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模式对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的影响论文_徐莎,卢晓燕

徐 莎 卢晓燕

江油市中医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模式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76例,将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外感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小儿;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属于中医学常用术语,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温热疫毒、六淫邪气侵袭,其侵袭力超过自身抵抗能力时,引起机体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衡,患者表现为恶寒、发热、疲乏无力以及全身酸沉等外感病证[1]。由于儿童体温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面对外邪入侵时,极易引起外感发热[2],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选择76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76例,将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0.5~8岁,平均(4.21±0.85)岁;研究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8岁,平均(4.32±0.7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体温测量、用药指导、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护理:指导患儿多卧床休息,患儿发热原因是外邪入侵,应注意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每日打扫病房,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灭菌,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整洁;指导患儿服药,外感发热患儿多实施外敷、内用中药治疗,患儿服用中药汤剂之前,护理人员需保证汤剂温度适宜,避免烫伤患儿。(2)中药灌肠护理:中药灌肠是治疗外感发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进行治疗前,依据患儿的个人习惯选择侧卧位,暴露患儿肛门,使用润滑剂润滑肛管前端,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将灌肠药物注入肛管内,注射与拔出注射器时应动作轻柔;灌肠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使用干净卫生纸轻柔患儿肛门,并告知家属需使灌肠药物在患儿体内停留1小时左右。(3)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一种体表外治方法,首先将所用药物研磨后调匀,用姜汁醋把研磨药物调制成糊状,使用无纺布贴于患儿的涌泉穴,由于小儿活动较多,护理人员需使用胶布将外敷药物固定,每日更换一次。(4)药浴护理:将中药放入适量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后,煎煮10分钟后过滤药液,通过加清水调整药液温度至38-39℃,对患儿儿实施足浴治疗,直至患儿发汗为止,每日1次。(5)饮食护理:指导家属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每日需保持充足的饮水量,加快机体代谢,利于体温恢复。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指标[3]:治疗后24~48h内,患儿的腋下体温恢复至37.3摄氏度以下且不再回升,身热、面红等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后24~48h内,患儿的腋下体温恢复至37.3摄氏度以下且不再回升,身热、面红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后24~72h内,患儿的腋下体温无明显降低,身热、面红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数×100%。

(2)护理服务满意度:选择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服务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外邪入侵时是外感发热的病机[4],外邪入侵机体时,体内的正气与其相博,导致脏腑内的气机发生紊乱,继而阴阳失调,阳气亢奋,使毒、热充斥于机体,引起发热。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解肌发汗、疏风散热,由于小儿机体免疫力较差,且体温中枢调节能力较弱,需对患儿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而常规护理趋于流程化,用于患儿护理中效果不佳。研究发现[5],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中药敷贴、灌肠以及足浴等方式给患儿带来的疼痛感较低,且无需口服,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中药灌肠时药物在肠道内容易保留,且直接通过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对脏器无毒副作用;小儿的皮肤角质层较薄,穴位贴敷药物吸收较好;而高温足浴能够提高皮肤的渗透性,更利于药物发挥作用。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护理用于外感发热患儿,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提升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中医护理对外感发热患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凤, 吴进, 张桂萍.中药泡浴治疗小儿风寒型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04):82-84.

[2]冯宝珍, 杨艳碧, 高秋燕.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26):184+186.

[3]杨永良, 张碎虎, 才仔全, 等.中药治疗外感发热126例[J].河南中医, 2016, 36(7):1230-1231.

[4]张潇雨.中药灌肠在小儿外感发热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8(6):94-95.

[5]谭春华.外感发热疾病患儿应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8, 543(27):117-118.

论文作者:徐莎,卢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模式对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的影响论文_徐莎,卢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