记录其骨折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对脊髓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结果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生理弧度和椎体高度恢复满意,Frankel评分改善显著。随访结果显示,压缩椎体高度、畸形角矫正及脊髓功能等均有良好恢复。结论 通过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Frankel评分;效果观察
急性脊柱创伤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创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工业建筑等事故频发,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损伤部位以胸腰段为主,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脊髓损伤,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研究表明,急性脊柱创伤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1]。明确诊断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和伤势程度并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是减轻急性脊柱创伤危害和较低其致残、致死率的关键所在[2]。我院通过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6例急性脊柱创伤患者,年龄在19~71岁,平均(36.8±2.7)岁,其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9例,受伤时间为1~9h,平均(3.7±0.8)h,坠落伤23例,车祸伤17例,压砸伤16例,骨折类型(按Magral分类):爆裂型15例、压缩型24例、旋转脱位8例和骨折脱位9例。
1.2诊断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CT和X线片及MRI检查。通过多拍螺旋CT机,采用X线片进行扫描,以确定患者骨折具体部位,最终扫描部位确定后使用CT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mm左右,扫描切面角度与患者椎体后缘垂直,并与椎间隙保持平行。并通过MRI阶段性扫描患者损伤脊柱(层厚为5mm,层间距0.2~0.28mm)。
1.3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全麻,手术采用俯卧位,注意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腹部避免其受到挤压,对患者进行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纵向切开患者损伤椎体的侧方壁层,充分暴露病变椎体,手术路径根据患者脊柱具体创伤位置确定,详细观察椎体内血管具体受损状况,并通过必要措施进行治疗处理。患者硬脊膜前方在手术前要进行一定的减压处理,使受损椎体高度恢复正常水平,将螺钉钉在病变椎体与相邻正常椎体之间,透视确定螺钉位置和方向均正确,术后常规消毒切口并缝合。术后3~4周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使用腰部支具进行下地锻炼,注意对患者腰部进行为期约半年的维护。
1.4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Cobb’S角以及前缘压缩高度情况,通过Frankel评分将神经功能分为五个等级:A:完全无感觉或运动功能;B:有感觉但无法运动;C:可以运动但没有功能(或无有用功能);D:可以进行随意、有用的运动;E:感觉和运动恢复完全。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分析。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术后进行1年随访表明,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螺钉有折断或松动的现象,恢复情况均比较理想。如表1所示,通过Frankel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进行分级,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表2 可知,患者手术前后其受损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和Cobb’S角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3.讨论
急性脊柱创伤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外科创伤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导致患者脊髓损伤,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通过专业仪器精确诊断患者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致死率[3]。明确诊断损伤部位、类型和伤势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减轻急性脊柱创伤危害和较低其致残、致死率的关键所在。
目前,临床多联合采用X线片和CT、MRI对患者进行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全面掌握患者损伤情况和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4]。X线片在患者的细微骨折和附件骨折方面显示效果不理想,很难清楚地体现患者具体损伤状况,CT检查对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判断骨折类型方面优势较大,可以弥补X线片的缺陷,在爆裂型骨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RI在组织结构检查方面具有最高的敏感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诊断脊柱创伤,尤其适用于诊断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联合使用X线片和CT及MRI检查诊断急性脊柱创伤并对患者进行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后其神经功能和Cobb’S角以及受损椎体前缘压缩高度较手术前均具有明显好转,差异显著(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葛茂锁.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125-127.
[2]王炬奇,王建强.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4,(21):107-107.
[3]张俊锋.急性脊柱创伤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6):25-26.
[4]李爱国,彭兴梅,董玉珍等.40例急性脊柱创伤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96-97.
论文作者:宁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脊柱论文; 创伤论文; 损伤论文; 椎体论文; 术后论文; 脊髓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