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塘桥镇:奏响文明和谐新乐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张家港市论文,乐章论文,和谐论文,塘桥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放眼塘桥貌色新,城乡一体好光景。文明创建奏新曲,和谐乐业慰民心”,这首小诗,是一位普通市民抒发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新农村建设景象的抒怀。2005年10月。塘桥镇荣获首批“全国文明镇”称号后,以“全国文明镇,和谐金塘桥”为主线,不断巩固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奏响了农村文明和谐新乐章。
奏响深化文明创建进行曲
从“农村社区化,城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目标出发,塘桥镇制订和落实了《创建文明村镇目标任务责任书》,精神文明与经济工作同考核、同验收,年终考核同文明村、文明单位评比情况结合起来。镇党委、镇政府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部署,都坚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创建空间上,由已建城区为主向乡村联动推进,由抓城乡大环境为主向抓社区、小区、家庭环境推进:在创建内涵上,从改善人居环境向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秩序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塘桥镇从“纺织大镇”正在向“纺织强镇”迈进。全镇拥有纺织企业近1000家,纺织从业人员达6.5万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称号,毛纺和棉纺产销规模分别在国内同行中名列第一、第二位。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在第二届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中,塘桥镇荣列第64位。在深化创建中,塘桥镇建设了一批精神文明新亮点、新载体、新特色、新景观,塘桥镇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镇有5个村、社区获得省级、苏州市级文明荣誉。韩山、青龙等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每年都要接待300多批参观团体。镇北的东渡苑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中央电视台《鉴真东渡》拍摄景地。
奏响提升市民素质交响曲
以贯彻苏州市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工程为抓手,塘桥镇认真组织干部群众深化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教育,以“讲文明,知荣辱”为主题。举办了“八荣八耻”千人签字和宣誓仪式,编写了《党旗辉映金土地》、每月2期的《塘桥通讯》等乡土教材。以“我与文明同行”为主题,“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得到了广泛响应。以“法制在身边,维权护自己”为主题,近年来共发放《市民法律读本》7万多册,组织开展了万人大巡防、“五五普法”和“百日信访”等活动。以“争当文明新市民。共建和谐金塘桥”为主题,选树了10名优秀新市民典型,成为全镇新市民学习的榜样。
关注民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理念。全镇有1.5万老年人领取了生活补贴,并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体检。5.9万余人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为628户低保户和50户危房帮建对象发放各类补助近500万元。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了互助互济活动,为农村特困群众排忧解难,重建了农村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通过政府联系、举办“春风行动”劳务招聘会等形式,塘桥镇基本实现了劳动力充分就业。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全镇有热心助贫解困的社会“爱心妈妈”100多名。塘桥镇金村74岁老人朱锦生,自掏腰包创办公益宣传活动室,人称“老雷锋”。张家港市塘桥镇一位普通青年员工缪鲁军多年与“希望工程”结缘帮助贫困学子达10多名,还建立了自己爱心网站。开展爱心资助贫困学生及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这一网站注册爱心成员已有1000多人。
奏响农村新型社区协奏曲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的梦正在圆就。通过社区建设,使传统农村散居式的生活方式,演绎成集中式的小区型生活,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近三年来,韩山村用于社区建设的投资达800多万元。韩山、青龙、周巷等社区服务阵地都配套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综合活动室、多媒体教育设施,以及书画室、围棋室、乒乓室、健身房、图书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镇政府组织十多个部门和“七站八所”进驻社区,实施行政职能的下移,社区开辟了求助服务中心,设立法律维权、家电维修、婚育保健、入住办证、家政服务、文明礼仪、文化教育、强身健体等八大系列服务。
社区文化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风景线。17个村居各社区都设有市民学校、健身保健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广场等教育与文体场所。镇宣传文明办、团委、妇联、老龄委、文化站等部门因势利导,组织阳光青年艺术团、小百灵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露天电影,深入社区,举办各类广场文艺演出,有时观众达几千人。各社区都组建了中老年健身队伍、老年治安巡逻队、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书场,社区被老年人誉为精神家园。全镇每天参加社区晨练的中老年达1000人以上。
社区成为“新市民”的理想家园。塘桥镇是个典型的“移民镇”,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人口。外来人员大量增加,促进了本地经济建设,也给卫生、治安、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压力。将流动人员转化为“社区人”,通过社区特定的组织方式,进行有效管理。使“社区人”生活有质量、闲来有娱乐、急时有服务、增收有渠道、安全有保障,减轻了人多的压力。
奏响特色文化导向主旋律
围棋文化是塘桥的一大特色。1991年,塘桥镇被江苏省体委命名为“围棋之乡”。近年来,塘桥相继举办了第三届、第四围棋节、老年围棋比赛、家庭围棋赛、中日友好围棋赛、中国部分城市少儿围棋邀请赛等大型赛事50多次,全镇围棋爱好者不下10000名,其中2000多名定级定段。 “围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各校都成立了围棋兴趣小组,开设围棋课程。设在镇文化站的围棋宫成为青少年围棋教育、培训基地,聘请棋圣聂卫平之弟子——围棋专业六段黄希文挂帅执教,建成了中国育苗工程少儿围棋培训基地,南京、武汉、重庆等地7名围棋高手慕名而来任职围棋教育指导教师。近三年来,塘桥镇幼儿园、小学共培训围棋新苗2000多名,有50名小棋手通过苏州、南京等地比赛,获得段位证书。有2名小棋手成为业余5段棋手。塘桥镇发挥围棋文化特有的教化作用,把围棋引向家庭、社区、甚至新塘桥人中去。全镇涌现3000多户围棋特色文化家庭。出现了父母、子女、爷孙几代都能下棋的情景,多次成功举办百人家庭围棋赛、千人家庭围棋大赛。
书画活动也是塘桥特色文化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塘桥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书画协会,协会有成员60多名,通过“送春联”、书画笔会、书画展览、书画比赛、书画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书法人才脱颖而出,今年33岁的苏显锋进入了全国书法家协会行列,有9名会员成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协会会员把创作的触角伸向社区、农村延伸。书画协会会员利用10日笔会,边交流书画心得,边创作具有生活气息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大都送到社区和群众中,鹿苑小学创建成为“中国书法特色学校”。
群众文化如潮飞涨。塘桥镇每年都要举办全民健身月,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与中央电视台联手举办了“激情广场一魅力金塘桥”、与市锡剧团联手举办了“文明百村欢乐行”活动。组建了多支业余文体团队,有镇阳光青年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和金塘桥少儿合唱团等团队。这些团队常年活跃于社区、企业、学校以及群众中。有塘桥“小百灵”之称的徐佳炜,2004年获中国青少儿声乐比赛最高荣誉——“金娃奖”,2005年又获首届全国少儿歌手电视大赛铜奖。金塘桥少儿合唱组建二年来,舞台经验日益成熟,多次与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鲁迅艺术馆少儿合唱团同台演出。
文明的脚步在金色的土地上大步走来,和谐的春风在张家港塘桥这片希望的原野上越吹越有劲。